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 188-2019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结构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扫描、清晰无水印) 简介:
"T/CECS 188-2019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结构技术规程"是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发布的一项技术规程,全称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结构技术规程》。这个规程主要是针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在建筑工程中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的技术指导和规范。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是结合了钢管的高强度和混凝土的耐久性的一种复合结构形式,它将钢和混凝土的优点结合,既能提供较高的承载力,又能保证结构的耐久性和经济性。规程详细规定了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连接方式、承载力计算、抗震设计、质量检验等方面的要求,旨在确保这类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由于规程是技术性文件,内容专业且详细,非文字描述所能完全涵盖,建议您直接查阅完整的官方版或购买相关书籍以获取准确和详细的信息。
T/CECS 188-2019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结构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扫描、清晰无水印) 部分内容预览:
V。≤一(0. 2β fc.bh co
V. (0.15βeofcbh co) YRE 1+a² =V faAa 8入1 YRE
I:V 验算叠合柱受剪截面时采用的剪力设计值(N); V一 叠合柱组合的剪力设计值(N); βco 钢管外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 不超过C50时,βe取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80时,βc.取0.8,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钢管外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 6 叠合柱截面宽度(mm) hco 叠合柱计算方向的截面有效高度(mm); a 钢管内、外直径的比值: 计算钢管对叠合柱受剪承载力贡献时采用的叠合 柱剪跨比,入i三M/(Vh。),M为未经本规程第 4.1.1条~第4.1.4条和第4.1.6条调整的柱端截 面组合的弯矩计算值,可取柱上、下端的较大值 V为与M对应的组合剪力计算值;入,<0.5时,入 =0.5,入>2时GB 50244-1995 建筑防腐蚀工程质量 检验评定标准,入,=2
管外混凝土强度等级可相同,也可不同,可同期浇筑,也可不同 期浇筑。
管外混凝主强度等级可相向,也可不向,可向期浇筑,也可不向 期浇筑。 4.2.2钢管内、外混凝土不同期浇筑的叠合柱浇筑钢管内混凝 前,施工阶段荷载作用下的钢管应力比不宜大于钢管钢材抗压 强度设计值的60%,并应满足稳定性要求 4.2.3钢管内、外混凝土不同期浇筑的叠合柱,其叠合比不宜 大于0.6。叠合比可按下式计算:
强度设计值的60%,并应满足稳定性要求 4.2.3钢管内、外混凝土不同期浇筑的叠合柱,其叠合比不宜 大于0.6。叠合比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u一 叠合比; N一 叠合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N); N: 浇筑钢管外混凝土前钢管混凝土柱组合的轴压力设 计值(N),该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由施工期的结构 自重和施工荷载产生,施工荷载的大小可根据实际 情况确定。
4.2.4叠合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中:N 叠合柱轴心压力设计值(N);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可按表4.2.4 采用; f 纵向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N/mm²); Aco 钢管外混凝土截面面积(mm): As 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mm²); N。 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N),可 按本规程第4.2.5条计算; 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按本规程表3.3.8采用
表4.2.4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注:lo为构件的计算长度,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对钢筋混凝土柱的规定取用;6为方形截面边长或矩形截面短边尺寸;d为圆 形截面的直径
注:lo为构件的计算长度,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 对钢筋混凝土柱的规定取用;6为方形截面边长或矩形截面短边尺寸;d为 形截面的直径
4.2.5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N。可按下列公 计算: 1 当1/ (α一1)时:
当1/(α1)2时:
N。=0.9f.Ac(1+α0)
N。=0.9fcAci(1+V0+0)
式中:fi 钢管内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 Aci 钢管内混凝土截面面积(mm²); 钢管混凝土套箍指标,e=faAa/(fciAci); α 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的系数,可按表4.2 采用。
4.2.6矩形截面偏心受压叠合柱止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可采用管外钢筋混凝土的轴力设计值和弯矩设计值、管 外混凝土强度等级,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钢筋混凝土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公式进行计算。 2管外钢筋混凝土的轴力设计值N和弯矩设计值Mc可 采用下列2种组合,叠合柱纵向钢筋面积的计算值可取2种组合
所得纵向钢筋面积的较小值: 1) 组合 1:
N=N M.. = M
偏心受压叠合柱组合的弯矩设计值(N·mm) 和轴力设计值(N); 管外钢筋混凝土组合的弯矩设计值(N·mm) 和轴力设计值(N); 钢管混凝土柱组合的轴力设计值(N); 钢管混凝土柱受弯承载力(N·mm): 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承载力(N),可按 本规程第4.2.5条的规定计算: 钢管内混凝土半径(mm)。
