DB21/T 3490-2021 中小学校绿色建筑设计规程.pdf

DB21/T 3490-2021 中小学校绿色建筑设计规程.pdf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8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6171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21/T 3490-2021 中小学校绿色建筑设计规程.pdf简介:

DB21/T 3490-2021《中小学校绿色建筑设计规程》是中国丹东市地方标准,于2021年发布。该规程主要针对中小学校的建筑设计,旨在指导和规范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以提高学校的建筑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保障师生的健康和舒适。

该规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强调建筑应符合环保、节能、健康、安全和美观的要求,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2. 绿色建筑设计要素:涵盖了建筑结构、材料选择、能源系统、室内环境质量、水资源管理、废物处理等多个方面,旨在实现建筑的绿色运行和管理。

3. 绿色校园环境设计:提倡学校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融合,包括绿化、景观设计、校园交通规划等。

4. 建设过程管理:规定了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措施,如施工废弃物管理、噪声控制等。

5. 运营维护:强调绿色建筑在使用阶段的维护管理,以确保其绿色性能的持续有效。

通过遵循DB21/T 3490-2021,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为师生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可持续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DB21/T 3490-2021 中小学校绿色建筑设计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9.5.1生活饮用水储水设施包括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储水设施、集中生活热水储 水设施、储有生活用水的消防储水设施、冷却用水储水设施、游泳池及水景平衡 水箱/池等。 9.5.2为保证用水安全健康,防止水质二次污染,强调加强管理并设置消毒装置 且应首先物理消毒方式。储水设施冲洗消毒后应进行水质监测,水质合格后方可 灰复供水。 9.5.3此条规定最大限度地避免在施工、日常维护、使用和维修时发生误接、误 饮、误用的情况,保证使用的安全健康,

10.1.1应采取措施避免食堂、实验室、打印复印室、卫生间、地下车库等区域的 空气和污染物窜通到其他空间:应采取措施防止厨房、卫生间的排气倒灌 10.1.2应采取措施保障室内热环境。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房间内的温 度、湿度、新风量等设计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 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采用非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应具有 呆障室内热环境的措施或预留条件。 10.1.3应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条件下的供暖、空调系统能耗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供暖、空调区域,并对系统进行分区控制; 2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 10.1.4应根据建筑空间功能设置分区温度,合理降低室内过渡区空间的温度设定 标准。 10.1.5冷热源、输配系统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10.1.6应采取下列有效的通风措施,保证教室、行政办公用房及服务用房的室内 空气质量: 1主要功能用房应采用有效的通风方式,通风换气量不应低于表10.1.6的规 定; 2优先采用有组织的自然通风方式并建立合理的教室换气制度; 3教室宜采用具有热回收功能的新排风换气机组保证环境空气质量,人员所 需新风量应符合《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的有关规定,并应具备自然通 4机械通风时,排风口与进风口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米;当水平距离不足 10米时,排风口应高于进风口,且不宜小于3米

表10.1.6各主要房间的最小换气次数标准

10.2.1空调与供暖系统冷热源的选择应结合方案阶段的绿色建筑策划DB11∕T 1745-2020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规程,通过技术 经济比较确定,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1优先采用可供利用的废热、电厂或其他工业余热作为热源; 2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当采用可再生能源受到气候等原因的限制无法保证 吸 时,应设置辅助冷、热源: 3不具备本条第1、2款的条件,但有城市或区域热网的地区,供暖系统和 集中式空调系统的供热热源宜优先采用城市或区域热网; 4不具备本条第1款~第3款的条件,但燃气供应充足的地区,宜采用带冷 疑热回收功能的燃气锅炉供热: 5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热源:

1)电力供应充足,且电力需求侧管理鼓励用电时; 2)无城市或区域集中供热,采用燃气、煤、油等燃料受到环保或消防限制, 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供暖热源时; 3)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且其发电量能满足自身电加热用电量需求时。 10.2.2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应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 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能效限定值的要求。 10.2.3在冬季设计工况下,当空气源热泵机组制热运行性能系数(COP)低于下 列数值时,不宜采用其作为冬季供暖设备: 1空气源热泵冷热风机组:1.80 2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2.40(地面辐射供暖) 2.20(风机盘管或强制对流散热器供暖) 2.00(散热器供暖)

