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257-2012 索结构技术规程.pdf简介:
JGJ257-2012《索结构技术规程》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份技术标准,其全称是《建筑与市政工程钢结构通用规范》。这份规程是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适用于各类建筑与市政工程中索结构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索结构,如吊车梁、索塔、悬索桥等,是现代建筑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具有轻巧、刚度大、造型美观等特点。
JGJ257-2012标准详细规定了索结构的设计方法、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要求等方面的规定,旨在确保索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对索结构的抗震性能、疲劳寿命、防腐蚀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它对于索结构工程的设计、施工人员以及相关监管部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索结构工程行业的重要技术依据。
JGJ257-2012 索结构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5.1.1索结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 法,以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当 预应力作用对结构有利时预应力分项系数p应取1.0,对结构不 利时pi应取1.2。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pi应取1.0。
5.1.2索结构应分别进行初始预拉力及荷载作用下的
1.2索结构应分别进行初始预拉力及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分
十算中均应考虑几何非线性影
项目开工审批制度5.1.3索结构的荷载状态分析应在初始预应力状态的基础上考
虑永久荷载与活荷载、雪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温度 组合,并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施工安装荷载。拉索截面及 计应采用荷载的基本组合,位移计算应采用荷载的标准组
5.1.4索结构计算时,应考虑其与支承结构的相互
5.1.5在永久荷载控制的荷载组合作用下,索结构中的索不得
松弛;在可变荷载控制的荷载组合作用下,索结构不得因
5.1.6对于使用中需要更换拉索的情况,在计算和节点构造上 应作专门处理。
5.1.6对于使用中需要更换拉索的情况,在计算和节点构造上
5.2初始预应力状态确定
5.2.1索结构的初始预应力状态确定,应综合考虑建筑造型、 使用功能、边界支承条件及合理预应力取值等要求,并应通过试 算确定索结构的初始几何形状及相应的预应力分布。
析方法确定其曲面形状及初始预应力状态;当索结构曲面形
复杂无法用解析函数表示且初始预应力状态难以确定时,应通过 考虑力学平衡的方法来确定其曲面形状及初始预应力状态。
5.2.4当初始预应力状态分析中的预应力建立过程与实际的预 应力建立过程不相一致时,应按真实的预应力建立过程进行施工 成形分析,
5.3.1索结构的静力分析应在初始预应力状态的基础上对结构 在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组合作用下的内力、位移进行分析;当计 算结果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重新确定初始预应力状态。 532设让索结构层面时应老虑重荷裁不均匀分布所产生的不
5.3.2设计索结构屋面时应考虑雪荷载不均匀分布所产生的不 利影响。当平面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时,屋面上的积雪分布系 数宜按本规程附录A采用。复杂形状的索结构屋面上的积雪分 布系数应进行专门研究确定
5.3.3单索在任意连续分布荷载下的内力与位移采用解析法
算时宜按本规程附录B进行。
5.3.4横向加劲索系在均布荷载下内力与位移的简化计算宜按 本规程附录 C进行。
5.3.4横向加劲索系在均布荷载下内力与位移的简化计算
除应进行常规的内力、位移分析外,尚应按现行行业标准《空间 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7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稳定性分析。
5.4.1索结构设计时应考虑风荷载的静力和动力效应。 5.4.2对索结构进行风静力效应分析时,风载体型系数应按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取值;对矩 形、菱形、圆形及椭圆形等规则曲面的风载体型系数可按本规程 附录D采用;对于体形复杂且无相关资料参考的索结构,其风 载体型系数宜通过风洞试验确定。
5.4.3对于形状较为简单的中小跨度索结构,可采用对平均风 荷载乘风振系数的方法近似考虑结构的风动力效应。风振系数可 取为:单索1.2~1.5;索网1.5~1.8;双层索系1.6~1.9;横 向加劲索系1.3~1.5;其他类型索结构1.5~2.0;其中,结构 跨度较大且自振频率较低者取较大值。
取为:单索1.2~1.5;索网1.5~1.8;双层索系1.6~1.9;横 句加劲索系1.3~1.5;其他类型索结构1.5~2.0;其中,结构 跨度较大且自振频率较低者取较大值。 5.4.4对于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索结构,应通过风振响应分析 确定风动力效应: 1跨度大于25m的平面索网结构或跨度大于60m的其他类 型索结构; 2索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0s; 3体型复杂且较为重要的结构。 5.4.5对于墙面或屋面开洞的非封闭式索结构,应根据具体情 况考虑内压与结构外部风荷载的叠加效应。
5.4.5对于墙面或屋面开洞的非封闭式索结构,应根据
况考虑内压与结构外部风荷载的叠加效应。
5.5.1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7度以上地区,索结构应进 行多遇地震作用效应分析。
