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GHP 046-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AGHP 046-2018 地质灾害地下变形监测技术规程(试行)简介:
"T/CAGHP 046-2018 地质灾害地下变形监测技术规程(试行)"是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发布的行业技术规程,主要针对地质灾害中的地下变形监测活动提供技术指导和规范。该规程的出台,旨在提升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该规程主要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测对象与范围:明确地下变形监测的对象,如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以及具体的监测范围。
2. 监测技术与方法:规定地下变形监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精密测量、地磁、地电、地应力、地下水位监测等,并详细说明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操作步骤。
3. 监测设备与设施:对监测所需的各种设备和设施进行规定,包括设备的选择、安装、维护等。
4. 数据采集与处理:规范数据的采集、记录、存储和处理过程,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监测报告与预警:规定如何编写监测报告,以及在发现异常时如何进行预警。
6. 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强调在监测工作中对人员安全和环境的保护,避免监测活动对环境和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7. 监测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8. 试验与验证:对新方法、新技术的试验与验证过程进行规定,推动技术进步。
由于我无法获取最新的具体规程内容,以上描述基于对这类规程通常内容的推测,具体细节可能会有所不同。如需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官方发布的完整规程文本。
T/CAGHP 046-2018 地质灾害地下变形监测技术规程(试行)部分内容预览:
a)钻孔孔径应在110mm~130mm之间。 b)钻孔深度应大于监测深度0.5m~1m。 c)钻孔轴线每50m累计偏斜度不宜超过2
a) 组装后的位移计经检测合格后,整体送人孔内,人孔速度应缓慢。如遇长测杆(长度大于 6m),可分段置人、孔口连接 b) 全部测杆完全送入孔中,测杆束上端面尽量处于同一平面内,并距扩孔底面以下约5cm, 测杆护管比测杆短约15cm。 C 位移计人孔后,固定安装基座,在固定基座与保护管的连接处涂抹PVC胶黏剂,然后把它 嵌人与套管管口平齐,直到胶黏剂固化为止。 d) 在固定安装基座时,排气管从基座旁边引出,排气管应伸进钻孔内0.5m~1m,孔外预留 长度2m~3m
DG5301∕T 24-2017 园林绿化养护规范T/CAGHP0462018
T/CAGHP0462018
图C3多点位移计监测示章图
e)将孔口部位的测头组件与钻孔之间的间隙用速凝水泥回填并尽可能使其密实,待封孔水泥 初凝后可开始灌浆。灌浆前,要将管路用泵打人水以降低摩擦。 灌浆结束24h后,打开基座保护罩,将传感器安装固定到基座传感器固定杆上,同时记录下 每支传感器的出厂编号以及对应的测杆编号和测深位置。 用配套频率读数仪逐一测读各支传感器并做好记录,若全部测读正常,在保护罩的电缆出 口处安装好橡胶保护套,将全部测点传感器的信号电缆集成一束从橡胶护套中沿保护罩由 内向外穿出,最后安装上保护罩
C.4钻孔测斜仪监测点安装埋设技术要
C. 4. 1 一般要求
a)钻孔测斜仪监测点宜采用埋设测斜管的形式,测斜管内径宜为59mm,外径宜为71mm,测 斜管管口部位宜采用钢套管保护,管底应进行封堵(图C.4)。 b 测斜管宜采用PVC、ABS塑料,玻璃纤维或铝合金等材料加工而成,管内壁开有双向互成 90°的导槽。 长期监测宜用铝合金测斜管.临时性监测可用塑料测斜管
4.2测斜管安装埋设技
测斜管安装前要检查测斜管是否平直,两端是否平整,内壁应平整圆滑,导槽不得有裂纹结 瘤。按埋设长度要求在现场将测斜管逐根进行标记预接。 b)安装时测斜管的对接处导槽必须对准,并套上管接头。使用铝合金测斜管时在其周围对称 地钻4个孔以便铆接,铆接测斜管接头应避开导槽,在管接头与测斜管接缝处用胶泥填塞, 再用防水胶带缠紧。 c 测斜管底端加底盖并用胶带缠紧密封,以防止注浆液渗人管内。安装后测斜管全长的垂直 偏差应小于等于2°。 d)测斜管宜采用分段连接绑扎形式,并宜每2m绑扎1次。埋设时应保证测斜管的一对导向 槽与可能发生位移的方向一致。测斜管应保证下放到设计孔深。用承重吊绳、绞车、套管 夹等装置,起吊对接好的测斜管,缓慢地放人测孔内,确认下放到孔底后,才能松开起吊 装置。 e)钻孔内有地下水时,要在测斜管内注清水,避免测斜管被水浮起而无法下放
T/CAGHP0462018
图C.4钻孔倾斜仪监测示意图