10.3.1应采取下列有效措施降低供暖空调系统的未端系统及输配系统的能耗: 1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 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 2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 输冷(热)比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 10.3.2以蒸汽为热源的供暖、空调及生活热水系统,应回收利用蒸汽凝结水。 10.3.3空调冷凝水宜集中排放。

10.4.1主要功能房间应具有现场独立控制的热环境调节装置, 10.4.2地下车库应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 10.4.3宜设置PM10、PM2.5、CO2浓度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并与通风系统联动, 且具有存储至少一年的监测数据和实时显示等功能。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报告厅 等人员密度变化相对较大的房间,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宜联动空调系统新风量调节。

11.1.1中小学绿色建筑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 规范、标准的规定。 11.1.2电气设备应选用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损耗低、能效高、经济合理的节 能产品

11.2.1供配电系统设计应简单可靠,减少电能损耗,便于维护管理,并在满足使 用要求的同时兼顾发展的需要。 11.2.2变配电所设置应深入负荷中心,供电范围不宜超过200m。 11.2.310kV及以下无功补偿宜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集中装设无功自动补偿装置 配变电所计量点的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 11.2.4单相用电设备接入220/380V三相系统时,宜使三相负荷平衡。 11.2.5在受谐波影响较大的用电设备的供电线路上装设电容器组时,宜串联电抗 器。 11.2.6当预期用电设备产生较大谐波时,宜在其配电箱处设置滤波器。 11.2.7有条件时,选择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或风力发电系统可作为地下车库照明 及景观照明。

11.3.1应有效利用自然光,并应处理好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关系。应合理选择 光源、灯具及附件,根据不同场景和环境条件,确定合理的照度、显色性和均匀 度,并控制眩光。

表11.3.2教育用房照明标准

注:*指混合照明照度

表11.3.3教育建筑照明功率密度限值

11.3.4根据建筑功能、标准、使用要求等具体情况,对照明系统进行分散与集中、 手动与自动相结合的控制。 11.3.5地下房间或场所,无天然采光时宜设置导光设备导光管采光系统;导光管 采光系统的设置应根据建筑物所在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条件、建筑物自身的特 点、照明要求及经济技术比较综合确定。 11.3.6采用导光设备的区域,同时应采用人工照明及其控制措施,

DB3302/T 1079-2018 管线探测技术规程.pdf11.4.1校园信息设施系统应具有对学校各类信息进行接收、交换、传输、存储、 检索和显示等功能。 11.4.2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宜包含教学、科研、办公、学生学习、学校资源管理 和学校物业管理等内容。 11.4.3校园公共安全系统应根据学校的规模、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公共安全管理 要求及建设标准进行设计。

11.4.4校园设备监控管理系统应包含以下

1能耗计量:对电、水、气、热、冷、可再生能源及其他类型用能进行分类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

《建筑室内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 《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要求》GB/T17226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GB/T51356 《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310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IGIL/T229

中小学校绿色建筑设计规程

1.0.1中小学是为国家提供发展支撑力量的重要摇篮,我省中小学校分布量大面 一,能源管理水平较低,严重的制约着绿色校园工作的深入和持久开展。应优先 进行绿色中小学校的建设,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制定本 标准的目的是指导规划设计相关人员理解绿色学校设计的理念,掌握绿色中小学 校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规范,指导绿色建筑的设计,推进绿色中小学校的可持续发 展。 1.0.2本标准不仅适用于新建中小学校的绿色建筑设计,同时也适用于中小学校 扩建、改建工程的绿色建筑设计。既有建筑的扩建、改建有利于充分发掘现存建 筑的价值、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随着社会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绿 色学校的理念同样适用于和学校建设相关的既有建筑改造项目。 1.0.3绿色中小学校在全寿命期内兼顾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技术经济的最大化 需要从项目全寿命期的各个阶段综合评估建筑场地、建筑规模、建筑形式、建筑 技术与投资之间的相互影响,综合考虑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经济、美观等 因素,同时还应重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绿色建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 与新工艺的应用。在中小学设计中融合绿色人文教育和环境保护理念,并采取系 列技术措施,通过建筑本身,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GB/T 39960-2021 闭式单动机械压力机 参数和尺寸.pdf,能对学校的建筑和实物进行 学习观摩,随时进行绿色环保的教育。 1.0.4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标准是进行绿色学校建筑设计的必要条件。本 准未全部涵盖通常建筑物所应有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而是着重提出与绿色建筑 相关的内容,因此设计时除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