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30-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HJ 130-2019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简介: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130-2019)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它为我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技术指导和规范。这份导则的更新版本于2019年发布,旨在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保障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
该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适用范围:规定了该导则适用于哪些类型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国家、地方各类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
2. 评价原则: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预防为主、源头控制、公众参与、综合决策等。
3. 评价内容和方法:详细规定了评价应包含的环境要素、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内容,以及如何进行环境影响识别、预测和评估。
4. 评价报告编制:对评价报告的编制格式、内容要求等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 公众参与和信息公示:强调了公众参与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6. 后评价和跟踪管理:规定了规划实施后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和管理,以确保规划实施的环境效果。
这份导则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HJ 130-2019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部分内容预览:
a)环境影响分析依据。重点明确与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环境目标、标准。 b)现状调查与评价。通过调查评价区域资源利用状况、环境质量现状、生态状况及生态功能 等,分析区域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各类资源现状利用水平,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和演 变趋势,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状况和演变趋势等,明确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资源利用和保 护问题及成因。明确提出规划实施的资源、生态、环境制约因素。 C)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分析规划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上层位规划和同层位规划在环境目
HJ 1302019
标、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符合性和协调性。预测与评价规划实施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环境质量、环境敏感区的影响范围与程度。根据规划类型及其环境影响特点,开展环境风险预测与 平价。评价区域资源与环境对规划实施的承载能力,以及环境目标的可达性。给出规划方案的环境 合理性论证结果。 d)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给出减缓不良生态环境影响的环境保护方案和环境管控要求。针对主要 环境影响提出跟踪监测和评价计划。 e)根据评价需要,在篇章(或说明)中附必要的图、表。
CECS 216-2006 给水排水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圆形水池结构技术规程HJ 130201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工作流程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在规划编制的早期阶段介入,并与规划编制、论证及审定等关键环节和过 程充分互动,互动内容一般包括: 1.在规划前期阶段,同步开展规划环评工作。通过对规划内容的分析,收集与规划相关的法 律法规、环境政策等,收集上层位规划和规划所在区域战略环评及“三线一单”成果,对规划区域 及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进行现场踏勘,收集相关基础数据资料,初步调查环境敏感区情况,识别规划 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分析提出规划实施的资源、生态、环境制约因素,反馈给规划编制机关。 2.在规划方案编制阶段,完成现状调查与评价,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预测和 评价拟定规划方案实施的资源、生态、环境影响,并将评价结果和结论反馈给规划编制机关,作为 方案比选和优化的参考和依据。 3.在规划的审定阶段: a)进一步论证拟推荐的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形成必要的优化调整建议,反馈给规划编制机 关。针对推荐的规划方案提出不良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和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编制环境影响报告 书。 b)如果拟选定的规划方案在资源、生态、环境方面难以承载,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不良生态环 境影响且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或减缓对策和措施,或者根据现有的数据资料和专家知识对可能 产生的不良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范围等无法做出科学判断,应向规划编制机关提出对规划方案做 出重大修改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4.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会后,应根据审查小组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审查意见对报告书进行 修改完善。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常用方法见表B.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常用方法见表正
HJ 1302019
表 B.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常用方法
HJ 1302019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际工作中根据规划环境影响特点和区
表C.1资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HJ 1302019
HJ 1302019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判识重大不良生态环境影响需考虑的因素
结合以下因素,判断和识别规划实施是否会产生重大不良生态环境影响。 1.导致区域环境质量、生态功能恶化的重大不良生态环境影响,主要包括规划实施使评价区 域的环境质量下降(环境质量降级)或导致生态保护红线、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组成、结构、功能发 生显著不良变化或导致其功能丧失。 2.导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严重冲突的重大不良生态环境影响,主要包括规划实施与规划范 围内或相邻区域内的其他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产生的显著冲突,规划实施可能导致 的跨行政区、跨流域以及跨国界的显著不良影响。 3.导致人居环境发生显著不利变化的重大不良生态环境影响,主要包括规划实施导致具有易 生物蓄积、长期接触对人体和生物产生危害作用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微生物等在 水、大气和土壤等人群主要环境暴露介质中污染水平显著增加,农牧渔产品污染风险、人群健康风 险显著增加,规划实施导致人居生态环境发生显著不良变化
JTS 304-2-2019 航运枢纽安全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HJ 1302019
(规范性附录) 环境管控要求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包含内容
表 E.1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包含内容
HJ 1302019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图件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包含的基础图件主要包括规划数据图件、环境现状和区域规划数据图件, 图件具体要求见表E1。
表 F1基础图件要求
HJ 1302019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包含的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成果图件、 优化调整成果图件、环境管控成果图件和跟踪评价计划成果图件SJG 55-2019 建筑起重机械防台风安全技术规程,图件具体要求见表F2。成果 应与工作基础底图采用统一的地理信息数据格式,按要素类型可将相关数据按不同图层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