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T186-2003 地漏简介:
CJT186-2003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建筑排水用地漏的行业标准,全称为《建筑排水用地漏》。此标准规定了地漏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地漏是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排除地面的积水,防止污水倒灌,同时还能阻挡杂物进入下水道,保护管道系统。在建筑施工和室内装修中,地漏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正常使用和卫生条件。
CJT186-2003标准中,对地漏的材料、结构、密封性能、排水能力、过滤网的孔径、耐腐蚀性、耐热性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以保证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和使用寿命。同时,标准也对产品的质量检验、包装和储存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以确保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完好性和使用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和施工人员需要参考此标准来选择和安装地漏,以满足建筑的排水需求和卫生标准。同时,此标准也为产品质量的监管和评价提供了依据。
CJT186-2003 地漏部分内容预览:
CI/T186—2003
4.2.1规格按排出口公称直径(mm)表示。 4.2.2地漏按使用功能或安装形式命名。如:直通式地漏、密闭型地漏、带网框地漏、防溢地漏、 地漏、侧墙式地漏、直埋式地漏等等。 4.3地漏型号标记:按规格、有无水封、排出口形式和连接方式表示
GB 50070-2009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按使用功能命名 连接方式:承插I螺纹IⅡI卡箍ⅢI 排出口形式:垂直Z横向H 无水封DW有水封DY 规格:分 5075100125150五
按使用功能命名 连接方式:承插I螺纹IⅡI卡箍ⅢI 排出口形式:垂直Z横向H 无水封DW有水封DY 规格:分5075100125150五种
内外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允许有气泡、裂口和明显的痕纹、凹陷,并应完整无缺损,浇口及溢边应平
整。塑料地漏不充许有色泽不均及分解变色线, 5.3性能和构造(参见附录A)
5.3.1有水封地漏的水封深度应不小于50mm。 5.3.2直通式地漏由本体、调节段和防水翼环组成。 5.3.3实用型地漏除由本体、算子、调节段和防水翼环组成外,尚应有包含满足其使用要求的部件。 5.3.3.1密闭型地漏不排水时,其盖板的密闭性应能承受0.04MPa水压10min无水溢出。 5.3.3.2带网框地漏应便于拆洗滤网,滤网孔径或孔宽宜为4mm~6mm,过水部分孔隙总面积应不 小于2.5倍排出口断面面积。 5.3.3.3防溢地漏应能防止返溢水通过算子溢至地面。其性能应符合在0.04MPa水压条件下 30min不返溢, 5.3.3.4多通道地漏接口尺寸和方位应便于连接器具接管,进口中心线位置应高于水封面,且排出口
5.3.3.5侧墙式地漏的构造应满足,
a)地蒲底边低于进水口底部的高度不小于15mm; b)距地面20mm高度内算子的过水断面不小于排出口断面的75%。 5.3.3.6直埋式地漏总高度不宜大于250mm
a)有足够强度,承受水压不小于0.2MPa,30s本体无泄漏、无变形; b)排水中的杂物不易沉淀下来; c)各部分的过水断面面积应大于排出管的截面积,且流道截面的净宽不宜小于10mm; d)最小壁厚不宜小于表2规定。
表2本体构造最小壁压
5. 3.5 地漏算子
5.3.5.1开孔总面积应不小于排出口断面面积,孔径或孔宽宜为6mm~8mm。 5.3.5.2算子的承载能力应满足表3规定
5.3.5.1开孔总面积应不小于排出口断面面积,孔径或孔宽宜为6mm~8mm。
5.3.5.3供家用洗衣机排水用的算子需带32接口,并配有可紧固的孔盖。 5.3.6调节段:可调节高度应不小于20mm,并应有调节后的固定措施。 5.3.7防水翼环:应在本体上,其最小宽度应不小于15mm,翼环位置距地漏最低调节面宜为20mm 5.3.8地漏内构成水封的部件应与地漏本体有固定结构,
5.3.5.3供家用洗衣机排水用的算子需带32接口,并配有可紧固的孔盖。
CI/T 186—2003
地漏本体及各个部件应能承受75℃水温30min,不变形、不渗漏。对于排水水温要求较高的场所, 可采用工程塑料聚碳酸酯。
地漏最小排水流量应符合表4规定,
表4地漏最小排水流量
当不可拆御清洗时,有水封地漏的自清能力应能达到90%以上;当可拆卸清洗时,有水封地漏的自 清能力应能达到80%以上。
有水封地漏在正常排水的情况下,当排水管道负压为(一400士10)Pa并持续10s时,地漏中 剩余深度应不小于20mm。
