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20203-2017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pdf简介:
《GB/T 20203-2017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是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一份国家标准。这份规范主要针对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等方面,提供详细的工程技术指导。
该规范适用于农业灌溉、城市绿化、园林景观等领域中采用管道系统进行的水体输送和灌溉工程。它涵盖了管道材料的选择、设计计算、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运行管理等方面,旨在保证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高效、安全、经济运行,同时考虑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通过遵循这份规范,可以有效地提高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质量,降低运行成本,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GB/T 20203-2017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7.2.1给水装置宜由金属或工程塑料制成,且操作灵活、坚固耐用。 7.2.2给水装置宜采用外压止水或内水压力止水结构形式。 7.2.3给水装置采用外压止水时,密封压力不宜低于0.2MPa;采用内压止水时,最小密封压力不宜低 于0.01MPa。 7.2.4给水装置过流断面不宜小于结构断面的90%。 7.2.5 用于寒冷地区的给水装置和出水立管,应有防冻措施。 7.2.6 6给水装置防护设施宜采用装配式结构。 7.2.7当采用给水装置直接向田间配水时,其出口应设置防冲设施,且防冲设施宜采用预制混凝土构
7.2.1给水装置宜由金属或工程塑料制成,且操作灵活、坚固耐用。 7.2.2给水装置宜采用外压止水或内水压力止水结构形式。 7.2.3给水装置采用外压止水时,密封压力不宜低于0.2MPa;采用内压止水时,最小密封压力不宜低 于0.01MPa。 7.2.4给水装置过流断面不宜小于结构断面的90%。 7.2.5用于寒冷地区的给水装置和出水立管,应有防冻措施。 7.2.6给水装置防护设施宜采用装配式结构。 乙.2.7当采用给水装置直接向田间配水时.其出口应设置防冲设施.且防冲设施宜采用预制混凝土构
GB/T202032017
件;当采用给水装置接地面移动管道配水时,移动管道的出口宜采用防冲措施
7.3.1安全保护装置应结构合理、运转灵活、牢固耐用。 7.3.2对管线地形高差变化较大或管道直径较大的管网系统GB_T 14684-2011标准下载,可采用调压井、调压管等安全建筑物 调压井、调压管宜设在干管与支管连接处,可结合分水建筑物设置。调压井、调压管顶高程或溢流口高 程应根据管道的保护压力确定。 7.3.3在管道轴线起伏段的高处和顺流向下弯处,应设置进排气设施,且其通气孔直径应按式(32) 计算:
式中: d。一一进排气阀通气孔直径,单位为毫米(mm); 排出空气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可取45m/s。 7.3.4在顺坡管道节制阀下游侧、逆坡管道节制阀上游侧,以及可能出现负压的其他部位,应设置负压 消除设施。 7.3.5安全阀的排放能力,在管道压力上升但未超过管材公称压力的1.5倍时,应达到管道的设计 流量。 7.3.6当采用地表水时,应在管道进口处设置拦污栅、拦污网等;当泥沙含量较大时,宜设置沉沙池、拦 沙坎等。
7.4.1管道输水灌溉系统应设置量水设备,并应按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 7.4.2 量水设备规格应与管道流量相匹配。 7.4.3 量水设备应水头损失小、牢固耐用、维修方便;量水计量精度不应低于3%。 固定量水设施应设防冻保护措施。
7.4.1管道输水灌溉系统应设置量水设备,并应按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
7.5.1配水控制装置可采用闸门、闸阀等定型产品,亦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分水、配水建筑物。 7.5.2 配水控制装置应满足设计的压力和流量要求,且密封性好、安全可靠、操作维修方便、水流阻 力小。 7.5.3 对于较大管网系统应分级控制,干管、分干管和支管进口宜设置控制装置。 7.5.4 有条件地区宜采用电动阀、电磁阀等,进行自动控制
7.5.1配水控制装置可采用闸门、闸阀等定型产品,亦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分水、配水建筑物。 7.5.2配水控制装置应满足设计的压力和流量要求,且密封性好、安全可靠、操作维修方便 力小。 7.5.3 对于较大管网系统应分级控制,干管、分干管和支管进口宜设置控制装置。 7.5.4有条件地区宜采用电动阀、电磁阀等,进行自动控制。
交叉建筑物应具有稳定性和密封性, 当管道与铁路、公路、河渠、沟道等交叉时,应在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安全、可靠和经 基础上,合理确定交叉建筑物的位置、形式等
a)管内压力水头大于等于6m,且管轴线转角大于或等于15°; b)管内压力水头大于等于3m,且管轴线转角大于或等于30°
c)管轴线转角大于或等于45°; d 管道末端、三通、弯头、出水口等重要管件连接处; e) 管道长度超过100m。 7.7.2管道有坡度时,应通过受力分析确定其镇墩的位置。 7.7.3镇墩应设在坚实的地基上,用混凝土构筑,管道与沟壁之间的空隙应用混凝土填充到管道外径
c)管轴线转角大于或等于45°; d 管道末端、三通、弯头、出水口等重要管件连接处; 管道长度超过100m。 7.7.2管道有坡度时,应通过受力分析确定其镇墩的位置。 7.7.3镇墩应设在坚实的地基上,用混凝土构筑,管道与沟壁之间的空隙应用混凝土填充到管道外径
8水泵选型及动力机配套
