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468-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T468-2019 再生混合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简介:
《JGJ/T468-2019 再生混合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标准》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19年发布的一项行业技术标准,主要针对再生混合混凝土在组合结构中的应用进行了规定和指导,旨在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总则:明确标准的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2. 术语和符号:定义在再生混合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常用的术语和符号,确保行业内的沟通无误。
3. 材料:规定再生混合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性能要求等,确保其质量稳定。
4. 结构设计:对再生混合混凝土在组合结构中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计算公式等进行了详细阐述,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经济性。
5. 施工技术:规定了再生混合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施工技术要求,保证施工质量。
6. 质量控制与检验:细化了从原材料到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方法,确保结构质量。
7. 环境和安全:强调了再生混合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安全的管理。
8. 维护与管理:针对再生混合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维护与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规定,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条文说明是对标准具体条款的解释和说明,帮助理解和应用标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歧义。这份标准的出台,对于推动再生混凝土产业的发展,降低建筑行业的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JGJ/T468-2019 再生混合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部分内容预览:
向的布设间距不宜小于200)mm..不宜大于500mm。 2.3U形外包钢再生混合混凝土梁正弯矩区段的梁底配置 向受拉钢筋时,其与U形外包钢的净间距不应小于钢筋直 20mm两者的较大值
筋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50010的规定。
L12SJ155 FS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体系建筑构造 钢筋混凝士翼板的有效宽度应按现行困家标准《钢结构设 准》(B50017的规定计算并应将相关公式中的板托顶部 取为梁的横截面宽度。
+.2.6完全抗剪连接U形外包钢再生混合混凝土梁正弯
M 混凝土等效受压区高度(mm); U形外包钢的横截面积(mm²); 梁底纵向钢筋的横截面积(mm²); 钢材的抗拉和抗压强度设计值(N/mm²); 梁底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N/mm²); 翼板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²); U形外包钢横截面形心至翼板混凝土等效受压区形 心的距离(mm): 式中:Wpn U形外包钢横截面对过其形心水平轴的塑性净截 面模量(mm3); 完全抗剪连接U形外包钢再生混合混凝土梁负弯矩区段 面受弯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4.2.7): 4.2.7完全抗剪连接U形外包钢再生混合混凝土梁负 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4.2.7): 无地震作用: 图4.2.7负弯矩区段梁截面的应力分布 1U形外包钢形心:2一塑性中和轴 .2.8U形外包钢再生混合混凝土梁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 1.2.8U形外包钢再生混合混凝土梁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 剪力设计值(N): U形外包钢的腹板高度(mm); U形外包钢的腹板厚度(mm); 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N/mm²); 钢材的屈服强度(N/mm) V<2hwtwJv hw/tw≤80V235/fk fiak钢材的屈服强度(N/mm²)。 4.2.9U形外包钢再生混合混凝土梁的抗剪栓钉应按现行国家 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50017的有关规定计算,并应将相关 公式中的混凝土力学性能参数取为翼板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参数。 4.2.10U形外包钢再生混含混凝土梁的挠度计算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B50017的规定,并应将相关公 式中的混凝土力学性能参数取为翼板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参数,相 关公式巾的钢梁截面面积应取为U形外包钢的横截面积。 4.2.11H型钢再生混合混凝土梁应采用焊接H型钢,H型钢 的两端应焊有上翼缘.其余部位不应焊有上翼缘(图4.2.11)。 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B50017的有关规定计算,并应将 公式中的混凝土力学性能参数取为翼板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参数 图4.2.11型钢再生混合混凝土梁 上翼缘:2下翼缘;3腹板:4一再生混合混凝土: 5一.1部纵向钢筋;6下部纵向钢筋:7箍筋: 8一有上翼缘段:9一无上翼缘段 4.2.12H型钢再生混合混凝土梁每端的H型钢上翼缘,应延 伸至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上翼缘的截面以外不小于 ho处,ho为上翼缘和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区边缘的距 离。 4.2.12H型钢再生混合混凝土梁每端的H型钢上冀缘,应延 伸至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上翼缘的截面以外不小于 ho处,ho为上翼缘和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区边缘的距 离。 