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573-2010《双曲线冷却塔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pdf

GB50573-2010《双曲线冷却塔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pdf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4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933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GB50573-2010《双曲线冷却塔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pdf简介:

《GB50573-2010双曲线冷却塔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工程技术标准。该规范主要针对双曲线冷却塔的设计、施工、验收过程中的各项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双曲线冷却塔,通常用于电力、化工、冶金等工业领域的冷却系统,其结构形式独特,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该规范内容涵盖了双曲线冷却塔的选型、基础施工、塔体制作与安装、电气设备安装、防腐和绝热、质量检验与验收等各个环节,为保证冷却塔的施工质量、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它旨在提升工程项目的品质,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经济性,是冷却塔施工和验收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GB50573-2010《双曲线冷却塔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6.1.1钢筋混凝土双曲线冷却塔筒壁施工时,根据具体条件可采 用爬模工艺、悬挂式脚手架翻模工艺或其他工艺。 6.1.2采用爬模工艺或悬挂式脚手架翻模工艺施工时,筒壁厚度 应符合工艺要求。

6.1.3筒壁施工用垂直运输系统应根据施工图、施工工艺

性能等因素进行设计,可采用脚手架附着施工升降机、折臂 水平臂型塔式起重机、曲线施工升降机、液压顶升平桥等 方案。

施工时,重新开工前应对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垂直运输体系等全面 检查,处理钢筋颗粒状、片状老锈及混凝土施工缝

6.1.5在施工工艺设计和施工过程中CECS425-2016标准下载,凡涉及筒壁强度、稳

有特殊要求的,施工单位应提请原设计单位进行校核。 6.1.6筒壁施工前应编制筒壁施工方案及作业指导书,经批准后 方可进行施工。

6.2.1 钢筋的原材料检验、加工和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4.2节的 规定。

整;简壁半径、高度变化时,竖向钢筋的直径和根数应按设计要求 调整,并应在筒壁的全圆周内均布,应采取措施保证钢筋位置的准 确及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2.3环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每节混凝土浇筑以

模板的上方应有一道已经绑扎到位的钢筋。 6.2.4竖向钢筋搭接接头位置应按设计要求错开绑扎;环向钢筋 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接头数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 大于钢筋总数的25%,且搭接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竖向钢筋的 间距在对拉螺杆套筒处可适当调整,调整时钢筋的平均间距不得 大于设计要求。

6.2.5当筒壁混凝土设计有特殊防腐蚀要求时,钢筋应采取防腐 蚀措施,

.2.5当筒壁混凝土设计有特殊防腐蚀要求时,钢筋应采取

6.3.1 模板宜采用专用组合钢模板、木模板等,板面应平整、无翘 曲。

曲。 6.3.2 内外模板应设置对拉螺杆,其布置应满足施工工艺要 求。

6.3.4采用爬模工艺(图6.3.4)施工时应符合

图6.3.4爬模工艺 一爬架;2一简壁:3一内架

1爬架的数量应根据筒壁最大直径及最小直径部位的需要 综合考虑进行配备; 2应按施工措施规定的顺序进行组装。在安装模板前应先 安设轨道,其竖向轴线应与通过该点的子午线相重合。各部位尺 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在其电气设备、机械(液压)传动设备等试运转 正常且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 3对爬架的提升动力设备和电气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 6.3.5爬架、悬挂式脚手架的组装和拆除均应制定施工措施。 6.3.6采用悬挂式脚手架工艺时,宜配置三层模板,在较低气温 施工时可增加至四层模板;采用爬模工艺时,宜配置一层模板。 6.3.7环梁、刚性环施工用脚手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或《建筑施工碗扣式钢 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的有关规定计算确定其强度、刚 度和稳定性。 6.3.8环梁底模铺设时应严格控制标高,进风口高度应符合设计

要求。刚性环施工时应对筒壁施工高度进行测量、调整,筒壁高度 应符合设计要求。

预制套筒控制壁厚时,套筒混凝土的性能应与筒壁混凝土性能 相同。

式时,上层模板插入下层模板的深度不得小于10mm;上 模板间采用其他结合方式时应有可靠的固定和防止漏浆 施。

6.3.13带肋塔筒壁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证肋的施工质量及 满足设计要求。

6.3.14施工用脱模剂不得污染环境、不得影响混凝士筒壁表面

6.3.15环梁底模拆除时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的

以上;采用悬挂式脚手架施工筒壁,拆模时其上节混凝土强 达到6MPa以上;刚性环拆模时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15 以上。

6.3.16排烟冷却塔烟道洞口应采取措施保证模板及支撑系

6.4.1简壁混凝土的原材料检验及配合比应符合本规范第 节的规定。

6.4.2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下列项目检查:

1 筒壁半径、截面厚度和标高等偏差; 2 施工缝已按规定要求处理; 3 模板内部已清理干净、接缝密合、支撑牢固可靠; 4 爬梯螺栓、理埋件和预留孔洞等位置正确;

3模板内部已清理十净、接缝密合、支撑牢固可靠 4 爬梯螺栓、埋件和预留孔洞等位置正确;