f)检查记录下放到孔底的每一测斜管接头的深度和测斜管导槽的方向,使其中一对导槽的方 向与预计的变形方向保持一致,并用罗盘或其他测量仪器校对准确。 g 模拟探头放入测斜管并沿导槽检查,确认导槽畅通无阻后,才能固定测斜管。为防止浆液 或其他杂物掉人测斜管内,应在测斜管上端加盖封口。 h) 用灌浆法将测斜管牢固地固定在钻孔中,应事先进行试验确定水灰等物配合比,使得水泥 浆凝固后的变形性质、弹性模量与钻孔周围岩土体相近。 用灌浆法将测斜管牢固地固定在钻孔中,不能出现晃动和转动,并量测测斜管导槽方位、管 口坐标及高程。 对安装理设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要做详细记录
D.2地下收敛变形监测日报表样表
D.3地下结构面变形监测数据表格
地下结构面变形监测数
D.4滑动测微计监测数据表格
T/CAGHP0462018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观测数据二次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观测数据二次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
根据d,偏差的绝对值与均方差的比值
当9:>3时,该值予以舍弃
由于观测值中往往存在粗差、偶然误差,为检验观测值中是否存在较大误差(超限误差),需采用 统计检验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超限误差检验步骤为: a)对变形监测各周期观测值分别进行经典平差(适用于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的数据处理) 求得未知数向量X及其协因数阵Qxx,由此计算
得到VPV,利用式%/%~F(r,o0),在置信水平α下进行超限误差的整体检验。当检验结果认为存 在超限误差时,则计算
式中: V 一改正数; P 观测值权阵; A 系数矩阵; Oxx 协因数阵; I 观测值向量; b) 利用向量V中元素与矩阵Qw主对角线上相应元素计算|Ui//qu,并取max(/U;|/ q)相应的观测值(设为1)作为可能伴随有超限误差的观测值。 c) 利用B检验法或t检验法、检验法对原假设进行统计检验。当原假设被接受,则认为检测网
式中: V 改正数; P 观测值权阵 A 系数矩阵; Qxx 协因数阵 观测值向量:
VCAGHP0462018
观测值中未包含有超限误差;否则,观测值!被认为受到超限误差影响,应予以剔除。 d 在原假设被拒绝时,剔除观测值1,重复步骤a)~b),直到没有超限误差存在的可能(即接 受原假设)。 (1)B检验法(u检验法)。利用u检验法对原假设H。(第i个观测值l,不伴随有超限误差)进行检 .为此.将变量标准化得统计量
它应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对于一般情况,观测值权阵P为对角阵,则式(E.7)可简化成
e,PV V O 00(e,PQwPe)1/2
DB34∕1801-2012 安徽省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W,=0. oqos
P(W>ui|H.)=α
计原假设进行统计检验,从而决定观测值!是否伴随有超限误差 (2)检验法。由于B检验法要求预先知道观测值的母体方差。,但在某些情况下,无法预先
假设进行检验,这一检验方法通常称为检验法。 (3)t检验法。在母体方差%未知时,可利用剔除具有超限误差的观测值1,后平差求得的方
来代替。,此时统计量为
TPV) ()2 (E.12) [U, (E.13 oo/q
T/CAGHP0462018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地质灾害地下变形监测成果报告提纲
一、工程概况 应说明监测工作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任务来源、自然条件、水文气象、地质条件、地质灾害 类型及特征、地质灾害成因及稳定状态等。 二、监测方案 应说明监测的目的、任务、分级和对象;监测网点布设的原则、监测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的关系 测点布设和优化调整情况:实际监测采取的方法和频率;使用的监测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相关参 数;监测人员的构成情况JGJ 108-1996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 1.监测的目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2.监测级别和监测对象范围。 3.监测网点布设。 4.监测方法和频率。 5.仪器设备。 6.监测队伍。 三、监测数据处理与成果分析 应说明监测数据采集的流程、遇到的问题和误差消除的方法,编制相关表格,建立相关数据库 说明资料处理的方法,绘制相应的曲线并进行时序和相关分析。 1.监测数据采集整理。 2.监测数据处理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应明确给出监测对象(灾害体或地下构筑物)地下变形监测的评价及预测结果,根据灾害体现状 及发展趋势提出建议。 五、监测成果附件 1.工程地质平面图及剖面图。 2.监测网点布置图。 3.监测分析成果图。 4.相关照片或视频资料。 5.委托方或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图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