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 310-2021 高速磁浮交通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CJJ/T 310-2021 高速磁浮交通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5.3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6152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T 310-2021 高速磁浮交通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CJJ/T 310-2021《高速磁浮交通设计标准》是由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发布的关于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设计标准。该标准是针对我国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建设、运营和技术管理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高速磁浮线路的设计、磁浮车辆的设计、线路设施的设计以及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

2021年的版本是对原有标准的更新和完善,它包含了最新的技术要求、安全规范、环保标准、工程经济指标等内容,旨在推动我国高速磁浮交通技术的发展,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同时也符合国际先进的行业标准。

这部标准的发布,对于提升我国高速磁浮交通的建设质量,推动磁浮交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磁浮交通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完整版本和清晰无水印的版本可能需要通过官方渠道或授权机构获取,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CJJ/T 310-2021 高速磁浮交通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2.1.61列车控制方式交接点

车辆基地出入线上的特定区域,在此实现列车自动控制与人 工控制方式的交接,并完成列车运行经理和驾驶员之间对列车控 制责任的转移

DB44/T 1168-2013 轮扣式钢管脚手架构件.pdfa18 1、8悬浮框单元纵向间距; a27 2、7悬浮框单元纵向间距 ax 牵引加速度或制动加速度: ay 侧向加速度; az 法向加速度; a. 合成加速度时变率;

ax 纵向加速度时变率; ay 侧向加速度时变率; az 法向加速度时变率; x) 最大侧向加速度时变率; x) 最大法向加速度时变率; B 隧道最小阻塞比; Ba 曲线建筑限界外侧宽度; Bd 曲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下部高度; B; 建筑限界曲线内侧宽度; BL 矩形隧道线路中心线至隧道建筑限界左侧面的 距离; BR 矩形隧道线路中心线至隧道建筑限界右侧面的 距离; Bs 单线矩形隧道直线建筑限界宽度; Bu 曲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上部高度; 隧道左侧设备或支架最大宽度值: 62 隧道右侧设备或支架最大宽度值: bG 乘客距线路中心线的最大距离; bs 空气弹簧横向间距; C 污物箱容积; C 安全间隙,包含设备安装误差值、测量误差值: D 给水管道管径; x,sk 支承滑撬纵向间距: Fx 安全制动设备产生的纵向荷载: Fy 侧面导向轨所受最大冲击力; x,sk 由支承滑产生的纵向动态作用力; y,sk 由支承滑撬产生的侧向动态作用力; Z,sk 由支承滑撬产生的竖向动态作用力; fi 结构一阶固有自振频率;

fidy 悬浮架空重车结构弹性挠度变化; f2 空气弹簧高度调整误差; fxF 车辆悬浮提升量; g 标准自由落体加速度; H一 磁场强度; 轨面高度; ho 隧道中心线至轨道滑行面的垂向距离; hep 悬浮磁铁橡胶支承面距滑行轨面高度; hes 空气弹簧上支承面距轨面高; hdz 定子作用面距滑行轨面高; hG 支墩高度; kh 支墩变形高度系数; 左右侧定子中心距; Lo 轨道梁支承跨距; Lc 列车总长度; Lde 列车以20km/h的速度通过道岔所需的线路 长度; LE 梁端支墩弹性变形量; L 多跨梁的中间支墩弹性变形量: Le 缓和曲线长度; LK 回旋曲线形缓和曲线的长度; Lk 车库计算长度; Lmin 最小缓和曲线长度; L 轨道梁一阶竖向自振频率单波距离; L 梁端支墩塑性变形量; L 多跨梁的中间支墩塑性变形量; L 牵出线有效长度; 正弦曲线形缓和曲线的长度; L 缓和曲线某一点至起点的长度;