5.5.1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7度以上地区,索结构应进 行多遇地震作用效应分析。 5.5.2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或8度地区、体型较规则的中 小跨度索结构,可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地震效应分析:对 于其他情况,应考虑索结构几何非线性,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单 维地震作用抗震计算,并宜进行多维地震效应时程分析。 5.5.3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
跨度索结构,可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地震效应分析; 其他情况,应考虑索结构几何非线性,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 地震作用抗震计算,并宜进行多维地震效应时程分析。
选用不少于两组的实际强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 线,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GB50011所给出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 加速度时程曲线最大值应根据与抗震设防烈度相应的多遇地震的 加速度时程曲线最大值进行调整,并应选择足够长的地震动持续 时间。
体系的阻尼比值应进行调整,
型进行计算;也可把支承结构简化为索结构的弹性支座,按弹性 支承进行计算。支承结构应按有关规范进行抗震验算。 5.5.6平行布置的单索及横向加劲索系索结构的自振频率与振 型可按本规程附录E进行简化计算。
型进行计算;也可把支承结构简化为索结构的弹性支座 支承进行计算。支承结构应按有关规范进行抗震验
式中:Nd 一一拉索承受的最大轴向拉力设计值(kN); Y 结构的重要性系数
6.1.1索结构节点构造应符合计算假定,应做到传力路线明确、 确保安全并便于制作和安装
6.1.2索结构节点的钢材及节点连接件材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选用。节点采用锻造、锻压、 寿造或其他加工方法进行制作时,其材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低 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的 有关规定选用
6.1.3索结构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进行验算。索结构节点应满足其 力设计值不小于拉索内力设计值1.25~1.5倍的要求
6.1.5索结构节点的构造设计应考虑施
6.2索与索的连接节点
6.2.2在同一平面内不同方向多根拉索之间可采用
图6.2.2),在构造上应使拉索轴线汇交于一点,避免连接板 受力。
(a)双向拉索的U形夹具连接 1一双螺帽:2—U形夹:3一拉索:4—厚铅皮
图6.2.1~3径向索与环索的连接 铸钢夹具;2一索夹板;3一环索;4边索;5一径向索
连接,可采用U形夹具,在构造上应满足桁架下弦与索之间可 产生转角位移但不产生相对线位移的要求(图6.3.1)。
6.3.2斜拉结构节点应由立柱(撑杆)、拉索及调节器构成,拉 索与立柱(撑杆)可通过耳板连接。 6.3.3张弦梁、张弦拱、张弦拱架结构的索、杆节点连接构造 应满足索与撑杆之间可产生转角位移的要求。 6.3.4张弦网壳结构下弦节点应由环索、斜索、撑杆构成,拉
图6.3.4张弦网壳下弦拉索与撑杆连接节点 斜索;2—加劲肋;3—撑杆;4—环索;5—耳板 6一索夹;7一铸钢节点;8一固定螺栓
6.4索与支承构件的连接节
6.4索与支承构件的连接节点
.1拉索的锚固节点应采取可靠、有效的构造措施,保证 可靠、减少预应力损失及施工便利;应保证锚固区的局部承
6.4.2拉索与钢筋混凝土支承构件的连接宜通过预埋钢管或预 埋锚栓将拉索锚固,拉索与钢支承构件的连接宜通过加肋钢板将 拉索锚固,通过端部的螺母与螺杆调整拉索拉力。 6.4.3可张拉的拉索锚具与支座的连接应保证张拉区有足够的 施工空间,便于张拉施工操作。
6.5索与屋面、玻璃幕墙和采光顶的连接节点
1一拉索;2一厚铅皮;3钢条;4U形夹具
6.5.2拉索与玻璃幕墙和采光顶的连接节点除应满足传力可靠 的要求外,还应同时满足与玻璃构件的连接要求,
6.5.2拉索与玻璃幕墙和采光顶的连接节点除应满足传力可靠
5.1拉索的锚锭系统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重力锚、盘形销 猪形锚、摩擦桩、拉力桩、阻力墙等类型(图 6.6.1)。
图 6. 6. 1拉索的锚锭系统
7.1.1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 7.1.2施工前应对索体、锚具及零配件的出厂报告、产品质量 保证书、检测报告以及品种、规格、色泽、数量进行验收。 7.1.3施工前应对支承结构或边缘构件上用于拉索锚固的锚板 锚栓、孔道等的空间坐标、几何尺寸及倾角等,进行检查验收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索结构施工。 7.1.4索结构制作、安装、张拉所用设备与仪表应在有效的计
7.1.4索结构制作、安装、张拉所用设备与仪表应在有刻 量标定期内DG∕TJ08-2326-2020 建筑消能减震及隔震技术标准,
确保连接处无毛刺、棱角。对拉索或其组装件的所有部位均应检 查,损坏的钢绞线、钢拉杆或钢丝均应更换,受损的非承载部件 应进行修补
7.1.6放索时,拉索应放在索盘支架上,以保证安全。在室外
7.1.6放索时,拉索应放在索盘支架上,以保证安全。在 堆放拉索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7.1.7施工方应会同设计方对索结构施工各个阶段的
7.2.1非低松弛索体(钢丝绳、不锈钢钢绞线等)在下料前应 进行预张拉。预张拉力值宜取钢索抗拉强度标准值的55%《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示范文本)》(GF-20,持 荷时间不应少于1h,预张拉次数不应少于2次。
标记和下料。应根据应力状态下的索长,进行应力状态标记下料 或经弹性模量换算进行无应力状态标记下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