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T 527-2018 道路照明灯杆技术条件简介:
"CJ/T 527-2018 道路照明灯杆技术条件"是中国城市交通行业标准,它为道路照明灯杆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提供了一套详细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主要针对的是用于城市道路、公路以及其他公共区域的照明设施——灯杆,包括其结构、材料、尺寸、性能、安装、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以下是该标准的一些关键要点:
1. 结构设计:规定了灯杆的结构形式、尺寸、重量、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要求,确保灯杆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稳定可靠地工作。
2. 材料要求:对灯杆的材质(如钢材、铝合金等)提出了强度、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性能要求。
3. 照明性能:规定了灯杆上的照明灯具的安装位置、照度、光色、眩光控制等指标,以保证照明效果。
4. 安装与维护:给出了灯杆的安装方法和安全防护措施,以及维护保养的周期和内容,以延长灯杆的使用寿命。
5. 安全性:强调了灯杆设计应考虑人员安全,防止意外伤害。
6. 环保与节能:提倡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计,以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总之,CJ/T 527-2018 是保证道路照明灯杆质量,确保公共道路照明效果和安全的重要技术标准。
CJ/T 527-2018 道路照明灯杆技术条件部分内容预览:
主要尺寸见图A.1、图A.2和表A.1。如采用钢板法兰时,安装孔(螺孔圆直径)应符合表A.1规定
图A.1玻璃钢圆法兰图
DB61/T 1155-2018标准下载图A.2玻璃钢方法兰图
表A.1玻璃钢法兰主要尺寸
盘和灯杆基础的尺寸通用性测定
B.2.1法兰盘厚度和固定螺钉的设计应通过计算或试验来检验。 B.2.2法兰中间走线孔的直径与灯杆内径相同。 B.2.3如有直槽孔,最大的转动应为士5°,即转动角度β不应大于10°。 B.2.4法兰盘的主要尺寸见图B.1和图B.2,推荐的尺寸规格见表B.1 B.2.5合格性通过卷尺、游标卡尺等工具测量
1法兰盘厚度和固定螺钉的设计应通过计算或试验来检验。 2法兰中间走线孔的直径与灯杆内径相同。 3如有直槽孔,最大的转动应为5°,即转动角度β不应大于10° 4法兰盘的主要尺寸见图B.1和图B.2,推荐的尺寸规格见表B.1。 5合格性通过卷尺、游标卡尺等工具测量
图B.1六孔法兰盘尺寸
图B.2四孔法兰盘尺寸
B.3灯杆基础、螺栓、螺杆
B.3.1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按GB50007设计。 B.3.2基础底垫层厚度≥100mm,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5混 凝土。 B.3.3灯杆基础螺栓高于地面时,混凝土基础顶平面应与地面路缘石平面持平;灯杆基础低于地面时 基础螺栓顶距地面标高宜150mm。基础与灯杆固定的螺栓应露出基础顶平面50mm~60mm(双螺 每固定),基础理深、螺栓、螺杆长度见表B.2。 B.3.4基础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10tf/m和最大风力不应大于11级的地区,但在山区和 f<10tf/m²的软弱地基的地区,应由当地勘察设计单位确定
