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灭火系统技术规程》CECS169:2004.pdf

《烟雾灭火系统技术规程》CECS169:2004.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5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60344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雾灭火系统技术规程》CECS169:2004.pdf

《*雾灭火系统技术规程》CECS169:2004.pdf简介:

《*雾灭火系统技术规程》CECS169:2004.pdf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于2004年发布的一份技术规程。这份规程详细规定了*雾灭火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旨在确保*雾灭火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应用。

该规程涵盖了*雾灭火系统的类型、选型、设计参数、设备配置、安装要求、系统调试、验收标准、运行维护以及故障处理等内容。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使用的*雾灭火系统,包括早期火灾探测和灭火的自动和手动控制系统。

CECS169:2004不仅是设计和施工*雾灭火系统的重要参考,也是相关部门进行消防验收和监管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该规程的学习和执行,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消防安全水平,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雾灭火系统技术规程》CECS169:2004.pdf部分内容预览:

10m和2000m²柴油罐灭火试验数

(2)原油罐灭火试验: 1000m3固定顶试验罐,大港原油,罐内式系统研究试验数据 见表3。

爱31000m原油罐灭火试验数据

DBJ61/T 127-2017标准下载表4100m²乙醇试验罐灭火试验数据

(4)汽油罐火火试验: 在700m3试验罐顶开设4个排气口和一个中心孔,模拟内浮 顶罐的排气口(开口面积为0.88m²,符合我国内浮顶罐通气口的 面积不应小于0.06D的规定)。在假设的内浮顶汽油储罐爆炸起 火后,内浮顶未受到破坏、内浮顶遭到部分破坏、内浮顶绝大部分 遭到破坏、内浮顶全部破坏而下沉的4种条件下进行灭火试验 其中,内浮顶全部破坏条件下灭火剂试验是采用ZWW10型(充 装灭火剂量为55kg)和2WW一5型(充装火火剂量为20kg)两套 独立的灭火系统进行试验。表5是内浮顶遭到部分破坏和全部被 破坏的试验数据。

表5700m汽油罐灭火试验数据

动作温度过高,*雾灭火系统启动时间长;动作温度太低,其易熔 合金元件容易脱落。故参照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 范》GB50084一2001做了此项规定。 对引燃时间的规定是根据系统灭火试验结果做出的。引燃时 间越短,系统动作越快,越利于灭火。

3.2.1对于甲、乙、丙类液体固定顶、内浮项储罐,采用独立系统, 其设计、安装、检查、维护简便。受*雾灭火剂充装量和喷*射程 的限制,独立系统可能不满足直径稍大储罐的需要,在这种情况 下,充许采用组合系统。不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 范》、《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以及行业标准《铁路内燃 机车机务设备设计规范》规定的*雾灭火系统设置条件,采用独立 系统的喷*射程满足设计要求是不成问题的,只是*雾灭火剂充 装量可能达不到设计用量。采用组合系统时,当*雾产生器多于 3台时,不易保证系统的引燃时间和喷*时间。 1本规定是为了保证一个引燃装置启动后,能使所有*雾产 生器工作,以提高系统启动速度和可靠性。 2本规定是为了保证组合系统各装置大射程喷*时间的有 效重叠和系统的喷*时间不超过35s。根据表2的试验数据,当 *雾产生器的启动间隔大于10s时,可能出现天射程喷*时间间 断利和**时间大王35s的情说

3.2.2*雾产生器需要设置在平台上,这样可使*雾灭火系统与 所保护的储罐成为一体,可消除热胀冷缩以及罐基沉降的影响。 *雾产生器避开扶梯、人孔、罐壁焊缝是为了避免*雾灭火系 统影响储罐的使用,同时,也便于系统的维修。 *雾产生器平台高出储罐基础顶面0.4m,便于*雾产生器安 装,目便于*雾产生器的通风和防潮。