6.3.1承口中部平均内径及螺纹尺寸:用精确至0.02mm的内径量表测量承口中部相互垂直的两个 内径(其测量值与标准值的最大偏差不得超过0.4mm),计算其算术平均值。 6.3.2承口深度和插口长度:用精确至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 6.3.3壁厚:用精确至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必要时可将部件切开测量。 6.3.4螺纹及螺距:用精确至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采用英制螺纹和公制螺纹时,应分别按照 GB/T7307—2001和GB/T12716一2002规定的内容测量。 6.3.5算子及滤网孔隙面积:用精确至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每个孔隙尺寸并根据孔隙个数计算 总面积。
CI/T 186—2003
地漏排出口流出,在水平面的外壳处做标记。然后用钢直尺根据水平标记测量其垂直距离。必要时将 本体切开测量。
进口接管位置:放平地漏,灌水至水封高度并在外壳作标记,同时在地漏进口接管中心线作。 水平线标记,目视比较两者高低; b 用精确至1.0mm的钢直尺分别测量进出口断面。 5.3.10侧墙式地漏构造: a 地漏底边落底高度:放平地漏,使进口算子垂直地面,用精确至1.0mm的钢直尺竖直测量进 口算子底边与地漏底边的高差; b 排水过水断面:用精确至1.0mm的钢直尺分别测量底边高度在20mm范围内的算子孔隙尺 过与排出管尺寸,计停面积
6.4算子的承载能力试验
将地漏固定在试验台上,然后将垫压板匀称地放在地漏算子中心上(垫压板材料为钢质,其尺寸 ,用加力装置以(0.05~0.1)MPa/s的速度加载到规定的荷载,保持30S。
表5加载垫压板的尺寸
试验装置见附录B图B.1。 6.5.1本体检查:密封地漏的排水口,在进水口处加0.2MPa的水压,保持30s。 6.5.2密闭型地漏的试验:将密闭型地漏的进水口封好,在排水口处加0.04MPa的水压,保持 10min,检查地漏盖板是否有水溢出
6. 6 排水流量测试
试验装置见附录B图B.2
6.6.1地面排水流量测试
地面排水淹没水深恒定在15mm时,用流量显示器直接读出进水流量,其数值即为地面排水流量 式验进行两次,两次误差值不超过50mL/s。以两次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往水槽1和水槽2分别注人120L和3L水,同时调节水槽1排水量,控制地漏口不溢流时放水。 用量筒测量水槽排水量,用秒表记录排放时间(时间控制在(60土5)s)。计算水量和时间的比值即为该 地漏的排水流量。
6.7.1有水封地漏自清能力测试:试验装置见附录B图B.4。
有水封地漏自清能力测试:试验装置见附录B图B.4。 确认地漏规定的水封深度后,将30个直径4mm尼龙球(密度(1.10~1.15)kg/dm)放人 漏的水封部分。 塞住试验装置的水槽排水口,水槽内装人表6所示水量;拔出排水塞,待全部水排出后,计算 出地漏的尼龙球数。反复三次,计算三次排出地漏的尼龙球数的平均值,
7.2多通道地漏目清能力测试:试验装置见附录B图B.5。 a) 确认地漏规定的水封深度后,将30个直径4mm尼龙球(密度(1.10~1.15)kg/dm)放入地 漏的水封部分。 b) 塞住试验装置的水槽排水口,在水槽1或水槽2内装人5L水量;拔出排水塞,待全部水排出 后,计算排出地漏的尼龙球数。反复三次,计算三次排出地漏的尼龙球数的平均值。
5.9水封稳定性能测试
试验装置见附录B图B.6。
试验装置见附录B图B.6。 开启真空泵抽真空,使管道
7.1产品需经生产厂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方能出厂 7.2组批:用同一原料配方和工艺生产的同规格的地漏为一批,每批数量不得超过5000件 产数量少,生产期10天尚不足5000件,则以10天的产量为一批
每批供货不管数量多少,均应进行检验。从每批供给地漏产品中任取三件试样,按照地漏类 检验项目(见表7)。如果有一次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则需从该批次中另取双倍试样,对该项进行 若复验结果仍不合格,则视该批次为不合格产品,
表7地漏检验项目和技术指标
CI/T 186—2003
检验项目为第5章全部内容。若有下列情况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试制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出人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8.1产品本体应有永久性标志,如注册商标、型号等。
8.1产品本体应有永久性标志,如注册商标、型号等。 8.2产品单件包装应标明生产厂名、厂址、注册商标、产品名称、出厂日期、检验合格标志和使用说明 书等。 8.3使用说明书应包括产品安装图、接管示意图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 8.4外包装用料,应牢固、防潮。 8.5产品在运输中不应受到剧烈的撞击、抛摔及日晒,应防雨、防潮。 8.6储存:产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内,切勿重压,远离热源。
DB31∕T 1272-2021 绿色混凝土场站运维管理技术要求带照报地滑(强直式) 带网框地滑【模构式)
图A.1地漏构造示意图
CJ/T186—2003
CJJ∕T 98-2014 建筑给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B.1耐压试验装置见图B.1所示
B. 1 耐压试验装置见图 B. 1 所示。
B.2排水流量试验装置见图B.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