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2T 104-2021 贵州省供热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pdf

DBJ52T 104-2021 贵州省供热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4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497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52T 104-2021 贵州省供热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pdf简介:

"DBJ52T 104-2021 贵州省供热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pdf" 是一份由贵州省制定的地方标准,全称为《贵州省供热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该规程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指导贵州省供热系统的节能运行管理工作,确保供热系统的高效、经济、环保运行。

该规程可能包含了对供热系统的节能设计、设备选型、运行维护、能效监测、节能改造、节能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提升供热系统的能效,减少能源消耗,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具体内容可能涉及热源选择、供热网络设计、温度控制策略、设备运行效率评估、节能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要求。

由于这是一份技术性文件,非公开的PDF文件,其详细内容需要查阅原文件或咨询相关专业人士以获取准确信息。

DBJ52T 104-2021 贵州省供热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2.4分区分时控制技术zonecontrolsystem

根据热用户所在位置、供暖时间段和供暖温度的不同需求分别进行调节控制的技术,可由集 供热自动控制系统软件中的一个功能模块来实现

3.1应按供热规模配备相关的检测、计量设备,设备均应通过检定 3.2应对供热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并应建立完善的技术档案。 3.3应根据供热系统实际能耗和供热负荷实际发展情况,合理确定该供热系统的节能运行方式 3.4供热系统的动力设备调速装置、供热参数检测装置、调节控制装置、计量装置等节能设施应定 期进行维护保养,并应定期进行校验、检修。 3.5应定期对供热系统能耗水平进行检测,对能耗高的供热系统进行节能改造。 3.6宜提高供热系统的自动控制运行管理水平。 3.7宜通过采用合理的热计费方式等措施,引导用户实现行为节能

4.1.1应建立健全供热系统的技术档案,档案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并与系统实际情况一致。 4.1.2应建立健全供热系统设备管理制度。 4.1.3工作环境应清洁、整齐,责任明示,系统设备和设施标志齐全、清楚、准确,介质流向指示清

4.1.1应建立健全供热系统的技术档案道路路灯采购招标文件,档案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并与系统实际情况一致。 4.1.2应建立健全供热系统设备管理制度。 4.1.3工作环境应清洁、整齐,责任明示,系统设备和设施标志齐全、清楚、准确,介质流向指示清 楚

4.2.1建立完备的节能组织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 4.2.2根据供热系统规模、运行时间以及自控水平,合理的配备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并应对运行与管 理人员进行节能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4.2.3建立供热运行调度指挥系统和供热运行联系制度,供热调度应准确,运行调节应及时。 4.2.4应制定节能规划和节能实施细则。 4.2.5应建立能耗管理制度,各类能耗台账、原始资料应齐全。 4.2.6定期开展能耗统计分析,以热源或热力站为单元,按生产周期对供热系统各环节的燃料消耗量 耗电量、耗水量等能耗进行统计,并制订节能考核目标

4.2.1建立完备的节能组织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 4.2.2根据供热系统规模、运行时间以及自控水平,合理的配备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并应对运行与管 理人员进行节能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4.2.3建立供热运行调度指挥系统和供热运行联系制度,供热调度应准确,运行调节应及时。 4.2.4应制定节能规划和节能实施细则。 4.2.5应建立能耗管理制度,各类能耗台账、原始资料应齐全。 4.2.6定期开展能耗统计分析,以热源或热力站为单元,按生产周期对供热系统各环节的燃料消耗量 耗电量、耗水量等能耗进行统计,并制订节能考核目标

