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CT2358-2016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pdf简介:
"JCT2358-2016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pdf"是一个关于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国家标准或技术标准。后张法预应力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并硬化后,通过张拉预应力筋,施加预应力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JCT2358-2016标准可能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或者相关机构为规范和指导这种类型梁的的设计、施工、检验和验收过程制定的。
这个标准详细规定了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材料选择、设计原则、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检验方法、安全要求等内容,旨在保证预应力空心板梁的结构性能、耐久性和安全性。它适用于各类建筑和结构工程中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生产和施工。具体的内容需要查看标准全文才能了解详细信息。
JCT2358-2016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pdf部分内容预览:
A.4.1后张板梁止常使用状态下的试验控制弯矩参照表6的止常使用极限弯矩。
A.4.2加载程序: 第一步:预加载和仪器调零,预加载值取控制弯矩的70%,持荷时间不少于10min。 第二步:预加载卸至零荷载,并在结构得到充分恢复后,进入正式加载试验。结构充分恢复的标志 是,实测结构最大变位测点在卸载后变位恢复最后一个10min的增量小于第一个10min增量的15%。 第三步:正式加载时,以试验控制弯矩为参照,每次加载的级差D=0.2,即按控制弯矩的20%级 差施加式A.1所示的集中荷载P,使试验板梁跨中区域所受弯矩由零增加至控制弯矩的80%,每级荷 载的持续时间不少于5min,然后按控制弯矩的10%级差(D=0.1)继续加载至控制弯矩的100%,每级 荷载的持续时间不少于10min。加载过程中观察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及发展,每级加载稳定后测量并记录 试验板梁跨中截面的挠度、应变及支点截面的沉降
A.5.1后张板梁的开裂弯矩和承载能力极限弯矩的试验控制值参照表7。 A.5.2加载程序: 第一步:预加载和仪器调零,预加载值取开裂弯矩的50%。 第二步:按开裂弯矩的20%级差由零加载至开裂弯矩的80%,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不少于5min, 然后按开裂弯矩的10%级差继续加载至开裂弯矩的100%,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不少于10min,观察是 否有裂缝出现,测定并记录裂缝宽度。 第三步:如果在开裂弯矩的100%时未出现裂缝,则按开裂弯矩的5%的级差继续加载至裂缝出现, 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不小于10min,测定并记录裂缝宽度
JC/T 23582016
第四步:按承载能力极限弯矩的5%的级差继续加载至出现6.3.2.2所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检验 标志之一为止,或施加荷载已达到承载能力极限弯矩的1.1倍即可停止加载MZ/T 030-2012标准下载,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不少 于10min,观测并记录各项读数
A.6抗裂荷载和承载能力极限荷载的确定
A. 6.1 抗裂荷载
a)当在加载过程中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抗裂荷载实测值; b 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抗 裂荷载实测值: 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取本级荷载值作为抗裂荷载实测值
A.6.2承载能力极限荷载
a)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出现6.3.2.2所列的情况之一时,取此时的荷载值作为承载能 力极限荷载实测值: 当在加载过程中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承载能力极限荷载实测值: 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的平均值作为承 载能力极限荷载实测值
IC/T23582016
B.1.1预制场地应平整、坚实DB11/T 1593-2018标准下载,承载力应满足要求,并应有足够的平面及空间位置以满足施工作业的 要求。预制场地应根据地基及气候条件,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防止场地沉陷 B.1.2浇筑预制台座,采用C30以上混凝土,厚度不小于15cm。台座应坚固、无沉陷,保证底模挠 度不大于2mm。台座表面应光滑平整,在2m长度上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2mm,气温变化大时应设伸 缩缝。 B.1.3 预制台座底模应采用厚度不小于8mml的钢板制作。 B.1.4底模的安装应根据预应力、自重和汽车荷载等综合作用设置适当的预拱
