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1559-2018 碳排放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简介:
DB11/T 1559-2018是北京市地方标准,全称为《碳排放管理体系实施指南》,该标准于2018年发布。该指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组织和企业建立、实施和维护碳排放管理体系,以实现碳排放的管理和减排目标。以下是该标准简介:
1. 适用范围:该指南适用于各类组织和企业,包括但不限于工业、建筑、交通、能源等行业,旨在指导他们在日常运营中有效控制和降低碳排放。
2. 主要内容:指南涵盖了碳排放管理体系的全过程,包括碳排放识别、量化、监测、报告、分析和改进等各个环节。它强调了企业应设立碳排放目标,建立碳排放管理机构,推行碳排放信息公开,以及持续改进碳管理绩效。
3. 实施步骤:指南提供了详细的实施步骤和方法,包括建立碳排放管理组织、制定碳排放管理政策、实施碳排放监测和报告、进行碳排放绩效评估等。
4. 重要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碳排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通过实施这个指南,企业可以提升环保意识,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DB11/T 1559-2018是推动北京市乃至全国企业和社会组织实现碳排放管理、降低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
DB11/T 1559-2018 碳排放管理体系实施指南部分内容预览:
DB11/T15592018
5. 1 最高管理者
DB11/T 15592018
GBT 4241-2017标准下载5. 2 组织机构与职责
在最高管理者的直接管理或授权下,碳排放单位应建立本单位的碳排放管理机制: 明确相应的职货 权限: a) 授权具有相应技术和能力的人担任管理者代表,其职责至少包括: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碳排放管理体系: 一明确规定和传达碳排放管理组织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以有效推动碳排放管理: 指定相关人员,并由相应的管理层授权,共同开展碳排放管理活动: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碳排放管理绩效; 确保策划有效的碳排放管理活动,以落实碳排放管理方针和目标。 b)碳排放管理组织机构是碳排放管理的执行主体,其组成可以是以下形式: 一成立专门的碳排放管理部门,统一负责本单位碳排放管理工作: 与本单位能源部门、环保部门等组织机构融合,将碳排放管理融入其日常工作中; 必要时,可借助外部机构和力量参与本单位碳排放管理。 碳排放管理组织机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制定碳排放管理发展规划及相关制度; 开展本单位碳评估工作: 实施本单位碳排放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与内外部相关方沟通本单位碳排放情况: 一碳资产管理; 碳排放履约: 收集并了解碳资讯; 必要时,建立本单位碳管理信息系统并维护运行
策划阶段通过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分析和碳评估,在明确碳排放单位外部要求及内部现状 的基础上,确定碳排放管理目标和实施方案。 策划结果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 b)碳评估报告:
DB11/T15592018
c)碳排放管理目标; d)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
6.2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碳排放单位应建立获取和识别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程序: a) 定期搜集收集和获取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b 识别出适用于本单位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的具体条款,形成碳排放单位应遵守 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清单; C 在规定的实施间隔内评审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以确保其适宜性; d) 其他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政府部门的行政要求; 行业协会的要求; 自愿减排协议; 与顾客的合同; 与供方的合同; 碳排放单位对公众的承诺等
应组织实施碳评估工作。碳评估步骤包括: a 确定碳评估范围和边界; 6) 确定碳排放源。对于碳排放源,碳排放单位应: 对识别出的碳排放源加以分类,应与所采用的核算和报告指南相一致: 考虑已经纳入计划或新建设施产生的排放源。 确定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 一评价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的监测计划: 一在遵循相关核算和报告指南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实际监测得到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 据。 d 依据适用的相关核算和报告指南计算排放量: e 识别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一产品/服务特征; 生产工艺设备: 一一能源品种; 一规章制度; 一一人员能力与意识等。 f)明确碳排放基准和先进值: 一碳排放基准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可以是上一年度或典型年的数据,也可以是多年平均值; 碳排放先进值建立目的是便于碳排放单位发现问题和找出减排潜力,选择碳排放先进值时 可考虑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碳排放单位自身的历史最佳水平等。 注: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可参考北京市发布的碳排放强度先进值。 9)完成碳评估报告。碳评估报告的编写可参照附录A。
DB11/T 15592018
碳排放管理目标是落实碳排放管理方针的具体体现,碳排放单位应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特别是 产计划或主要碳排放源变更时,适时调整碳排放管理目标,以适应变化的要求。 在制定碳排放目标时,碳排放单位应考虑: a) 建立碳减排和碳资产管理两类目标,其中: 碳减排包括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的变化; 碳资产管理涉及碳排放权的交易与管理。 b 自身的生产计划; C) 现有的减排机会,包括但不限于: 一能源规划,如燃料替代、余热回收利用、分布式发电以及可再生能源投资计划等: 一产品/服务变更。 d 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 e 其他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外部合规性要求; 外部抵消机制等。
6.5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
碳排放单位应针对识别出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制定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用以支撑碳排放管理目标 的实现。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包括但不限于: a) 主要措施和技术内容,以及预期的减排目标; 6) 责任部门及其职责: 需要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d) 时间进度安排; e 对结果进行验证的方法
