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6700.6-2018 化学品 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 第6部分: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简介:
GB/T 36700.6-2018是中国的一项国家标准,全称为“化学品 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 第6部分: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简介”。这一标准主要是为了提供一种科学、系统的方法来评估化学品对水生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特别是通过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来预测化学品的环境行为和毒性。
QSAR是一种利用化合物的结构信息(如分子量、官能团、电荷分布等)来预测其生物活性或环境行为的统计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大大节省实验成本,提高评估效率,并有助于理解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或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
GB/T 36700.6-2018标准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应用QSAR进行水生环境危害分类,包括数据收集、建立、验证和应用等步骤。同时,标准还给出了使用QSAR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数据的质量、的适用性、预测的不确定性等。
通过这个标准,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可以更规范、更科学地进行化学品的环境危害评估,为环保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化学品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GB/T 36700.6-2018 化学品 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 第6部分: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部分内容预览:
GB/T36700《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分为以下8个部分: 第1部分:导言; 第2部分:统一分类方法; 第3部分:水生毒性; 第4部分:降解; 第5部分:生物富集; 第6部分: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 第7部分: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分类; 第8部分: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在水介质中的转化/溶解指导。 本部分为GB/T36700的第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 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常州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峰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石安康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江阴澄星日化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温劲松、卢玲、汪蓉、季汝武、张蕾、卡学东、田宇、王馨晨、孙昊、膝晓明、曹梦然、 贺少鹏、黄俊、王斌。
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 第6部分: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
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 第6部分: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
GB/T36700的本部分规定了化学品对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涉及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方法使 用中导致危险低估的试验因素、选择、使用。 本部分适用于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涉及QSAR使用的指导
渝07J05 外墙外保温隔热建筑构造图集(三)(聚氨酯保温隔热)GB30000.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过剩毒性excesstoxicity 物质表现出的超过预测值的毒性,
导致危险低估的试验因表
除非是试验因素导致测试结果偏小,否则一些非电解性物质的毒性比QSAR预测值更大。这些试 验因素,例如容易在试验过程中挥发的碳氢化合物,以及强疏水性化合物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由于试验时 间不足难以使水相浓度(水族箱试验溶液)与产生麻醉效应的内疏水性位点浓度之间达到稳定状态。只 要在试验时间内能建立这种平衡,则低反应性非电解性物质的lgK与lgC关系曲线为线性关系。此
GB/T36700.6—2018
如果产生毒性效应所需的浓度高于化合物的水溶解度,化合物即使在水中饱和,也难以观察到有毒 性效应。预测出现毒性的浓度接近水溶解度的化合物,如果试验时间不足以达到平衡分配,也不会表现 出毒性效应。对于表面活性物质,当预测出现毒性的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也会观察到类似的临界 值。在试验条件下,这些化合物单独进行测试时不显示毒性,但它们对混合物的毒性仍存在贡献。对于
