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T/HATSI 0003-2020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新能源汽车用陶瓷密封环.pdf简介:
T/HATSI 0003-2020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新能源汽车用陶瓷密封环.pdf部分内容预览:
4.1.1生产企业近三年无重大安全和环境污染事故。 4.1.2生产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应达到GB8978、GB16297、GB25464等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 要求。 4.1.3生产企业宜采用国家鼓励的先进技术工艺,不应使用国家或有关部门发布的淘汰或禁止的技术、 工艺、装备及相关物质。 4.1.4生产企业应按照GB/T24001、GB/T23331、GB/T19001和GB/T45001分别建立并运行环境管 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T/HATSI00032020
4.1.5生产企业应按照GB17167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并根据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配备污染物检测 和在线监控设备。 4.1.6生产企业固体废弃物应有专门的贮存场所,避免扬散、流失和渗漏;合理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固 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应交由专门机构处理。 4.1.7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以及节能降耗和综合利用水平,应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相关 要求。
新能源汽车用陶瓷密封环的评价指标可从资源能源的消耗DB32∕T 1045-2007 住宅装饰装修服务规范,以及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角度 进行选取,通常可包括资源属性指标、能源属性指标、环境属性指标和产品属性指标。新能源汽车用陶 瓷密封环评价指标要求见表1。
表1新能源汽车用陶瓷密封环评价指标要求
表1新能源汽车用陶瓷密封环评价指标要求(续)
各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5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编制方法
5. 2. 1 基本信息
报告中应提供对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要求的符合性情况,并提供所有评价指标报告期比基期改 的说明。
5. 2. 3生命周期评价
5.2.3.1评价对象及工具
报告中应详细描述评估的对象、功能单位和产品主要功能,提供产品的材料构成及主要技术参数表, 绘制并说明产品的系统边界,披露所使用的基于中国数据的生命周期评价工具。 本部分以“1吨新能源汽车用陶瓷密封环”为功能单位来表示。
5.2.3.2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报告中应提供考虑的生 意的清单因子及收集到的现场数据或背 涉及到数据分配的情况应说 参见附录B.3
5.2. 3. 3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报告中应提供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不同影响类型的特征化值,并对不同影响类在各生命周期 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参见附录B.4。
5.2.3.4绿色设计改进方案
5.2.4评价报告主要结论
T/HATSI00032020
应说明该产品对评价指标的符合性结论、 生命周期评价结果、提出的改进方案,并根据 步判断该产品是否为绿色设计产品
报告中应在附件中提供: a)产品样图或分解图; b) 产品生产材料清单; c) 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产品工艺表(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等); e) 各单元过程的数据收集表; f) 其他。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新能源汽车用陶瓷密封环可称为绿色设计产品: a)满足基本要求(见4.1)和评价指标要求(见4.2); b)按照第5章要求提供新能源汽车用陶瓷密封环生命周期评价报告
产品新能源汽车用陶瓷密封环排放的废水量,
式中: V一一每生产1吨产品新能源汽车用陶瓷密封环产生的废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吨(m/t); Vg一一在一定计量时间(一般为1年,现场数据采集为1 个 月)内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用陶瓷密封 环所排放的废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 M。一一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产品新能源汽车用陶瓷密封环产量,单位为吨(t)。
A.2陶瓷与金属封接强度
A. 2. 1测试原理
测试压头平面度应小于或等于0.02mm,试验力垂直向下压在试验样品铜柱内芯,下压速度应设定为
T/HATSI 00032020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新能源汽车用陶瓷密封环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B.2且目的和范围确定
B. 2. 1 评价目的
新能源汽车用陶瓷密封环产品从原材料获取、生产、运输、使用到最终废弃处理的过程中对环境造 成的影响,通过评价新能源汽车用陶瓷密封环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大小,提出新能源汽车用陶瓷密封 环绿色设计改进方案,从而大幅度提升新能源汽车用陶瓷密封环的环境友好程度
B. 2. 2 评价范围
B. 2. 2. 1总则
