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687-2014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说明.pdf简介:
"SL687-2014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全称为《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于2014年发布的一份行业标准。这份规范主要针对中国的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导,旨在保障村镇的居民用水安全、卫生和经济合理性。
该规范涵盖了村镇供水工程的选址、水源选择、水质处理、供水设施设计、管网布局、工程材料选择、施工技术、运行维护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对供水工程的设计参数、技术要求、施工工艺、验收标准等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对于提高村镇供水工程的技术水平、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由于这是一份专业规范,可能并不适合一般公众直接查阅,如果你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或者需要了解具体的设计细节,那么这份规范会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SL687-2014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说明.pdf部分内容预览:
式中Pz一气压水罐供水系统的最高工作压力,MPa。 6水泵的选择,应使扬程为(P十P2)/2时,流量为q6 并在高效区工作:水泵控制系统应设自动开、停装置。 7选择气压水罐时,其允许压力不应小于1.5P2:气压水 罐的生产厂家,应持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涉水产品卫生许可 批件等。
足其允许吸上真空高度的要求:在含泥砂的水源中取
水泵的允许吸上真空高度进行修正。卧式离心泵的安装高程,除应满足水泵允许吸上真空高度要求外,尚应综合考虑水泵充水系统的设置和泵房外进出水管路的布置。潜水电泵顶面在最低设计水位下的淹没深度,管井中不应小于3m,大口井、辐射井中不小于1m,进水池中不小于0.5m;潜水电泵底面距水底的距离,应根据水底的沉淀(或淤积)情况确定。6.2.6卧式离心泵宜采用自灌式充水;进水池最低运行水位低于卧式离心泵叶轮顶时,泵房内应设充水系统,并按单泵充水时间不超过5min设计。6.2.7水泵进出水管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进水管的流速宜为1.0~1.2m/s;水泵出水管并联前的流速宜1.5~2.0m/s。2进水管不宜过长,水平段应有向水泵方向上升的坡度,进水池最高设计水位高于水泵进口最低点时,应在进水管上设检修阀。3每个水泵出水管路上应设渐放管、伸缩节、压力表、工作闸阀(或碟阀)、防止水倒流的单向阀和检修闸阀,泵站出水总管上应设流量计。6.2.8向高地输水的泵站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下列水锤防护措施:1应在泵站内的出水管上设两阶段关闭的液控蝶阀、多功能水泵控制阀、缓闭止回阀或其他水锤消除装置。2应在泵站外出水管的凸起点设空气阀;出水管中长距离无凸起点的管段,应每隔一定距离设空气阀。3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适当降低管道设计流速。6.2.9离心泵进水管喇叭口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喇叭口的直径D,宜大于或等于1.25倍进水管直径。喇叭口中心点距水底的距离(即喇叭口的悬空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31
1)喇叭管垂直布置时,可为(0.6~0.8)D。 2)喇叭管倾斜布置时,可为(0.8~1.0)D。 3)喇叭管水平布置时,可为(1.0~1.25)D 3喇叭口中心点距最低运行水位的距离(即喇叭口的最小 庵没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喇叭管垂直布置时,不应小于(1.0~1.25)D。 2)喇叭管倾斜布置时,不应小于(1.5~1.8)D。 3)喇叭管水平布置时,不应小于(18~2.0)D。 4喇叭管中心线,与后墙的距离可为0.8~1.0)D,与 侧墙的距离可为1.5D,并满足安装要求喇叭口之间的净距, 不应小于1.5D。 5提取地表水的泵站,进水管喇叭口的设计尚应符合 5.3.7条和5.3.8条的规定。 6.3泵房 6.3.1泵房设计应便于机组和配电装置的布置、运行操作、搬 运、安装、维修和更换以及进出水管的布置,并应满足下列 规定: 1泵房内的主要人行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m;相邻机组 之间、机组与墙壁间的净距不应小于0.8ml,并满足泵轴和电动 机转子在检修时能拆卸,高压配电盘前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 2.0m:低压配电盘前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 5m 2。供水泵房内,应设排水沟、集水井,必要时尚应设排水 泵,水泵等设备的散水不应回流至进水池(或井)内。地下或半 地下式泵站应设排水设施。 3泵房至少应设一个可以通过最大设备的门。 4长轴井泵和多级潜水电泵泵房,宜在井口上方屋顶处设 吊装孔。 5起重设备应满足最重设备的吊装要求 6泵房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采光、通风和防噪
昔施。 7 寒冷地区的泵房GB 50922-2013 天线工程技术规范,应有保温与采暖措施。 泵房地面层,应高出室外地坪0.3m。 9 泵房高度,应满足最大物体的吊装要求
