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278-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4T 2278-2021 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安全利用技术指南.pdf简介:
"DB44T 2278-2021 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安全利用技术指南.pdf"文件是一个技术规范或者指南,它详细介绍了针对重金属污染的稻田土壤安全利用方面的标准和操作方法。DB44T是广东省的一项地方标准,2278-2021是标准的编号,表明这是在2021年发布的一份技术文件。这份指南可能包括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识别、评估,土壤修复技术的选择与实施,以及如何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这些受污染的稻田土壤,减少重金属对环境和作物的影响。它对于环境保护、农业生产以及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B44T 2278-2021 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安全利用技术指南.pdf部分内容预览:
稻田土壤安全利用safeutilizationofpaddysoil 针对安全利用类重金属污染稻田,在不影响水稻种植的前提下,通过实施生理阻隔、土壤重金 调理、农艺措施调控、低累积水稻品种替代及其联合的治理技术等措施,稻米重金属达标率达到 标值。
安全利用单元safeutilizationunit 针对一个特定的治理区域,在地球化学背景调查、污染源调查、土壤与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调查的基 础上,为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安全利用方案,将治理区域划分为污染风险等级、地球化学性质较为一致的 若干小区域。
山地别墅住宅方案图重金属复合污染稻田heavymetalscontaminatedpaddy soil
DB44/T2278—2021 土壤耕作层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重金属,其含量超过GB15618中规定的重金属污染风险筛选值,易 导致生产的稻米重金属超标的稻田
DB44/T 22782021
农用石灰质物质calcareoussubstanceforagriculture 以含有钙和镁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等碱性物质为主,且符合农用物质要求的矿物质,包括生 石灰、熟石灰、石灰石和白云石等
依据DB44/T2263.2一2020确认的111、112、111、1112级风险由,分析其周边污染源,在确定无明 显污染源或污染源可控的前提下,按图1所示工作程序进行安全利用。
图1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安全利用工作程序
DB44/T2278202
依据DB44/T2263.2一2020,收集基础资料,确认稻田污染特征、水稻品种、重金属累积特性和安 全利用区域边界等,提出目标区域的安全利用率合理目标值。具体工作流程宜参考DB44/T2263.3一2020
6安全利用技术选择原则
