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122-2020 地质灾害调查规范.pdf

DB14/T 2122-2020 地质灾害调查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4/T 2122-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47584
免费资源

DB14/T 2122-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4/T 2122-2020 地质灾害调查规范.pdf简介:

DB14/T 2122-2020《地质灾害调查规范》是一部地方标准,由中国河北省发布的关于地质灾害调查的专业技术指导文件。该规范主要针对河北省地质灾害调查的实际情况,对地质灾害调查的方法、程序、内容、数据采集、报告编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导。

它涵盖了地质灾害的识别、风险评估、灾害类型和规模的确定、灾害成因分析、灾害历史记录、灾害影响范围和程度的调查、监测预警系统建立等内容,旨在保障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准确性,为地质灾害的预防、预警和治理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该规范适用于河北省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监测和应急响应等活动,同时也对其他地区和相关部门的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DB14/T 2122-2020 地质灾害调查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DB14/T21222020

DB14/T 21222020

13.1.1围绕县城、乡镇、矿山、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地质灾害高发区的居民点进行现场调查,对可 能造成威胁坡坡体及沟谷应逐一调查,识别不稳定斜坡。调查范围应包括可能对不稳定斜坡有影响或不 稳定斜坡能够危及的所有地段。 13.1.2不稳定斜坡野外调查应采用以实地量测为主的调查方法。实测代表性剖面,并进行拍照、录像 绘制素描图 3.1.3不稳定斜坡野外调查记录按附录A表A.4不稳定斜坡野外调查表逐一填写,不得遗漏主要要素 司时提出专业监测、群测群防、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等方面的防治建议。 13.1.4对山区县城、村镇所有的后山应进行调查,判断发生高速、远程滑坡的可能性。 3.1.5不稳定斜坡调查分调查、测绘和勘查三个层次。对危及县城、城镇、矿山、重要公共设施等的 不稳定斜坡应进行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或勘查

《环境管理环境信息交流指南和示例 GB/T26450-2010》13.2不稳定斜坡调查

3.2.1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潜在不稳定斜坡的形态,软弱层和结构面的产状、性质以及斜坡变形特征(是 否出现过小规模崩塌、滑塌,后缘是否出现拉张裂缝,前缘由鼓胀变形、裂隙与软弱结构面、地下水溢 出或库水位变动带等)。 13.2.2初步查明不稳定斜坡形成的环境地质条件和特征,了解不稳定斜玻发育的主要诱发因素,特别 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对余坡的影响以及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 13.2.3通过类比方法评价地质环境条件相似地区不稳定斜坡发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按照表C.11 的标准,初步评判斜坡的稳定性,分析预测不稳定斜坡的演化趋势(崩塌、滑坡)。 13.2.4实地判断斜坡变形破坏方式,分析致灾体可能的运移路径或轨迹,并在图面上用箭头和虚线标 明。推测滑移速度、最大滑距和最可能滑距,划定不稳定斜坡的影响区和危险区,实地勾绘可能威胁的 范围和对象。调查和估计受威胁的人员数量,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经济价值及其易损性等。同时调查 和估计流动承灾体的时空概率,如人员呆在建筑物内的时间、交通工具的流量等。定性或定量进行危险 评估,进行险情预测。

13.3不稳定斜坡测绘

13.3.1地形测绘包括

a)不稳定斜坡区平面图测绘比例尺应在1:5001:2000之间, b)不稳定斜坡区剖面图测绘比例尺应在150~~1:500之间。 13.3.2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应与测绘的地形图比例尺相同,将不稳定斜坡主要要素标记在地 并做好详细记录。 13.3.3每个不稳定斜坡应实测代表性纵横剖面,并进行拍照、录像或绘制素描图。基本查明 隐患形成的地质条件、不稳定斜坡体特征和诱发用素, 了解不稳定斜坡危害或成灾情况。

a)不稳定斜坡区平面图测绘比例尺应在1:500~1:2000之间, b)不稳定斜坡区剖面图测绘比例尺应在1:50~1:500之间。 13.3.2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应与测绘的地形图比例尺相同,将不稳定斜坡主要要素标记在地形图上, 并做好详细记录。 13.3.3每个不稳定斜坡应实测代表性纵横剖面,并进行拍照、录像或绘制素描图。基本查明地质灾害 隐患形成的地质条件、不稳定斜坡体特征和诱发用素,了解不稳定斜坡危害或成灾情况。 13.4不稳定斜坡勘查 3.4.1 威肋县城、重要村镇、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的不稳定斜坡,应进行岩体结构和软弱结构面勘查。 13.4.2 应初步查明斜坡岩体结构及各层软弱结构面的位置,了解地下水的位置、流向和性质,采取岩 土试样。 13.4.3 根据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应用条件与调查目的选择适宜的勘探方法 13.4.4 工程布置可采用主一辅部面法。 宜沿失稳方向布置由钻探、并探与物探点构成的主勘查线,在 其两侧可布置1~3条由物探、井探、 槽探点构成的辅助勘查线。主勘查线上的勘查点不得少于3个。 3.4.5 勘探孔的深度应穿过最 3.4.6 软弱结构面应采取岩土试样 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测试 3.4.7 具有崩塌演化趋势的不稳定斜坡,卸荷带特征、控制性裂隙分布及充填情况勘探宜采用槽探或 物探;软弱基座分布范围勘探宜采用槽探和井探;当可能采取支撑方式时,在危岩软弱基座处布置钻孔 或浅井;控制性结构面深部的特征勘探应采用水平或倾斜钻孔, 3.4.8不稳定斜坡稳定性验算应根据可能的滑动面类型和物质成分,选择有代表性的分析断面和合理 的计算公式计算,见附录E。

