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616-2019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T/CECS 616-2019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7.9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5560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 616-2019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T/CECS 616-2019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是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发布的一份技术规程。这份规范主要针对隧道建设中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为隧道施工提供科学、有效的地质预测方法和管理要求。它详细规定了地质预报的实施步骤、方法、数据处理、风险评估等内容,旨在保障隧道工程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合理性。

该规程涵盖了地质调查、预报方法选择、监测设备使用、数据解析与分析、预报结果评价等方面,适用于公路、铁路、水利、电力等各种类型隧道的建设过程中。它要求地质预报工作应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并处理地质问题,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由于您提到的PDF文件是"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这通常意味着它是一个高质量的官方文件,用于指导隧道工程领域的专业实践。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文件简介,具体的内容需要查看PDF文件本身。

T/CECS 616-2019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1电法仪应具有测量一次场电位和电流、二次场电位和衰 成时间的功能。 2电法仪应有与发射机、电极转换控制器相配套的控制管 理功能。 3采样频率不应小于100Hz。 4模数转换精度不应低于16bit。 5 测量电流误差不应大于1%,分辨率不应低于0.01mA。 6 测量电压误差不应大于1%,分辨率不应低于0.01mV。 7 极化补偿范围不应小于土1V。 8 输人阻抗不应小于10M2。 9工频干扰抑制应大于80dB。 10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宜为一20℃~40℃。 11最大工作环境湿度不应低于150%。 5.6.2恒流发射控制器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2每路输出最小电流不应小于50mA。 3各路发射电流均方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 4各路发射电流控制时间均方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 5.6.3预报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钻爆施工法的洞段预报时,应每30m预报一次:相邻 两次预报洞段宜重叠5m。 2搭载在TBM上的预报系统宜能快速预报, 5.6.4预报方法可选择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自然电位法 则量装置应选择三极、二极装置或聚焦测深装置,电极布置应符 合下列规定: 1电阻率、激发极化预报时,观测系统布置宜符合本规程 附录G的规定,并宜在距掌子面后方80m范围内均匀布置多个 供电A极,N极应布置在隧道出口方向,距A极的距离不应小 于10倍预报距离,B极距掌子面远于电极N,且与N极的距离 不应小于10倍的探测距离,测量点宜在掌子面呈网状布置。 2TBM掘进时,应将多个同性源供电电极A均匀搭载在 TBM的护盾或边墙上,各电极间应进行电流屏蔽,测量电极应 采用伸缩方式布置在刀盘上。 5.6.5现场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极布置前,应清理隧道掌子面、拱顶及边墙危石。 2金属施工机械应远离A极和M极布置洞段。 3供电电极A的布置宜根据预报要求合理选择电极数量 司性源电极系数量和位置。 4供电电极宜为直径不小于2cm、长度不小于10cm的铜 电极;激发极化应使用不极化电极。 5电极位置的允许偏差应为5cm。 6TBM停机探测时,TBM刀盘应后退脱离掌子面,收起

1电极布置前,应清理隧道掌子面、拱顶及边墙危石。 2金属施工机械应远离A极和M极布置洞段。 3供电电极A的布置宜根据预报要求合理选择电极数量 同性源电极系数量和位置。 4供电电极宜为直径不小于2cm、长度不小于10cm的铜 电极;激发极化应使用不极化电极。 5电极位置的允许偏差应为土5cm。 6TBM停机探测时,TBM刀盘应后退脱离掌子面,收起 撑靴脱离边墙。 7TBM搭载电极宜采用液压驱动、具有柔性端头的接触

式电极,并应符合TBM和预报设备安装手册的规定。 8供电和测量导线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00M2。 9掌子面应平整,且不宜有大量积水。

JC∕T 2513-2019 磷酸钛氧钾单晶元件抗灰迹性能测试方法5.6.6数据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据测试前应进行仪器检查、导线漏电检查、测量电极 极差检查、接地电阻检查,各项检查指标应符合本规程第5.6.1 条、第5.6.2 条的规定。 2数据采集过程中,应减少现场人工电流或电磁干扰。 3+不极化测量电极极差不应天于2mV。 4数据采集应根据任务要求选择仪器的自然电位、电阻率、 激发极化或三者同时测量的工作方式。 5数据采集应根据观测系统要求进行单个或多个供电极距 方式下的测量。 6数据采集可测试供电电流强度与半衰时关系的曲线。 7TBM停机探测时,应记录每次刀盘上电极的位置。 8测试过程中,应对异常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重复观测 相对误差不应天于5%。 5.6.7预报记录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为不合格: 1采用的观测系统不符合本规程第5.6.4条的规定。 2使用的测试仪器、测量电极不满足本规程第5.6.1条、 第5.6.2条和第5.6.5条的规定。 3漏电检查不符合本规程第5.6.5条第8款的规定。 4纸质记录与电子记录不对应。 5重复测试误差不满足本规程第5.6.6条第8款的规定。 5.6.8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数据处理应整理纸质记录和电子记录。 2对于TBM施工隧道,应根据TBM干扰特征的统计分析

1数据处理应整理纸质记录和电子记录。 2对于TBM施工隧道,应根据TBM干扰特征的统计 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压制观测数据中TBM干扰。 3数据处理应使用预报系统设备相应的处理软件,整

个测点对应极距的电流、电位差、视极化率、半衰时和自然电位 等参数。 4数据处理应绘制视极化率,半衰时曲线。 5数据处理应反演计算掌子面前方电阻率分布,针对多解 性,宜采用已知地质信息和先验约束。 6数据处理应确定二维或三维图像的电阻率异常,圈定异 常范围。