Lxg 贯通式洗车线有效长度; Lx 尽端式洗车线有效长度; mx,w 绕纵轴的力矩; N 每日上水的磁浮列车总列数; n 磁浮列车的最大编组辆数; n18 计算断面距相邻悬浮框1或8单元中心距离; n27 计算断面距相邻悬浮框2或7单元中心距离: P 静活载; Pkx 支撑滑撬顺线路方向动态作用力; Pky 支撑滑撬横向动态作用力; Pikz 支撑滑撬竖向动态作用力; Px 列车纵向力; Px,L 轨道梁左侧制动力; Px,R 轨道梁右侧制动力; Py.ay 侧向加速度引起的离心力; Py,BM 作用在导向轨上的最大拉力; Py.CR 平面曲线半径对列车的约束力: Pyd 动态侧向导向力; Pys 会车时侧向作用力; Py,SG 停在线路上受暴风作用产生的第一个导向电磁铁 作用力; Py,TC 侧向空气动力荷载; y,TC,max 侧向空气动力荷载最大值: Pyu 小半径约束力; Py.WGi 侧风对第i个导向磁铁的侧向力; Py,W.R 列车端部车厢范围内的侧向风荷载: Pz 列车总重产生的最大竖向静活载: PzA 行车气流竖向作用力; Pz.az 法向加速度引起的竖向力; Pz.man 列车自重和平均载重产生的竖向静活载:

Pz,SA 停在线路上受暴风作用引起的端部车的升力; Px,l 半个悬浮磁铁长度范围的最大纵向磁力; Py 导向磁铁最大侧向力; Py,d 导向轨的公差引起的动态侧向力; Py,l 半个悬浮磁铁长度范围的最大侧向磁力; Pz.l 半个悬浮磁铁长度范围的最大竖向磁力; Q 每日磁浮列车总用水量: 面荷载; ID/S,OG 列车速度为500km/h时,行车气流在轨道梁上 缘产生的局部压力或吸力; qv 列车速度为V时,行车气流在轨道梁上缘产生的 局部压力或吸力; qz 车辆分布荷载; RH 平曲线半径; Rv 竖曲线半径; Rx,z 平、竖曲线合成半径; 离心力作用点位置: to 梁顶面温度; 梁底面温度; V 列车运行速度; Vmax 最高运行速度; X 计算点的横向坐标值; Xka 横坡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曲线外侧控制点的 横向坐标值; Xkd 横坡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最低高度点的横向 坐标值; Xkh一 横坡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最大高度点的横向 坐标值; Xki 横坡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曲线内侧控制点的 横向坐标值;

Smax 直线段非空气动力作用或空气动力作用设备! 最大宽度值; 隧道中心线对轨道基准线内侧的水平位移量; ; 计算点至梁端支点中心距离; 计算点的垂向坐标值: Yka 横坡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曲线外侧控制 垂向坐标值; Ykd 横坡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最低高度点的 坐标值; Ykh 横坡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最大高度点的 坐标值; Yki 横坡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曲线内侧控制 垂向坐标值; y 隧道中心线竖向位移量; Z 定子面预拱值; Zith 轨道梁第讠点的理论预拱值: Zmax 轨道梁最大挠度计算值: Zw 作用点位置; α 横坡角; αa 缓和曲线起点横坡角; αe 缓和曲线终点横坡角; β 线路中心线的纵坡角: Aay 缓和曲线终点和起点侧向加速度的差值; Aaz 缓和曲线终点和起点法向加速度的差值; d 轨道中心线横向偏差; Acv 轨道中心线垂向偏差; △el 轨道横向弹性变形; Dev 轨道垂向弹性变形; Afhg 滑撬垂直动挠度; Af, 悬浮磁铁与悬浮架间垂向动挠度;

Smax 直线段非空气动力作用或空气动力作用设备限界 最大宽度值; 隧道中心线对轨道基准线内侧的水平位移量; ; 计算点至梁端支点中心距离; Y 计算点的垂向坐标值: Yka 横坡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曲线外侧控制点的 垂向坐标值; Ykd 横坡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最低高度点的垂向 坐标值; Ykh 横坡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最大高度点的垂向 坐标值; Yki 横坡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曲线内侧控制点的 垂向坐标值; 隧道中心线竖向位移量; Z 定子面预拱值; Z冲 轨道梁第点的理论预拱值; 7max 轨道梁最大挠度计算值: Zw 作用点位置; α 横坡角; αa 缓和曲线起点横坡角; αe 缓和曲线终点横坡角; β 线路中心线的纵坡角: Lay 缓和曲线终点和起点侧向加速度的差值; Aaz 缓和曲线终点和起点法向加速度的差值; △cl 轨道中心线横向偏差; Av 轨道中心线垂向偏差; el 轨道横向弹性变形; Aev 轨道垂向弹性变形; fhg 滑撬垂直动挠度; f 悬浮磁铁与悬浮架间垂向动挠度;