13.4不稳定斜坡勘查

DB14/T21222020

13.4.9不稳定斜坡稳定性综合评价,应根据不稳定斜坡在斜坡体构造格局中所处的位置、规模、主导 因素、滑坡前兆、不稳定斜坡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稳定性验算结果等综合判定,并应分 析不稳定斜坡的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13.4.10稳定斜坡勘查成果应包括:地质背景和形成条件,坡体形态、性质和演化,平面图、剖面图 和岩土工程特性指标,稳定性分析,危险性评估及减缓措施建议等。

14地质灾害评价与区划

灾害评价与区划宜采用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 灾害评价与区划在必要时可分不同灾种类型或规

4.2.1地质灾害隐患点评价宜采用大比例尺,可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规模和资料程度选择1:1000 :5000比例尺。 4.2.2地质灾害隐患点宜依据野外调查、地面测绘或勘查资料进行评价。 4.2.3地质灾害隐患点评价的方法可根据掌握地质灾害资料精度选取适宜的评价方法,见附录E。 对于地质灾害隐患点评价,主要依据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资料,根据地质分析法,工程地质类 比法等进行低精度的定性评价 b 对于地质灾害隐患测绘点评价,主要依据遥感解译和地面测绘资料,根据地质分析法、工程地 质类比法以及统计等进行以定性为主的中精度评价。 C 对于地质灾害隐患勘查点评价,主要依据遥感解译、钻探、山地工程、槽探、测试与试验等资 料,根据地质分析法、工程地质类比法、统计以及数值模拟等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的高精度评价 4.3区域评价与区划 4.3.1区域地质灾害评价与区划可采用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方法进行。 4.3.2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依据地质环境条件,参考地质灾害现状和人类工程活动划定。地质灾害易

14.3区域评价与区划

14.3.1区域地质灾害评价与区划可采用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方法进行。 4.3.2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依据地质环境条件,参考地质灾害现状和人类工程活动划定。地质灾害易 发区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三类。分析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定性分析可 以参考附录F。 4.3.3地质灾害危险区区域划分应基于地质灾害演化趋势,采用造成损失的地质灾害点,结合地质灾 害形成条件与触发因素、演变趋势与人类工程活动来圈定不同区域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 4.3.4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结合各区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区域评价与区划。但无论采用 可种方法,都应当做到划分区域内涵清晰,评价单元选择合理,指标选取和赋值依据充分,划分结果层 次分明,体现地质环境条件对于地质灾害形成和发展的控制规律、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特点和灾害危险 程度等。

15.1.1成果图件包括实际材料图、工程地质条件图、地质灾害分布图、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 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图、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图等及其他专项图件。见表8。 15.1.2采用最新的数字化地形图为编制土建的底图,以突出专业图层内容为原则。根据图面主要表达 内容的需要,可适当减少背景图层要素。 15.1.3图件应客观真实反映调查及评价的成果,图面应清晰美观、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实用性强。 5.1.4图件层次结构、空间图形库图式图例按照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1:50000地质灾害调查信息化 成果技术要求》进行编制。

DB14/T 21222020

表8地质灾害调查提交附图一览表

15.2.1实际材料图

15.2.2工程地质条件图

图件主要反映调查区 岩土体、构造、地下水、

15.2.3地质灾害分布图

15.2.4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

结合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和地质 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件主要反目 型、规模、稳定性等。

15.2.5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图

在地质灾害分布图和易发程度 齐发展规划等人类活动对地 可能影响,划定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 分为高、中、低三级,图件主要反映危险性分区、 地质灾害分布、人类生命财产分布及重要二

15.2.6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

在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图基础上划分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同时,根据地质灾害点的类型 稳定性及危害,提出灾害点的防治对策建议。图件主要反映防治分区、灾害点防治措施、防治 治分级等。

15.2.7地质灾害搬迁场址建议分布图

择威胁人口众多、近期内对人

DB14/T21222020

患点的位置、编号、平面图、剖面图、照片、遥感解译图像(图片);拟搬迁场址位置、平面图 图、照片、遥感解译图像(图片)等鲁L13N6 热力工程

15.2.8区域地质环境条件遥感影像图和解译图

15.2.9地质灾害分布遥感影像图和解译图

15.2.11斜(边)坡工程地质实测剖面

斜(边)坡工程地质实测部面主要反映地层岩性、分层界线、地层时代、成因代号、接触关系 层产状,断层等地质构造的位置、产状、性质,溶洞、土洞、塌陷、滑坡、地裂缝、古河道、埋 滨、古井、防空洞、孤石及其它埋藏物等。

15.2.12重大地质灾害勘查平面图

图件以大比例尺地形图为底图, 点等)的位置、类型和编号,勘查普

GBT 50568-2019标准下载15.2.13重大地质灾害勘查剖面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