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63/T 1843-2020 青海省湿陷性黄土地区排水构筑物施工技术规程.pdf简介:
DB63/T 1843-2020 是青海省地方标准,名为“青海省湿陷性黄土地区排水构筑物施工技术规程”。这个规程是针对在具有湿陷性黄土(一种在特定湿度和压力下会发生显著沉陷的土壤类型)的地区进行排水构筑物(如雨水管道、排水沟、渗水井等)施工时的技术规范。它详细规定了设计、施工、材料选用、质量控制、安全操作等方面的要求,旨在保证排水构筑物的稳定性和功能,防止因湿陷性黄土特性导致的工程问题,确保工程的长期有效运行。该规程的发布和实施,对于保障此类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DB63/T 1843-2020 青海省湿陷性黄土地区排水构筑物施工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4.2.4土壤随看雨水入渗,含水率增加,结构受力性能发生改变 影响排水构筑物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4.3.2当湿陷性黄土层厚度较薄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也可 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将基础设置在非湿陷土层。 4.3.6消除基底下1m~3m湿陷量时,可采用土垫层。同时增强水 急性和承载力时,宜采用灰土垫层或水泥土垫层。灰土、水泥士 垫层原材料及配比,应满足设计要求。土料应过筛,粒经不大于 15mm。石灰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粒径不大于5mm,石灰陈 伏期不小于7天,不得夹杂未熟化的生石灰。拌合好的垫层填料 应及时铺填夯实,不得隔日夯打。
4.4.3海绵城市建设中立缘石开口形式有豁口式(梯形开口)、 间隔式、圆形打孔式、矩形打孔式、矩形式、格栅式等。结合 青海省气候环境特点,同时考虑道路景观设计要求,建议选择 豁口式、间隔式和矩形打孔式等形式,开口形式可按附录A选 用。豁口式开口尺寸宜为400mm~500mm,间隔式开口尺寸宜为 100mm~200mm,矩形打孔式开口宜为100mm~200mm。 通过试验将各类开口尺寸增大1.5倍后,实际引水量并没有 较大提升,单个引水口尺寸的大小与引水效果相关性不大CJ 40-1999 工业用水分类及定义,通过 增大单个开口尺寸增加收水效果作用有限。同时考虑道路美观、 行车安全,开口不宜过大
4.4.5豁口式和间隔式施工工艺相对简单,后期养护
4.4.7 通过在 0.3%、1.0%、2%、2.5%、3% 和 3.5%
度下进行引水试验,随着道路纵坡的增大,引水量急剧减少
引水量占总水量的比例分别为100%、78.5%、50.0%、33.7%、 27.4%及23.1%。坡度超过2%时,引水效果大幅降低,考虑实 示工程可通过缩小引水口间距以提高引水能力。 4.4.9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便利,在条件允许时宜选用具有引 水口设计的成品路缘石。为防止雨水花园路缘石倾倒和渗漏,路 缘石宜浇筑强度不小于C10的水泥混凝土进行支撑,并进行灌缝 防水。
4.5.1对污染严重的城市道路、广场、车流密度大人口活动集中 的场所和区域,应设置石笼或截污篮等过滤设施。对于污染较轻 的山体、公园、绿地等场所和区域,宜设置过滤设施,或选用植 草沟、植被缓冲带或沉淀池等。
4.5.2 对比分析不同粒径组合形式的处理效能,卵石过滤效果量
差,细、中、粗组合的处理效果比细、粗组合差,中粒料含量越 高,处理效果越差。考虑施工和后期养护便利,宜选用细、粗组 合形式的过滤填料,按上细下粗分层铺设。 4.5.3表层加入无烟煤滤料,处理效果明显提升,考虑道路灰尘 的影响,表层容易堵塞,在污染物影响大的区域宜考虑添加
