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791-2021 川西高原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pdf

DB51/T 2791-2021 川西高原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6121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1/T 2791-2021 川西高原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pdf简介:

"DB51/T 2791-2021 川西高原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pdf" 是一份由四川省地方标准管理机构发布的技术规程。这个标准主要针对川西高原的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提供详细的指导和规范。川西高原是中国西部的一个高原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多变,这对公路隧道的建设提出了特殊的挑战。该规程可能包括了隧道选线、地质分析、结构设计、施工方法、安全控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旨在确保在高原地区进行公路隧道建设时,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这份规程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DB51/T 2791-2021 川西高原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1.不宜采用削竹式洞门,宜适当接长明洞采用端墙洞门型式。 2.墙式洞门的端、翼墙位于冻胀性主时,应验算其强度及稳定性,或采用挖除、换填等减少冻胀 力的措施。 3.洞门墙台背、明洞两侧回填应优先选用砂性土、砂砾、碎(砾)石、粉煤灰等渗水性强的隔热性 能材料回填密实,并加密泄水孔。 4.当冻结深度小于或等于1m时,洞门墙基底应在冻结线以下不小于0.25m,并应符合基础最小理 置深度不小于1m的要求。 5.当冻结深度超过1m时,基底最小埋置深度不应小于1.25m,尚应将基底至冻结线以下不小于 0.25m深度范围的地基土换填为非冻胀材料。

7.3.3洞口边仰坡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洞顶回填边坡坡度一般根据回填高度、填料或当地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质、施工方法等因素,并 结合自然稳定边坡、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方法综合确定;回填料应采用非冻胀性或弱冻胀性砂性 土或砂砾土等粗颗粒土 2.挖方边仰坡坡度宜根据降水、土质及冰冻条件适当放缓,挖方边坡坡率宜采用1:1~1:1.5, 真方边坡坡率宜采用1:1.5~1:1.75。 3.应根据边坡稳定情况和周围环境确定边坡坡面防护形式,边坡防护应采取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 租结合的措施。

DB51/T2791—2020

不利于融水的下渗,水分蓄积在融化层内,使土体处于饱和状态,加之反复冻融的影响,土体抗勇强度 很低,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融化层的滑移破坏,并且设有坡面防护的工程,也常因边坡融化层的滑移而 遭破坏。因此GB∕T 34606-2017 建筑围护结构整体节能性能评价方法,川西高原地区重要工程的高边坡,在土质和自然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宜进行边坡的抗融滑 险算,以掌握边坡的冰冻稳定性,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7.3.4冻胀严重的边仰坡防护应作针对性设计;当采用网格式或拱式骨架护坡时,宜采取锚固措施,并 设置截、排水工程。

7.3.5明洞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明洞应采用带仰拱的封闭式断面。 2.明洞荷载除应满足《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3370.1要求外,尚应重点考虑冻胀力 3.地下水发育的冻胀性围岩地段,明洞衬砌宜采用掺纤维的钢筋混凝土。 4.明洞两侧回填土应采用非冻胀性粗颗粒土,厚度一般不小于2.0m。 5.明洞回填应做好防水隔水处理,防止地表水下渗;明洞顶应设挡水坝或截排水沟,防止地表水 参入明洞两侧。 6.明洞回填层厚度宜大于最大冻结深度或通过热工计算设置保温隔热材料。 3.6洞外截水沟、洞顶排水沟应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等级不低于C30,水沟断面不宜 小于50cm×50cm,排水沟纵坡不宜小于3%

7.4抗防冻衬砌结构设计

7.4.2抗防冻设防段应采用复合式衬砌或整体式

DB51/T2791—202

2.二次衬砌内轮廓应按标准适当放大以预留隔热保温层空间; 3.二次衬砌应采用抗裂、防渗、抗冻的低温早强高性能防水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30, 抗渗等级不低于P10: 4.二次衬砌宜采用等厚、圆顺的断面形式; 5.衬砌纵向分段长度宜小于10m,其与仰拱的沉降缝、伸缩缝、施工缝宜在同一位置; 6.隧道抗防冻设防段应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衬砌开裂及裂缝宽度。

