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A-G 0021-2019 工业园区能源互联网技术导则简介:
T/CECA-G 0021-2019 工业园区能源互联网技术导则部分内容预览: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一般要求 6架构视图. 7服务功能. 8安全防护 9综合评估.
本团体标准由中国节能协会节电与绿色电能委员会提出。 本团体标准由中国节能协会归口。 本团体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节能协会节电与绿色电能委员会、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北 京智中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网能源研究院有 限公司、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腾龙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浙江京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远光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横琴)有限公司。 本团体标准起草人:白晓民、黄毕尧、张东霞、桂华、崔全胜、魏玲、朱守真、张树卿、王慧丽 董伟杰、王玉琴、刘粤海、曾伟、郑尚高、田龙、宋小松、李伟、冯泽健。 本团体标准为首次发布。
工业园区能源互联网技术导则
本标准对工业园区能源互联网的总则、一般要求、架构视图、服务功能、安全防护、 评估做出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园区电、热、冷、气等的利用、优化和协调,工业园区能源互联网 划设计、建设运行和性能评估,其它区域性(乡村、社区、商业区、城镇、城市等)能 联网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15316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T15587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1785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划分准则 GB/T22239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2240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Z28805 能源系统需求开发的智能电网方法 GB/T29872 工业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集中采集终端通用技术条件 GB/T33857 节能评估技术导则热电联产项目 GB/T33593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要求 GB50174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1131 燃气冷热电联供工程技术规范 GB51245 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 DL/T1040 电网运行准则 DL/T5508 燃气分布式供能站设计规范 T/CEC101.6 能源互联网:第1部分总则 T/CEC133 工业园区电力需求响应系统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4号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本标准对工业园区能源互联网的总则、一般要求、架构视图、服务功能、安全防护、综 合评估做出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园区电、热、冷、气等的利用、优化和协调DBJ04∕T 420-2021 建筑信息全生命期应用标准,工业园区能源互联网的 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性能评估,其它区域性(乡村、社区、商业区、城镇、城市等)能源 互联网参照热行
工业园区内实现以多种能源资源的互补利用、高效利用、绿色利用,以及源、网、储、 荷有机协同为主要目的,通过构建综合协调控制系统、集成应用多种绿色低碳新能源和信息 通信等技术构成的园区开放智慧的综合能源系统。
指工业园区优化配置综合能源资源,协调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按照与其相联的电力网、 热力网和天然气网的价格和激励机制,以可行的控制技术和管理策略,控制电、热(冷)和 气的负荷需求,促进电力网、热力网和天然气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节约用能、绿色用能 安全用能和经济用能。
统计报告期内,综合能耗与期内用能单位总产值或工业增加值的比值。 [GB/T2589,定义] 4总则 4.1应通过能源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实现对多种能源和能源设施的集成利用。 1.2应在保证运行安全、节能环保、能源合约、设备能力的前提下,以需供双侧整体的经济 性为优化目标。 4.3应以需求侧为主导实现需供平衡、动态匹配。 1.4应采用多层级、多时段协调优化的技术路线,以实现具有跨时间、跨空间、多任务等特 征的协同优化目标。
5.1规划、设计和建设
规划、设计和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a)规划
规划、设计和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a) 规划