5.1.1供热系统运行中应监测与系统 统及系统土要设备进行目 效测评和经济运行指标核算。 5.1.2对热源机房内耗电量大的设备宜进行耗电量的单独计量

5.2.1燃气(油)锅炉、真空热水机组、直燃机等热源设备运行时,应随天然气进气量的变化调节送 风量、保证过量空气系数适宜。 5.2.2燃气(油)锅炉、真空热水机组、直燃机等热源设备运行时,应监测控制合理的排烟温度,锅 炉排烟温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5.2.3供暖期内燃气(油)锅炉、真空热水机组、直燃机等热源设备的启、停次数和待机时间应尽量 减少。 5.2.4燃气(油)锅炉、真空热水机组、直燃机等热源设备暂时停止运行期间,应有防止冷空气进入 锅炉炉膛的措施。 5.2.5燃气(油)锅炉、真空热水机组、直燃机等热源设备运行期间,应保持热源设备用房内良好的 通风,确保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 5.2.6具备条件时,宜设置烟气冷凝热回收装置

5.3.1应对热力站内的换热设备、热力管道及附属阀门采取保温措施,并对保温设施进行日常维护。 5.3.2运行中应监测供热系统定压点的压力值、补水量,保持系统满水运行。 5.3.3定压膨胀设备的溢流水应回收利用。 5.3.4循环水系统运行过程中自动放气阀应保持有效动作,及时放气。排污系统应定期排污。必要时 宜采用脱气装置进行排气。 5.3.5运行中应定期清洗换热器,保持换热面清洁。可依据换热器一次水、二次水的温度、压力值的 变化,判断换热面的结垢程度。具体可根据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和换热面积乘积KF的变化来判断

O 一监测时间段内热力站输入热量,单位为MJ tin,1——监测时间段内换热器一次侧进口平均水温,单位为℃ tout,1——监测时间段内换热器一次侧出口平均水温,单位为℃ 监测时间段内换热器二次侧进口平均水温,单位为℃ tout.2 监测时间段内换热器二次侧出口平均水温,单位为℃

5.4.1运行中应监测地源热泵机组地源侧的供、回水温度、流量等参数。 5.4.2地源热泵地理管换热系统部分负荷运行时,应分时分区切换使用地理管换热器,夏季宜优先切 换使用地埋管水温较低的区域,冬季宜优先切换使用地埋管水温较高的区域。 5.4.3应根据供热负荷及系统热平衡运行方案,调节热泵机组的开启台数和顺序,使热泵机组运行的 台数最少且运行在高效区间。 544热泵机组宜设置在线清洗系统

5.4.4热泵机组宜设置在线清洗系统。

1联供工程计量应包括下列内容: 1发电机组燃气耗量; 2余热利用设备补燃用燃气耗量和其他用气设备燃气耗量; 3联供工程自耗电量; 4联供工程耗水量; 5发电机组输出电量:

5.5燃气冷热电联供机组

6联供系统输出的热量、蒸汽量; 7联供工程总输出的电量、热量、蒸汽量。 5.5.2运行过程中,应根据外部能源供应条件和项目实际情况,对运行模式进行优化。运行模式的优 化包括发电机组运行方式、余热利用设备运行方式、调峰设备运行方式等。 5.5.3正常运行时,应对联供系统能源综合利用率以及主要设备能效进行监测。当发电机组运行负荷 率长期低于70%,或余热利用率长期低于75%时,应及时调整运行模式,

