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2790-2017 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

LY/T 2790-2017 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LY/T 2790-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8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36113
免费资源

LY/T 2790-2017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LY/T 2790-2017 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简介:

LY/T 2790-2017《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是中国林业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它主要规定了国家森林步道的建设、管理、保护等相关要求,是指导和规范我国国家森林步道建设的重要依据。

这个标准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步道规划与设计:规范了步道的选址、线路设计、节点设置、标识系统等,以保证步道的合理布局和使用者的便利。

2. 建设技术要求:规定了步道的路面材料、坡度、宽度、防洪、防火等建设技术标准,以确保步道的耐用性和安全性。

3. 生态保护:强调在建设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采用生态友好的建设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

4. 服务设施:规定了休息亭、观景台、指示牌、厕所等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以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5. 安全管理:对防火、防盗、防灾等安全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

6. 运营管理:对步道的日常管理、维护、监测、评估等提出了指导,确保步道的长期有效运行。

7. 评估与更新:规定了对步道建设效果的评估方法,以及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更新和改进。

总的来说,LY/T 2790-2017《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建设,打造高质量的国家森林步道,促进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同时提升公众对森林生态的了解与保护意识。

LY/T 2790-2017 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森林步道建设的一般性要求、现状调查评价、步道选线、修建维护、配套服务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各条国家森林步道的建设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005—1999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T18337.1一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 GB/T18337.2一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 GB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LY/T1764—2008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技术规程 LY/T1819—2009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小区技术规程 LY/T2005—2012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HJ/T338—2007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森林旅游 foresttour 人们以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外部物质环境为依托,所开展的游览观光、休闲度 假、健身养生、文化教育等旅游活动的统称。 3.2 森林步道foresttrails 以森林资源为主要依托,以徒步旅行为主,也可利用其他非机动方式通行的带状休闲空间。 3.3 国家森林步道 直nationalforesttrails 穿越著名山脉和典型森林,邻近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风景、历史文化区域,是长跨度、高品质的森 林步道。 3.4 支线步道sidetrails 位于城镇区域,在国家森林步道周围设置的线路,分流徒步者。 3.5 连接步道 connectingtrails 进出国宝查共止道的北行府道连通点

LY/T2790—2017

荒野区域primitivearea 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干扰小JGJ 144-2019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保留相对完好,人类既往活动对环境的改 变难以被徒步者所察觉的区域。

人口密度较小,有较为频繁的农业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受到较大干扰,但受影响地带的景观与 景观融合程度较好的区域。

城镇区域urban area

人口密度较大,人类活动强度大、范围广,自然生态系统受到较大干扰,但其偏远地区自 占据重要地位的区域。

步道负荷trailload 单位长度步道所承载的徒步者人数。

步道负荷trailload 单位长度步道所承载的徒步者人数

取力量。发挥步道在生态教育、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生态休闲、改善民生方面的功能。展示国 时立国家形象,体现国家精神,成为国家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4.2.1保持自然荒野

4.2.2塑造国家形象

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地脉、林脉、文脉,塑造国家形

4.2.3展现地域文化

道穿越具有人文特色的区域,展现不同地域的

4.2.4注重人身安全

单、建设与维护采取低影响措施,保护生态,考虑

4.2.5提供有限服务

限度建设设施,满足徒步者基本生存需求,确保

研究和确定国家森林步道线路的布设和规模,穿越或邻近国家典型地貌、森林美景、特色文化区域 合理建设与维护步道,设置必要的支持与保障设施,配套有限的外部服务设施。 步道建设统一选线、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段组织实施。 往重国家森林步道沿线的生态保护。 步道线路走向、关键节点的确定,应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各类保护规划和交通规划相协调。

针对新建步道和拟利用道路进行调 内容包括步道拟穿越区域的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土地利用 现状、环境以及基础设施情况。调查内容详见附录A

5.2步道走向与长度控制

由国家林业主管部门会地方政府确定线路走向。 与土地所在行政区域政府部门、土地所有者、承包者、使用者共同协商确定线路控制点。 国家森林步道须长跨度、非交织、跨省际,长度控制在500km以上。 在城镇区域和近自然区域,连接步道长度至少3km。在荒野区域,连接步道长度至少10km

国家森林步道全长60%以上的路段应穿越森林旅游地。 国家森林步道优先连接或邻近各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 公园,但是不得穿越法律法规禁止进人的区域。 与大型城市、城镇、行政村和自然村等聚居地适度保持距离,自然散户除外。

国家森林步道线路优先穿越或邻近当地著名的自然景观点。 线路优先穿越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森林和灌丛。 线路优先穿越森林景观多样的区域。