规划、设计和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1)对工业园区电、热(冷)、气各类负荷进行科学预测; 2 对工业园区内外部能源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工业园区太阳能、风能、 工业余热、地热能、空气能等本地能源,并与供电、供气、供热、供水等相关专项规划 协调; 3 以降低工业园区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为主要规划目标,对工业 园区电/热(冷)/气源、电/热(冷)/气网、储能、负荷多要素进行统筹规划。 b 设计 1 应根据设计期能源供应和需求综合分析,对能源种类和容量等进行优化配置 2) 设计内容应根据电/热(冷)/气负荷的布局和供能质量和供能可靠性需求,涵盖电/热(冷) /气源设计,电/热(冷)/气网设计和储电、蓄热、蓄冷设计等; 3 借鉴分层分区控制模式,应对工业全区电力监控、热力监控、燃气监控等计算机监控系 统进行统一设计,满足工业园区能源系统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的优化控制需求。 C 建设 X 1) 建设内容、建设工期等应满足规划和设计要求; 2) 应根据新建、改建、扩建等不同工程DB62∕T 3024-2018 砌体工程施工工艺规程,考虑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要求,编制完整的建 设方案,减少工程施工对用户供能的影响; X 3) 应充分利用工业园区已有工业园区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源管理、能耗监测等建设成果 降低建设成本; 4 应建设工业园区能源互联网综合协调控制系统,采用分层分区的控制模式,提升多能互 补和协同优化水平。
协调; 3 以降低工业园区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为主要规划目标,对工业 园区电/热(冷)/气源、电/热(冷)/气网、储能、负荷多要素进行统筹规划。 b 设计 1)应根据设计期能源供应和需求综合分析,对能源种类和容量等进行优化配置; 2) 设计内容应根据电/热(冷)/气负荷的布局和供能质量和供能可靠性需求,涵盖电/热(冷) /气源设计,电/热(冷)/气网设计和储电、蓄热、蓄冷设计等; 3 借鉴分层分区控制模式,应对工业全区电力监控、热力监控、燃气监控等计算机监控系 统进行统一设计,满足工业园区能源系统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的优化控制需求。 C 建设 1 建设内容、建设工期等应满足规划和设计要求: 应根据新建、改建、扩建等不同工程,考虑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要求,编制完整的建 设方案,减少工程施工对用户供能的影响; X 3) 应充分利用工业园区已有工业园区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源管理、能耗监测等建设成果 降低建设成本; 4 应建设工业园区能源互联网综合协调控制系统,采用分层分区的控制模式,提升多能互 补和协同优化水平。 2运行、维护和评估 运行、维护和评估应符合以下要求: a)运行 1 应协调工业园区分布式能源、储能、柔性负荷等运行特性,参与供需平衡; 2 应促进工业园区能源的合理使用和内外部协调,激励工业园区为外部提供必要的电、热 (冷)能源供应和能源辅助服务; 3) 应以降低工业园区单位用能成本,提升工业园区供能可靠性、供能质量、可再生能源消 纳水平等为主要运行目标。 b) 维护 1 应建立常态维护和检修措施,包括日常运维监控、故障处置、检修安排、应急管理等, 提高能源设备设施的利用率、可靠性和可用性: 2) 应加强设备和系统运行监控,状态监测等,加强全寿命周期管理,提高设备设施维护管 理的信息化水平。 )评估 1 根据园区能源互联网运行环境变化(如设备投入退出、设备更新改造等),定期对设备 的容量、功率等参数配置的适应性进行评估,并适时优化调整; 2)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能源系统平衡能力;电源、热源、气源特性;用能负荷特性; 需求响应能力;参与辅助服务和紧急控制的能力;参与协调控制的能力。
5.2运行、维护和评估
运行、维护和评估应符合以下要求: a)运行 1)应协调工业园区分布式能源、储能、柔性负荷等运行特性,参与供需平衡; 2 应促进工业园区能源的合理使用和内外部协调,激励工业园区为外部提供必要的电、热 (冷)能源供应和能源辅助服务; 3 应以降低工业园区单位用能成本,提升工业园区供能可靠性、供能质量、可再生能源消 纳水平等为主要运行目标。 b) 维护 1 应建立常态维护和检修措施,包括日常运维监控、故障处置、检修安排、应急管理等, 提高能源设备设施的利用率、可靠性和可用性; 2) 应加强设备和系统运行监控,状态监测等,加强全寿命周期管理,提高设备设施维护管 理的信息化水平。 c)评估 根据园区能源互联网运行环境变化(如设备投入退出、设备更新改造等),定期对设备 的容量、功率等参数配置的适应性进行评估,并适时优化调整; 2)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能源系统平衡能力;电源、热源、气源特性;用能负荷特性; 需求响应能力;参与辅助服务和紧急控制的能力;参与协调控制的能力。
图1工业园区能源互联网架构视图
架构视图各构成部分应符合以下要求: a)业务视图宜包括在工业园区开展业务的组织实体:能源供应公司(电力公司、燃气公司、热力 公司等);能源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单位;能源服务公司(综合能源服务、需求侧管理 服务、节能服务等);区能源监管机构;能源交易机构;能源投融资服务机构等现有和预期的 相关业务主体; b 技术视图宜包括能量视图、通信视图和控制视图三个主要的技术领域: 能量视图宜通过能源网络(电力网、热力网、燃气管网、综合管网管廊等),支撑包括 工业园区能源外部交换、本地能源产生、能源配送、能源储存、能源转化、能源消耗各 环节能量和资源的互联:
2)信息通信视图宜通过通信网络(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等;公网通信和专网通信等),支 撑包括数据传感、数据采集、数据接入、数据转发、数据存储、边缘计算等环节信息和 数据的互联; 3) 控制视图宜通过控制逻辑协调考虑多个要素,包括:分层控制、分区控制;发电预测、 负荷预测;检修安排、日前计划、日内调度、实时控制);通过综合协调控制系统支撑 工业园区能源互联网信息物理融合。 智能化应用视图宜包括各种应用,如可再生能源发电应用系统、冷热电三联供应用系统、微网 应用系统等
GBT 3452.3-2005标准下载7. 1 能源系统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