应根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范围,确保两者相适应。在某些情况下,可对评价范围进行调整,但 调整的内容和理由进行书面说明。
B. 2. 2. 2 功能单位
B. 2. 2. 3系统边界
本部分界定的新能源汽车用陶瓷密封环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分三个阶段,如图B.1所示,具体包括: 原材料获取阶段、产品生产阶段、产品包装阶段。
原材料获取产品生产产品包装图B.1新能源汽车用陶瓷密封环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图B.2.2.4数据取舍原则单元过程数据种类很多,应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取舍,原则如下:a)能源的所有输入均列出;b)原料的所有输入均列出;辅助材料质量小于原料总消耗0.1%的项目输入可忽略;d)大气、水体的各种排放均列出;小于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1%的一般性固体废弃物可忽略;道路与厂房的基础设施、各工序的设备、厂区内人员及生活设施的消耗和排放,均忽略;g)取舍原则不适用于有毒有害物质,任何有毒有害的材料和物质均应包含于清单中。B.3生命周期清单分析B.3.1总则应编制新能源汽车用陶瓷密封环产品系统边界内的所有材料/能源输入和排放到空气、水及土壤的排放物清单,作为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依据。应书面给出所有的计算程序和计算公式,所做的假设应给予明确说明。当数据收集完成后,应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审定。然后,确定每个单元过程的基本流,并据此计算出单元过程的定量输入和输出。此后,将各个单元过程的输入输出数据除以产品的产量,得到功能单位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最后,将产品各单元过程中相同影响因素的数据求和,以获取该影响因素的总量,为产品级的影响评价提供必要的数据。数据收集范围应涵盖系统边界中的每一个单元过程,数据来源应注明出处。数据收集应包括现场数据和背景数据的收集。通过测量、计算或估算用于量化单元过程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并给出数据的来源和获取过程。数据收集程序主要步骤包括:a)设计数据收集表(见附录C);如果报送的数据有特殊情况、异常点或其他问题,应在报告中进行明确说明;根据数据收集准备的要求,由生产部门的技术人员完成数据收集工作;数据处理,即将收集的数据处理为功能单位的数据。B.3.2数据收集B.3.2.1概况应将以下阶段的数据纳入数据清单:a)原材料采购和预加工;b)生产;c)产品分配和储存;d)使用阶段;10
T/HATSI 00032020
e)物流; e)寿命终止。 基于LCA的信息中要使用的数据可分为两类:现场数据和背景数据。主要数据尽量使用现场数据, “现场数据”收集缺乏,可以选择“背景数据”。 现场数据是在现场具体操作过程中收集来的。主要包括生产过程的能源与水资源消耗、产品原料 的使用量、产品主要包装材料的使用量等。 背景数据应当包括主要原料的生产数据、权威的电力的组合的数据(如火力、水、风力发电等) 寸程中造成的环境影响以及新能源汽车用陶瓷密封环生产过程的排放数据。
.3.2.2现场数据采集
应描述代表某一特定设施或一组设施的活动而直接测量或收集的数据相关采集规程。可直接对过程 行的测量或者通过采访或问卷调查从经营者处获得的测量值为特定过程最具代表性的数据来源。 现场数据的质量要求包括: a 代表性:现场数据应按照企业生产单元收集所确定范围内的生产统计数据; 完整性:现场数据应采集完整的生命周期要求数据; C 准确性:现场数据中的资源、能源、原材料消耗数据应该来自于生产单元的实际生产统计记录: 环境排放数据优先选择相关的环境监测报告,或由排污因子或物料平衡公式计算获得。所有现 场数据均须转换为产品系统功能单位,且需要详细记录相关的原始数据、数据来源、计算过程 等; d 一致性:企业现场数据收集时应保持相同的数据来源、统计口径、处理规则等。 典型现场数据来源包括: 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采购和预加工 原材料由原材料供应商运输至生产商处的运输数据; 产品生产过程的能源与水资源消耗数据; 原材料分配及用量数据: 产品包装材料数据; 新能源汽车用陶瓷密封环由生产商处运输至客户处的运输数据; 固体废物的处理数据。
B.3.2.3背景数据采集
背景数据不是直接测量或计算而得到的数据。所使用数据的来源应有清楚的文件记载并应载入产品 生命周期评价报告。 背景数据的质量要求包括: a 代表性:背景数据应优先选择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的符合相关LCA标准要求的、经第三方 独立验证的上游产品LCA报告中的数据。若无,须优先选择代表中国国内平均生产水平的公开 LCA数据,数据的参考年限应优先选择近年数据。在没有符合要求的中国国内数据的情况下, 可以选择国外同类技术数据作为背景数据; b)完整性:背景数据的系统边界应该从资源开采到这些原辅材料或能源产品出厂为止; c)一致性:所有被选择的背景数据应完整覆盖本部分确定的生命周期清单因子,并且应将背景数 据转换为一致的物质名录后再进行计算。
B.3.2.4生命周期各阶段数据采集
B.3. 2. 4. 1原材料采购
该阶段始于从大自然提取资源,结束于原材料进入产品生产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采购、原材 料的运输。
B. 3. 2. 4. 2 生产阶段
该阶段始于原材料进入生产设施DB34∕T 3969-2021 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试验室管理规范,结束于成品离开生产设施。生产活动包括造粒、冲压、排版烧成、 震洗、研磨、清洗、烘干、钼丝炉烧结、镀镍等步骤。
B. 3. 2. 4. 3产品分配
B.3.2.4.4使用阶段
于消费者或终端用户拥有产品,结束于用户终止
B.3.2.4.5废弃处理阶段
应考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去向及最终处理方式
数据收集后GB 50204-2002(2011版)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应对所收集数据的有效性进行检查,确保数据符合质量要求。将收集的数据与单元过 程进行关联,同时与功能单位的基本流进行关联。 合并来自相同数据类型、相同物质、不同单元过程的数据,以得到整个产品系统的能源消耗、原材 料消耗以及空气排放、水体排放和土壤排放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