设置长度的确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V 1.遵循防水、排水、保温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隧址区气候、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和工程经 济性等因素确定防冻保温层设计方案。 2.应将保温层、保护层和固定材料(胶黏剂、锚固件等)作为系统构造综合设计,其功能应满足 防冻、防潮、防火、牢固可靠的工程基本要求。 3.对于结构加固的既有隧道,应将加固设计与防冻保温层设计综合考虑。 4.隔热防冻工程的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应满足相关要求。 条文说明 隧道保温构造设计时,除了保温层要能满足防冻的基本要求外,还应考虑防火、防潮。同时,需要 用固定材料将其牢固定在衬砌表面,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固定件的防锈和冷桥影响。 有条件时,应对临近既有隧道温度场现场实测,隧道温度场现场测试的项目包括隧道洞内外气温、

DB51/T2791—2020

衬砌表面和内部温度、围岩内部温度、洞内外风速和风向等。测试仪表、探头包括:温度计、风向风速 表、测温探头、测温仪表等。应在隧道洞内每隔一定距离布置1个测试断面,每个测试断面分别在拱顶、 拱腰、边墙和路面布置测点,在隧道洞外距洞口50m处测试洞外气温、风速和风向。 7.52防冻保温构造宜采用表面铺设防冻隔热材料方式,防冻保温层厚度应按附录D进行设计。

保温法可采用在衬砌表面或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设置隔热材料两种方式,通过科研与工程 寸砌表面设置隔热材料更有利于施工与维护,所以川西高原隧道推荐此方式。 保温层厚度应综合计算分析和工程类比确定,

7.5.3隧道保温设防长度设计应按照以下规

1.根据隧道内温度场实测数据,确定防冻保温层设置长度。若无实测资料,可按附录D 公式法、气象解析法和有限元模拟计算法确定 2.隧道防冻保温层设置长度宜根据通风风向进行修正。

经验公式法、气象解析法和有限元模拟计算法取得的保温段长度结果,可在设计阶段应用。工程实 施阶段,在隧道贯通后,通过一段时间(至少一个气象观测年)的实测,取得隧道纵向温度分布曲线和衬 砌背后围岩温度分布,依据实测资料修正衬砌表面铺设防冻保温层段长度。经验公式法推荐采用黑川希 范公式,见式7.5.3:

L=155 × () 0.604

L一一保温段长度,m 1一一洞口温度,即最冷月平均气温,℃。 通过10余座川西已运营公路隧道测试,结果表明最冷月隧道洞口段平均风速和风向对纵向温度影 响较大,在黑川希范公式基础上可按表7.5.3设置保温设防长度。

7.5.4防冻保温层构造可从衬砌表面起依次施做固定件、保温层、表面防火板,可参考图7.5.4。

7.5.4防冻保温层构造可从衬砌表面起依次施做固定件、保温层、表面防火板,可参考图7.5.4。

DB51/T2791—202

7.5.5隧道防冻保温构造系统应符合以下性能要习

图7.5.4衬砌表面铺设方式

1.应能承受隧道风荷载的作用,在地震发生时不应从基层上脱落 2.与衬砌应粘结牢靠,不得产生面层剥落、保护层脱落、裂缝等破坏;能适应基层的正常变形而不 产生裂缝或空鼓;能长期承受自重作用不产生有害变形;能耐受外界气候长期反复作用而不产生破坏。 3.在正确使用和维护的条件下,防冻保温层的使用年限不宜少于25年。 4.应采取防火构造措施。 5.应具有防潮性能,所有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并具有防腐性,

6.1隧道防排水设计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排、截、堵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妥善处理地表 下水,洞内外防排水系统应完整通畅

7.6.1隧道防排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洞口地段排水系统应增加保温措施,防冻设防地段排水沟应采取保温水沟、中心水沟加深、 深理水沟、防寒泄水洞、主动加热等保温防寒措施。 2.排水沟形式应按实测黏性土最大冻结深度确定,若无实测资料可参照表7.6.2的规定选用

