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50/T-364-2020 绿色轨道交通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DBJ50/T-364-2020 绿色轨道交通技术标准"是一部关于绿色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标准。"DBJ"是中国地方标准的代码,"50"代表交通运输行业,"T-364-2020"是标准的顺序号和发布年份。这个标准可能是关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环保设计、能效管理、可持续材料使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推动轨道交通行业的绿色发展,提高运营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由于你提到的是PDF版本的完整正版和清晰无水印,这意味着这份文件可能是官方发布的标准文本,内容详尽、专业,适合轨道交通行业相关人员参考使用。如果你需要获取这份标准,通常需要从官方渠道或授权机构获取,以确保信息的权威和准确性。
DBJ50/T-364-2020 绿色轨道交通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5.2.22地下车站设计应根据远期客流量控制建设规
站建筑各层层高,减少车站覆土深度和附属工程规模。车站公共 区、设备管理用房等主体建筑功能区面积,在满足远期功能前提 下,进行适当控制。
GB 50084-201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5.2.23车站配线上方或剩余空间宜进行综合开发利
5.2.24车站建筑设计应采取合理的保温隔热防潮措施,防止外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避免表面结露和 发霉。
5.2.24车站建筑设计应采取合理的保温隔热防潮措施,防止外
5.2.25应妥善处理地下车站与城市交通、地面建筑(
筑)、地下管线(规划管线)、地下构筑物的相互关系,做好综合平 衡,减少房屋拆迁、管线迁移和施工时对地面建(构)筑物、城市交 通、商业活动及市民生活的影响
效果,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十扰以及外界噪声对车站室内的影 响,并在装修完成后进行声学指标测试,
5.2.27车站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并采用措施改善室 境,合理控制眩光。
的顶棚设施,同时宜延续顶棚与公交站台进行连接 5.2.30车站建筑的屋顶透光部分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 的20%
的顶棚设施,同时宜延续顶棚与公交站台进行连接。
5.2.31车站的单一立面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应设可开启窗扇
采用直接自然通风的空间,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 面面积的1/20;当不能满足时,设备、人员等功能房间应设置机械 通风系统。
5.2.32车站及各部位的气密性要求如下:
1车站封闭建筑空间的外门、外窗的气密性分级应符合国 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GB/T7106 的相关规定; 2车站封闭建筑空间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6级,外门的
气密性不应低于4级; 3出入口与地上车站的幕墙的气密性应符合国家标准《建 筑幕墙》GB/T21086中的规定,且不应低于3级
5.2.33车站建筑外窗应结合
5.2.37应采取措施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开裂
5.2.41装修设计应以安全、适用、美观为原则,力求简洁
朴实、经济、不追求豪华、并在全线整体风格统一的模式下,以灵 活的手法体现各站的个性特点。
2.43地下车站装修应改善地下空间封闭、沉闷和压抑白 ,创造舒适的乘车环境
5.2.45车站建筑的装饰装修宜采用装配化装修技术和工业化
5.2.46应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装饰装修材料 5.2.47室内装修设计宜进行室内空气质量预评估,并在装修完 成后进行环境检测
5.2.47室内装修设计宜进行室内空气质量预评估,并在
达路径、列车行驶方向等信息标识,描述车站不同交通接驳系统 信息的设施设备,并设置与其余交通工具的换乘信息的实时显示 设备
5.2.49车站内应设有室内外温湿度、空气品质等主要环境数据
用信息图形符号》GB/T1001、《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导向要素的设 计原则与要求》GB/T20501的规定
5.2.51导向标志应能保持视觉连续,与人流方向相垂直,标志 简单明了,易于辨识。
5.2.51导向标志应能保持视觉连续,与人流方向相垂直,标志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工程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不应
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的规定。结构构件的抗力及耐久性应满足相应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5.3.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设计应结合所在地实际情况,依据勘察成果、结构特点及使用要求,应综合考虑施工条件、场地环境和工程造价等因素,选用资源消耗少及环境影响小的结构体系。5.3.3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宜进行以下优化设计,并达到节材效果:1结构抗震设计性能目标优化设计,选用规则的建筑形体;2结构体系优化设计;3结构材料(材料种类以及强度等级)比选优化设计;4构件布置以及截面优化设计。5.3.42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区间结构设计时宜采用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材料利用率高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或装配式钢结构。5.3.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挖方高陡边坡设计宜考虑边坡绿化功能需求,同步实施。5.3.6城市轨道交通下穿城区时,宜采用安全、高效的TBM、盾构及悬臂式掘进机等机械施工工法。5.3.7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及地下区间结构防排水设计应结合具体围岩条件、地下水发育情况、环境条件等,减少运营期间隧道的抽排水量。5.3.8轨道交通工程应采用高耐久混凝土,或提高受力钢筋保护层厚。5.3.9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隧道环向受力钢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高强热轧带肋钢筋;钢结构应采用耐候结构钢或耐候型防腐涂料。18