4.2.13H型钢再生混合混凝土梁的上部纵向钢筋不应超过两 排;当采用两排上部纵向钢筋时,两排纵向钢筋不应错位布置。 旧混凝土块体的特征尺寸应小于纵尚钢筋的水平净间距、紧 H型钢腹板的纵向钢筋与腹板的水平净间距、非加密区箍筋的 净间距三者的较小值。 4.2.14H型钢再生混合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斜截 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以及裂缝宽度验算和挠度验算: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汀138对型钢截面为充满型实腹 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梁的和关规定。对于无H型钢:翼缘的 梁段,计算时上翼缘的宽度和厚度应取为0。 4.3.1型钢板再生混合混凝土组合楼板宜选用闭1型或缩口 型压型钢板:旧混凝土块体的特征尺寸宜比压型钢板的单槽槽口 最小浇筑宽度小50mm。 4.3.2压型钢板再生混合混凝土组合楼板的总厚度不应小于 125mm.压型钢板肋顶以上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85mm。 4.3.3对于耐火极限要求为1.0h的简支压型钢板再生混合混凝 土组合楼板,当其常温下的跨中组合弯矩设计值与跨受驾承载 力设计值之比不大于0.6时,可不涂抹防火涂料。对于耐火极限 要求为1.5h的简支压型钢板再生混合混凝土组合楼板,当其常 温下的跨中组合弯矩设计值与跨中受弯承载力设计值之比不大于 0.3时,可不涂抹防火涂料;当该比值大于0.6但不大于0.8 时,应在压型钢板底面涂抹厚度不小于10mm的非膨胀型防火 涂料。 4.3.1型钢板再生混合混凝土组合楼板宜选用闭型或缩口 型压型钢板,旧混凝土块体的特征尺寸宜比压型钢板的单槽槽口 最小浇筑宽度小50mm。 4. 4.1外置钢板再生混合混凝土剪力墙(图4. 4. 1) 4.4.1外置钢板再生混合混凝土剪力墙(图4.4.1)的外包钢 板和内填再生混合混凝土之间的莲接可采用对拉螺栓、栓钉、T 形加劲肋、缀板等形式。墙的总厚度不应小于180mm,墙的两 瑞宜设置矩形钢管混凝土端柱,外包钢板与矩形钢管之间采用 焊接连接,矩形钢管内部可采用再生混合混凝土。 图4.4.1外置钢板再生混合混凝土剪力墙 外包钢板:2一再生混合混凝土:3连接示意 4.4.2当外包钢板和内填再生混合混凝土之间的连接采用对拉 螺栓时,竖向每列对拉螺栓应上、下对齐;当采用栓钉时,竖向 每列栓钉应上、下对齐,两片外包钢板上的栓钉应前、后对应: 当采用T形加劲助和缀板时,T形加劲肋和缀板应沿竖向布置 两片外包钢板上的T形加劲肋和缀板应前、后对应。 4.4.3外置钢板再生混合混凝土剪力墙中单片钢板的厚度不宜 小于6mm,墙的总厚度与单片钢板厚度之比不宜超过85。 4.4.+考德地震作用的外置钢板再生混合混凝土剪力墙在重力 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设计轴压比限值,应按表4.4.4取用。设计 抽压比应取剪力墙的轴向卡力设计值与Nuw之比,其2uw应 按下式让算: 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设计轴压比限值,应按表4.4.4取用。设计 轴压比应取剪力墙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与Nu.ws之比,其中N..w应 按下式计算: 外置钢板再生混合混凝土剪力墙的 5.0.1们混凝土块体进场后,应根据块体的特征尺于和立方体 抗压强度推值分类雅放:块体不应含有泥块、砖瓦、沥清、木 头、塑料、玻璃、纸张、树叶、树枝等杂物.块体表面应无污染 并清洗干净。 5.0.2再生混合混凝土组合构件.H混凝土块体替代率的波 5.0.2再生混合混凝土组合构件.H混凝土块体替代率 动幅度不应超过预定数值的土5%。与新混凝土混合之前。 凝土块体表面应充分浇水湿润。 5. 0.3新混凝土宜采用 行行业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的 浇筑时新混凝土的倾落高度不宜大于5m内墙抹石灰砂浆施工交底记录,当倾落高度超过 时.宜采用串简、溜槽、溜管等铺助装置进行浇筑。 5.0.+压型钢板再生混合混凝土组含楼板以及梁高不 下列规定: 1应先将全部山混凝土块体一次性均匀分散投放在压型钢 板上表面.或U形外包钢所围空腔内部; 2应持续浇灌新混凝士:并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对旧混凝土 决体和新混凝土的混金物进行充分振捣: 3振捣时相邻描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不简超过500mm:振动 棒应插至压型钢板或U形外包钢底板的上表面,并向四周撬动。 5.0.5钢管再生混合混凝土柱、H型钢部分外包再生混金混凝 土柱、外置钢板再生混合混凝土墙.以及梁高大于500mm的U 形外包钢再生混合混凝土梁的混凝士浇筑,可采用从上部开口往 下的人工浇捣法:浇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先浇灌一层厚度约100mm的新混凝士土: 2投放一层混凝土块体:块体应在水平方向均匀分布 其堆积高度不宜超过400mnl 3再浇灌一层新混凝土:浇灌高度不宜超过500mm; 4应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对旧混凝土块体和新混凝土的混合 物进行充分振捣JC∕T 820-2012 水泥工业用空气输送斜槽,振捣时相邻捕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 300mm.振动棒应插至前一层IH混凝土块体的底面以下; 5应反复交替进行旧混凝土块体的投放和新混凝土的浇灌 并不断振捣:每层旧混凝土块体的投放必须在前一层新混凝土初 凝之前完成。 物进行充分振捣,振捣时相捕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 300mm.振动棒应插至前一层混凝土块体的底面以下; 5反复交替进行旧混凝土块体的投放和新混凝土的浇灌 不断振捣:每层旧混凝土块体的投放必须在前一层新混凝土初 凝之前完成。 5.0.6H型钢再生混合混凝士梁的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应先浇灌一层新混凝土并充分振捣:该层新混凝土应添 没H型钢的下翼缘: 2当梁高不超过500mm时:应将全部旧混凝土块体一次 性均匀分散投放在模板所围空腔内部,然后应持续浇灌新混凝 土:并应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对旧混凝土块体和新混凝土的混合物 进行充分振捣振捣时相邻插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官超过 500mm.振动棒应插至梁底模板的I:表面或H型钢下翼缘的.上 表面并向四周撬动: 3当梁高大于500mm时,应采用旧混凝土块体投放利新 混凝土浇灌反复交替进行并不断振捣的施工方法:每层旧混凝士 块体的积高度不宜超过4o0nm,块体应在水平方尚均匀分布。 每层新混凝土的浇灌高度不宜超过500mm.应采用插人式振动 对混凝土块体和新混凝土的混合物进行充分振捣,振捣时科 邻插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00mm.振动棒应插至前一层 混凝土块体的底面以下。 5.0.7在制作、运输、装卸、吊装、堆放、安装、混凝土浇筑 过程中,应采取保证再生混合混凝土组合构件中的型钢不发生非 弹性变形的可靠措施。 5.0.6H型钢再生混合混凝士梁的混凝土浇筑应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