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075-2020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指南.pdf

DB37/T 4075-2020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指南.pdf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4615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37/T 4075-2020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指南.pdf简介:

"DB37/T 4075-2020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指南" 是一份由中国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发布的标准文件,发布日期为2020年。这份指南主要针对人员密集场所,如学校、商场、机场、医院等,提供关于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的详细指导。它涵盖了疫情防控中所需的技术应用、系统架构、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预警机制、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内容,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提升人员密集场所的疫情防控效率,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该指南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和规范性,是现代化疫情防控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参考。

DB37/T 4075-2020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指南.pdf部分内容预览:

车辆管控系统vehiclemanagementsystem 通过车牌图像提取、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车牌字符识别等技术,识别车辆牌号等车辆信息, 车辆驾驶人及同车人员进行身份识别登记及信息管理。 3.6 重点防控区域keypreventionandcontrolregion 由物理边界定义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出入口、存在人员被传染风险的区域。 3.7 密切接触者closecontacts 与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典型性肺炎等)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直接接触的人员。 3.8 重点人员keypersonnel 来自重点防控区域、密切接触者及确诊病例出院后等存在感染风险的人员。

下述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LE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

DB37/T40752020

[广西]外悬挑铝合金木模组合体系安装工法6. 1. 1指挥中心

6.1.1.1可视化显示系统

DB37/T40752020

6.1.1.4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宜考虑以下因素: 人员密集场所宜建设有固定场所的指挥中心,并设置明确标识,紧急情况下可建设临时指挥中 心; 指挥中心场地的设计符合GB50174一2017要求; c)指挥中心宜支持分级部置

6.1.2.1人员登记系统

人员登记系统宜考虑以下因素: 宜建设电子出入证、人员信息登记设备等,开放数据传输接口; D 宜支持人员远程申请、办理电子出入证; 宜支持人员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客户端进行信息登记及上报; d 宜支持与前端检测设备进行通信,实时读取数据,对不具有通信功能的检测设备,宜支持手动 填写:

DB37/T40752020

6. 1. 2. 2 车辆管控系统

车辆管控系统宜考虑以下因素: a)宜建设车牌自动识别、车辆信息登记等设备: b)宜支持基于车牌识别等技术进行车辆自动识别,宜支持对同车人员进行身份认证和登记, 车辆与人员信息关联。

6. 1.2.3健康检测系统

6.1.2.4宣传教育系统

5. 1. 2.5 密切接触者查询系统

密切接触者查询系统宜考虑以下因素: a)宜支持通过姓名、证件号码等方式进行人员信息追溯查询,确定是否为密切接触者; b)宜支持对重点人员的信息进行追溯查询:

)宜支持防疫相关信息自动提醒

6. 1. 2. 6监测点

DB37/T40752020

监测点宜考虑以下因素: a 监测点宜布置在大型住宅小区、企业、高校、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场所主要出入处; 监测点的监控宜覆盖该区域的所有出入情况,并采集数据; 宜在学校、医院、大中型商场等场所内部人流量较大的通道处设置监测点; d宜合理规划及选取监测占的位置,避免重复建设、漏建等情况

6. 1. 3传输网络

6. 1. 4 通用功能

6.1.4.1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宜考虑以下因素: a)宜支持对系统采集数据收集、分类与分析; b)宜支持产出报告、报表文档; c)宜支持动态分布图的绘制、分阶段信息专题图生成等

6. 1. 4. 2 异常报警

异常报警宜考虑以下因素: a)宜支持异常报警,报警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声光报警、软件界面提醒等方式; b)对系统内异常情况(包括系统故障、系统数据异常等)报警,宜提供解决建议推送; C 报警信息宜及时上传至指挥中心。

6. 1. 4. 3 访问管理

访问管理宜考虑以下因素: 服务平 b 宜建立数据备份和数据安全管理界面; C 宜具备数据加密、系统用户认证、分级用户权限管理; d)宜具有信息查看、编辑、修改等操作权限管理

6.1.4.4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宜考虑以下因素: a)宜开放API接口,支持第三方数据共享; b)宜支持与相关单位管理系统数据共享和推送。