3对于组合1,应采用全截面钢筋混凝土柱进行承载力计 算;对于组合2,方形及矩形截面叠合柱可采用等效工字形截面 钢筋混凝土柱(图4.2.6)进行承载力计算,圆形截面叠合柱可 采用扣除钢管混凝土的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柱进行承载力计算
图4.2.6叠合柱管外钢筋混凝土等效工字形截面 注:6=/3元D/6,h=/3D/2
4.2.8矩形截面偏心受拉(包括双向偏心受拉)叠合
4.2.9矩形截面偏心受压叠合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 规定:
4.2.9矩形截面偏心受压叠合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
1持久、短暂设计状况:
faA+0.07N 入2十 8入
式中:V 叠合柱剪力设计值(N); 叠合柱轴力设计值(N),当N>0.3fcoA时,N= 0.3fcoA; fto 管外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N/mm²); fy 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 同一截面内各肢箍筋、拉筋的全部截面面积 (mm²); S 箍筋间距(mm); a 钢管内、外直径的比值: 入1、入2 分别为计算钢管及混凝土对叠合柱受剪承载力贡献 时采用的叠合柱剪跨比,入1=入2=M/(Vh。),M 为柱端截面未经本规程第4.1.1条~第4.1.4条和 第4.1.6条调整的组合弯矩计算值,可取柱上下端 的较大值,V为与M对应的组合剪力计算值;入< 0.5时取入=0.5,入1>2时取入=2;入2<1时取入2 =1,入2>3时取入2=3。
4.2.10矩形截面偏心受拉叠合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
规定: 1 持久、短暂设计状况:
YRE(入+1 8入
值小于于 8入1 8入, 4.2.11圆形截面偏心受压、偏心受拉叠合柱的截面限制条件及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可按本规程第4.1.8条、第4.2.9条、第 1.2.10条计算,其中的截面宽度6和截面有效高度hco应分别以 1.76r和1.6r代替,r为圆形截面叠合柱的半径。计算所得的箍 筋截面面积应作为圆形箍筋的截面面积
4.2.12叠合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规定:
1矩形截面柱的宽度和高度,不宜小于350mm;圆形截面 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 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 2剪跨比宜大于2; 3矩形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4.2.13叠合柱钢管外的混凝土厚度及其他构造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截面边长不大于1000mm时,钢管外的混凝土厚度不宜 小于150mm,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时不宜小于120mm;截面边长 大于1000mm时,钢管外的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200mm; 2钢管直径不宜小于108mm,钢管壁厚不宜小于4.5mm; 3钢管混凝土柱套箍指标不宜小于0.4月不宜大于3.0, 套箍指标大于3.0时,其超过部分不应计入对钢管内混凝土的约 束作用,可计入其作为型钢对叠合柱刚度和承载力的贡献; 4钢管含管率不宜小于3%且不宜大于15%;对于多层建 筑叠合柱结构,当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N。 大于叠合柱轴力设计值时,含管率不应小于1.5%。含管率可按 下式计算:
(4. 2. 13)
式中:Pa 叠合柱钢管含管率; Aa— 钢管截面面积(mm²):
叠合柱钢管含管率; Aa一钢管截面面积(mm²); A一一叠合柱全截面面积(mm)。 4.2.14叠合柱的轴压比限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GB50011规定的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采用。叠合柱
4.2.14叠合柱的轴压比限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
规范》GB50011规定的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采用。叠合村 的轴压比可按下式计算:
ne = N/(fcoAo+No)
(4. 2. 14)
式中:n 叠合柱的轴压比; N一 叠合柱组合的轴力设计值(N); N 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N),可 按本规程第4.2.5条的规定计算。
4.2.15叠合柱纵向钢筋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4.2.15的规
4.2.15叠合柱纵向钢筋最小总
用,且每一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建造于IV类场地 且较高的高层建筑,表4.2.15中的数值应增加0.1。叠合柱纵 向钢筋总配筋率及每一侧纵向钢筋配筋率可按下式计算:
p、= A./Aco
(4. 2. 15)
(4. 2. 15)
式中:Ps 叠合柱纵向钢筋总配筋率或每一侧纵向钢筋配筋率; A一 叠合柱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或每一侧纵向钢筋截 面面积(mm) Aco 叠合柱钢管外钢筋混凝土截面面积(mm)
2.15叠合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
注:1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叠合柱; 2钢筋强度屈服标准值为400N/mm²时CJJ∕T 257-2017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基础信息数据标准,除特一级外,表中数值应增 加0.05; 3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除特一级外,表中数值应增加0.1。
1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叠合柱; 2 钢筋强度屈服标准值为400N/mm²时,除特一级外,表中数值应 加0.05; 3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除特一级外,表中数值应增加0.1
4.2.16叠合柱纵向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注:d为柱纵向钢筋最小直径(mm)。
1)叠合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应满足下式要求:
ov≥fco/ fw
GB 51064-2015 吹填土地基处理技术规范(4. 2. 17)
注:普通箍指单个矩形箍和单个圆形箍,复合箍指由矩形箍、多边形箍、圆形争 或拉筋组成的箍筋
2)剪跨比不大于2的叠合柱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 9度一级时不应小于1.5%。 3)计算箍筋体积配箍率时,混凝土体积可取外围箍筋中 心线所围混凝土体积扣除钢管混凝土的体积,扣除的 体积不应大于外围箍筋中心线所围体积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