相关规定前提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不应破坏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永久性农田、森林、生 态廊道、水库、湿地及其它生态保护区,保护文物和重要建筑物 保护地下资源: 2应避开洪灾、泥石流、滑坡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不良的 地段; 3应遵循方便运营、减少列车空走距离、少占用土地的原 则,宜靠近接轨站,出入线长度不宜超过1.5km,
6.1.2车辆基地内的综合办公楼、宿舍等民用建筑工
6.1.3车辆基地内的车辆运用、检修作业必须采取必要
6.1.5车辆基地设计应综合考虑重庆山地城市特点、建设目标、
制成本、投资配比、功能配比,资源共享与空间高效利用、设 术措施。
6.2.1车辆基地应结合线路长度、运行交路布局,提升行车经济 合理性。
在满足内部运输要求的前提下,合理设置基地内部标高,以达到 土石方平衡
人车分流,并应做到以下规定:
1在有轨道区域,轨道中心线与道路安全距离应大于4m, 并应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并设置安全警示标语等。 2实现列车自动行驶区与有人区域应隔离,保证无人驾驶 情况下的人员安全。
6.2.4车辆基地内严禁排放超标的污
便捷联系,应满足以下规定其中一条: 1场地主要出入口步行距离500m或者步行时间5min范围 内设置或规划有公共汽车站,或者步行不大于800m范围内设置 有轨道交通站。
配置满足员工上下班交通班车。 车辆基地总体布局应综合考虑物业开发需求,开发物业 考虑并预留条件。
6.3.1建筑形体应规整紧凑,避免过多的凹凸变化,有围护结构
3.1建筑形体应规整紧凑,避免过多的凹凸变化,有围护 温措施的工业建筑应控制体型系数,具体应符合表6. 定:
3.1有围护结构保温措施的工业
6.3.4建筑屋面应采用种植屋面,西侧外墙宜采用垂
6.3.6对于车辆基地内的综合维修楼,宿舍楼等建筑外墙,建筑
6.3.7车辆基地内设置有空调的工业建筑房间,其围护
采取保温隔热措施,措施应满足《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的 相关要求。
6.3.8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
6.3.9室内外地面、检修坡道应采取防滑措施,并满足下列 规定: 1建筑出入口及平台、公共走廊、电梯门厅、厨房、浴室、卫 生间等设置防滑措施,防滑等级不应低于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 面工程防滑技术规程》JGJ/T331规定的Ad、Aw级。 2建筑室内外活动场地应采取防滑地面,防滑等级不应低 于《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术规程》JGJ/T331规定的Ad、Aw级。 3坡道和楼梯踏步应采用防滑条等构造措施,防滑等级应 达到《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术规程》IGI T331规定的AA级
6.3.10车辆基地内的有人员活动的办公及辅助用房应设置外
6.3.11建筑布局宜有利于夏季的自然通风,并避开冬季主导 风向。
6.3.12建筑设计应进行建筑室内外风环境分析,过渡参
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 大于0.5Pa。
动设计和主动调控的技术手段,保障地下空间办公室场所的 物理环境质量。
6.3.14大跨度工业厂房顶部应合理设置自然采光措施.减少照
耗能。停车库、运用库的天然采光平均照度值不小于150 要功能房间采光系数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 》GB50033的要求。
能良好,应满足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 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
结构等符合工业化建造技术、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材料
6.3.17车辆基地应合理提高结构材料的耐久性,混凝土构件应 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或采用高耐久混凝土的用量占混凝土总量 的比例超过50%;钢构件应采用耐候结构钢或耐候型防腐涂料 木构件应采用防腐木材、耐久木材或耐久木制品
3.18混凝土结构中受力普通钢筋使用不低于400MPa级
筋的用量应高于受力普通钢筋总量的85%,或混凝土竖向承重结 构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50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 土总量的比例不低于50%;钢结构中Q355及以上高强钢材用量 占钢材总量的比例不低于70%
7.1.1主变电所、车辆基地及换乘车站降压变电所、通风空调、 给排水、FAS/BAS、通信、AFC等设备及其机房,应充分考虑资源 共享,减少设备容量和占地面积。 7.1.2 供电系统原则上应采用集中供电方式,无特殊情况时,中 压网络电压等级应采用35kV。 7.1.3地下车站公共区夏季设置空调时,应采用设置全封闭站 台门的空调系统;地上车站公共区应采用自然通风的降温措施。 7.1.4福 供电、通风空调等系统设备选型,应在按照近、远期行车 密度或客流计算的负荷进行分期实施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
浙S10 平篦雨水口7.2供配电与照明系统
7.2.1牵引供电系统正常运行时,应采取双边供电
路端头牵引变电所或车辆段牵引变电所解列情况外,其他 况下应采取大双边供电方式。
7.2.2应合理设置牵引供电分区、供电臂长度及牵引变日
7.2.3变电所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变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变电所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 分布、运行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
2变电所应根据实际需求适度预留扩展空间,避免过度 预留。
7.2.4各变电所宜设置两台配电变压器TB/T 456.3-2018 机车车辆自动车钩缓冲装置 第3部分:钩尾框,正常运行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