碳排放单位应建立必要的文件化信息,包括碳排放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作业文件、记 录等。 碳排放单位应当建立程序,对文件的编制、标识、审查、批准、发放、使用、更改、废止和评审等 过程做出明确规定。其中: a 碳排放管理手册包括碳排放管理的范围和边界、碳排放管理方针、碳排放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权限、程序文件概要等: b) 程序文件包括响应本标准所确定的各事项的,包括但不限于: 一 一责任部门; 一实施的程序。 c)管理制度是对具体事项的要求细则和约束性文件,包括但不限于: 减排考核管理制度:
DB11/T15592018
一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碳排放监测与统计管理制度等。 d)碳排放管理相关活动的具体技术要求,可在作业文件中体现; e 碳排放管理体系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 碳排放源清单; 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识别与合规性评价记录; 碳排放基准和先进值; 碳排放管理目标和指标; 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与结果评价记录: 监测计量装置检验校准记录; 一 信息交流记录; 文件控制的相关记录; 碳排放监测记录; 碳排放管理体系评审记录: 二氧化碳排放报告; 二氧化碳排放核查报告等
为确保碳排放管理相关人员具备相应能力和意识,碳排放单位可采取以下措施: a)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等方面考察、聘用人员: b) 制定培训计划,对碳排放管理相关的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碳减排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 碳排放管理体系标准及体系文件: 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 碳排放权交易和履约; 国内外碳资讯; 碳资产管理; 碳减排技术。 采取措施提高员工意识,包括但不限于: 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 执行考核制度,鼓励碳减排行为和合理化建议,约束碳增长趋势
碳排放单位应为碳排放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a)人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 一内审员; 一熟悉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的人员; 一熟悉碳资产管理的人员等。 b)设备设施,包括但不限于: 一建筑物和相关设施; 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 运输资源; 信息和通讯技术:
DB11/T 15592018
一监测计量设备等。 c)资金支持,包括但不限于: 一推行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所需的资金; 一进行减排考核的奖励资金等。 d)技术资源,包括但不限于: 一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 一先进适用的减排技术资讯等。
一监测计量设备等。 c) 资金支持,包括但不限于: 一推行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所需的资金; 一进行减排考核的奖励资金等。 d)技术资源,包括但不限于: 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 先进适用的减排技术资讯等。
本阶段主要依托已建立的碳排放管理体系,为实现碳排放管理且标而开展相应的活动。
碳排放单位在新建和改进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的设计时,并对碳排放管理绩效具有 单人 况下,应考虑碳排放管理绩效改进的机会及运行控制, 适当时,碳排放管理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纳入相关项目的规范、设计和采购活动中
碳排放单位采购可能对碳排放产生影响的服务、产品或设备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6 供应商能力和信誉: C 采购标准或规范; 与自身基础的匹配性
运行控制可包括以下方面: 按照作业文件运行和维护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 推进实施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包括但不限于: 一工艺设备更新; 一产品升级换代; 燃料转换或替代: 能效提升活动; 在工艺过程的设计开发 用程度,如太阳能和地热能等,
8.5碳排放核算与报告
碳排放单位应根据适用的核算和报告指南进行碳排放量核算《高耸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1203-2016》,确保: a)核算和报告的数据与其预定的用途相符: b)核算和报告符合相关准则的要求,碳排放单位应: 建立和应用质量管理程序,对相关文档和信息进行管理: 制定数据缺失、生产活动变化以及报告变更方法的应对措施; 建立新增设施管理程序,对新增设施排放量及生产数据进行监测与统计
DB11/T15592018
对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并尽量减少不确定价
8.6碳排放权交易和履约
碳排放单位应根据其参与的强制性要求或自愿性协议,确定其相应的信息交流方式,如: 通过气候变化或减排网站、参加会议等方式与外部相关方进行信息交流; b) 接受并及时处理执法监查、监测信息: C 定期向各级政府部门报送碳排放单位碳排放报告和核查报告; d定期以碳评估报告、碳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形式报告碳排放现状等
碳排放单位应定期对碳排放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关键参数的监测与分析、合规性评 价以及内部审核。
碳排放单位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应对碳排放相关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 有效控制。碳排放单位应对上述监测结果形成记录。 a 碳排放单位应制定监测计划,监测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监测的内容: 一 监测的责任部门; 一一监测的形式; 一 一监测的频率; 监测结果的记录形式等。 b 碳排放单位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碳排放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碳排放活动水平及排放因子; 新增设施的排放量情况; 一其他生产数据,如产品产量、建筑面积、产值等。 C) 碳排放单位应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异常波动分析、与先进值对比分析等。当分析过程中 发现碳排放状况出现重大偏差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应对措施; d) 碳排放单位应定期对管辖范围内的监测设备进行检定或校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 性。必要时DB63/T 1308-2014标准下载,建立碳排放信息监控系统,实现碳排放数据的在线采集和实时监控。
DB11/T 15592018
碳排放单位应定期评价本单位对与碳排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合规性要求识别 和评价可参照附录B。 碳排放单位应保存合规性评价结果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