表7.6.2排水沟形式选择

3.隧道应设置完善的防排水系统,并应具备相应的保温性能,防止冬季水流冻结、地层冻胀引起 遂道衬砌冻害及洞口发生挂冰现象。 4.防冻设防段排水系统应设置保温措施,排水沟可采用保温层保温或电加热升温等

川西高原隧道的技术难题是防止围岩冻结、冻胀以及洞内渗漏水结冰的产生,保证隧道衬砌不被破

JG∕T 35-1999 土方机械 维修工具 第2部分:机械式拉拔器和推拔器DB51/T2791—2020

隧道二次衬砌施工缝、沉降缝、伸缩缝是防水的薄弱部位,寒区公路隧道加强“三缝”处理十分重 要,因此强调在常规防水设计的基础上增设一道防水措施形成组合防水构造。如:施工缝、沉降缝宜采 用中埋式止水带+背贴式止水带组合形式防水构造,

1.保温水沟宜采用小于隧道内最大冻结深度的浅理方式设置,其设置长度一般应根据隧道的长度 水量大小、水温、隧道所处地区寒冷季节的主导风向、水沟坡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2.中心水沟加深是采取大于隧道内最大冻结深度的深埋方式设置,其埋设深度一般在仰拱之上, 主往需要加深仰拱曲率处理。 3.隧道洞口实测最大冻结深度在35100cm时宜采用保温水沟或中心水沟加深,中心水沟加深后 页部宜低于计算最大冻结深度,水沟设置长度不宜小于300m。 4.保温水沟结构形式应与隧道衬砌断面设计相配合。水沟上部应设置双层盖板,两层盖板间应充 真保温材料,其厚度不宜小于35cm 5.保温水沟底纵坡一股与隧道纵坡一致。设保温水沟的隧道与洞外暗沟连接时,洞外暗沟坡度不 应小于2%。 6.保温材料宜采用蛭石混凝土、矿渣、沥青玻璃棉、矿渣棉、泡沫聚氨酯、泡沫塑料等,保温材 食 料应具有阻燃特性,并应有防潮措施。 7.保温水沟应设置检查井,检查井间距宜为30~60m,且避开施工缝、沉降缝和变形缝。断面形 式可采用方形或圆形,检查井下应设沉淀池,检查井应设双层盖板,两层盖板间应填塞泡沫塑料或其 仙保温材料

土的最大冻结深度,设计要求水沟加深后顶部低于计算洞内最大冻结深度。 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防潮措施:设置防潮层,将沥青玻璃棉等保温材料用沥青玻璃布包裹起来;将 保温材料定期进行翻晒;有渗漏水地段将水沟盖板用水泥砂浆勾缝或沥青涂抹,以防水渗入保温材料。 因保温水沟出现堵塞、结冰或其他问题时,为利于发现问题和检修,将检查井间距适当缩短。 由于保温的需要,保温水沟一般在盖板底面敷设保温材料进行保温,或设置双层盖板,盖板中间采用

《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 第2部分: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 GB/T20438.2-2017》DB51/T2791—2021

图7.6.3保温水沟结构示意图

7.6.4深理水沟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深埋中心水沟应深埋于隧道内冻结深度以下,水沟断面形式应根据地质条件选用U形、圆形、 箱形或拱形,其断面尺寸应根据水力计算确定。矩形断面不宜小于40cm×40cm(高×宽),圆形断面内 径不宜小于40cm。 2.中心水沟纵向坡度宜与线路坡度一致,且不得小于1%。 3.水沟埋置深度应结合当地气温、最大冻结深度、水量、水温、水沟坡度,以及隧道走向与寒冷 季节主导风向等条件确定,实测最大冻结深度在100135cm时宜采用深埋中心水沟,中、短隧道应全 长设置,长、特长隧道设置长度不宜小于500m。 有实测资料时,根据实测隧道内气温和冻结深度按式7.6.4确定深理水沟沿隧道轴向的最小埋深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