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1/T 2792-2021 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pdf简介:
"DB51/T 2792-2021 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pdf" 是一份由中国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发布的技术规程。该规程主要针对公路隧道的建设过程中,关于超前地质预报的详细规定和方法。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隧道开挖前的地质状况进行预测,可以有效减少施工风险,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这份技术规程详细规定了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如何进行地质探测,如何分析预测地质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岩土类型、稳定性、可能存在的结构面、地下水等情况。它也包含了预测方法、设备选择、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为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这份规程对于规范和提升公路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保障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DB51/T 2792-2021 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5.7.1直流电法适用于探测任何地层申存在的地下水体位置及相对含水量大小,如断层破碎 带、溶洞、溶隙、暗河等地质体中的地下水。常用的直流电法有激发极化法、三极空间交汇 探测法等。
激发极化法是利用探测对象与周围介质之间的激电效应差异,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建立 的激电场分布规律,进行含水构造超前探测的方法,并且不良地质与围岩激电效应差别越大, 数电场改变越明显、越容易探测到,因此通过分析测量电极所探测到的电位变化,就可以了 解到隧道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的位置和规模等情况;三极空间交汇探测法是通过三个以上的 发射电极,进行空间交汇,区分各种影响,并压制不需要的信号,突出隧道前方地质异常体 言号的一种万法。 6.7.2直流电法探测有效预报距离不宜超过40m,连续探测时前后两次应重叠5m以上 5.7.3直流电法探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电极布置前,应清理隧道掌子面、拱顶及边墙危石; b)电极位置的允许偏差应为±5cm; c)TBM停机探测时,TBM刀盘应后退脱离掌子面,收起撑靴脱离边墙,减少干扰; d)1 供电和测量导线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00M2; e)应检查电极与围岩的接触是否良好; f)采集区内应清除或避开附近的电磁干扰源;当不能清除或避开时,应在记录中注明 并标出位置; g)掌子面应平整,且不宜有大量积水。 5.7.4直流电法数据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数据测试前应进行仪器检查、导线漏电检查、测量电极极差检查、接地电阻检查 各项检查指标应符合本规程要求; 6) 根据探测需要和围岩条件设置合适的供电电流大小、供电时间、测量时间等; C 数据采集过程中,应减少现场人工电流或电磁干扰; d)在开展激发极化法测量时,测量电极极差不应大于2mV; e)数据记录应包括电流、电位差、视电阻率;在开展激发极化法测量时,还应记录半 衰时; f)应用TBM搭载式直流电法探测时,应在TBM停机时记录刀盘上电极的位置; 9)测试过程中,应对异常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重复观测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
GB∕T 16662-1996 建筑给水排水设备器材术语6.7.5直流电法数据现场采集数据的质量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坏点数据的数量不应超过全部数据的10%,且坏点不应连续出现; b)现场采集数据的质量检查应采用重复观测方式,重复观测量不应小于总工作量的 准仁 5%; c)电阻率法的数据质量允许相对均方误差为±5%,激发极化法的数据质量允许相对均 方误差为土5%,否则应查明原因并重新采集数据
6.7.6直流电法现场数据资料处理
a)资料处理前应对环点数据进行剔除; b)TBM施工隧道,应根据TBM干扰特征的统计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降低观 测数据中的干扰影响; c)应对电阻率法的观测数据进行反演,得到隧道开挖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的电阻率分布 信息:针对多解性,宜采用已知地质信息和先验约束反演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反演处理
d)开展激发极化法探测时,除获取视电阻率分布曲线外,还应绘制视极化率、半衰时 曲线; e)应结合隧道地质勘察、设计、试验、监测等资料,对地质分析结果、反演结果、视 吸化率、半衰时曲线等进行综合解释,判断隧道掘进面前方一定范围内含水情况等; f)高电阻率、低极化率、短半衰时异常可判断为弱富水;低电阻率、高极化率、长半 衰时异常可判断为富水;在隧道的同一地层单元,通过跟踪开挖揭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 水量估管
法可用于探查岩溶涌水、断层涌水、向斜构造涌
岩体温度法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含水体预报,是利用围岩温度场差异来确定隧道施工掌 子面前方含水体的大小,进而进行涌水预报(岩溶涌水、断层涌水等、向斜构造涌水等) 根据现场试验结果,采用最佳深度钻孔进行隧道围岩岩体温度测试,消除隧道洞内施工 时岩体温度测试结果影响;采用隧道址区区域地温梯度对岩体温度测试结果进行校正,突显 遂道掌子面前方含水体对岩体温度的影响,利用地下水在岩体中的循环流动降低或提高、流 经位置及其周围岩石体温度的作用进行隧道施工涌水预报。
