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368-2021 农田节水灌溉技术规范.pdf

DB37/T 4368-2021 农田节水灌溉技术规范.pdf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5778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37/T 4368-2021 农田节水灌溉技术规范.pdf简介:

DB37/T 4368-2021《农田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是一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地方标准发布的专业技术规范。这份标准主要针对农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水灌溉技术,旨在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减少水资源浪费。它详细规定了农田灌溉的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要求,包括灌溉系统的选型、灌溉技术的应用、节水设备的选择、灌溉管理措施以及节水效果的监测评估等内容。

该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的农田灌溉工程,旨在推动农田灌溉技术向节水、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通过遵循此规范,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的环境影响,同时也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

DB37/T 4368-2021 农田节水灌溉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山东省地处半湿润地区,域内自然条件、气候条件、水源条件和作物种植结构差异较大,同时山东 省作为农业大省,肩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重任,也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提出更高要 求。鉴于此,为适应土地经营模式的变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分区域指导我省农田节水灌溉 工程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提高农由节水灌溉技术水平,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 卖利用,在充分采纳和吸收现行国家和行业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相关规范、标准的基础上,提出适应山 东省省情的不同区域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DB37/T4368202

本文件规定了农由节水灌溉规划、工程设计及建设与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工 程运行管理等。

月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DBJ61/T 129-2017标准下载, 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自 牛。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20203一2017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20203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 21303 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 GB/T30600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 GB/T50085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31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5025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5 泵站设计规范 GB50288一201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T50363一2018/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 GB/T50485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GB/T50510 泵站更新改造技术规范 信息服务平 GB/T50596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T50600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GB/T50625 机井技术规范 GB/T50662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 GB/T50979 橡胶坝工程技术规范 SL23 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 SL25 砌石坝设计规范 SL56 农村水利技术术语 SL154 机井井管标准 SL189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 SL223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228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 SL236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L/T238水资源评价导则 SL/T246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L253溢洪道设计规范 SL2657 水闸设计规范 SL 274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SL 282 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 SL 319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 SL/T 334牛 牧区草地灌溉与排水技术规范 SL 364 土壤璃情监测规范 SL/Z376水利信息化常用术语 SL 398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 SL 399 水利水电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SL 400 水利水电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 SL 470 灌溉用过滤器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 SL 482 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 SL 550 灌溉用施肥装置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 SL 588 水利信息化项目验收规范 SL 620 水利统计基础数据采集技术规范 SL 654 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 SL 703 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 DB37/T3488—2019现代农田灌溉与排水技术标准

DB37/T43682021

长条井longandnarro

DB37/T43682021

鲁南平原地区沿河沟建设的 也地表径流,并积聚和贮存 地下渗水(适用于地下水埋藏较浅、含水层车

4农田节水灌溉分区与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模式

4.1农田节水灌溉分区

根据山东省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土壤、气候条件、水资源特征等方面的因素,将全省分为黄泛平 原区、山前冲积平原区、黄河三角洲区、胶东半岛丘陵区以及泰沂低山丘陵区等五个类型农业区域。各 类型区域布局见附录A。

4.2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模式

应结合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种植特点与灌溉水源情况等,因地制宜的选用农田节水 程模式,可参照表1确定。

表1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模式

DB37/T43682021

表1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模式(续)

DB37/T4368202

表1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模式(续)

4.3分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适宜模式

DB37/T4368202

各分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可参考表2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宜的节水灌溉模式。每处具体的农田 节水灌溉工程模式,需针对工程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作物、土壤、水文气象条件、工程地质与水文 地质、水源形式和水量水质、土地经营模式、工程管理模式、行政区域边界、电力等情况进行综合论证 分析后确定。

表2分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适宜模式

应根据当地农田类型、水资源条件及利用现状、 农业生产情况、建设目标与任务,进行水资源分析 与评价,确定规划范围、建设规模、总体布局、工程类型、工程投资等。

2.1进行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收集规划区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

DB37/T4368202

材料、设备、社会经济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5.2.2应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其中作为规划依据的基础资料应进行合理性和可靠性分析。