单元内风险等级发生变化时,需及时调整相应的安全利用技术。 6.2镉、砷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选择原则如下: a 风险等级为I,的区域,宜选择单一钝化调理或生理阻隔,辅以水肥管理等措施: 风险等级为II,的区域,宜选择钝化调理和生理阻隔的联合技术,辅以水肥管理等措施; C 风险等级为IⅢI的区域,宜选择钝化调理和生理阻隔的联合技术,辅以种植低累积水稻品种和 水肥管理等措施; d 风险等级为I.的区域,宜选择强化钝化调理和生理阻隔的联合技术,辅以种植低累积水稻品 种和水肥管理等措施。 6.3铅、汞、铬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选择原则如下: a) 风险等级为I,的区域,宜选择钝化调理,辅以水肥管理等措施; b 风险等级为II2的区域,宜选择强化钝化调理,辅以水肥管理等措施; C 风险等级为的区域,宜选择钝化调理,辅以种植低累积水稻品种和水肥管理等措施: d 风险等级为III2的区域,宜选择强化钝化调理,辅以种植低累积水稻品种和水肥管理等措施。
镉、砷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选择原则如下
7镐污染稻田土壤安全利用技术
根据土壤理化性质或水稻累积镉能力等因素,通过适当调节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 性;采用生理阻隔和(或)种植镉低累积水稻品种,抑制水稻对镉的吸收,实现安全利用
7.2II,级风险区域
7.2.1当土壤pH值≤6.5时,宜在翻耕期混施农用石灰质物质和腐殖质、生物质炭等有机碳钝化调理 剂,根据土壤pH值调整农用石灰质物质与有机碳钝化调理剂的比例;当土壤pH值>6.5时,宜在翻耕 期施用腐殖质、生物质炭、铁改性生物质炭等镉钝化调理剂,不宜施用农用石灰质物质。 .2.2针对水稻镉富集系数偏高的区域,宜施用硅、锌、铁/锰等一种或儿种生理阻隔剂,在幼穗分化 始期和抽穗始期各喷施一次。 7.2.3在上述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宜辅以水肥管理等措施。在抽穗期前后20天改干湿灌溉为浅湿灌溉, 并在收割一周前排水。为防止长期灌水导致稻由潜育化,水稻收割后,宜水旱轮作。灌溉水质应符合 GB5084的要求。 7.2.4针对土壤镉污染指数>3的风险区域,在上述技术措施基础上,辅以深翻耕等措施。 7.2.5钝化调理剂和生理阻隔剂的选择和施用方法宜参考DB44/T2264一2020、DB44/T2271一2021 和NY/T3443
3.1当土壤pH值≤6.5时,在翻耕期混施农用石灰质物质和腐殖质、生物质炭等有机碳钝化调 据土壤pH值调整农用石灰质物质与有机碳钝化调理剂的比例:并在幼穗分化始期和抽穗始期,
DB44/T2278202
硅、锌、铁/锰等一种或儿种生理阻隔剂;同时,施用硝酸钾、硝基复合肥等。 7.3.2当土壤pH值>6.5时,宜在翻耕期施用腐殖质、生物质炭、铁改性生物质炭等钝化调理剂,不 宜施用农用石灰质物质等酸碱钝化调理剂;并在幼穗分化始期和抽穗始期,施用硅、锌、铁/锰等一种 或几种生理阻隔剂。 7.3.3在上述技术措施的基础上,辅以水肥管理等措施。在抽穗期前后20天改干湿灌溉为浅湿灌溉, 并在收割一周前排水。为防止长期淹水导致稻田潜育化,水稻收割后,宜水旱轮作。灌溉水质应符合 GB5084的要求。 7.3.4钝化调理剂和生理阻隔剂的选择和施用方法宜参考DB44/T2264一2020、DB44/T2271一2021 和NY/T3443。
7.4 II, 级风险区域
选用适宜的钝化调理剂和生理阻隔 体可参照7.3。在7.3的技术措施基础上,种植镉低累积水 稻品种。在当地稻由开展试验,考虑当地种植习惯、产量和可实施性等因素,并需经过至少两季、三种 以上不同母质发育土壤验证,确认其低累积性状的稳定性,
7.5IⅢI,级风险区域
选用适宜的钝化调理剂和生理阻隔剂,: 具体可参照7.3。在7.3的技术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钝化 周理剂和生理阻隔剂的施用量,强化土壤镉的钝化,并种植镉低累积水稻品种。水稻品种筛选需在当地 稻田开展试验,考虑当地种植习惯、产量和可实施性等因素,筛选出适宜的镉低累积水稻品种,并需经 过至少两季、三种以上不同母质发育土壤验证,确认其低累积性状的稳定性。