6.8.2岩体温度法仪器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6.8.3岩体温度法探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5m。 b 测温宜采用便于孔中埋设使用的温度传感器及对应的数据采集仪。 c)观测系统布置及现场数据采集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根据现场条件和预报需要在掘进面后方10m~70m范围内沿隧道轴向在拱顶 拱腰或边墙布置测线。 2)每条测线上一般布置10个测温孔,孔间距一般为5m,孔深不应小于0.5m。 3)安装测温传感器时,应将测温传感器送至测温孔底,并应进行封孔处理。 4)测试时应确保传感器测试的温度稳定、合理。 6.8.4岩体温度法探测资料的处理应包含下列步骤: a 数据预处理:输入各测点相应的参数(坐标、里程、高程等)。 b)地形校正:岩体温度测试结果受地形效应的影响,难以对结果做出判断,通过地形 校正,可凸显地下水对岩体温度场影响程度。 c)网格化及回归分析:通过网格化对整个测线所形成的剖面进行有限元计算,便可得 到整个区域的岩体温度场,回归分析则是为测线建立函数关系,通过得到的特征曲线,可计 算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地下水的位置。 d)自动成图及输出:成果的输出主要包括岩体温度场特征曲线或2D等值线图。 6.8.5岩体温度法预报资料解释时,应结合计算和绘制视岩体温度曲线或剖面图,参考多方 资料总结以往经验,原则上经背景场校正(考虑隧道理深情况)后岩体温度出现温度下降或 上升趋势为富水区,结合变化梯度定性分析水量情况。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判断资料,保证 资料的合理性, 6.8.6岩体温度法预报应编制探测报告,内容包括探测工作概况、采集、测线布置图(表) 及解释参数,探测段岩石及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分布状况,岩体温度探测最佳钻孔深度确定 叫体里物标纫比用 出体温产业代成而图一地压纫这注用饰
1)应根据现场条件和预报需要在掘进面后方10m~70m范围内沿隧道轴向在拱顶 拱腰或边墙布置测线。 2)每条测线上一般布置10个测温孔,孔间距一般为5m,孔深不应小于0.5m, 3)安装测温传感器时,应将测温传感器送至测温孔底,并应进行封孔处理。 4)测试时应确保传感器测试的温度稳定、合理。
6.8.4岩体温度法探测资料的处理应包含下列
及解释参数,探测段岩石及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分布状况,岩体温度探测最佳钻孔深度确定、 测线布置、物探解释结果、岩体温度变化曲线或剖面图、地质解译结果等
6.9TBM破岩震源地震波法
6.9.3TBM破岩震源地震波预报数据采集应符合工
a)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应按照设计方案及实施细则确定的观测系统、仪器参数等进 F 现场数据采集工作,并采取相应的干扰控制措施。 b)TBM破岩震源地震波预报数据采集应在TBM完全掘进状态下进行。
6.9.4TBM破岩震源地震波预报方法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按照探测所需时间长度将先导传感器与接收值
b)将分段后的先导传感器和接收传感器信号分别做互相关处理DB35∕T 1962-2021 普通公路近海腐蚀环境混凝土空心板桥拼宽技术规程,再进行叠加,得到转 化后的标准地震记录。 c)根据现场地震记录的数据质量及解释的需要,选择处理方法和步骤。 d)准确输入现场采集参数,包括隧道的几何尺寸、掘进面里程、检波器和震源点坐标 等。 e)应剔除不合格的地震道,但不能大于总地震道数的1/6。 f)应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确定主频范围,并采用带通滤波等方法滤除噪声干扰,提 反射波。 g)采用反射成像、速度扫描等计算地层特征参数。
5.10.1超前钻探法是利用钻机在隧道开挖工作面进行钻探获取地质信息的一种超前地质预 报方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富水软弱断层破碎带、富水岩溶发育 区、煤层瓦斯发育区、重大物探异常区等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必须采用。 5.102加深炮孔探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a)孔深应较爆破孔或循环进尺深3m以上。 b)孔数、孔位应根据开挖断面大小和地质复杂程度确定, c)在富水岩溶发育区应按施工作业循环实施,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反馈信息,严禁盲 目装药放炮。 d)钻到溶洞和岩溶水时,应视情况采用地质超前钻探和其他探测手段,查明情况,确 呆施工安全,为变更设计提供依据。 e)钻到瓦斯气包时,应采用超前钻探法或物探方法查明情况,同时进行瓦斯浓度监测, 确保施工安全,为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提供依据。 f)加深炮孔探测严禁在爆破残眼中实施。 条文说明 加深炮孔法是利用风钻或凿岩台车等在隧道开挖工作面钻小孔径浅孔获取地质信息的 一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隧道的超前地质探测,尤其适用于岩溶发育区。 5.10.3超前钻探法可采用冲击钻和回转取芯钻,并应按下列要求二者合理搭配使用,减少 占用开挖工作面的时间。
加深炮孔法是利用风钻或凿岩台车等在隧道开挖工作面钻小孔径浅孔获取地质信息的 一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隧道的超前地质探测,尤其适用于岩溶发育区。 6.10.3超前钻探法可采用冲击钻和回转取芯钻,并应按下列要求二者合理搭配使用,减少 占用开挖工作面的时间。
6.10.5超前地质钻探应符合下列工作要求:
a)实施超前地质钻探的人员应经技术培训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b)钻探前地质技术人员应进行技术、质量交底。 c)钻探过程中应在现场做好钻探记录《绿色校园评价标准 CSUS/GBC04-2013》,包括钻孔位置、开孔时间、终孔时间、孔深、 钻进压力、钻进速度随钻孔深度变化情况、冲洗液颜色和流量变化、涌砂、空洞、振动、卡 钻位置、突进里程、冲击器声音的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