6. 1. 4. 5系统兼容

DB37/T40752020

系统兼容宜考虑以下因素: a)系统宜兼容主流浏览器、支持跨平台操作、支持多类型客户端访问; b)各系统之间既能相互兼容又能独立工作

6. 1. 4. 6 安全要求

系统的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等的安全通用要求、云计算安全扩展要求、移动互联安全 求、物联网安全扩展要求等符合GB/T22239一2019的安全要求,

系统性能宜考虑以下因素: a) 系统宜具有易操作性、可扩展性及开放性; D 平台最大并发用户数量宜不少于500个; C 宜支持平台7×24小时不间断运行; d 宜配备不少于30分钟的延时电源; e 最大并发用户时,服务器CPU和内存资源利用率宜不超过60%; f 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故障恢复时间宜不超过120分钟; g 数据在线存储时间宜不少于180天,宜建立数据备份机制,数据恢复宜不超过6小时 h 宜支持信息的离线存储,联网自动上传

通用设备安装一般宜考虑以下因素: a)所有信息设备的布线、连接、供电等符合GB4943.1的规定 b)设备安装不宜与原场地设备出现通信或电源使用等冲突。

7.2红外热成像测温设备安装

红外热成像测温设备安装宜考虑以下因素: a)红外热成像测温设备宜设在便于捕捉人脸的位置: b)红外热成像测温设备镜头与人员通道出入口中间宜空旷、无遮挡; c)红外热成像测温设备安装高度宜为1.5~1.7米,测温有效距离宜为1.5~3米。

9.1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DB37/T40752020

记系统验收指标见表A.4: 统验收指标见表A.6;宣传教 育系统验收指标见表A.7;密切接触 场地布置验收指标见表A.9;传输 网络验收指标见表A.10:系统通 验收指标见表A.12。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系统检验验收标准

可视化显示系统验收指标见表A.1。

DB37/T4075202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系统检验验收标准

表A.1可视化显示系统验收指标

DB37/T40752020

人员登记系统验收指标见表A.4。

员登记系统验收指标见表

表A.4人员登记系统验收指标

DB37/T40752020

表A.4人员登记系统验收指标(续)

L13D13 广播、扩声与视频显示工程车辆管控系统验收指标见表A.5。

表A.5车辆管控系统验收指标

健康检测系统验收指标见表A.6。

住宅及地下室项目钢筋工程施工方案表A.6健康检测系统验收指标

DB37/T4075—2020系统通用功能验收指标见表A.11。表A.11系统通用功能验收指标序号验收项目验收要求备注支持对系统采集数据收集、分类与分析1数据处理支持产出报告、报表文档支持动态分布图的绘制、分阶段信息专题图生成等支持异常报警,报警包括设备声光报警、软件界面提醒等方式2异常报警对系统内异常情况报警,提供解决建议推送监测点的报警信息及时上传至指挥中心支持多种身份鉴别机制,如用户名/密码、数字证书等建设数据备份和数据安全管理接口3访问管理具备数据加密、系统用户认证、分级用户权限管理具备信息查看、编辑、修改等操作权限管理开放API接口,支持第三方数据共享4数据共享规范数据,支持对相关单位管理系统数据上传和告警推送系统兼容主流浏览器、支持跨平台操作、支持多客户端访问5系统兼容各系统之间既能相互兼容又能独立工作系统的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等的安全通用要求、云计算安全6系统安全扩展要求、移动互联安全扩展要求、物联网安全扩展要求等安全要求符合GB/T22239—2019的要求系统性能验收指标见表A.12。表A.12系统性能验收指标序号验收内容验收要求备注1基本特性系统具有易操作性、可扩展性及开放性2并发用户平台最大并发用户数量宜不少于500个3运行时间支持平台7×24小时不间断运行4延时电源配备延时不小于30分钟的延时电源5资源占用最大并发用户时,服务器CPU和内存资源利用率宜不超过60%6故障恢复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硬件故障恢复时间不超过120分钟数据在线存储时间宜不少于180天,宜建立数据备份机制,数据恢复7数据存储不超过6小时8离线存储支持信息的离线存储,联网自动上传台13

DB37/T4075202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