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江苏省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导则--解读(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5年11月).pdf简介:
"江苏省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导则--解读"是由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2015年11月发布的一份文件。这份导则主要是为了指导和规范江苏省城市地下管线的综合规划工作。地下管线,包括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等各种基础设施,是城市运行的“生命线”,其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运行效率至关重要。
该导则详细解读了如何科学、系统地进行地下管线的规划,包括管线的布局、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它可能会涵盖管线的规划原则,如协调性、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等,以及规划的步骤和方法,如何进行管线的综合评估,如何考虑管线的扩展性和适应性,以及如何确保管线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等。
总的来说,这份导则旨在提升江苏省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于城市规划者、设计师、管理者以及相关行业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江苏省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导则--解读(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5年11月).pdf部分内容预览:
■ 应依据城市规模合理确定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深度,原则上 中等及其以上规模的城市,规划深度应至主、次于路等级;小 城市的规划深度应至次、支路等级。 口特大城市、大城市可在充分统筹协调的基础上,采取分区模式 编制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
口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的编制,除应执行本导则外,尚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已出台城市地下管线相关规 定、或对管线布置已有相对固定做法的城市,规划时宜尊重地 方习惯做法。 口各地可在本导则的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提 出城市 内容写与工作要求
地可在本导则的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提 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内容与工作要求
《修补砂浆JC/T 2381-2016》导则核心内答2、规划成果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图地下管线现状图道路交通规划图道路断面、竖向规划图规划图件各专业管线专项规划图管线综合模式规划图纸质文件管线综合断面布置图重要地区管线综合规划图管线设施布局规划图管线综合近期建设规划图成果规划文本电子文件规划说明规划附件基础资料汇编
导则核心内答2、规划成果WORD、EXCEL、CAD.....电子成果地方信息化管理系统
导则核心内答3、技术指引安全问题突出没完没了原因分析现状不明、“家规划不统筹,建多头管理、协调监管不到位,执法规标准不健全底不清”设不同步困难法不严格
导则核心内答3、技术指引重地上、轻地下
第杀规划自的 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统筹,完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合理确 定各类地下管线的空间位置,使地下管线建设水平能够适应经济社会 发展需要,避免“马路拉链”的发生,提升城市应急防灾能力,保障 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 展质量。 第2条 规划范围 以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为规划范围,兼顾长输 管道等经过的地区。对于工业管线,须统筹考虑进入城市道路部分。 第3条规划期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05远期土地利用规划图相城区昆山市吴中区吴中区
寻则核心内答3、技术指引一一总则(一)第4条基本原则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做到近规划引领、纟统筹建设远期结合,兼顾远景发展需要,提高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的系统性,节约集约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现状:缺乏"管线一张图”引领问题:①地下管线的责任主体和利益相关方(地方政府,各类管线的主管部门、建设方、运营商等等)责权利不清;②主体多元,各自规划、各自建设、各自维护、各自运营要求: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近远衔接
寻则核心内答3、技术指引一一总则(一)第4条基本原则全面整合、协调各专业管线专项规划及其相互关系,结合不同城市和行业实际科学确定各类城市地下管线的空间布局整合规划、综合协调加强与城市用地、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综合防灾、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以及人防工程等规划相协调。现状:满足行业建设与发展,编制了地下管线专项规划(编制年限、编制范围、编制深度差异较大)问题:道路下出现管线缺少管位、管线及其配套设施重叠交错和相互打架等要求:结合城市的发展要求和功能布局合理布置管线,充分利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统筹与整合,优化和集约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做到管线各就各位、各行其责。
寻则核心内答三、3、 技术指引一一总则(一)第4条基本原则合理优化各类城市地下管线的平面布局与竖向布置,充分协调地上、地下关系安全布局、集约使用在空间上保障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安全。挖掘潜力、集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积极引导推进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现状:重建设、轻管理问题:①管线老化、腐蚀、失修,跑冒滴漏现象普遍、甚至导致爆炸等严重后果;②综合防灾等安全标准不达标,如道路拓宽,管线被动移位;道路下空间资源限制,地下管线扩容、更新困难,见缝插“管”致使安全间距不足等要求:量质并重,安全布局、紧节约,加快推进管线综合集约化发展方式
