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1696-2018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

DB45/T 1696-2018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5/T 1696-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5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34962
免费资源

DB45/T 1696-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5/T 1696-2018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简介:

"DB45/T 1696-2018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是一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的地方标准,它主要针对的是在广西地区进行危岩防治工程的技术指导和规范。这部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对于规范危岩防治工程的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预防和减少因危岩崩塌引发的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部规范可能涵盖了危岩的勘查、评估、设计、施工、验收以及后期的维护和监测等一系列环节。具体可能包括危岩的分类和识别、危险性评价方法、防治设计原则、施工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和安全防护措施、工程验收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可能结合了广西地区的地质环境、气候条件、工程实践经验,制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危岩防治技术规范。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是一个,无法直接获取和解读具体的文件内容,上述介绍是基于一般此类规范的通常内容进行的推测。如果你需要了解具体的技术细节和要求,建议查阅原版的DB45/T 1696-2018规范文件。

DB45/T 1696-2018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12.3.1被动防护网布置原则如下:

a)除主要用于将落石导入邻近的沟谷或者是需要跨越局部陡坎或沟槽外,单道被动防护网宜沿同 一高程附近直线延伸布置; b) 除落石威胁区域两侧边界为陡壁或沟谷外,被动防护网的走向两端应向所在高程落石威胁区域 两侧边界外延伸至少5m。安全等级为I级且预期落石频率很高(年度落石次数n>5)的防护 工程,则宜延伸至少10m; c) 当受地形条件限制而使单道被动防护网局部走向变化过大(包括水平面和铅直面内的变化): 或需要留设维护通道、当地居民行人通道或便于动物迁徒的通道时,宜沿同一高程附近分段设 置相互交错的两道或两道以上的被动防护网,其中相邻两道被动防护网间的重叠长度不应小于 5m。当相邻两道被动防护网的重叠段顺坡向间距较大时,尚应根据落石可能的运动方向增大 重叠长度; d) 为防止落石从被动防护网底部冲出,在设计时应在底部预留1m以上的反卷环形网和格栅网并 采用碎块石压实; e) 两张被动网间应采用环形网进行缝合,单纯的缝合绳串联时,在与高速的落石接触时,缝合绳 易于破坏,这样使得整个系统失效。 3.2被动防护网包括拉锚式和自立式两种,见图2。

12.3.3被动防护网应布置在落石冲击动能和弹跳高度均较小、易于施工安装和维护,且树木砍伐量较 小的高程附近,并应综合考虑防护工程安全等级等影响因素,根据落石轨迹和运动参数的计算结果合理 设计被动防护网的防护能级和高度及其布置位置、范围和数量。V 12.3.4被动防护网安装位置处,落石冲击平动速度标准值应符合公式(6)的要求:

V落石冲击平动速度标准值GB 50889-2013 人造板工程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宜取第97百分位统计结果(m/s)

DB45/T16962018

一被动防护网所用柔性网的容许落石最天冲击平动速度,宜按被动防护网定型试验时日 击速度提高5m/s确定。当缺乏试验数据时,则环形网取35m/s,其他网型取30m/s。 .3.5根据防护等级(能量)确定被动防护网规格,被动防护系统的规格及其构造功能见表14

表14被动防护系统的规格及其构造功能参考表

12.4.3宜根据勘查报告建议的坡面危岩或落石威胁区域,采用覆盖式引导防护网时布置范围向上缘外 延伸≥3m,向两侧缘外延伸≥2m;采用张口式引导防护网时拦截部分可设置在落石弹跳高度相对较低 位置处,布置范围向两侧缘外延伸>2m。距坡脚0.5m高范围内不宜布置引导防护网。 12.4.4覆盖式引导防护网防护范围上缘边坡锚固条件极差时,可如图4所示将上缘错杆上移并采用悬 吊绳来悬挂柔性网。