GB/T36700.62018
QSAR主要用于为进行分类补充缺少的数据,有效的试验数据总是优于预测数据。现有 QSAR的可靠性和适用范围存在很大差别,预测不同的终点指标应使用不同的条件。如果待试验 化合物属于QSAR预测可靠性高的种类或结构类型,也可将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比较,以检 验某些试验条件的合理性(如挥发、试验时间不够以致未能达到平衡状态,以及水溶解度临界值)。这些 试验条件往往会导致物质的分类结果低于其实际毒性,
6.3差异性的影响
如有两个以上QSAR适用时,应将不同的预测结果与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如果预测结果不存 在差异,这有助于提高预测的有效性,但需要注意这些的开发可能都是利用类似化合物的数据和类 似的统计方法。如果预测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则应进行进一步检验。此外,也存在没有任何一种QSAR 适用的可能性。使用QSAR时,应首先确定待预测的化学物质,与构建预测的化学物质 的结构和特性是否类似。如果用于构建QSAR数据集中含有与待预测化学物质类似的物质,则应 对该化合物的测定值与预测值进行比较,若与预测高度吻合,则这可能就是最可靠的。同 样,若中如果没有任何一种类似物质的试验数据,则应进行试验,
6.4.1根据化学结构预测IgK。值,可使用CLOGP、LOGKOW、SPARC等成熟的计算机程序,如 等。CLOGP和LOGKOW程序基于基群贡献累加算法,而SPARC程序基于化学结构算法。 对可在水中发生水解或其他化学反应的化合物,应谨慎使用这些方法,尤其是在解释水生毒性试验数据 时应考虑到这些转变。通常,只有SPARC程序可用于无机或有机金属化合物。在预测表面活性 化合物、螯合物和混合物的1gK。w或水生毒性时,还应采用专用计算机程序。 6.4.2离子态和非离子态的五氯苯酚及类似化合物的1gK。值均可通过计算获得。对某些活性分子 (如三氯甲苯),也可计算得到,但同时也应考虑反应性及后续的水解性。此外,对于离子态的苯酚,pK, 是第二个参数。在计算有机金属化合物IgK。值时,应谨慎使用特定,因为有些化合物在水中确实 以离子态存在。 6.4.3某些亲脂性极高的化合物,采用GB/T21853摇瓶法测定的1gK。数值可达到6~6.5,使用 GB/T29882缓慢搅拌法时,lgK。值可向上扩展至8左右。即使外推到这些方法所能测定的范围以 外,计算机程序也被认为是有用的。如果QSAR毒性是采用较低lgK。值的化学物质构建得到 的,那么预测本身也是一种外推,因此在计算生物富集效应时,lgK在高值区域会变成非线性关系。
GB/T36700.6—2018
对于1gK。值较低的化合物,基群贡献算法也可使用,但对于危害评估并非有效。因为这类物质,特别 是lgK。值是负数的物质,亲脂性分配即使有也很少,这些物质会通过渗透效应产生毒性。
6.5生物富集系数BCF
6.5.1应优先使用试验确定的BCF数据进行分类。试验应符合试验周期要求,使用纯净物在水溶解度 范围内的试验浓度进行试验,以使水中和鱼组织内的化合物浓度达到稳态平衡。此外,在长时间的生物 富集试验中,BCF与lgK。的相关关系会拉平并最终减小。自然条件下,强亲脂性化学物质在生物体 内积累有食物摄取和水中摄取两种方式。当lgK。~6时,应考虑食物摄取方式,否则lgK。值会与 QSAR一起用作预测生物蓄积潜力的手段。QSAR的预测偏差往往反映了化学物质在鱼体 内新陈代谢程度的差异。这也是某些化学物质,例如邻苯二甲酸盐,在生物体内的富集显著低于预测值 的原因。此外,将BCF预测值与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得到的检测值进行比较时,应小心谨慎,所得 检测值可能是母体化合物与代谢物的混合物。 6.5.2应优先使用试验得到的lgK。w值。但大于5.5的GB/T21853摇瓶法lgK。测定值并不可靠, 应使用计算值平均数或利用GB/T29882缓慢搅拌法重新测定这些数据。如有理由怀疑测定数据的准 确性,则应使用IgK。计算值。
GB 748-2005 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6.6可降解性一非生物和生物降解
用于水相中非生物降解的QSAR,被定义为描述特定化学物质作用机理的线性自由能关系 LFER)。例如,对不同芳香环取代基的苄型氯化物,如果能得到取代基的相关参数,则用于模拟水解 过程的LFER非常可靠。光降解,也就是与紫外反应生成活性组分,可从空气中的估计值外推得 到。虽然这些非生物过程通常不能导致有机化合物的完全降解,但通常是重要的起点,也可作为速率限 值。用于计算生物降解的QSAR,要么是针对具体化合物的,或是类似BIODEG计算机程序 的基群贡献。特定化合物专用的应用范围极为有限,而基群贡献的应用范围虽然更宽,但 也仅限于含有与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研究表明,基群贡献作出的生物降解预测,可用于预测 “不可快速生物降解”,与水生危害分类“不可快速降解”相关。
6.7鱼类、涵类和薄类的急性水生毒性
在没有检测到有亲电性、亲电前体或特殊的机理官能团存在时,利用1gK。值预测非反应性、非电 解性有机化学物质的急性水生毒性(基线毒性)非常可靠。但对于特定毒物来说,预先选择适当QSAR 时仍然存在问题。目前还缺乏简单明了的作用模式鉴定标准,在选择适用时,需要专家根据经 验作出判断。如果使用的是一种不合适的QSAR,可能导致相差几个数量级的错误预测,而就基 线毒性来说,预测的毒性会偏小,而不是偏大,
6.8鱼类和漾类的长期毒性
不应将鱼类和类的慢性毒性计算值,用于推翻建立在急性毒性试验基础上的分类结果。目前只 有几种验证后的可用于计算鱼类和类的长期毒性,这些仅以IgK。相关关系为基础,应用仅 限于非反应性、非电解性有机化合物,不适用长期暴露条件下、具有特殊作用模式的化学物质。慢性毒 性值的预测可靠性取决于能否正确地识别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慢性毒性机理;否则,预测结果将会出现较 大偏差。对于许多化合物来说,在慢性毒性试验中过剩毒性与急性试验中过剩毒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JG∕T 429-2014 外墙外保温系统耐候性试验方法GB/T36700.6—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