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6/T 1235-2020 抚河流域生态河道建设规范简介:
DB36/T 1235-2020 是抚河流域生态河道建设规范的地方标准。这个标准主要针对抚河流域(可能是中国江西省抚州市的抚河区域)的河道建设,提出了一套生态河道建设的技术、设计和管理规范。生态河道建设是一种生态优先的河流治理理念,旨在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管理,实现河道功能的恢复和提升,保护和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同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该规范可能包括的内容有:河道的规划与布局、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水资源管理、河道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河岸带生态保护、防洪安全、河岸社区参与等方面的规定。它旨在促进抚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以及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请注意,具体的规范内容可能因版本和实施细节有所不同,建议查阅正式的文件或联系相关部门获取详细信息。
DB36/T 1235-2020 抚河流域生态河道建设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准信息服务平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河道riverway 河流及其两岸堤防(或河岸线)之间水面、边滩、 3.2 生态河道ecologicalriverway 在满足河道基本水利功能的基础上,依靠自然作用和少量人为干预,能长期维持河道生物多样性和 生态平衡,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道
河道功能function of riverway
DB36/T12352020
指河道发挥防洪排涝、供水灌溉、输水排沙、交通航运、景观休闲、水量调蓄、水质改善、渔业水 产、水能发电等作用。
JC∕T 587-1995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贮罐水文化waterculture
人类社会发展中所积累的关于认识水、 冶理力
4.1.1生态河道建设包括河流两岸堤防或河岸线及其之间的水面、边滩、沙洲的区域范围。 4.1.2生态河道建设应满足流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需要对河道的上游、下游, 左岸、右岸进行统一规划和要求。 4.1.3生态河道建设应在遵循流域规划前提下,保证河道天然使用功能,满足河道承载的生态修复 水质净化、生态景观等多种生态功能的要求。 4.1.4生态河道建设应在保证水利安全前提下,不得牺牲或降低行洪、排涝等功能性要求,满足生态 和景观需求。
4.2.1生态河道建设按建设重要性、管理需要和流经区域进行分类,分类如下
按照河道建设重要性将河道分为骨干河道、重要河道和一般河道; 按照河道管理需要将河道分为县(区)级河道、镇(乡)级河道: 按照河道流经的区域将河段分为城镇河段、乡村河段和其它河段
4.2.2河道等级划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的规定确定
DB36/T12352020
4.3.1通过建设有利于促进抚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保护全流域生态环境,推进全流域绿色经济发展和 生态文明建设。 4.3.2通过建设有利于把抚河流域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地方 绿色崛起、跨越发展。
4.1恢复和强化河道行洪、排涝、输水、航运、灌溉和生态景观等综合功能。 4.2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障水安全,营造水景观,彰显水文化,适应河 然性、安全性、生态性、观赏性和亲水性的要求 4.3流域水质稳定达标,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健全,实现河道“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5.1.1河道工程建设应按照有关规划,符合规定的防洪、排涝、通航等标准,按GB50201、GB50286、 GB50707等要求,维护河道自然形态,保持河势稳定,注重河道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满足河道 功能。 5.1.2河道工程建设应充分考虑生态性、亲水性、景观性、水文化建设的要求,应与自然环境融合, 保护河道原有的景观特色,维护河流的整体性、连续性与自然风貌的多样性。城市河道应与城市发展规 划、城市景观协调,乡村河道应保持河道的天然风貌。 5.1.3河道工程建设应注重保护和恢复河道及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在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中,对具 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河道,宜进行工程范围内的生态系统调查。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内的河道生态建设,应 没有便于陆地野生动物活动的亲水便道和迁徙通道,在河道工程建设中宜选用生态材料。 5.1.4河道工程建设应对涉及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主要外部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保工程安全和 使用者的安全,河道沿线宜设置永久性水位观测点。 5.1.5河道工程建设应明确工程管理范围,并设置界桩、界碑、界墙,在重要位置和人群活动密集区 宜设置远程监控设施,接入管理系统,应设置安全设施和警示标志标识。应严格控制缩窄、填理、改道 裁弯取直等对天然河势改变较大的工程措施,确需实施的,应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防止因工程改变河 道流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除特别需要外,不得为了土地开发对河道进行填理或裁弯取直 5.1.6河道工程施工应尽量避开洪水期和水生动植物生长(包括鱼类洄游、繁殖等时期)的敏感期。