4.6.1雨水花园的平面布置应结合场地的功能、景观设计要求及 周边用地情况确定DBJ46-025-2019 海南省住宅建筑通信设施工程建设标准,统筹考虑雨水花园主体设施与周边场地的景 观效果、功能相衔接,保持雨水花园景观特性。 4.6.2雨水花园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可根据雨水花园的滞蓄容积
雨水汇人点和溢流口。雨水花园面积与汇水面面积之比一般为 5~10%。 4.6.3城市道路、广场、车流密度大人口活动集中等污染物影响 大的区域,宜选用A型雨水花园:山体、公园、绿地等污染物 影响小的区域,宜选用B型雨水花园。 4.6.6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考虑建筑物及构筑物结构安全和雨水 花园最大调蓄能力,应设置防渗层。 4.6.8渗蓄层可分为砾石层和中砂层,应分层进行铺设。铺筑材 料应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砂、砾石(碎石)。首先铺设砾石层预 计厚度的1/2,在砾石层内埋设溢流排水管,并根据设计要求将 排水管的出水口连接排水管网,再铺设另一半砾石(碎石),检 查无误后,方可铺设中砂层。
4.7.1地面雨水一般污染较重,杂质多,为减少雨水渗透设施和 存储诸排放设施的堵塞或杂质沉积,需要雨水口具有拦污截污功能。 专统雨水口的雨算可拦截一些较大的固体,但对于雨水利用设施 不理想。雨水口的拦污截污功能主要指拦截雨水径流中的绝大部 分固体物甚至部分污染物SS,这类雨水口应是车间成型的制成 品,并体可采用合成树脂等塑料,构造应使清掏、维护操作简便, 并应有固体物、SS等污染物去除率的试验参数
4.7.2 溢流口高程对于控制雨水花
作用,溢流口顶与雨水花园种植面间的空间为雨水花园有效调蓄 空间,结构层回填高度应与设计高度一致,保证有效调蓄深度。 溢流设施施工时应注意引水口、溢流口与排水系统的高程衔接关 系,引水口高程、引水口道路立石开口宽度、植物种植种类和
种植密度等问题。严格控制相邻进水口与出水口的标高,保证进 出水通畅。
6.1.1维护管理的操作规程应该包括设施检查和维护的频次、P 容、方法、要求等内容
6.2.2以集中方式进出排水构筑物的,一般会在引水口和溢流口 处设置散流和消能措施,以防止或减轻水力冲刷对设施的影响。 常见的散流和消能方式包括前池溢流、卵石或碎石、围堰及弯头 消能等。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消能设施不断受到水流冲刷,水 流的气蚀作用可能会对消能设施造成冲击性损坏JG∕T 5057.40-1995 建筑机械与设备 高强度紧固件技术条件,对设施的正常 运行产生影响。因此要定期对消能设施进行维护,以保证期功能 完好。 6.2.3引水口和溢流口沉积物堵塞和淤积会造成过水不畅。引水 口堵塞使设施外部的雨水进入构筑物困难,导致外部路面积水, 严重时产生内涝现象;溢流口堵塞使雨水排出困难,导致构筑物 内部积水,当超过设施调蓄能力时会造成雨水外溢。维护时可清 除引水口、溢流口周围5cm内的植被,确保出入通道畅通 6.2.4排水构筑物进水方式根据雨水来源不同有所差异。屋面径 流雨水可由雨落管接入雨水花园内,道路径流雨水可通过路缘石 豁口进人。当引水口过小造成汇水面径流导入设施缓慢,或局部 路面凸起引起雨水汇流困难,可采取扩大雨水口规模、改进路缘 石设计、局部下凹等措施。
6.2.11当入水口、出水口和两侧斜坡周围的侵蚀深度超过50mm 时需清除侵蚀源头,稳定受损部分,如重整坡度、岩石、植被、 防侵蚀垫等。对于较深的切口,应实施临时侵蚀防控措施,直至 可以进行永久修复;如果侵蚀问题持续存在,则应重新评估来自 产流区的径流量和排水构筑物尺寸是否匹配、排水构筑物内部径 流速度和梯度、引水口处的径流分散和侵蚀防护策略。当侧边的 侵蚀使斜坡成为危害时需采取措施清除危害并加固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