5.6.9资料解释应符合下列

《电气设备的安全 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 第3部分:危险、危险处境和危险事件的示例GB/T 22696.3-2008》1资料解释应结合地质分析资料、其他预报成果和现场地 质情况进行解释。 2高电阻率、低视极化率、短半衰时异常可判断为高阻弱 富水或空洞。 3低电阻率、高视极化率、长半衰时异常可判断为低阻 富水

5.6.11成果图件宜包括观测系统布置图、电法预报成果图、预 报地质成果图

5.7.1高瓦斯、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及以上风险类型的隧道,以 及隧道掌子面前方存在涌泥突水威胁、瓦斯煤层异常、构造异 常、物探异常的洞段,应进行超前钻探。 5.7.2超前钻探前,应先进行地质分析和物探预报,明确钻探 自的和任务,制定超前钻探方案。 5.7.3超前钻探可选择取芯地质钻、凿岩钻、加深炮孔:钻探 方法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取芯地质钻孔可用于隧道围岩相对完整,断层、破碎带、 暗河相对集中的洞段。

2凿岩钻可用于隧道围岩结构松散,溶洞、暗河、瓦斯地 层和地下水发育相对集中的洞段。 3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应利用掌子面进行炮孔加深探测 5.7.4取芯地质钻、凿岩钻、加深炮孔预报范围和孔深宜符合 下列规定: 1取芯地质钻、顶锤式凿岩钻每次预报孔深宜为50m,两 次循环钻孔应重叠5m。 2TBM上搭配的潜孔锤式凿岩钻每次预报孔深宜为30m, 两次循环钻孔重叠洞段长度不应少于5m。 3加深炮孔宜较爆破孔深3m。 4当遇涌泥突水、岩溶、断层破碎带时,钻孔应适当加深 5.7.5超前钻孔布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质风险一般的洞段应布置1个循环超前预报钻孔。 2涌泥突水、冒顶、瓦斯地层高概率洞段除应布置1个循 环超前预报钻孔外,还应针对物探预报的异常布置多个钻孔。 3加深炮孔应根据其他预报成果资料和开挖断面大小确定 孔数,每循环宜为3个~8个孔。 5.7.6超前钻孔布置、孔径、钻进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循环预报的取芯地质钻、顶锤式凿岩钻孔位宜根据掌子 面前方的地质情况布置,钻进方向指向隧道掘进方向,终孔位置 应位于隧道开挖轮廓线内。 2TBM上搭配的潜孔锤式凿岩钻孔位宜根据钻机设计位 置、钻孔夹角确定孔位和钻孔深度。 3对其他预报方法进行验证的超前钻孔应根据异常分布 深度确定孔位和钻孔夹角。 4除加深炮孔外,超前钻孔径不宜小于76mm。 5位王拱部、边墙可采用炮孔方式沿与隧道轴线45°方向

1 地质风险一般的洞段应布置1个循环超前预报钻孔。 2涌泥突水、冒顶、瓦斯地层高概率洞段除应布置1 超前预报钻孔外,还应针对物探预报的异常布置多个钻孔 3加深炮孔应根据其他预报成果资料和开挖断面大小 数,每循环宜为3个~8个孔

5.7.6超前钻孔布置、孔径、钻进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循环预报的取芯地质钻、顶锤式凿岩钻孔位宜根据掌子 面前方的地质情况布置YB∕T 5163-2005 耐火泥浆热态抗折 粘结强度试验方法,钻进方向指向隧道掘进方向,终孔位置 应位于隧道开挖轮廓线内。 2TBM上搭配的潜孔锤式凿岩钻孔位宜根据钻机设计位 置、钻孔夹角确定孔位和钻孔深度。 3对其他预报方法进行验证的超前钻孔应根据异常分布 深度确定孔位和钻孔夹角。 4除加深炮孔外,超前钻孔径不宜小于76mm。 5位于拱部、边墙可采用炮孔方式沿与隧道轴线45°方向 钻进。

5.7.7超前钻探现场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掌子面的孔位允许偏差应为士10cm。 2钻机机座应锚定,在钻进过程中机座不应产生移动。 3对可能存在浦泥、突水、突气的超前钻孔应安装孔口管, 孔口管安装应牢固,并安设高压闸阀 4顶锤式凿岩钻后端应配备钻孔导向系统。 5 钻孔下沉量不宜大于孔深的2%。 6 当岩层由软变硬时,应采用慢速、轻压钻进一定深度。 7对于水平长度超过30m的超前孔,宜根据隧道围岩岩 性、隧道坡度和转向、钻杆特性、钻具下沉量等参数,设计孔 位、方位角和倾角。 5.7.8超前钻探安全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制定针对高压突水、有害气体扩散的安全处理预案。 2 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钻进工艺和技术。 3在高压水、有害气体富集洞段,应安设孔口管,并应将 孔口管固定,装上阀门。 4当水压超过10MPa时,应在孔口管上焊接法兰盘,并用 锚杆将法兰盘固定在岩壁上。 5孔口管锚固可采用环氧树脂、锚固剂,亦可采用HSC 浆液或性能相近的TGRM浆液锚固,浆液水灰比宜为1:0.3~ 1:0.4,锚固长度宜为2.0m,孔口管外端应露出工作面0.2m。 6严禁利用爆破残眼进行钻探和物探测试。 5.7.9超前钻探现场钻探台班记录、地质班报、测试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在钻井工作期间,应作好钻探台班记录,资料满足钻孔 地质编录要求。 2取芯地质钻探过程中应记录钻机转速、返水情况,同时 应进行岩芯地质编录、照相。 3凿岩钻机钻探过程中应做好现场钻探记录,记录内容应 包括钻进压力、钻进速度、冲洗液颜色和流量变化或外排岩粉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