表B.2基础埋深、螺栓、螺杆长度见表
B.415m及以上、20m以下灯杆法兰盘和基础
灯杆(15m及以上、20m以下)法兰盘和混凝土基础的要求,参照CJ/T457的相关规定执行。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玻璃钢灯杆水平拉力位移测试
本附录规定于玻璃钢灯杆水平拉力位移测试和扭转力测试步骤,以及灯杆在端点水平拉力与位 开值的测定。
C.1灯杆水平拉力位移测试方法
C.1.1玻璃钢灯杆水平拉力位移测试装置图,是一种典型静态弯曲测试装置参考图(如图C.1) C.1.2将测试灯杆固定在测试装置上,并与地面保持水平。 C.1.3拉力固定点应保持在距离杆顶端300mm处。 C.1.4拉力测量装置需设置在垂直(土5°)于灯杆轴线的拉力线上。 C.1.5拉力测量装置(测力计)最大的量程不应大于待测值的5倍。拉力测量装置的精度为满量程的 0.5%。 C.1.6灯杆根部固定时,使固定装置设置在相当于灯杆的地面位置。使灯杆处于最大压应力的测 试点。 C.1.7灯杆维持水平时拉力测量装置先记录一初始读数,等到后续增加拉力读数再将初始读数扣除后 为正确之拉力。 C.1.8施加拉力以渐进方式进行,将增加拉力值到达所需拉力值为止,并记录每一次增加拉力之端点 水平位移读数,直到所需之测试拉力值为止(如表C.1)
C.2灯杆扭转力测试方法
图C.1玻璃钢灯杆水平拉力位移测试装置图
C.2.1将灯杆与灯臂保持水平,固定在扭转力测试装置上(如图C.2)。 .2.2将拉力测试装置施力点固定在灯臂端点上,灯臂端点扭力充许值(如表C.2)。扭转施力的方向
需与灯杆方向垂直(土5°)。 C.2.3灯杆与灯臂维护水平时拉力测试装置使其稍离开支撑点,并记录扭转力初始值。其后,将测试 施加扭转力读数减去初始值即为正确的扭力。 C.2.4施加扭力以渐进方式增加扭力到使灯臂断裂或直到所需扭力值已达到为止,计算此时扭转 力矩,
图C.2玻璃钢灯杆扭转力测试装置图
表C.1灯杆在端点水平拉力与位移允许值
表C.2灯杆单灯臂端点之扭力荷载表
D.6浸蚀终点及耐浸蚀试验次数的确定
经上述试验,试样的基本金属上产生红色金属铜时应作为试验浸蚀终点。但下列情况不作为浸蚀
2 a 距试样端部25mm内有金属铜附着; 试样棱角处有金属铜附着; 试样被擦伤的部位及周围有金属铜附着的; d) 试样在用无锋刃的器具将附着的金属铜刮掉后下面仍有金属锌的; e)确定耐浸蚀试验次数时,作为试验浸蚀终点的那次不得计入,
所用试剂为分析纯试剂
本附录规定了落锤、划削等试验方法,适用于热镀锌层附着性试验。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热镀锌层附着性落锤试验
试验的锤子应安装在稳固的木制试台上,试验面应保持与锤底座同样的高度。锤击试验装置如 图E.1所示。
注1:锤头用45号钢;质量210g,锤刃硬度40度以上 注2:锤柄用橡木,质量约70g。 注3:底座钢板厚15mm,长250mm×宽250mm,材质Q235 注4:质量的偏差为士1g,几何尺寸偏差为±1mm
注1:锤头用45号钢;质量210g,锤刃硬度40度以上 注2:锤柄用橡木,质量约70g。 注3:底座钢板厚15mm,长250mm×宽250mm,材质Q235 注4:质量的偏差为士1g,几何尺寸偏差为±1mm
图E.1锤击试验装置
试件应置于水平,调整试样,使击打点距离试样边、角及端部10mm以外,锤头面向台架中心,锤柄 与底座平面垂直后自由落下,以4mm的间隔平行打击5点。检查镀锌层表面状态,打击处不得重复 打击
4.1弯曲试验:在常温下弯曲半径为管直径的4倍,弯至90时,其弯曲部分的锌层表面应无剥 (该试验仅适用于钢管) 4.2划削试验:在试件20mm×20mm部位,用坚硬的刀尖,每隔2mm刻一线条,直刻到可见, 体为止。刻线刻成格栅形方格,线条应相互垂直,用手指轻擦锌层没有与金属本体分离,即为合格
