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42/T 1723.1-2021 湖北省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建设规范 第1部分:矿山事故训练基地.pdf简介:
DB42/T 1723.1-2021 是湖北省地方标准,名为《湖北省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建设规范 第1部分:矿山事故训练基地》。这份标准详细规定了矿山事故应急救援训练基地的建设要求、设计原则、功能分区、设施设备、训练方法以及安全规定等方面的内容。它旨在提升矿山事故应急救援的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保障应急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预防和减少矿山事故带来的损失。
该规范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矿山事故应急救援训练基地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为矿山应急救援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指南。通过遵循这份标准,可以确保训练基地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安全性,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效果。
DB42/T 1723.1-2021 湖北省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建设规范 第1部分:矿山事故训练基地.pdf部分内容预览:
DB42/T1723.12021
湖北省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建设为
北省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建设规
《钢铁企业原料场工艺设计规范 GB 50541-2009 》第1部分:矿山事故训练基地
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矿山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建设的建设原则、建设规模与规划、训练设施、建设 项目要求、训练设施配套设备、培训与演练、综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矿山应急救援训练基地的新建、改建或扩建
下列文件申的内容通过文申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申,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应急救援emergency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 施或行动。
DB42/T 1723. 1202
模拟巷道训练区simulatedroadway 模拟服务于煤炭开采,在岩体或煤层中开凿的不直通地面的水平或倾斜通道,用于救 施。
4.1矿山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应满足应急救援人员实操训练、矿业及相关从业人员应急处置训练、社会 民众的科普教育的需求, 4.2矿山应急救援训练基地用地规模应以能够满足正常的办公、训练、演习、教学培训为原则。 4.3基地建设应根据本标准进行总体设计,并且有计划的分步实施,重点建设,注重实效 4.4基地建设应充分考虑资金、土地、配置的装置和设备资源的合理配套使用,基地建设应根据地域 矿山企业分布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满足矿山应急救援训练的需要。注重节约,避免重复建设 浪费资源。 4.5基地建设应充分考虑装置和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4.6基地建设应充分考虑训练设施安全可靠的运行,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以确保训练安全。 4.7基地建设应充分考虑避免训练造成的环境污染。
5.1训练基地建设规模
2.1训练基地应选择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符合要求的区域,避免选在可能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的 2.2训练基地应选择交通便利,以及供电、给排水、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完善的区域 2.3训练基地主体建筑距医院、学校、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及重大工程建筑的主要疏散出口不 1000m
5.3.1训练基地建设应编制符合城市发展战略要求的规划,并完成报批报建流程。训练基地的场地、 房屋建筑、训练设施应布局合理,节约资源。 5.3.2训练基地的平面布置应根据基地训练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分为训练区、教学区和生 活区等,各个区域之间应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5.3.3训练区与教学区、生活区应有合理的间隔,各类训练设施应保持合理的间距,配套充足的训续 场地,以保证训练的顺利开展和安全。 5.3.4教学区和生活区应布置在训练基地相对安静的区域,为受训人员和基地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 作和生活环境
由模拟训练设施、室内教学训练设施和场外训纟
模拟训练设施建设项目宜包括综合训练区、高温浓烟训练区、模拟巷道训练区和心理训练区
6.3室内教学训练设施
室内教学训练设施建设项目宜包括普通教室、电教室、图书室(馆)和医疗急救训练室。
场外训练设施宜包括:常规技术操作训练区、大型特种装备训练区、拓展训练区及体能训练设施
7.1.1 构成和功能
7.1.1.1综合训练区宜包括虚拟训练室、心理素质测试室、体能指标测试室、队员活动室等场地。 7.1.1.2虚拟训练室应配备矿山救援3D虚拟现实演练系统、人机互动模拟系统等,可根据不同种类的 矿山事故,模拟瓦斯事故、火灾事故、水灾事故、冒顶事故、塌事故等各种场景,开展战演练和教 学实验。 7.1.1.3综合训练区宜设有深井救助训练设施、登高训练设施、避雷线、落水管、攀登墙角以及攀岩 设施等,深井救助训练设施可分为地上和地下两种形式,可模拟开展绳索救援训练、登高训练、徒手 攀登训练等。