5. 2. 1断面形式
5.2.1.1河道断面按其形成原因可以分为大然河道断面和人工河道断面。 5.2.1.2河道断面型式应按照因地制宜、满足功能要求的原则进行选择,保持河道形态的多样性和与 自然环境的协调性,提供各类生物种群的适应环境
5.2.2天然河道断面
DB36/T12352020
5.2.2.1应尽可能采用河道原有的天然断面,避免河道断面的规则化和型式的均一化。山区和平原的 乡村河段,宜维持天然河道的自然形态和断面型式。 5.2.2.2对洪、枯季节流量变幅较大、常水位与两岸地面高差较大、河滩开阔的河段,应保持原有的 边滩与江心洲,滩地和河流主槽过水断面面积应与流量变幅相适应
5. 2. 3人工河道断面
5.2.3.1人工河道断面可分为复式、梯形、矩形、双层和混合型断面。 5.2.3.2当难以保持天然河道断面时,应综合地形、地质、水流等因素以及河道综合治理要求,按复 式断面、梯形断面和矩形断面的顺序选择人工河道断面。 5.2.3.3采用人工河道或对天然河道断面进行调整时,应在满足河道主导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土地利 用和其他需要,选择合适的河道断面型式,确定断面设计的基本参数,包括主槽河底高程、滩地高程、 不同设计水位对应的河宽、水深和过水断面面积等。 5.2.3.4城镇河段的人工河道断面型式选择,应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和体现不同城市的特色风貌,结合 城市建设,充分考虑生态、亲水、文化等要求,与城市沿岸景观相融合。 5.2.3.5河道生态建设或其它项目建设时,不得将河道暗渠化
5. 3. 1一般设计规定
5.3.1.1提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应按照GB50201或GB/50805的规定执行,同时应考虑工程范围内规 的涉水建设工程项目对设计洪水位的影响,堤顶高程、结构设计、堤顶宽度应按照GB50286的规定执 行。 5.3.1.2护岸工程的结构设计应按照GB50286的规定执行,护岸顶高程可按常水位或现状地面高程确 定。 5.3.1.3对地下水超采区,在确定堤顶高程时应考虑地面沉降的影响。 5.3.1.4除消能防冲需要建设相应的河床硬化护底外,不应对河底进行硬化护砌,
5. 3. 2 堤防设计
5.3.2.1河道堤防断面型式主要有:斜坡式、复合式、直立式。 5.3.2.2堤防断面型式选择应分析地形、地质、土地利用、交通、环境、工程造价和运行管理等因素。 在进行堤防选择时,应首先选用生态自然的堤型。应采用生态保护技术或生态修复技术,尽量采用当地 的、多孔性、透气性的生态材料,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和生物生存繁衍的条件,避免岸坡硬化。
a)斜坡式堤防。有条件时应尽量选用斜坡式堤防,采用植物措施护坡、生态材料护坡,减少河道 两岸不透水或硬化的面积,减少工程建设对河道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应在堤防稳定的前提下从 有利于植物生长、保持水土、利于管护养护等方面,选择适宜的斜坡坡度。 b)直立式堤防。在受土地使用严重制约的河段,可采用直立式堤防。单级直立式堤防高度宜低于 2.5m,人群活动密集区宜低于1.5m。并通过垂直绿化和选用透水透气性好的材料等措施,为水生生物、 击生生物和两栖生物的生存繁衍创造条件。宜在直立式堤防迎水面设置安全阶梯。应在直立式堤防适当 立置设置通往亲水平台或河床的台阶或坡道,以满足人类和动物的通行要求。在人员活动密集区,高度 超过1.5m的直立式挡墙上部宜设置安全护栏。 c)复合式堤防。复合式堤防宜结合市政园林建设,采取水土保持和植物措施,满足居民休闲健身 需要,实现河道堤防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
GB∕T 22311-2008 制动衬片压缩应变试验方法DB36/T12352020
5.3.3.1护岸形式选择应结合水文、地质、地形、河床形态、建筑材料、施工条件、工程造价、运行 管理、水生态、水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采用人工生态护岸和自然生态护岸等方式。 5.3.3.2坡式护岸下部的护脚部分的结构形式应根据岸坡情况、水流条件和材料来源,经技术经济比 较选定。 5.3.3.3河道护岸工程应兼顾河道水环境改善和水土流失,为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和两栖生物的生存 紧育创造条件。 5.3.3.4人工护坡宜选择具有良好反滤和垫层的柔性结构,避免使用硬质或不透水结构,为植物生长 及鱼类、两栖类动物和昆虫的栖息与繁殖创造条件。亏工护岸宜在常水位以下构适水生生物栖息地。 5.3.3.5乡村河段宜利用原有的草地、树木以及水生植物,选择自然生态护岸。平原地区河段,除有 通航要求外,一般宜采用自然土质岸坡,采取植物措施防护;对山区性河段或流速较大的河段,宜采用 耐冲刷、透水性和透气性好的护坡形式。对钉螺易发区,护岸工程应结合血防要求,采用不利于钉螺繁 育、生长的护坡形式。 5.3.3.6城镇河段选择人工生态护岸,应因地制宜考虑景观休闲和亲水安全的需要,采用纤维织物袋 装土、面坡箱状石笼、高效三维网液压喷播植草、骨架内植草、植被型生态混凝土、土壤固化等复合型 生态护岸技术。
5.3.4.1河道堤防、护岸采用植物护坡时,其表面压实度应考虑植物生长的
5.3.4.1河道堤防、护岸采用植物护坡时,其表面压实度应考虑植物生长的要求, 5.3.4.2种植草本时厚度不宜小于30cm,种植灌木时厚度不宜小于40cm。
滩地水流分布,避免形成不良河势。山区性河道在基本满足行洪要求时,不宜进行拓浚。 5.3.5.2河道拓浚与河道采砂相结合时,不应将拓浚或采砂后形成的弃渣在河道内任意堆置,拓浚和 河道采砂不得影响岸坡稳定和河道中建筑物的安全。 5.3.5.3河道拓浚应减少土方堆放对土地的占用。对于有通航要求的河道,河道拓浚应与航道建设相 结合。 5.3.5.4实施河道拓浚前,应分析河道淤积原因和拓浚回淤的可能性,预测拓浚工程效果
态建设时,应根据需要适当布置河埠、上下堤
装配式叠合板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的工作总结DB36/T12352020
5.5.2河道生态建设时,涉河构筑物建设不应危害提防安全、妨碍行洪安全、阻碍防洪抢险、影响河 势稳定和河流生态,不应影响其它已建涉河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 5.5.3在山丘区河道中设置堰坝以满足防洪、蓄水、形成水面等要求。堰坝选址和设计时应注重对防 洪安全的不利影响,应充分考虑维持河槽纵向连通性的需要,防止在较长的河段内形成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