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277-2020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pdf

GB/T 39277-2020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6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49944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9277-2020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pdf简介:

"GB/T 39277-2020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 是中国国家标准(GB/T,General Technical Standard)中的一项技术规范,全称为《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技术要求》。该标准于2020年发布,主要针对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Vessel Traffic Service)的设计、实施和运行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和指导。

VTS是一种现代化的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系统,通过岸基监控和通信设施,对船舶交通进行监控、预警、指导和管理,以减少碰撞、搁浅等海上事故,提高海上交通效率,保障海洋环境安全。GB/T 39277-2020 标准详细规定了VTS系统的功能需求、数据交换、系统性能、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内容,旨在确保VTS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这个标准适用于所有需要实施VTS系统的海港、航道和海域,包括商业港口、军事港口、渔港等,是中国船舶交通管理领域的重要法规依据,对提升我国海洋交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GB/T 39277-2020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pdf部分内容预览:

信息子系统主要由管理信息服务器和数据库客户

5.2.7.2功能要求

GB/T39277—2020

管理信息子系统主要功能要求如下 能够以服务接口的形式实现VTS与VTS主管机关数据中心的数据共享,具备VTS对船舶交 通管理的辅助决策功能; D) 能够实现按照时间、船名、呼号、MMSI等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查询的功能; c)能够实现数据分析统计功能,并自动生成VTS主管机关运行管理要求的报表 能够实时接收多传感器综合处理子系统传入的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输出定制化数据; 能够实现排班计划、值班日志记录、值班信息发布等值班管理功能; 能够实现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功能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GB50381-2018》5.2.7.3性能要求

管理信息子系统主要性能要求如下: a)系统最长响应时间:≤500ms; b)船舶位置更新间隔:≤3 s。

管理信息子系统主要性能要求如下: a)系统最长响应时间:≤500ms; b)船舶位置更新间隔:≤3 ss

5.2.7.4接口要求

5.2.7.4.1接口类型

5.2.7.4.2数据类型

5.2.7.4.3数据格式

GB/T 39277—2020

5.2.8记录重放子系统

5.2.8.1基本组成

重放子系统由记录服务器、记录重放软件、网络有

5.2.8.2功能要求

5.2.8.3性能要求

记录重放子系统主要性能要求如下: a)数据连续储存时间:≥90d; b)同步时间误差:≤500ms c)响应时间:≤500ms

记录重放子系统主要性能要求如下: a)数据连续储存时间:≥90d; b)同步时间误差:≤500ms c)响应时间:≤500ms。

5.2.8.4接口要求

5.2.8.4.1接口类型

5.2.8.4.2数据类型

5.2.8.4.3数据格式

记录重放系统数据应以文件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并提供这些数据文件的数据格式说明。

记录重放系统数据应以文件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并提供这些数据文件的数据格式说明。

5.2.9信息传输与网络子系统

5.2.9.1基本组成

网络子系统由前端路由设备、传输链路和中心路

5.2.9.2功能要求

信息传输与网络子系统主要功能要求如下: a)网络层应支持IP协议,传输层应支持TCP和UDP协议; b) 各网络设备断电停止工作后,再次通电后应能够自启动并恢复运行; c)按照不同的信息处理类型,可在不同的虚拟局域网(VLAN)实施数据传递和交换。

信息传输与网络子系统主要功能要求如下: a)网络层应支持IP协议,传输层应支持TCP和UDP协议; b)各网络设备断电停止工作后,再次通电后应能够自启动并恢复运行; c)按照不同的信息处理类型,可在不同的虚拟局域网(VLAN)实施数据传递和交换。

5.2.9.3性能要求

GB/T39277—2020

信息传输与网络子系统主要性能要求如下: a 网络带宽能够保证VTS所有子系统数据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并预留20%带宽容量余量; 网络时延:≤400ms; 时延抖动:≤50ms; d)丢包率:≤0.1%。

信息传输与网络子系统主要性能要求如下: a 网络带宽能够保证VTS所有子系统数据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并预留20%带宽容量余量; 网络时延:≤400ms; c)时延抖动:≤50ms d)丢包率:≤0.1% 。

5.2.9.4 接口要求

5.2.10信息交换与共享子系统

5.2.10.1基本组成

5.2.10.2功能要求

5.2.10.3性能要求

信息交换与共享子系统主要性能要求如下: a)系统存储容量应满足项目建设实际需求,并留有20%的余量: b)数据连续储存时间:≥90d;

信息交换与共享子系统主要性能要求如下: a)系统存储容量应满足项目建设实际需求,并留有20%的余量; b)数据连续储存时间:≥90d;

5.2.10.4接口要求

5.2.10.4.1接口类型

5.2.10.4.2数据类型

5.2.10.4.3数据格式

在对VTS进行正式试验前,应满足如下实验条件: a)完成全套设备到达现场的开箱检验,设备型号、数量、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备品备件数量、技术 文件以及生产合格证和设备外观等均应满足要求; b 确认完成了全套系统的安装、连接、调试和标定,各项测量误差已调至最小; C 依据现场验收测试条件,参照本标准规定的系统设备现场检验内容与方法,拟定检验计划、实 施步骤与方法以及检验记录表格等; d 备妥所需的测试仪器、设备与工具,所用仪器应备有近期(半年内)检验合格证; e) 商定参加系统设备现场检验的人员和分工; f 系统供货商应提供全套符合本标准及合同文件要求的验收文本