本附录规定了金属涂镀层测厚仪测试方法,适用于镀锌层厚度测定。
E.2金属涂镀层测厚仪
属涂镀层测厚仪时,应经标准厚度试片校正后再信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热镀锌层厚度测试金属涂镀层测厚仪测试
F.3.1测试点应均匀分布,离边缘距离不小于10mm。 F.3.2角钢试样每面测试3处各1点,4面共12点。 F.3.3钢板试样每面测试6处各1点,2面共12点。 F.3.4钢管试样距端部边缘不小于100mm和中间任意位置各环向均匀测试4点,共取12点 测试结果按各测试点所测得的数据以算术平均值计算
镀锌层厚度测定后,镀锌层附着量接下式计算: PA=dp 式中: PA一 镀锌层附着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 镀锌层厚度,单位为微米(μm); 锌的密度,p取7.2g/cm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灯杆抗扭曲承载力矩试验
本附录规定了灯杆抗弯扭承载力矩试验 杆的抗弯曲、扭曲力计算和检测。
G.2灯杆、灯臂抗扭曲承载力矩试验
使灯杆轴线和灯臂轴线均与地面呈水平状态,将灯杆法兰固定在测试台的安装支架上(如图G.1)。 选取灯杆法兰盘安装支架面距离为H,的中心点作为测试点(如图G.1),在该点上以悬挂重物的 方式施加垂直拉力Pw;同时选取灯臂端部(灯具安装位置)作为测试点(如图G.1),在该点上以悬挂重 物的方式施加垂直拉力P
G.3灯杆最大挠度计算
灯杆的最大挠度; 测得灯臂端部的弹性变形量; 灯臂端部测量点至灯杆轴心线的距离
图G.1灯杆抗弯扭承载力试验示意图
本附录规定了木杆粘合质量粘合线干湿循环检测的要求
附录H (规范性附录) 休杆粘合质量、粘合线干湿循环检测
检测样本需要根据以下要求确定。 样本数量应至少为50个。样本表面应保证平整,相互平行,t;为粘合线高度,b;为粘合线宽度, ;至少为50mm,样本应放在相对湿度为(65土5)%和(20土2)℃的环境中,样本的含水率应在 8%13%。 检测样本加载的时候,应匀速增加荷载,直到胶合节点的压强达到10MPa,或者节点破坏。破坏不 应该发生在开始的20s内,破坏发生时,应该记录木材破坏强度。若达到10MPa时还未发生破坏,则 认为粘结强度足够
DB52/T 1453.1-2019标准下载H.3粘合线干湿循环检测
H.3.1干湿循环检测样本根据图H.1要求确定,检测样本胶合节点荷载见图H
1干湿循环检测样本根据图H.1要求确定,检测样本胶合节点荷载见图H.2所示。
图H.1干湿循环检测样本
DBJ50∕T-299-2018 民用建筑辐射供暖技术标准图H.2检测样本胶合节点荷载示意图
H.3.2将测试样本放入压力容器并且称重,将足量(20土5)℃左右的水倒人容器,并保证样本被完全范 没。将样本用刀片、网筛或者其他方式隔开,让所有横断面暴露在水中,将压强抽到(50士0.1)kPa,持续 一天。 H.3.3在温度为60℃~65℃的环境中干燥样品2天,相对湿度不超过15%,用2m/s~3m/s的速度
通风。干燥过程中,横断面平行于气流,样本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0mm。干燥后,样本与浸泡前的质量 差在土5%之内。 II.3.4经过5轮干湿循环后,确定10个样本的粘合线抗剪承载力。粘合线的抗剪强度应该在最后 轮干燥的1h内进行,应加载直到破坏,记录荷载并求平均,当后一次的平均值不小于前一次的92%时 循环停止,应循环20次, II.3.5将其他样本进行5轮干湿循环,在10个样本上重复测试,计算平均值。 IL3.6在最后一轮循环后,求粘合线抗前强度的平均值,将求得的值与未循环的抗剪强度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