B.2.1外模宜采用具有足够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厚度的模板,设计按JTJ025有关规定执行,与混 凝土接触面需抛光处理,模板端部按设计位置预留张拉孔。 B.2.2在内、外膜表面均需刷脱模剂以利于脱模。 B.2.3内膜由端头模板内塞入或龙门吊吊入,在模板接缝处粘双面泡沫胶防止漏浆 B.2.4侧模板上应配备足够数量和适宜激振力的附着式震动器。 B.2.5拆模时的梁体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25MPa,混凝土采用蒸汽养护时,撤除保温设施后至拆摸的 时间间隔不应少于2h,以防止梁体混凝土产生早期裂缝。 B.2.6当模板就位后用对拉螺栓连接固定。 B.2.7重复使用的模板应经常检查、维修
3.3.1绑扎钢筋时宜采用胎架或定位架加工钢筋骨架,钢筋骨架的儿何尺寸及布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保证钢筋纵向平直无弯折,符合规范要求。 B.3.2在钢筋骨架与模板之间每隔一定间距0.5m左右)布置垫块,宜用圆饼垫块穿在水平筋上,确 保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满足5.1的要求。保护层垫块数量按不少于4个/m,可按梅花形、八字形 布置,严禁在模板安装后再安装垫块,垫块厚度应同保护层厚度同等,垫块混凝土等级与板梁相同。 B.3.3预应力钢绞线孔道宜采用金属波纹管或塑料波纹管,每50cm~80cm设置一井形定位筋将波纹 管固定于梁体钢筋上。波纹管内外表面应清洁,无锈蚀、油污、孔洞和不规则的皱,接头必须连接牢 靠、密合。应对孔道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养护用水等杂物进入
B.4.1浇筑混凝土前试验人员需测得砂石料的含水量,确定施工配合比。填塞好锚垫板前端的 以免堵塞孔道影响压浆。
指检查复核染体的尺寸、钢筋型号及布置、预理件及波纹管的位置、模板质量等, 确认无误后开始浇筑混凝土。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 B.4.3浇筑顺序宜根据实际情况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再安装芯摸,再绑扎顶板钢筋,然后浇筑腹板和 顶板混凝土。 B.4.4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高于28℃,当估计混凝土绝热温度不低于45℃时,应进行降温处理。应避 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模板与钢筋温度以及周围温度不宜超过40℃。 B.4.5浇筑过程中保持振捣,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但需避免振动器碰撞预应力筋的管道、预埋件等。 严格控制振捣时间,避免因振捣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混凝土离析。对于腹板、底板及顶板连接处,两端钢 筋稠密部位要加强振捣。生产过程中随时注意检查模板、钢筋及各种预埋件的位置及稳固情况。 B.4.6浇筑同时按规定制作相应数量的试块。 B.4.7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对顶板上表面混凝土进行修整、抹平,待定浆后拉毛。当气候不良 时,应加盖防护,但在开始养生前,覆盖物不得接触混凝土面,
B.5.1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养护。可采用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 B.5.2对于自然养护,可采用喷灌养护,必须对混凝土外露面及时覆盖和洒水。混凝土的酒水养护时 间一般为7d,每天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标准。当气温低于5℃时,应覆盖 保温,不得向混凝土表面洒水,
B.6.1张拉前需对梁体的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或龄期)、浇筑质量、几何尺寸、孔道通畅等进行检 查验收。孔道堵塞需用清孔器疏通,梁端预埋铁板与锚具和垫板接触处的焊渣、毛刺、混凝土残渣等杂 质宜使用不含油的压缩空气吹出。 B.6.2待梁体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或龄期)达到张拉要求后,进行钢绞线下料、编束、穿束工作 准备张拉设备。采用蒸汽养生时,在养生完成之前不应安装钢绞线。 B.6.3宜先编束后整体穿束,穿束时,需将钢绞线端部扎紧,必要时套上穿束器,将穿束器的引线穿 过孔道,在前端拉动,后端继续送料,直至梁端露出所需的长度位置。 B.6.4安装锚具、夹片。手锤轻敲锚具至构件端部孔道,用钢管穿过钢绞线轻击夹片,使夹片均匀适 紧分布在锚环上。 B.6.5预应力筋张拉宜采用穿心式双作用千斤顶,整体张拉或放张宜采用具有自锚功能的千斤顶。张 拉机具设备应与锚具产品配套使用,宜采用自动化、智能化张拉设备。 B.6.6当梁体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不低于设计值的80%时,进行初始张拉,张拉力作用线与孔道中 心线末端的切线重合,张拉力为0.1ocon(ocon为锚下张拉控制应力),同时测量伸长值。 B.6.7梁体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均不低于设计值的80%方可进行终张拉。终拉后的24h内,每端 各钢绞线的回缩量不应大于1mml。 B.6.8预应力筋张拉采用应力控制,伸长值校核的控制措施。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 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土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DL/T 479-2017标准下载,待 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IC/T23582016
B.6.11在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锚固钢绞线,千斤顶回油、拆除工具锚,卸下千斤顶,完成本束 绞线的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