3、 技术指引一一总则(一) 第5条规划依据 口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口 规范标准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城市综合 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等技术规范、标准。
第7条对现行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实施的评估
分析现行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的编制背景、编制 时间、规划期限、规划范围等基本情况,综合评价其实 施成效,分析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导则核心内答三、3、 技术指引一一相关规划(三)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15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图第8条上位规划分析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时间、规划期限、规划范围、用地布局及道路交通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等主要相关内容。第9条其他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口其他(历史文化保护、抗震防灾等)
导则核心内答3、技术指引一一总体要求(四)季路灯路灯有电交供电线讯警电光视缆燃气工业用气●供热给水雨水供水污雨水水水
■: 各类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和竖向高程,均应采用所在 城市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
第11条分区分类综合模式要求
■ 新建地区:应高起点、高标准选择地下管线综合模式及布局 优先考虑地下综合管廊,合理确定规划区域或路段 ■ 已建区域:对现状城市建成区,地下管线综合模式宜充分利 用现状地下管线与管位,当现状地下管线不能满足需要时, 分类指导 经经济、技术综合比较后,可废弃或抽换部分管线;对不能 基本要求 达到安全间距要求的保留管线应明确其防护措施。 对旧城改造、更新地区,宜结合规划需求,对现状不能满足 需要的管线随道路改造进行管网更新 其他特殊区域:应充分考虑历史城(镇)区、历史文化街区 和地下文物埋臧藏区等特殊区域的要求,合理确定地下管线综 合模式及布局,在保护、不破坏遗址遗迹的原则下进行地下 管线更新改造
■ 新建地区:应高起点、高标准选择地下管线综合模式及布后 优先考虑地下综合管廊,合理确定规划区域或路段 已建区域:对现状城市建成区,地下管线综合模式宜充分利 用现状地下管线与管位,当现状地下管线不能满足需要时 经经济、技术综合比较后,可废弃或抽换部分管线;对不能 达到安全间距要求的保留管线应明确其防护措施。 对旧城改造、更新地区,宜结合规划需求,对现状不能满足 需要的管线随道路改造进行管网更新 口 其他特殊区域:应充分考虑历史城(镇)区、历史文化街区 和地下文物埋臧藏区等特殊区域的要求,合理确定地下管线综 台模式及布局,在保护、不破环遗址遗迹的原则下进行地下 管线更新改造
■ 安全间距:地下管线与相邻管线、建(构)筑物之间的安全 间距应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等国家和省相 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执行标准 空间约束 口 管道避让原则 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易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 支管线让主于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工程量小的 管线让工程量大的管线;新建管线让原有管线;检修次数少 的管线让检修次数多的管线;临时性管线让永久性管线。 管线与地下综合管廊交叉时,管线让管廊。
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易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 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工程量小的 管线让工程量大的管线;新建管线让原有管线;检修次数少 的管线让检修次数多的管线;临时性管线让永久性管线 管线与地下综合管廊交叉时,管线让管廊。
特殊管道:长输管道应避开城乡建设用地,确需穿越的,应 按规范要求避开人口密集以及重要基础设施集中的区域 ,并 保持定够的安全间距。不应在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 生产经营性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其他地区新建危险化学品 输送管线,不得在穿越其他管线等地下设施时形成密闭空间 且距离应满足规范标准要求
导则核心内客3、技术指引一一平面布局(五)管线平面综合减少穿越与干扰考虑管线性质与安全满足最小水平间距管位固定、方便管理
导则核心内答3、技术指引一一平面布局(五)第13条一般要求口布置原则城市市政公用管线原则上宜在规划道路红线范围内布置,确因其宽度不足无法布置的,可延至道路两侧的确定二维绿化带内布置。北南DN300电信1800●给雨水雨管线超出道路红线污水污电d600水d3003.01.9.21:9 3.03.0 ↓ 3.0 1.014. 01.9 3.03. 028. 0
3、技术指引一一平面布局(五) 第13条一般要求 ■ 布置原则 长输管道等其他管线应在确保安全间距的基础上做到 管线廊道归并。 确定二维 结合城市用地布局、道路平面、竖向和景观绿化布置 应使地下管线之间、地下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在 平面上相互协调、紧凑合理
长输管道等其他管线应在确保安全间距的基础上做到 管线廊道归并。 确定二维 结合城市用地布局、道路平面、竖向和景观绿化布置 应使地下管线之间、地下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在 平面上相互协调、紧合理
沿铁路、公路敷设的地下管线应与铁路、公路线路平 行。地下管线与铁路、公路交叉时宜采用垂直交叉方 式布置,受条件限制DB61∕T 1152-2018 公路彩色警示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其交叉角宜大于60°
道路红线宽度超过40米的城市十道宜两侧布置配水、 配气、通信、电力和排水管线
口高压输气管线(增加)
高压输气管线(1.6MPa
4.0MPa)严禁穿越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其布局安全要求 按照《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执行。
《租赁模板脚手架维修保养技术规范 GB50829-2013》导则核心内客3、技术指引一一竖向布置(六)管线竖向综合管位高程分层管理管线避让原则管线交叉处理满足最小覆土与垂直间距
地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表面向下的排列顺序宜为: 通信、电力、燃气、热力、给水、再生水、雨水、污水管 线。应尽量减少道路交叉口的管线交叉点;各类地下管线 的敷设除交叉外,不得上下重叠。
地下综合管廊覆土深度应根据道路施工、行车荷载、其 他地下管线、绿化种植以及当地的冰冻深度等因素综合 确定。穿越河道时一般从规划河道底高程下部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