伸≥3m,向两侧缘外延伸≥2m;采用张口式引导防护网时拦截部分可设置在落石弹跳高度相对 置处,布置范围向两侧缘外延伸>2m。距坡脚0.5m高范围内不宜布置引导防护网。 ,4.4覆盖式引导防护网防护范围上缘边坡锚固条件极差时,可如图4所示将上缘错杆上移并采 绳来悬挂柔性网。

DB45/T 16962018

图4带悬吊绳的引导防护网主要结构构成简图

12.5.1根据柔性防护网类型和锚杆承载条件的不同,宜按以下原则选择防护网的锚杆类型: a) 除临时防护工程外,均应采用全长粘结锚杆或混凝土基础埋置锚杆,或在上覆土层段采用混凝 土基础而下覆岩石段采用钻孔注浆复合式构造锚杆; b) 与支撑绳、拉锚绳等钢丝绳类构件端部相连接的锚杆,宜采用锚头有连接环套的柔性锚杆,包 括由单根钢绞线弯折而成的钢丝绳锚杆和由钢绞线弯折而成的柔性锚头; C) 梅花形锚固网的带锚垫板锚杆和被动防护网基座锚固锚杆应采用钢筋锚杆,需要时采用自钻式 中空注浆锚杆。 2. 5.2 应按以下原则设计锚杆方位: a) 主动防护网和引导防护网的锚杆轴向宜垂直于坡面; b) 被动防护网用柔性锚杆轴向宜沿其所受拉力方向设置; 被动防护网钢柱基座锚杆轴向与钢柱间夹角不宜超过15°。 2.5. 3 除应满足承载力要求外,柔性防护网用锚杆的设计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柔性锚杆的锚头连接环套内应嵌套套环,连接环套钢绞线段应套装套管; b) 主动防护网和引导防护网用锚杆以及被动防护网用柔性锚杆的锚固段长度≥1.5m,被动防护 网钢柱基座锚固锚杆的锚固段长度≥0.6m; C) 采用钻孔注浆锚固的锚杆,钢丝绳错杆的钻孔直径不应小于钢丝绳公称直径的2.5倍;锚固段 杆体为钢筋或钢管的锚杆,如杆体全长采用了防腐蚀镀层措施,注浆体保护层厚度≥6mm,否 则注浆体保护层厚度≥10mm; d) 钻孔锚杆的注浆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20的水泥砂浆或水泥浆,埋置锚杆的基础混泥土强度 等级不应低于C20。 2.5.4不同类型的柔性防护网工程,应对锚杆进行结构设计,计算荷载设计值、轴向抗拉承载力、锚 杆杆体的抗剪承载力、抗拔承载力。

12.6.1柔性防护网工程应按施工准备与施工放线、锚杆与混凝土基础施工、柔性防护网上部 的顺序组织施工。

网工程应按施工准备与施工放线、锚杆与混凝土基础施工、柔性防护网上部结构安装

DB45/T16962018

12.6.2一个连续布置的独立防护网或一组相互关联的防护网,宜在完成全部锚杆或基础放线定位后, 再开始锚杆与基础的施工作业。 12.6.3主体施工作业前,应清除工程区域内及上部坡面影响施工安全的浮土浮石。应严密监测防护区 或及其上部坡面危岩或孤石的稳定状态,一旦发现失稳迹象,应及时发出险情预警;发生落石后,应及 时查明落石源和发生原因,检查落石源周边及沿滚落路径是否会发生次生险情,必要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2.6.4主动防护网的锚杆施工、格栅网或承载网安装应从上向下进行,且宜随着锚杆施工向下推进, 尽早进行锚杆施工区上方的格栅网或承载柔性网安装。 2.6.5解开和展开卷装捆扎的钢丝绳网时,其弹开侧不应有人贝。支撑绳张拉时,人员应远离支撑绳

14.1.1危岩防治工程应根据本规范和JGJ130的要求安装、使用、拆除脚手架,并按相关技术要求计 算、分析脚手架在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确保其安全使用。 14.1.2脚手架工程应采用落地式或型钢悬挑式双排及以上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14.1.3脚手架工程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4.1.4搭设高度40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架体高度15m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等超过一定 规模的脚手架工程应进行专家技术论证。

DB45/T16962018

DB45/T 16962018

脚手架工程设计计算应满足JG130的规定外,尚应满足以下规定: 连山件应进行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的计算,连山件的连接强度应满足机械的振动和水平 工机械给进力,见公式(7)、(8):

工机械给进力,见公式(7)、(8):

++ No+ Nk .. .