5.3水资源分析与评价

5.3.1水资源分析与评价应遵循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统一评价,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 协调的原则。 5.3.2水资源分析与评价应符合SL/T238的要求。 5.3.3应根据大气降水、水文地质、来水情况、工程建设情况等资料分析预测规划区不同水文年的水 资源可利用量。 5.3.4水资源分析与评价应以调查、整理已有资料为主,辅以必要的勘测和试验,分析中应注意水资 源数量评价、质量评价、利用评价的衔接。 5.3.5农田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要求,

5.4.1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考虑规划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土壤、气候条件、水资源特征 等因素,分区进行规划。 5.4.2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农村水利及农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与道路、 林带、供电等系统,居民点的建设以及土地整理规划相结合,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设施,并根据需要 设置排水系统。 5.4.3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规模应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资源承载能力、环境保护和农业发 展要求等合理确定。 5.4.4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模式应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情况、作物种植结构、水源条件、 土地经营模式及用水户的意愿和需求等因地制宜的进行论证选择。 5.4.5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报告、估算书及规划布置图。灌溉面积在333hm²(含) 以上的工程布置宜绘制在1/5000~1/10000的地形图上,面积小于333hm的工程布置宜绘制在1/2 000~1/5000的地形图上。 5.4.6应结合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实施,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节水灌溉工程类型分别进行农艺 节水和管理节水等综合措施规划。

6.1.1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规划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 6.1.2应全面收集、复核、分析工程设计所需基本资料,进行必要的调查、勘测、观测和试验。 6.1.3应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规划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水资源平衡分析成果进行复核,明确灌溉 设计标准、作物灌溉制度,核定灌溉设计保证率条件下的灌溉用水量。 6.1.4应根据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区自然经济、水土资源和水利工程现状,分析论证水源工程可供水量 及保证率,进行供用水量平衡分析,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总体布置方案、工程范围、工程分区,选定水 源类型、灌溉方式,拟定主要设计参数,提出工程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工程概(预)算。 6.1.5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应包括水源工程、首部枢纽、输配水渠(管)网、田间工程以及各类辅 助工程设计。

DB37/T43682021

6.2.1灌溉标准应符合GB50288—2018中3.2、GB/T20203—2017中4.2、GB/T50363—2018中第6 章、DB37/T3488—2019中4.3等的要求。 6.2.2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流量小于1m/s)、小型灌区渠系、井灌区渠系灌溉以及管道输水灌 既、喷灌、微灌工程等设计时苏J9508 室外工程,应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 6.2.3灌溉设计保证率可根据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种类、灌区规模、灌溉方式及经济效益等因 素,在不高于水源供水保证率的基础上分区确定(参照表3)

2.4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灌溉水利用系数应根据灌溉方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渠道防渗输水灌溉工程不应低于0.70; b)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不应低于0.80; 喷灌工程不应低于0.80; d)微灌工程不应低于0.85,滴灌工程不应低于0.90。

5.3.1灌溉制度宜依据当地多年的节水灌溉试验资料、 确定的灌溉方式、作物的需水量及灌溉季节的 降水情况综合确定。缺少资料地区可根据条件相近地区试验资料或按水量平衡原理制定。 6.3.2对于黄泛平原区、黄河三角洲区等存在改良盐碱土或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任务的区域,拟定作 物灌溉制度时应考虑灌溉冲洗定额;对于胶东半岛丘陵区、鲁中低山丘陵区等部分缺水地区,拟定作物 灌溉制度时宜考虑进行非充分灌溉

6.4供用水量平衡分析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区水源供水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a)工程规划必须对水源水量、水位和水质进行分析,并确定设计供水能力。由已建水源工程供 水的灌溉系统,供水能力应根据工程原设计和运用情况确定;对于新建水源工程,供水能力 应根据水源类型和勘测资料计算分析确定或通过抽水试验确定;一 引黄灌区的水源供水能力,应按灌区分配的农业供水指标和供水工程的规模确定: 以大、中型水库为水源时,其供水量应按水库分配的农业灌溉可供水量确定; 以河川径流为水源时DB41/T 837-2013标准下载,应通过频率计算推求符合设计频率的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灌水临 界期日平均流量。资料较少或无实测资料时,可采用相关分析法插补延长或利用参证站资料 推求径流资料;

DB37/T4368202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