3.2.2*雾产生器需要设置在平台上,这样可使*雾灭火

3.2.2*雾产生器需要设置在平台上,这样可使*雾灭火系统与

3.2.3本条对导*管的设置做出了规

1导*管的公称直径是经试验确定的。改变或局部改变公 称直径,会影响系统参数。现有各型号的罐外式*雾灭火系统,其 导*管的公称直径见表6。

表6导*管公称直径(mm

2导*管与*雾产生器间,横向导*管与竖向导*管间采用 法兰连接,便于系统安装,并便于设置密封膜。设置密封薄膜可阻 正可燃蒸气和其他异物进入导*管和*雾产生器,防止*雾灭火 剂受潮等。 3本规定的看眼点,一是尽可能隆低对储罐的容量和储罐结 构的影响;二是降低储罐爆炸着火时可能出现的储罐局部变形对 *雾灭火系统的影响。 导*管设置示意见图3。

4本规定是为了保证导*管的稳固性。由于固定项储罐和 内浮顶储罐的内部结构不同,横向导*管的固定方式也不同。对 于固定顶储罐,横向导*管适宜用支撑杆固定;对于内浮顶储罐, 为了不影响浮盘的正常运行,横向导*管只能设置拉籽固定。竖 向导*管与储罐罐壁的固定支架之间距保持在3.0m是较适宜 的,国家标准《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一92对立 管的固定有类似的规定。 3.2.4本条对喷头的设置做出了规定。 1喷头铅垂向上设置,不影响储罐储存能力,同时可避免喷 头倾斜而影响灭火效果。 2喷头设置在储罐中央是为了保证储罐内灭火*雾喷射均 匀。 3组合系统的喷头设置在储罐中部,从储罐的俯视图上看, 各喷头处于储罐中部某一圆周的等分点上,要求设计人员在布置 喷头的位置时,必须充分考虑储罐内灭火*雾均匀覆盖燃烧表面。 喷头上下保持0.05m的间距,是为了避免喷头喷射的灭火*雾相 互冲击而影响*雾的均匀分布

1来用活接买连接便于安装与维护。 2为便于“Y”型导火索保护管和感温元件的安装和检修,储 灌内的导火索保护管是由工产生产的“Y型”标准件,其后端是一 块与DN100法兰连接的盲板。安装时,在罐壁上焊一些DN100 法兰的短套管,然后将“Y型”导火索保护管插入储罐内,并用螺栓 将盲板与法兰紧固。这样,导火索保护管套管中心的高度就是感 温元件的安装高度。感温元件的位置越高,越利于系统启动,但储 罐爆炸起火时也容易遭到破坏,并且感温元件的位置过高会影响 罐壁上沿的环形角钢加强圈。综合考虑儿方面因素,规定了导火 索保护管套管的中心距储罐上沿的距离应不小于0.2m(见图4)。 另外,为了便于安装操作,根据以往的各罐外式系统的安装经

验,建议短套管的法兰面距储罐壁的距离不小于0.1m。

图4法兰短套管设计尺寸

1一法兰短套管:2一导*管:3一平台

3导火索保护立管固定支架间距的规定与第3.2.3条中对 导*管固定支架间距的规定是一致的,两者可共用固定支架。

3.3:罐内式系统设计

3.3.1罐内式系统的整套装置都安装在储罐内随液面升降的漂 浮装置上。漂浮装置由浮漂、三翼定位支腿和脚轮组成。本规定 旨在保证*雾产生器处于储罐的中部、漂浮装置与储罐内壁不发 生刚性碰撞和卡住。对于罐壁采用搭接焊接的储罐,其直径随高 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0.3m的距离可保证储罐高液位时漂浮装 置仍能自由浮动。,

本条规定最高液面距离罐顶应大于1.5m,是为使引燃装置上方有 定的空间,保证系统启动灵敏且不与罐项发生碰撞。 设置平台和托环是为防止漂浮装置与加热管碰撞(见图5)

图5平台、托环示意 平台;2一托环3一储罐

3.3.3安装罐内式系统时,各组件通常经储罐人孔进入罐内,再 行组装。系统最大的组件是*雾产生器,*雾产生器的法兰直径 随型号不同而异(见表7)。本规定是为了能使*雾产生器通过人 孔安装到储罐内。

表7*雾产生器法兰直径(m)

4.1.1产品应经过国家质量检测机构检验合格。这是最 要求,在多数规范中都有类似的规定。

4.1.1产品应经过国家质量检测机构检验合格。这是最基本的 要求,在多数规范中都有类似的规定。 4.1.3*雾灭火系统的类型、型号、规格不同,其组件的尺寸也不 同。在实际应用中,有误选的实例。所以,本条对此予以强调,