△fpxf 悬浮气隙动态变化量; AfsD 空气簧失气下降高度; △fsk 单侧悬浮间隙失控极限; Afsmax 空气弹簧侧滚动挠度; Af'smax 空气弹簧浮沉动挠度; △h1 左右轨高差; △h2 左右轨弹性高差; AMBDX 车体动态柔弹横向变形; NMBDY 车体动态柔弹垂向变形: AMBx 车体部分横向制造误差; MBY 车体部分垂向制造误差; AMac 车体端部上翘/下垂; AMtx 悬浮架部分横向制造误差,含弹性变形; AM.Y 悬浮架部分垂向制造误差,含弹性变形; △ 第2、第7位悬浮框单元处Y向弹性变形; △XBP 车体部分横向偏移量: △Xdx 导向磁铁相对于导向轨面的动态横移量; △X'dx 导向磁铁横向接触导向轨面极限位移; YBPd 车体垂直向下偏移量; AYBPu 车体垂直向上偏移量: △Y. 悬浮架部分横向偏移量: △Ytu 悬浮架部分垂直向上偏移量; △α 横坡扭转率: Dαmax 最大横坡扭转率; ow 滑撬垂直磨耗; M 滑撬与滑行轨间摩擦系数; P 角度到弧度的换算符; ? 活载振动系数; Pp 局部动力系数; 整体动力系数。 Cw

3.1.1行车组织可采用多种最高运行速度的高速磁浮列车共线 运行的模式,应优先采用单一最高运行速度。 3.1.2列车开行方案应以客流量为基础,按客流进行车流设计。 当运输通道内各种交通方式并存时,开行方案应综合各种交通运 输方式的相互衔接和互补合作。 3.1.3运营单位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设置行车组织、客运服 务、设施设备维护和安全管理等部门,并保障各部门职责明确、 分工合理、衔接紧密,制定运营管理程序 3.1.4列车运行交路模式应结合断面客流和车站配线设计等因 素综合确定。

3.1.1行车组织可采用多种最高运行速度的高速磁浮列车共线

3.1.2列车开行方案应以客流量为基础,按客流进行车

3.1.3运营单位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设置行车组织、客运服

务、设施设备维护和安全管理等部门,并保障各部门职责明确、 分工合理、衔接紧密,制定运营管理程序 3.1.4列车运行交路模式应结合断面客流和车站配线设计等因 素综合确定

术特点及性能、车站布置形式和服务水平、列车编组运输能力等 因素综合确定。

3.2.1列车编组可采用2辆~10

站需求,计算全天运营时间内的开行列车数。列车开行的最大时 间间隔应满足服务质量要求,最小时间间隔应为5min。可开行 不同交路的列车。

DB13/T 2201-2015标准下载3.3.1系统的运输能力应由下列指标计算确定:

1车辆定员; 2 列车编组; 3 运用车数; 4 列车最小追踪间隔; 5 列车停站时间; 6 实际运营时间。 3.3.2 系统的运输能力应满足设计年度的客流需求,并应留有 10%~15%的储备。

3.4车站行车和客运工作组织

3.4.1车站行车和客运设施应保障运输安全,合理运用技术设 备,按列车运行图接发列车。 3.4.2车站客运服务设施和设备应根据旅客流线安排布局,旅 客流线不得交叉干扰。 版

间、列车进出车辆基地的时间、列车整备时间等因素确定

SJG 21-2011 建筑废弃物减排技术规范4.1.1高速磁浮交通限界应分为车辆限界、非空气动力作用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