8.1.1水泵宜优先选用技术成熟、性能先进、高效节能的产品;水泵类型应根据灌区水源条件、动力资 源状况、地形条件及设计流量与扬程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对比选择。 8.1.2水位埋深较大的地下水源宜选用潜水电泵,其额定流量不应大于井的设计出水量。 8.1.3潜水泵配套的出水管,在经济上合理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大管径,但应不影响水泵的安装和运行。 8.1.4水位变幅不大的地表水源,扬程较低的可选择轴流泵,扬程较高的可选择离心泵或混流泵。 8.1.5抽取清水时,轴流泵站与混流泵站的装置效率宜为70%~75%;净扬程低于3m的泵站,装置效 率不宜低于60%;离心泵站的装置效率宜为65%~70%;新建泵站的装置效率应取高值。 8.1.6在平均扬程时,水泵应在高效区运行;在整个运行扬程范围内,水泵应能安全、稳定运行。 8.1.7多台并联运行的水泵扬程应相等或相近;多台串联运行的水泵流量应相等或相近。 8.1.8水泵台数应根据工程规模及管网类型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备用机组的台数,应根据工程的 重要性、运行条件及年运行小时数确定。工作台数39台时,宜设1台备用泵;多于9台时,宜设2台 备用泵
8.2.1动力机的选型配套应根据当地的能源供应情况,结合工程实际选定。 8.2.2有可靠电源时,宜优先选配电动机;无电源时,宜优先选配柴油机;机泵需要频繁移动时,宜选择 小型柴油机或汽油机,也可选用移动式泵站。 8.2.3水泵配用电动机时,应根据电源容量大小、电压等级、水泵轴功率、转速、传动方式以及使用条件 来确定电动机的类型、容量、电压和转速等工作参数及绝缘等级。 8.2.4水泵配用柴油机时,应根据水泵的转速和功率选配柴油机速度特性曲线和水泵特性曲线相适应 的机型,并根据柴油机的相关特性曲线校核所选机型。 8.2.5动力机配套功率应按水泵运行可能出现的最大轴功率选配,并留有一定的储备,储备系数宜为 1.051.10。
9.1.1管道施工前应提供下列文件:
a)完整的设计文件及施工图样; b)批准的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 c)管道沿线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d)管区填土材料分布与储量资料:
GB/T20203—2017
e)弃土场分布及容量资料; f)必要的试验资料。 9.1.2管道施工前,应了解管线附近原有建(构)筑物详细情况。当施工影响其使用或安全时,应采取 有效防范措施。 9.1.3地下管道施工时,应防止雨水和施工用水浸人地基。冬季、雨季施工时DB41∕T 1109-2015 公路半刚性基层透层乳化沥青施工技术规范,应采取专门措施,确保 工程质量。 9.1.4施工过程中,应在上一道工序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9.1.5管 管道安装工作间断期间,应及时封闭散开的管口。 9.1.6施工中应执行机械、电气设备等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 9.1.7 管道安装应符合GB50268的规定
9.2.1管沟开挖前应设置测量控制网点,控制网点技术要求应符合GB50268的有关规定。管沟开挖 前应先清理和平整场地。 9.2.2管沟应位于天然稳定土层中,管沟两侧的天然稳定土层宽度不应小于管道公称直径的2.5倍,不 足部分应采取加固措施。 9.2.3管沟开挖宜采用窄沟断面形式,沟底开挖宽度应根据施工方法、采用的机械、施工进度要求等因 素决定。沟底最小开挖宽度不宜小于表13规定的数值。同一管沟并行敷设的管道间距,以外轮廊计不 应小于相邻管道的平均半径,且不应小于300mm
表13沟底最小开挖宽度
9.2.4从管沟内挖出的土,宜在管沟一侧堆成土堤,土堤坡脚至管沟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300mm。受 地表径流威胁的管线段,在管道施工时,应做好临时防洪和排洪设施。 9.2.5当管沟需要支护时,采用的支护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9.2.4从管沟内挖出的土,宜在管沟一侧堆成土堤,土堤坡脚至管沟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300mm。受
a)临时支护不应影响后序工作的实施!
b)管区部位不宜设置临时支护,当需设置支护时,应为永久支护,并进行防腐处理。 9.2.6当管沟开挖遇有积水或地下水时17层剪力墙结构住宅工程情况汇报材料PPT,应及时进行排水。当开挖深度接近基底设计标高,而又不能 进行下一工序时,宜在基底以上保留不小于200mm厚的土层,待继续施工时开挖。 9.2.7在管沟基底设计高程以上,应预留夯底土层,厚度应视土质而定。 9.2.8在管道接口部位,宜局部加宽管沟
管道位于一般土质地基时可直接采用关然地基,但槽底应连续平整,原状土不应被扰动。 2管道位于淤泥、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的地基时,可采用清除换填等方法进行处理,换填 4可采用黏土、砾石砂及其他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换填厚度应根据承载力计算确定,不宜 00mm,且不宜大于3000mm。地基处理的压实度不应低于95%
9.3.3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冻胀土、膨胀土、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基应进行相应处理。 9.3.4砂土、粉砂土、黏性土、压实填土的地基可设置不小于100mm垫层,基础的下层应铺砾石或碎 石,基础压实度不应小于95%;上层应铺厚度不小于50mm的中粗砂。 9.3.5岩石或坚硬土层地基可不设基础,但应铺设厚度不小于100mm的中粗砂垫层,压实度不应小 于95%。 9.3.6位于局部地势低洼地段的管道,当采用填方土堤通过时,管道应铺设在填方土堤内,且土堤截面 应满足下列规定: a)堤边距管边距离应大于或等于2.5Dw; b)土堤顶部宽度不应小于Dw十1000mm; c)管顶至堤顶距离应大于或等于800mm,土堤应按沟槽回填要求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