7.1.2.1综合训练区占地面 据实际需求确定,深井救助训练设施深度应不小于7m, 7.1.2.2综合训练区的建设应符合GB50016和GB50045标准的规定。 7.1.2.3综合训练区设施建筑材料应坚固耐用,能抵抗高强度水流冲击和低强度火焰灼烧,房间内能 够承受局部低热量燃烧,
7.1.3.1综合训练区应设有避雷装置;设置安全保护滑轮和救人、自救栓绳金属环;设置缓降器固定 装置。接触绳索的部位宜采用软质材料建设,防止绳索被磨损。 .1.3.2综合训练区应设置室内、室外疏散楼梯,还可以设置消防电梯。所有楼梯应具有防滑以及防 止积水的设计。 .1.3.3综合训练区危险区域外部宜安装临时或永久性的安全网,安全网一侧应留有开口,便于进行 攀爬训练,安全网和支架间应使用弹性绳固定,应设置安装安全网用的悬梯。
高温浓烟训练区宜设有控制室、体能训练间、烟热训练通道和发烟升温装置。其结构可分为长廊 式和网栅隔断式,可选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半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可模拟高温和浓烟环境,开展体 力承受能力、心理适应能力、通过障碍能力的测试和训练以及使用空气呼吸器的训练。
7. 2. 2 建设要求
7.2.2.1长廊式烟热训练室占地面积应不小于110m²,建筑面积应不小于80m²,体能训练间面积应不 小于30m²,排烟时间应小于5min,温度控制在36℃~70℃,通道长度应大于60m 7.2.2.2网栅隔断式烟热训练室占地面积应不小于90m²,建筑面积应不小于60m²,体能训练间面积 应不小于30m²,排烟时间应小于3min,温度控制在36℃~70℃。
DB42/T1723.1—202
2.3.1高温浓烟训练区应设有应急照明、监控、对讲、排烟装置和紧急救援通道。可以通过闭 或热成像仪等装置观察受训人员的训练情况,确定受训人员所处位置。 2.3.2高温浓烟训练区中应使用确定成分的无毒烟气。可专门设计并安装发烟装置产生烟气。 3模拟巷道训区
7.3.1.1可采用地上或地下构建形式,并至少有2个能行人的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 7.3.1.2模拟巷道应建有平巷、上山、下山、矮巷、矩形巷、梯形巷等各类规格齐全的巷道以及避难 桐室等安全避险设施,可实现矿山事故应急救援的针对性训练,
7. 3. 2 建设要求
7.3.2.1巷道总长度不少于300m,采用机械式通风。 7.3.2.2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可采用废弃巷道改建,构筑地下、半地下演习巷道或地面密封构筑演 习巷道等形式。 7.3.2.3模拟巷道应建设覆盖地区矿井的巷道断面形式、支护方式及灾害模拟,配备多功能灾区仿真 莫拟系统、模拟并下灾变状态下巷道中的环境状况,实现灾害环境的仿真模拟 7.3.2.4模拟巷道采掘工作面应包括地区矿井采用的主要开采方式,至少应有采煤、支护及运输等设 备,相关碉室应配备必要的训练设施和器材,如构建风障、风墙、密闭、木棚、破拆支护所需材料及
7. 3. 3 安全要求
3.3.1模拟巷道内所有设备设施均应符合相关安全、环保及职业健康的规定,主要巷道和所有 应设置消防器材,应有完整的供电、照明、通风、排水、排烟及运输系统。 3.3.2模拟巷道应配备并下救援指挥部、并下人员定位系统、并下环境检测系统、全程音视频 统、实训演练评价系统和地面视频观察系统,对演习巷道安装的监测设施及灾害模拟设施进行监
心理训练区宜设有高空断桥、空中单杠、高空吊索桥、四米墙、背摔台、绳网、荡木桥、模拟电 网等器材以及心理测试仪,并配有心理测试软件,可模拟各种危险工作环境,开展心理适应能力训练 和主观感受以及反应能力等心理测试。
7. 4. 2 建设要求
心理训练区占地面积应不小于250m²
7. 4. 3 安全要求
7.4.3.1高空索桥及空中单杠下应安装防坠落安全网,背摔台下应配有保护垫。 7.4.3.2高空心理训练装置下面应配有足够厚度的海绵垫
7.5室内教学训练设施
7.5.1普通教室宜设有闭路电视、投影仪、录音机和相关教学设备等,能够进行理论教学和战术研讨。 7.5.2电教室宜设有电化教学设备、音像资料编辑机、字幕机、摄像机、计算机等以及其它音像资料 处理设备DB13∕T 2475-2016 钢结构住宅用框架梁柱选材通用要求,能够进行电化教学以及音像资料的编辑和演播。 7.5.3图书室(馆)宜包括图书存放区、图书阅览区以及多媒体阅览区。图书种类和数量应满足借阅
DB42/T1723.12021
的需要。 7.5.4医疗急救训练室宜设有现场医疗急救必备的器材、药品、教学用的人体以及电化教学设备 等,能够开展现场医疗救护教学和训练。
6.1室外训练场应包括常规技术操作训练区、大型特种装备训练区及体能训练区等。 6.2常规技术操作训练区应设在平整训练场地上,可满足基本防护、攻坚技巧等各类技术训练 6.3大型特种装备训练区应满足特种设备安全训练要求。 6.4体能训练区宜包含400m标准跑道、球类训练场、器械训练区等,可开展体能训练
8.1训练基地应配备专用的训练装备,训练装备的种类可参考附录A。 8.2训练装备的数量应结合训练设施和训练任务等因素确定,并应适当备份。 8.3训练装备的性能应符合国家相关市场准入规定, 8.4相关训练设备应登记造册,并建立和维护台账。按照相关训练设备说明书要求和实际情况编制操 作规程,并对操作人员进行规范的安全操作培训。
9.1训练基地应对应急救援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进行培训,学习目录可参考附录B。 .2训练基地应根据不同训练人群、训练要求制定演练方案和培训教材。 2.3训练基地应配备有相关资质的人员可以开展应急救援理论和训练培训工作。
10.1训练基地应按照相关的规定制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制度: a)训练基地安全制度: b)训练基地卫生制度; c)训练基地应急管理预案; d)训练基地人员岗位职责; e)训练基地训练设备管理制度: f)训练基地培训考核制度。 10.2训练基地应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来源,保证训练基地的管理、设备运行维护、后勤保障等正常运转 费用的供给。 10.3训练基地应配备充足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保健、医疗保障措施,保证训练安全。
DB42/T 1723. 1202
《氨纶工厂设计规范 GB50929-2013》表A.1矿山事故应急救援训练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