国家森林步道优先利用古道、林 步道尽可能邻近古村落、特色村落,以及署名历史遗迹,以连接步道连通, 依据当地居民的风俗和习惯,部分路段 允许除徒步之外的非机动方式通行

国家森林步道尽量利用已有山间小径。 线路选择应避开野生动物种群的迁徒通道,与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或生长地保持安全距离。 大多数路段难度适中,适合大部分人行走。部分路段适当保持难度,允许极陡路段的设置。 尽量避免步道经行地质灾害频发区域。 预设汛期临时绕行线路。 在地质不稳定区域或生态易受损害区域设置备选线路。 考虑徒步者的饮水需求,线路适度临近水源。

国家森林步道尽量利用已有山间小径。 线路选择应避开野生动物种群的迁徒通道,与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或生长地保持安全距离。 大多数路段难度适中,适合大部分人行走。部分路段适当保持难度,允许极陡路段的设置。 尽量避免步道经行地质灾害频发区域。 预设汛期临时绕行线路。 在地质不稳定区域或生态易受损害区域设置备选线路。 考虑徒步者的饮水需求,线路适度临近水源。

国家森林步道穿越区域分为荒野区域、近自然区域、城镇区域三种类型。 在荒野区域,尽量不利用现有机动车道。新建步道不宽于60cm,路面自然,步道负荷低,参见附录B。 在近自然区域,允许利用现有机动车道的路段不超过步道全长的30%。新建步道不宽于60cm,路 面自然,步道负荷中等,参见附录B。 在城镇区域,允许利用现有机动车道的路段不超过步道全长的20%。新建步道不宽于60cm,路面 自然,步道负荷较高,参见附录B。 城镇区域交汇点周边步道可宽至1m,可根据需要适度硬化或修建木栈道。 支线步道宽度不超过1m,路面自然。 连接步道宽度不超过2m,路面自然。

6. 2 生态与量观保护

保持步道沿线生态原貌,依山就势,就地取材,尽量不进行地形改造。 保持步道沿线景观原貌,不进行景观改造,不新裁行道树、绿篱。 在荒野区域和近自然区域,步道尽量避开高压线走廊、输油管线和矿山。 步道路面适当侧方倾斜,利于排水。 在坡度较大的山坡,土质疏松、土层薄或地表径流量大的区域,修建“之”字形步道,加大转弯半径: 或设置挡土板。 对于受损步道,定期维护,适度修复。

在城镇区域,适当加长连接步道或修建支线步道,分流徒步者。 在荒野区域,减少连接步道建设,控制进入国家森林步道的人流量。 防火戒严期,在补给点设置标牌,提示步道关闭。 严格控制野外用火。

LY/T2790—2017

国家森林步道的官方徽标由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统一设定。 单条国家森林步道可根据线路特色设计使用各自的标识解说系统。 步道标识解说系统至少包括方向指示牌、说明牌、步道服务设施牌、步道外服务设施指示牌与警示 牌,参见附录C。 按照最低限度需要,设置标识标牌。主要在步道交汇点、岔路口及拐点处设置。 在城镇区域和地形复杂的路段可适当增多标识标牌,在荒野区域尽可能减少设置。 尽量使用生态环保材料

国家森林步道的官方徽标由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统一设定。 单条国家森林步道可根据线路特色设计使用各自的标识解说系统。 步道标识解说系统至少包括方向指示牌、说明牌、步道服务设施牌、步道外服务设施指示牌与警示 牌,参见附录C。 按照最低限度需要,设置标识标牌。主要在步道交汇点、岔路口及拐点处设置。 在城镇区域和地形复杂的路段可适当增多标识标牌,在荒野区域尽可能减少设置。 尽量使用生态环保材料

国家森林步道沿途每15km~20km设置一处露营地。 近自然区域和荒野区域的露营地不设置任何服务设施。 在复杂天气状况易发区、地表岩石裸露区,设置底护所。 底护所的风格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在底护所和露营地设置标牌,提示徒步者按照“无痕山林”的要求规范自身行为

在近自然区域和荒野区域,可提供必要的食宿及食品邮寄服务。 在城镇区域,可提供机动车接驳、自行车租赁、盟洗、零售、食宿、食品邮递及休闲娱乐等服务

LY/T 2790—2017

现状调查类别见表A.1。

现状调查类别见表A.1。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现状调查类别表

表A.1现状调查类别表

步道负荷分级见表B.1。

六十六套小型别墅建筑设计施工图LY/T 2790—2017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步道负荷分级表

表B.1步道负荷分级表

CJ∕T 23-1999 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步道标识牌分类与指示内容见表C.1。

步道标识牌分类与指示内容见表C.1。

表C.1步道标识牌分类与指示内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