4.2.1*雾产生器属于瞬时压力容器装置,平常为常压密封状 态。*雾产生器壳体由筒体和头盖组成,并采用法兰连接。壳体 所选用的钢板材料和厚度均经过强度核算。自前,壳体选用中碳 钢,它便于加工,且较为安全可靠。 由于*雾产生器属于瞬时压力容器,因此,应对整个壳体进行 水压试验,同时,应采用煤油渗漏检测壳体的焊缝。 经大量冷喷试验测得,罐内式系统壳体的最高工作压力为 0.51~0.62MPa,罐外式系统壳体的最高工作压力为1.4MPa。 目前,罐内式系统壳体的设计压力取1,0MPa,罐外系统壳体的设 计压力取1.6MPa。规定壳体水压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 倍,试验时不得有渗漏和宏观变形等缺陷。 在*雾产生器筒体内壁涂刷防锈油漆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简体 内壁发生锈蚀

是保证有效灭火的关键所在。*雾灭火剂是由氧化剂、可燃物和 发*物组成的灰色粉末状混合物,点燃后放出大量的灭火气体、水 蒸气DB41/T 1669-2018标准下载,并携带出大量的固体小颗粒,形成一种气溶胶物质用于灭

火。根据试验,罐外式*雾灭火系统灭火剂的燃速控制在 1.2~1.4mm/s为宜。*雾灭火剂的研制综合考虑了以下因素:燃 烧反应速度、发*量、失重百分数、药剂储存时的稳定性,以及系统 能够满足的安全条件等。 *雾灭火剂的燃烧速度测定方法如下: 1所需仪器和设备: (1)台秤:一台,精度0.2g; (2)测速器: 黄铜管:内径28mm,长度100mm; 黄铜柱锤:锤头直径27.5mm,重237g; 铁质凹形底座:内径30.5mm,深12mm。 (3)秒表:2块,精度0.25。 2试验步骤: 将铜管插入凹形底座上,分三次装入36g(精度0.2g)*雾灭 火剂试样,即先用台秤秤10g装人铜管内,然后缓慢地将柱锤插人 铜管,以柱锤的重量压实试样;用同样的操作再装10g试样压实: 最后称16g试样装人铜管,用柱锤和锤头旋转磨平药面,使药面距 离铜管上端面1mm左右。将铜管向上倾斜30°角放置在通风橱 桌上,点燃*雾灭火剂,并同时启动秒表计时,测定至燃穿*雾灭 火剂底药面的时间。按下式计算燃速:

4.3.1为了保证储罐发生火灾时引燃装置能准确启动,感温元件 动作温度需要有一定的精度。本条的规定旨在规范感温元件的性 能,保证引燃装置可靠、有效地启动

4.3.1为了保证储罐发生火灾时引燃装置能准确启动

4.3.2本条规定了导火索的燃烧速度范围。导火索的燃烧速度 过慢或过快都会影响系统的灭火性能,尤其对罐外式系统的影响 更为明显。导火索的燃烧速度大于1.0m/s是经过试验验证的。 组合系统的导火索燃烧速度以大于1.5m/s为好,这样可以 保证各装置的最大后动时间间隔不大于规定的10s。 4.3.3为了引燃*雾灭火剂,并使产生的灭火*雾导出,需在* 雾产生器内设置筛孔导流筒。在筛孔导流筒外表面贴上新闻纸 后,再缠绕剥去外皮的导火索药芯,然后在筛孔导流筒外分次填充 *雾灭火剂。 筛孔导流筒上药芯缠绕间距对系统的喷*强度、喷*时间以 及药剂初始燃烧面的大小都有一定影响,本条规定的参数是根据 试验确定的,

室内墙面抹灰施工方案4.3.2本条规定了导火索的燃烧速度范围。导火索的燃烧速度

4.3.2本条规定了导火索的燃烧速度范围。导火索的燃烧速度 过慢或过快都会影响系统的灭火性能,尤其对罐外式系统的影响 更为明显。导火索的燃烧速度大于1.0m/s是经过试验验证的。 组合系统的导火索燃烧速度以大于1.5m/s为好,这样可以 保证各装置的最大后动时间间隔不大于规定的10s。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