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3839-2021 高疲劳性能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简介:
"DB34/T 3839-2021 高疲劳性能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 是一份由中国某地区(DB34,通常指江苏省的地方标准)发布的技术规范文档。该规范主要针对高疲劳性能和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设计与施工过程,详细规定了相关的设计方法、施工技术要求、检验与验收标准等。
高疲劳性能高模量的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在交通负荷下表现出优异耐久性的材料,常用于高速公路、重交通道路等对路面性能有较高要求的工程中。它强调在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同时,也要考虑长期使用中的疲劳性能,以降低路面损坏的可能性。
这份规范文档为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帮助他们确保混合料的质量和性能,以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提高道路使用寿命。
DB34/T 3839-2021 高疲劳性能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高疲劳性能高模量沥青混合科asphaltmixtureothighfatigueTiteandhighmodulu 种在100万疲劳次数作用下(15℃、10Hz)的失效应变不小于130μ&,动态压缩模量(2 Hz)不小于13000MPa的沥青混合料。
DB34/T 3839202
按表1选择合适沥青结合料类型。
GB 50169-201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HFM沥青结合料类型选挂
5.1.2低标号道路石油沥青
低标号道路石油沥青应符合表2的技术要求,
表2低标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DB34/T38392021
5.1.3微粒化岩沥青改性沥青
混合料用的微粒化岩沥青改性沥青结合料技术要
微粒化岩沥青改性沥青
5. 1.4 高模量剂
5. 1.4 高模量剂
5.1.4.1高模量剂其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高模量剂技术要求
DB34/T 3839202
横向 % V 维卡软化温度,不小于 B法 35 GB/T1633 注1:采用热塑性塑料熔体流动速率的质量测量方法。 注2:采用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液体比重瓶法。 注3:缩分出两组样品,每组不少于10颗:采用感量为0.001g的电子天平,称量每组样品质量,计算每组单个 颗粒质量,准确至0.001g;取两组单个颗粒质量的算数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注4:采用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中模塑收缩率的测定方法。
4.2在最佳掺量条件下,高模量剂与实际工程应用的低标号道路石油沥青掺配后的沥青结合料 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掺加高模量剂的沥青结合料性能要求
5.2.1.1粗集料应采用反击破机械加工生产 5.2.1.2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符合JTGF40中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5.2.2.1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 5.2.2.2细集料应符合JTGF40中细集料的技术要求。
5.2.2.1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
5.3.1.1矿粉应采用石灰岩岩石作为母料。
5.3.1.1矿粉应采用石灰岩岩石作为母料。 5.3.1.2矿粉应干燥、洁净、无结块,质量应符合表6的技术要求
DB34/T38392021
对于酸性集料或粘附性等级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掺加消石灰粉替代部分矿粉。 消石灰应满足表7技术要求,宜在矿粉加工时按比例与矿粉预拌均匀后一起使用。 消石灰掺加量宜为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1%~2%,具体掺量由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确定。
6.1HFM沥青混合料设计流程
6.1.1沥青混合料设计的流程如图1所示
6.3HFM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要求
DB34/T3839202
6.3.1.1HFM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程情况,选择马款尔法或旋转压实法进行设计 3.3.1.2按照JTGF40进行自标配合比、 产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阶段检验。 6.3.1.3对于低标号沥青或掺加高模 HFM沥青混合料的初始油石比可取5.2%~5.6%,对于微 粒化岩沥青的HFM沥青混合料
6.3.2马歇尔法配合比设计
6.3.2.1按照JTGF40附录B方法进行配合比设计。 6.3.2.2HFM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法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表9和10技术要求。
6.3.2.1按照JTGF40附录B方法进行配合比设计。
表9HFM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法配合比技术要求
表10HFM沥青混合料VMA技术要求
6.3.3旋转压实法配合比设计
6.3.3.1按照JTGF40附录B方法进行配合比设计。 6.3.3.2HFM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法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表11技术要求,同时VMA指标应满足表10要 求。
表11HFM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法配合比技术要求
DB34/T38392021
注1:旋转压实仪有效内旋转角为1.16°土0.02
6.3.4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检验
M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应满足表12的技术要求。