1选择较短的线路、满足管道地埋要求、沿现有道路或规 划道路一侧布置。 2避开不良地质、污染和腐蚀性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取 防护措施。 3减少穿越铁路、高等级公路、河流等障碍物。 4少拆迁房屋、少占农田、少损毁植被,保护环境 5施工、维护方便,降低造价,运行安全可靠。 7.1.2水源到水厂的输水管道,可按单管布置;I型、Ⅱ型供 水工程,有条件时宜按双管布置。 7.1.3联片供水工程,水厂到各用水村镇的配水干管布置应符 合下列要求: 1总体上应以树枝状为主,有条件时可环状、树枝状结合 应使供水系统布局合理、充分考虑节能。 2平原区,主管道应以较短的长度控制各个用水村镇;山 丘区,主管道的布置应与高位水池的布置相协调,充分利用地形 重力流配水。
1在管道凸起点应设空气阀,长距离无凸起点的管段,每 隔1.0km左右亦应设空气阀。空气阀直径可为管道直径的1/8 1/12。 2在管道低凹处应设泄水阀,泄水阀直径可为管道直径的 1/3~1/5。 3水源到水厂的输水管道始端和末端均应设控制阀。 4在配水干管分水点下游侧的干管和分水支管上应设检
修阀。 5重力流的配水干管,地形高差超过60m并有富裕水头 时,宜在适当位置设减压设施。 6地埋管道在水平转弯、穿越铁路(或公路、河流)等障 碍物处应设标志。
1可按树枝状布置;规模较大的村镇,有条件时可按环状 布置或环状与树枝状结合布置。 2应分区布置干管,干管应以较短的距离沿街道引向各分 区,并符合有关建设规划。 3应分区、分段设检修阀。 4大于500人的村镇应按GB50016和GB50039的有关要 求在醒目处设置消火栓。 5集中供水点应设在取水方便处,寒冷地区尚应有防冻 措施。 6人户管的接口位置应考虑庭院结构和用水户意愿等 7.1.6生活饮用水管网不应与非生活饮用水管网,以及单位的 自备供水系统相连接
7.1.7室外管道上的空气
7.2管材选择及水力计算
7.2.1供水管材选择应根据设计内径、设计内水压力、敷设方 武、外部荷载、地形、地质、施工和材料供应等条件,通过结构 计算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取得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2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要求。 3管道的设计内水压力可按表7.2.1确定,选用管材的公 称压力不应小于设计内水压力。 4管道结构设计应符合GB50332的规定
表7.2.1不同管材的设计内水压力
5地埋管材可采用PE管、球墨铸铁管、UPVC管或PP管 等。PE管应符合GBT13663和GB/T136632的要求,球墨 铸铁管应符合GBT13295的要求,UPVC管应符合GB/T 1002.1和GB/T1002.2的要求,PP管应符合GB/T18742.1~ 3的要求。 6露天明设管道应选用金属管,采用钢管时时应进行内外防 腐处理,内防腐不应采用有毒材料,并严禁采用冷镀锌钢管。 7与管材连接自的管件和密封图等配件,宜由管材生产企业 配套供应。 7.2.2水源到水厂的输水管,设计流量方立按最高日工作时平均 取水量确定。 7.2.3水厂到各用水村镇的配水干管,设计流量应根据下列要 求确定: 1按照4.1节的要求进行各村镇的用水量计算,按最高日 最高时用水量确定配水于管的未端出流量,按包容关系逐级向工 推算各节点的流量。 2向高位水池或水塔供水的管道,设计流量应按最高日工 作时用水量确定。
7.2.4村镇内的配水管网,设计流量应根据下列要求
DB64∕T 1702-2020 湿陷性黄土地区低矮居住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1管网中所有管段的沿线出流量之和应等于最高日最高时 用水量。各管段的沿线出流量可根据人均用水当量和各管段用水
表7.2.7C值管道类型C值塑料管140~150钢管、混凝土管及内衬水泥砂浆金属管120~130表7.2.8不同管径的控制供水户数管径(mm)11075503220控制供水户数(户)170~22080~11030~605~151~3注:本表以PE管为代表性,管径指公称外径:控制供水户数根据住户间距和管道总长等确定。7.2.9环状管网的水头损失闭合差绝对值,小环应小于0.5m,大环应小于1.0m。7.3管道敷设7.3.1输配水管道宜理设于地下:在基岩出露或覆盖层很浅的地区可浅沟理设或露天明设7.3.2管道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顶覆土应根据冰冻情况、外部荷载、管材强度、土壤地基、与其他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非冰冻地区,在松散岩层中,管顶覆土不宜小于0.7m,在基岩风化层上理埋设时,管顶覆土不应小于0.5m;寒冷地区,管顶应埋设于冻深线以下15cm;穿越道路、农由或沿道路铺设时,管顶覆士不宜小于1.0m。2管道应理设在未经扰动的原状土层上:管道周围0.2m范围内应用细土回填,回填土的压实系数不应小于90%。在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软地基上理设管道应进行基础处理,在岩石或半岩石地基上理设管道应铺设砂垫层,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0.1m。3当供水管与污水管交叉时,供水管应布置在上面,且不应有接口重叠。38
4供水管道与建筑物、铁路和其他管道的水平净距,应根 据建筑物基础结构、路面种类、管道理深、设计管压、管径、管 道上附属构筑物、卫生安全、施工和管理等条件确定。与建筑物 基础的水平净距应天于3.0m;与围墙基础的水平净距应天于 1.5m;与铁路路堤坡脚的水平净距应大于5.0m;与电力电缆、 通信及照明线杆的水平净距应大于1.0m:与高压电杆支座的水 平净距应大于3.0m,与污水管、煤气管的水平净距应大于 1.5m。当不能满足此要求时应有防护措施
得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的同意,并按其技术规范执行。
或敷设倒虹管从河底穿越等方式。穿越河底时,管道管内流速应 天于不淤流速,在两岸应设阀门井,应有检修和防止冲刷破坏的 借施。管道在河床下的深度应在其相应防洪标准的洪水冲刷深度 以下,且不小于1m。管道理设在通航河道时,应符合航运部门 的规定,并应在河岸设立标志,管道理设深度应在航道底设计高 程2.00m以下。
7.3.5露天管道应有调节管道伸缩的设施,并设置保证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钢骨架复合管管道施工及验收规程 CECS306:2012》7.3.7承插式管道在垂
应根据管径、转弯角度、设计内水压力、接口摩擦力以及地基 回填土土质等因素确定。
7.3.8管道的冲洗和试压等应符合GB50268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