不宜进行长时间浅湿灌溉,需通过大由试验选用适宜的浅湿灌溉周期,辅以施用适量氧化性钝化调理剂, 避免稻米总汞超标和甲基汞的风险。 7.6.3针对镉污染为主的砷复合污染风险区域,参考镉污染风险等级相应的安全利用技术措施实施, 浅湿灌溉的水肥管理需通过试验,适当缩短浅湿灌溉的周期,降低砷还原导致稻米砷超标的风险;在施 用农用石灰质物质等酸碱钝化调理剂时,宜考虑淹水条件下砷被活化的风险,减少农用石灰质物质施用 量,选施或增施铁/锰改性钝化调理剂。 7.6.4针对镉污染为主的铬复合污染风险区域,参考镉污染风险等级相应的安全利用技术措施实施。 7.6.5当上述复合污染稻田所涉及重金属的风险等级相当时,结合本文件针对各重金属风险等级的相 应安全利用技术,选择较为均衡的综合治理措施实施 7.6.6筛选辐低累积水稻品种时,需兼顾相应复合污染重金属的累积系数与风险
量,选施或增施铁/锰改性钝化调理剂。 7.6.4针对镉污染为主的铬复合污染风险区域,参考镉污染风险等级相应的安全利用技术措施实施。 7.6.5当上述复合污染稻田所涉及重金属的风险等级相当时,结合本文件针对各重金属风险等级的相 应安全利用技术,选择较为均衡的综合治理措施实施。 7.6.6筛选镉低累积水稻品种时,需兼顾相应复合污染重金属的累积系数与风险,
7.6.4针对镉污染为主的铬复合污染风险区域,参考镉污染风险等级相应的安全利用技术措施实施。
8砷污染稻田土壤安全利用技术
根据土壤理化性质或水稻累积砷能力等因 通过促砷氧化,提高其固定砷能力;促砷甲基化,降 低土壤与水稻无机砷比例:种植砷低累积水稻品种,抑制水稻对砷的吸收,实现安全利用,
针对砂性土壤或偏碱土壤,宜在翻耕期施用铁、锰改性生物质炭等钝化调理剂,降低土壤砷
DB44/T2278202
8.4II, 级风险区域
该风险等级的安全利用技术参考8.3。在8.3的技术措施基础上,种植低累积水稻品种。在当地榨 田开展试验,考虑当地种植习惯、产量和可实施性等因素,筛选出适宜的砷低累积水稻品种,并需经过 至少两季、三种以上不同母质发育土壤验证,确认其低累积性状的稳定性。
8.5IⅢI,级风险区域
8.5.1选用适宜的钝化调理剂和生理阻隔剂,具体可参照8.3。在8.3的技术措施基础上,增加钝化 周理剂和生理阻隔剂的施用量,强化壤砷的钝化,并种植砷低累积水稻品种。在当地稻由开展试验, 考虑当地种植习惯、产量和可实施性等因素,筛选出适宜的砷低累积水稻品种并需经过至少两季、三种 以上不同母质发育土壤验证,确认其低累积性状的稳定性。 3.5.2针对土壤砷污染指数>1.5的风险区域,在上述技术措施基础上,宜在翻耕期采用深翻耕的耕 作方式,降低表层土壤砷含量和风险,辅以浅湿灌溉的水肥管理等措施。 8.5.3钝化调理剂和生理阻隔剂的选择和施用方法宜参考DB44/T2264一2020、DB44/T2271一2021。
《输配电线路安装工程劳动定额 SY/T5805-2010》8. 6 复合污染区域
8.6.1针对砷污染为主的镉、铅、复合污染风险区域,参考砷污染风险等级相应的安全利用技术措 施实施,并需防止土壤pH值过低,当土壤pH值≤5.5时,需混施适量的农用石灰质物质等酸碱钝化调 理剂,防止活化土壤镉、铅。 8.6.2针对砷污染为主的铬复合污染风险区域,参考污染风险等级相应的安全利用技术措施实施 不宜施氧化性钝化调理剂,防止土壤pH值>7.0,导致铬氧化、有效性提高。 8.6.3当上述复合污染稻田所涉及重金属的风险等级相当时,结合本文件针对各重金属风险等级的相 应安全利用技术,选择较为均衡的综合治理措施实施。 8.6.4筛选砷低累积水稻品种时,需兼顾相应复合污染重金属的累积系数与风险
DB44/T2278202
DB44/T2278202
9铅污染程田士壤安全利用技术
根据土壤理化性质或水稻累积铅能力等因素,通过适当调节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铅有 效性:种植铅低累积水稻品种,抑制水稻对铅的吸收,实现安全利用
GB∕T_51338-2018_标准下载9. 21L, 级风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