5.6.1供热设备应避免频繁增减运行台数,宜连续运行。 5.6.2对于每个独立的供热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类型、围护结构保温状况和热负荷特性,以及室外气 象条件、负荷的变化对供热系统的一次水、二次水的供、回水温度、循环水流量进行运行调节。运 行调节可采用以下方式 1在流量不变的情况下,调节一次水或二次水的供水温度的质调节; 2在供水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调节一次水或二次水的循环流量的量调节; 3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把供暖季分为几个阶段,保持某一阶段内流量不变而调节供水温度 4质、量并调:随负荷变化既调节供水温度也调节循环水量; 5调节每天供热的时间,即调节供热设备的运行时间的间歇调节。 5.6.3采用气候补偿技术的供热系统,运行人员应能够根据监测的供热效果及供热能耗量在气候补偿 的基础上对供热量进行微调。未采用气候补偿技术的供热系统,运行人员应根据室外气象条件(如 日照、气温、风力等)变化及典型用户的室温调节供热系统的供热量。 5.6.4对于多台供热设备并联运行的直接供热系统,应合理调度供热设备的运行台数,保证供热设备 高效率运行。对停止运行的供热设备,应关闭供回水管上的阀门,以减少停运的散热损失。 5.6.5循环水泵的调节应保证“供热设备与外网之间循环流量的合理匹配,宜采用开启供热设备供水 与回水总管之间的旁通调节阀门的措施。 5.6.6当热源机房内设有燃气锅炉、真空热水机组、直燃机等热源设备“群控”系统时,应对运行中的 各项参数进行监测,并应具备以下功能: 1根据负荷变化自动调节投入运行的锅炉台数,自动关闭不运行的锅炉水系统 2根据负荷变化调节供水温度、循环水流量及燃烧机分档调节或比例调节燃气输入量 3控制热源设备的进水温度不低于烟气露点温度; 4控制热源设备的循环水流量不低于锅炉额定流量的80%:

5实现超压、低压、超温、低水位、停电等报警功能及系统定压补水功能。 5.6.7当燃气锅炉、真空热水机组、直燃机等热源机房直供系统和热力站供热系统设有供热量自动控 制装置时,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的设定参数应符合节能运行需要,必要时应随季节调整设定参数值。

5.7循环水泵的节能运行

5.7.1应监测循环水泵的实际运行工况与额定工况的匹配程度。根据实测循环水泵的流量、水泵进出 口平均压力等运行参数校核循环水泵的运行效率。当循环水泵实际运行效率低且实际运行功率与额 定功率不匹配时,可通过技术经济分析采取更换循环水泵或增设变频装置等节能措施。 5.7.2运行中应保证供热系统循环水泵在高效区运行。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免费下载 GB 50378-20065.8水质管理、水系统防腐

5.8.1供热系统运行过程中,应对水质进行监测,进入锅炉和供热供暖系统的水质应符合GB 9044的要求。 5.8.2进入水源热泵机组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源热泵系统经济运行》GB/T31512的规定 若水质达不到要求,则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对机组换热性能的影响。 5.8.3供热供暖系统运行中,应对水系统的各种设备、管道的腐蚀情况进行定期监测。 5.8.4地源热泵系统应定期检查地源侧换热系统的腐蚀、结垢、微生物包裹程度等情况,在影响换热 系统换热能力时进行清除或更换, 5.8.5在非供暖期,供暖供热系统应充水保养,并定期监测水质,

6室外供热管网的运行管理

6.1室外供热管道维护

6.1.1严格控制由于室外管道的非正常泄漏引起系统大量失水,不应从室外供热管道接出非供暖用管 道,系统补水量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5.1.2热网设备、附件、保温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保温结构不应有破损脱落。管道、设备及附件不得 有可见的漏水现象。 6.1.3地下管沟、检查室中的积水应及时排除。 6.1.4每栋建筑物供暖供热系统热力入口的供、回水管及阀门的保温结构应保持完好,管道、阀门不 应裸露;应定期清理热力入口处的除污器,保持调节阀门、放气阀、泄水阀、计量仪表无污物堵塞。

6.2室外供热管道调节

6.2.1运行申应定期监测各热力站、各用户的流量与室温数据、管网的水力状况和供回水的压力。 各用户室温不均时,进行管网水力平衡调节。当用户负荷发生较大变化或增加新的用户时HJ 8.2-2020标准下载,应及时 进行管网水力平衡调节。 6.2.2针对用热需求及用热规律不一致的热用户,可采用管网分区分时控制技术调节各热用户的供热 量。供热系统的循环流量应与管网分区分时控制相适应,以保证正常供热用户的供热量。 6.2.3对供热网中各用户进行调节时,同类型建筑同类型供暖末端的供热参数宜保持一致,

7室内供暖系统的运行管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