表12HFM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技术要求
7.1.1铺筑HFM沥青混合料前,应进行下承层的质量、表面状况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不得进 7.1.2HFM沥青混合料的下承层为沥青结构层时,应洒布粘层油。当下承层为无机结合料稳 或粒料类时应洒布透层油。粘层油及透层油的规格和质量应符合JTGF40的要求。
7.2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DB34/T 38392021
7.3.4为保证连续摊铺施工的需要,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施工过程中摊辅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 候。摊铺机开工前宜待等候的运料车不少于3辆,且不多于5辆
7.4.1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h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10℃。铺筑过程中摊铺机的熨平板和夯链应 开启“双振”模式,同时选择适宜的振动频率与振幅,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熨平板加宽连接应仔细 调整至摊铺的混合料没有明显的离析痕迹。 7.4.2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肝M沥青混合料 摊铺速度宜控制在1.0m/min3.0m/min。
摊铺速度宜控制在1.0m/min~3.0m/min。 7.4.3HFM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通过试验段确定。
7.4.3HFM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通过试验段确定,
7.5.1沥青路面碾压应配备足够数量的钢轮和胶轮压路机,经试验段总结后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 式,确定初压、复压、终压成型的碾压步骤及速度、遍数,以达到最佳碾压效果。 7.5.2HFM沥青混合料的碾压工艺应符合表15的规定
15HFM沥青混合料的硼
7.5.3压路机不应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 转向、调头、加水或停留。在当大成型的路面上,不应停放各 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应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 7.5.4压实成型的沥青路面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注重总结施工工艺,提升压实效率和平整 度控制水平。 7.5.5为保证面层边部施工压实度、厚度等,路缘石应提前安装固定,或采用钢模稳固支撑作业,防 止肩。
.6.1FM沥直混合科路应任摊铺元成后 然冷却,待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3.1.1HFM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必须按照JTGF40规定的检查项目与频度,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抽 样试验,其质量应符合本文件或相关规定。 3.1.2每个检查项目的平行试验次数或一次试验的试样数必须按相关试验规程的规定执行,并以平均 值或相关规定统计值评价是否合格
DB34/T3839202
刚性防水屋面施工工艺标准HFM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应按表16规定的项目和频度检验混合料产品的质量。单点检验评价方 法应符合相关试验规程的试样平行试验要求
HFM沥青混合料的检验频度和质量要求
注1:当采用JTGE20T0735燃烧炉法试验时,需每3~5d采用T0722离心抽提法进行校核, 注2:可直接取拌和楼拌制沥青混合料成型试件进行试验,但应避免进行混合料二次加热。 注3:应取沥青、填料及拌和楼热料仓各档粗、细集料,按照生产配合比室内拌制沥青混合料成型试件,不得采用 拌和楼拌制的热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
注1:当采用JTGE20T0735燃烧炉法试验时,需每3~5d采用T0722离心抽提法进行校核 注2:可直接取拌和楼拌制沥青混合料成型试件进行试验,但应避免进行混合料二次加热。人 注3:应取沥青、填料及拌和楼热料仓各档粗、细集料,按照生产配合比室内拌制沥青混合料成型试件,不行 拌和楼拌制的热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
8.3HFM沥青路面质量
DB34/T 3839202
HFM沥青混合料铺筑过程应随时对铺筑质量进行评定钢门窗安装施工工艺标准,质量检查的内容、频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17的规定
DB34/T3839202
注1:沥青路面压实度,宜优先选用密度仪方法进行压实度控制,或者钻芯法和密度仪法相结合方法进行。试验段 及施工初期,可采用钻芯法检验;施工稳定后,宜采用密度仪法检验。用密度仪法检验时,路面温度应与其 密度标定时路面温度一致。当采用钻芯法时,相关质量方宜协商共同见证钻芯检查,避免重复钻芯。当压实 度测点位置位于无侧限路肩或横向接缝30cm范围内,压实度可降低1%。 注2:1)每个车道20m一点连续测定,取相邻5个测点的平均值作为一个单点评定值。 2)在铺筑试验路时,应建立钻芯法和密度仪法的密度转换公式:选择不少于7个点,其中不少于2个测定点 应于路肩边缘5~30cm处;在选定点做好标记,采用密度仪测定各点的沥青路面毛体积相对密度,每点可变 化两个方向测定2次(对于无核密度仪可测定3~4个方向取平均值,即每旋转120°或90°),取平均值作 为该点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在每个标记点,钻芯法测定毛体积相对密度。根据各点试验结果,建立两种方法的 密度转换公式。 3)每生产1~2天,或必要时,应选定不少于2点进行钻芯法和密度仪法毛体积相当密度校核,当两者的差 值满足土0.015时为合格,否则按照上述2)中方法重新建立密度转换公式。 注3:路面均匀性按照如下方法进行评价: 1)每个生产日,随机选择一辆料车,待其完成摊铺完成且未压实前,采用红外摄像仪测定摊铺机正后方区域 内的温度场,计算最大温度差。 2)选择一段已经碾压成型的路面,待其温度低于密度仪工作温度时,采用密度仪法沿车道纵向、横向每1.5m 连续测定20个点,计算最大密度之差。测定位置不宜位于无侧限边缘或横向接缝60cm范围内。温度离机 处也应进行检验, 3)当路面均匀性不满足要求时,应停止施工查找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直至路面均匀性达到要求,方可正常 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