Ni一一连山件轴向力设计值(N); Niw一风荷载产生的连山件轴向力设计值; N连山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单排架取2kN,双排架取3kN; N施工机械的最大给进力的总和,左右连山件各按施工机械的最大给进力的1/2取值 b脚手架作业平台应进行承载力和机械的振动和给进力的计算:

N=1.2 (Neik+N) +0. 9×1. 4ENk

IGak一一脚手架结构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 N一一构配件和施工机械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 ZN一一施工荷载和施工机械的最大给进力所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内、外立杆各按一纵距 荷载总和的1/2取值。 2脚手架工程应根据安装、使用和拆除工况进行设计计算,并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固 应能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载荷及可能发生的岩石撞击和施工机械引起的振动,

3.2立杆应符合以下要求: a)4 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在坚实平整的岩面、垫板或地锚上。脚手架工程施工范围应清除搭设场地 松散的岩石、杂物和植物; 脚手架立杆底部应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 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C) 脚手架立杆顶端栏杆宜高出作业面上端1.5m,且应高出危岩体上端1m; d) 搭建脚手架的立杆部位为不平整岩面时,应设地锚,立杆架设在地锚上; e) 地锚由脚手架的底座加焊长500mm的Φ25mm钢筋构成。其锚固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50010中钢筋锚固的规定; 花茶 f) 脚手架高度超过3m时,应与山体通过连山件进行可靠拉结; g 脚手架宜依山而建,若山体坡度发生变化则分段进行搭建,单段高度不宜超过30m《导航电子地图图形符号 GB/T 28443-2012》,上段与下 段之间应有两步以上的连接,立杆与山体之间的距离≤1.5m; h) 静态破碎方法清除工程中立杆应沿山体搭建脚手架作为施工过程的辅助支撑结构及工作平台; i) 危岩体部位脚手架工作平台按1.8m设置一层。工作平台以下的水平杆最大步高≤1.5m,立杆 最大间距≤1.2m; J) 脚手架搭建高度至危岩体底部时,横向水平杆应延伸至危岩体下方并架牢于坚固岩壁上(伸入 岩壁不少于0.1m),以此水平杆为新的起点,围绕危岩体按层往上搭建工作平台至危岩体顶 部。水平杆、外立杆按0.5m间距加密布置。 3.3连山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a)脚手架连山件数量除应满足本规范的计算要求外,还应符合表15规定;

DB45/T 16962018

表15连山件布置最大间距表

b)锚固型钢的山体应为完整稳固的岩体,或浇筑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 C) 连山件设置应符合13.3.3的规定。 A 14.3.81 作业平台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按脚手板铺设的需要增加横向水平杆; b) 除工作面外应设置防护栏杆,上下作业平台不应同时作业; c) 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实、铺稳,并延伸至危岩体岩壁,脚手板宜按满铺木板、 橡胶三层,防止碎裂岩块的冲击和下落:

DB45/T 16962018

DB45/T 16962018

5.4监测资料整理分机

15.4.1监测报告应以时报、日报、旬报、月报、季报或年报等形式提交。 15.4.2每次监测均应有原始记录GB∕T 12620-2008 长圆孔、长方孔和圆孔筛板,及时进行监测数据整理、分析,绘制时程曲线,并作好预警预报。 15.4.3每个阶段工作结束前,应提交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应包括:工程概况、监测依据、监测项目和 要求、监测仪器的型号、规格和标定资料、测点布置图、监测指标时程曲线图、监测数据整理、分析和 监测结果评述及其它附图附件。

16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