6.2系统总体试验方法

系统功能试验方法:检查VTS是否具有5.1.2规定的各项基本功

6.2.2.1性能要求试验

VTS性能要求试验应选择在晴天,3级及以下海况下展开,所使用的高精度差分定位设备定位误 差不大于0.5m,方法如下: a)距离分辨力测试: 选择两个测试目标,初始位于雷达站同方位且保持一定距离,确保两个目标的雷达回波清晰可辨, 测试目标沿雷达同方位向另一目标靠近,记录测试目标与点目标在回波融合瞬间的间距,测试不少 于10次。计算系统的距离分辨力△r,确认是否满足5.1.3.1规定的要求。 距离分辨力计算见式(1):

式中: 一测试目标与点目标间距的测量值; 一测试次数

.+.++++.+.+......(

测试目标与点目标间距的测量值; 5 测试次数。 b)方位分辨力测试: 选择两个测试目标,初始位于距离雷达站同距离不同方位的位置,确保两个目标的雷达回波清晰可 辨,测试目标向另一固定点目标靠近(靠近过程中两目标保持与雷达站同距离),记录测试目标与点 目标在回波融合瞬间的两目标间距和测试目标与雷达站之间的距离,测试不少于10次。计算系统 的方位分辨力△α,确认是否满足5.1.3.1规定的要求。 方位分辨力计算见式(2):

测试目标与雷达站间距离的测量值

GB/T 39277—2020

△I,一一测试目标与点目标间距离的测量值; 一一测试次数。 c)静止目标定位误差测试: 选择一个静止的测试目标(目标等效RCS宜为1m"),将高精度差分定位设备固定在测试目标上, 开启高精度差分定位设备数据采集和定位功能,分别记录高精度差分定位设备测得的测试目标的 经纬度信息(需转换为距离方位数据)与VTS给出的测试目标的距离和方位,每次记录时间不少于 2min,测试不少于10次。分别计算距离固定误差平均值A,、方位固定误差平均值A。、距离误差 标准差6,和方位误差标准差,并计算距离最大误差ERmax和方位最大误差E。max,确认是否满足 5.1.3.1规定的要求。 测量误差计凳见式(3)和式(4)

误差标准差计算见式(5)和式(6)

R VTS距离测量值; VTS方位测量值; R 根据高精度差分定位设备测得的经纬度信息转换得到的距离值: α一一根据高精度差分定位设备测得的经纬度信息转换得到的方位值; 一一测试次数。 最大误差计算公式为:ERmax=|A,十3oSH/T 3023-2017标准下载,,Eamax=|A。|十3o。 d)运动目标定位误差测试: 选择一个移动的测试目标(目标航速不宜低于5kn),将高精度差分定位设备固定在测试目标上 开启高精度差分定位设备数据采集和定位功能,每间隔1S分别记录一次高精度差分定位设备测 得的测试目标的经纬度信息(需转换为距离方位数据)与VTS给出的测试目标的距离和方位,记录 时间不少于2min。分别计算距离固定误差平均值A,、方位固定误差平均值A。、距离误差标准差 0,和方位误差标准差の。,并计算距离最大误差ERmax和方位最大误差Eamx,确认是否满足5.1.3.1 规定的要求。 测量误差计算见式(7)和式(8)

误差标准差计算见式(9)和式(10)

R, VTS距离测量值; VTS方位测量值; Rt一根据高精度差分定位设备测得的经纬度信息转换得到的距离值; αt—根据高精度差分定位设备测得的经纬度信息转换得到的方位值; 一记录次数。 最大误差计算公式为:ERmax=|A,1+30,,Emax=|A。|+30。 e)目标跟踪误差测试: 选择一个移动的测试目标(目标航速不宜低于5kn),将高精度差分定位设备固定在测试目标上, 开启高精度差分定位设备数据采集和定位功能,每间隔1s分别记录一次高精度差分定位设备测 得的测试目标的经纬度信息(需转换为距离方位数据)与VTS给出的测试目标的航速和航向,记录 时间不少于2min。分别计算航速固定误差平均值Av、航向固定误差平均值A。、航速误差标准差 v和航向误差标准差αg,并计算航速最大误差Evmax和航向最大误差Eamax,确认是否满足5.1.3.1 中规定的要求, 测量误差计算见式(11)和式(12)

误差标准差计算见式(13)和式(14)

(0:0.) 1.6

式中: V, VTS距离测量值; 9, VTS方位测量值; Vt—根据高精度差分定位设备测得的经纬度信息转换得到的距离值; ati根据高精度差分定位设备测得的经纬度信息转换得到的方位值; n一记录次数。 最大误差计算公式为:Evmax=|Av|+十30v;Eemax=|A。|+30。。 )目标最大可跟踪直线速度/加速度性能测试: 测试目标以最大加速度均匀加速到最大速度(直线前进),记录系统能够保持稳定跟踪的最大直线 速度和最大加速度。测试不少于10次,计算最大可跟踪直线速度△Vmx和最大可跟踪加速度 △αmax,确认是否满足5.1.3.1规定的要求。 最大跟踪速度计算见式(15):

最大跟踪加速度计算见式(16):

式中: 系统能够保持稳定跟踪的最大直线速度; Aαmaxi 系统能够保持稳定跟踪的最大加速度;

DB33/T 2157-2018 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规范GB/T 39277—202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