5爬架或悬挂式脚手架安设牢固,施工水源、电源和施工机 械状态正常。

并应分层连续浇筑至闭合,分层厚度视模板高度而定。混凝土运输、 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士的初凝时间,不应留冷缝

加设止水片,筒壁施工时应减少竖向施工缝。水平施工缝的处理 可采用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用钢丝刷拉毛,然后用水冲洗;水 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后湿润,并及 时浇筑混凝土。

上各节中逐渐纠止,每节纠止量不宜超过20mm,且每节内部相 邻的两个支架(包括三脚架或方框架)处的半径偏差不宜超过 10mm。

小于10MPa。浇筑刚性环混凝土时,其下一节筒壁混凝土强度不 应小于10MPa。采用爬模工艺施工时,爬模速度应与混凝土前期 增长速度适应,自浇筑层向下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混凝士 强度应分别达到4MPa、9MPa、12MPa;采用悬挂式脚手架翻 模施工,浇筑混凝土时最上层承力层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 2MPa。 6.4.7爬架、悬挂式脚手架施工时留在筒壁上的螺栓孔宜用无收

6.4.7爬架、悬挂式脚手架施工时留在简壁上的螺栓孔

6.5.1 筒壁每5节宜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5.5.2筒壁钢筋安装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5.2的规 定。允许偏差项目检查数量均不应少于10处。

3筒壁模板安装质量标准及检验

6.5.4简壁混凝土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5.4的规定。允许偏差项目检查数量均不应少于10处。表6.5.4筒壁混凝土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类序项目质量标准/允许偏差单位检验方法别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中热硅酸盐水泥、低混凝土组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成材料的品泥》GB200、《建筑用砂》GB/T检查试验记种、规格和质14684、《建筑用卵石、碎石》GB/T录量14685、《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JGJ56和《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等的有关规定应衍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粉煤灰混混凝土配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J146、《混凝合比及组成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检查混凝土2材料计量偏《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L/T搅拌记录主差533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控设计规范》GB/T50476的有关规定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试件3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检查试验记录目组数混凝土的有关规定强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强度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评定检查试验记录的有关规定混凝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等级检查试验记5抗冻、抗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评定渗等级的有关规定录6露筋不应有观察检查7混凝土蜂窝不应有观察检查外观质量拉裂、明显不应有观察检查凹痕相邻两板1\5楔形塞尺检表面高低差mm查般筒壁截面项2± 10厚度偏差mm钢尺检查目半径偏差± 25仪器检查或mm钢尺检查.32:

7.1.1水槽施工可采用现浇或预制吊装方法。

水槽施工可采用现浇或预制吊装方法。 2水槽采用预制吊装施工时,水槽预制可采用分段预制或分 制两种方式。

7.1.3当采用分片或分段预制时,其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场地的地坪应坚实平整,不得产生下沉。底模应平 整,应采取措施保证底模与侧模垂直,单块构件底模的平整度充许 偏差应为土5mm。胎模应光洁、无裂缝、起砂; 2水槽组合时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 求时宜采用焊接连接方式。水槽结合缝处混凝土应凿毛,混凝土浇 筑前应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结合缝处的混凝土应符合设计要求,当 设计无两式时成菜业纯说度黛级意一级日无齿的细方源游工

进水竖井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采取防止施工缝 水的措施

7.1.6预理套管、预留孔洞和理件的位置应准确。 7.1.7现浇水槽底模拆除、预制水槽出池、预制分块组装时混凝 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1.8水槽预制、运输、安装时应采取防止水槽倾覆的措施。

7.2 淋水构架工程

NB∕T 20407-2017标准下载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制作

7.2.2淋水构架制作可采用预制和现浇两种方式。当在塔内预 制时,构件的排列顺序应符合构件的安装顺序,构件间应留出吊 装、运输机械的通道。 7.2.3构件预制场地的地坪应平整光洁、不沉降,平整度应符合 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应采取防止构件侧向弯曲的措施。 7.2.4淋水构架采用平卧叠浇预制时,竖向叠置高度不宜超过3 层。应采取防止层间粘接、保证构件表面平整度以及整体稳定性 的措施。

层。应采取防止层间粘接、保证构件表面平整度以及整体稳 的措施。

7.2.5淋水构件倒运、安装时,柱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月

的100%;梁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 7.2.6构件安装方法和顺序应考虑吊装过程中结构稳定和施工 作业方便。

.2.7构件安装时应符合下列

1柱基杯口底面应找平,在基础及柱梁等构件端部划出构件 位置中心线后方可进行构件安装: 2构件的堆放、运输和起吊,其支点、吊点位置应计算后确定; 3构件在倒运、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对构件进行保护; 4构件就位时,应校正构件的轴线位置、标高和垂直度,采取 可靠的临时固定措施后才能松钩。未经校正不得进行接头连接和 二次灌浆; 5二次灌浆的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浇筑后应及时养护。 7.2.8淋水构架外露理件、金属支架和管道等均应按设计要求进 行防腐蚀处理

7.3.1竖并的预理件、预理管和预留孔洞应位置准确。

1 竖并的预理件、预理管和预留孔洞应位置准确。 2竖井宜采用分层现浇的方法施工DB13∕T 5083-2019 水泥稳定碎石拌和过程动态质量监控规范,施工缝应符合本规范第 4 条的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