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2951-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T 2951-2019 高速公路路基加宽变形剖面沉降管、简介:
DB13/T 2951-2019 是河北省的地方标准,全称为"高速公路路基加宽变形剖面沉降管技术规程"。这份标准主要规定了在高速公路进行路基加宽施工过程中,对于路基变形剖面的沉降管的设计、施工、检测和验收等技术要求。
在高速公路路基加宽过程中,由于土体的挤压和移动,可能会导致路基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这可能会影响道路的平整度和行车安全。沉降管的设置就是为了监测和控制这种沉降。它可以帮助我们实时了解路基的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施工方法,确保路基的稳定。
DB13/T 2951-2019 标准可能涵盖了沉降管的选型、埋设位置、埋设深度、监测频率、数据分析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等详细规定,旨在规范沉降管的使用,提高路基加宽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保证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
具体的内容可能包括:沉降管的材料、规格、安装方法,沉降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在沉降超过允许值时的处理措施等。这份标准的实施,对提升河北省高速公路建设的科技含量,保证工程质量,降低运营风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B13/T 2951-2019 高速公路路基加宽变形剖面沉降管、部分内容预览:
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加宽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路基基底沉降为主,路基水平位移观测根据 具体要求确定。
4.2.1沉降观测网建网方式
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和基准点的基 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基准点 工作基点至满足沉降观测需要 股不人于200m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实验方法标准 JGJ/T15-2008》4.2.2沉降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如表1所示。
表1沉降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水平位移观测网一般按独立建网考, 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 现水平位移观测网坐标与施 的相互转换
4.3.2水平位移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水平位移观测一般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的要求施测,水平位移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如表2所
表2水平位移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4.4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4. 4. 1 基准点
DB13/T 29512019
应建立在沉降与水平位移区以外的稳定区域,基准点应使用全线的基岩点、深理基准点或一般基 准点,增设时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
4. 4. 2 工作基点
应埋设在稳定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与水平位移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增 设时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
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与水平位移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其沉降与水平位移的特征部位, 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与水平位移体的外观和使 用。
加宽路基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地基的特殊性以及观测对施工的影响程度等 本规程适用条件及观测范围如表3所示
表3适用条件及观测范围
加宽路基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断面在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结构形式及高度、 荷载大小、结构物特征、周边环境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的情况下,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布置: a)地基条件均匀良好地段且路堤高度大于5m、软弱土等特殊土地基路段且路堤高度大于3m, 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断面宜每100m布设一处; b)路桥过渡段范围内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断面可适当加密;
6.2.1路基加宽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断面包括I、II、II型三种类型
路基加宽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断面包括I、II、I型三种类型。
2I型观测断面主要用于一般地段加宽路基(地基条件均匀良好地段且路堤高度大于5m、软弱 特殊土地基路段且路堤高度大于3m)沉降观测,如图1所示。I型观测断面观测元件包括沉降 标和沉降杯。
DB13/T 29512019
加宽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1型
6.2.3I型观测断面仅在观测范围内的桥头路堤段布置,如图2所示。II型观测断面观测元件只包括 剖面沉降管。
图2加宽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
2.4IⅢI型观测断面用于地基条件均匀良好地段且路堤高度大于8m、软弱土等特殊土地基路段. 高度大于5m的地段,如图3所示。IⅢI型观测断面观测元件包括沉降观测标、沉降杯、剖面沉 及水平位移观测桩。
DB13/T29512019
沉降观测标选用Φ20mm钢筋或不锈钢,测点端头应磨圆、防锈,理设在距离既有高速公路护科 内侧1m范围内,埋置深度0.3m,周围0.15m范围内用水泥砂浆浇筑,完成埋设后按二等水准测量施测。 允降观测标埋设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沉降观测标埋设示意图(单位:mm)
沉降杯测量系统包括沉降水杯、连接管以及测量系统;沉降水杯底部设有进水管、出水管以及排 气管;进水管与测量管连接,出水管与抽真空装置连接,排气管与外界空气连通。 沉降杯测量系统理设要求为:在路基被测点位置沿横断面开挖沟槽,沟槽开挖应设置沿坡脚方向 向下3%~5%的坡率,先将沉降水杯和连接管放入沟槽内,而后将测量系统固定设置于路基坡脚外侧 的观测墩上;接着将连接管的一端均分别与进水管、出水管以及排气管密封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伸 出沟槽外侧,分别通过阀门与测量管、抽真空装置以及外界空气连通,最后回填并压实沟槽。沉降杯 测量系统埋设方法如图5所示。
DB13/T 29512019
图5沉降杯测量系统理设示意图
沉降杯测量系统埋设示煮
首先在原地面上形成压实30cm以上的路基,然后开挖30cm深的槽,槽的宽度根据测管和回线管的 直径确定,并在挖好的槽内铺设5cm~10cm厚的细砂,以防止测管发生剪切破坏。其次,在U形管两端 分别密封连接回线管和测管,并在回线管、U形管和测管内穿设通长的测绳,回线管和测管平行设置、 且两者轴线与线路延伸方向垂直。最后将连接为一体、且内部穿设测绳的测管、U形管和回线管放入开 挖好的槽内。
水平位移观测桩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可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m, 并在桩顶预埋不易磨损的测头。水平位移观测桩的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4m,桩顶露出地面高 度不应大于10cm。在埋设观测桩时可以采用打入或开挖的方法,桩周用混凝土浇筑固定,以确保观测 桩埋置稳固。水平位移观测桩埋设示意图如图6所示
图6水平位移观测埋设示意图(单位:cm)
路基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应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 低于8mm/30m,横部面沉降仪最小读数不得大于0.1mm
降与水平位移观测的频次不应低于表4的规定。
DB13/T 29512019
表4加宽路基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频次
B.2.1沉降观测标观测
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观
8.2.2沉降杯观测方法
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沉降杯观测墩顶面基准点高程和测量管水位 具体观测方法见附录A。
8.2.3剖面沉降观测方法
采用在加宽路基中设置U形管和测管以及回线管相结合的方法,将现有的沉降仪应用到加宽 断面测量中,具体观测方法见附录B
8.2.4水平位移观测桩观测方法
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观测桩
DB13/T 2951201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沉降杯测量系统观测方法
1.1在路基被测点位置沿横断面开挖沟槽,将沉降水杯和连接管放人沟槽内,将测量系统固定 路基坡脚外侧的观测墩上。沉降杯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A.1所示。
图A.1沉降杯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
子连接管的一端均分别与进水 封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伸出沟槽外侧, 阀门与测量管、抽真空装置以及外界空气连通,回填并压实沟槽。
GB∕T 13663.1-2017 给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 第1部分:总则A.2对沉降水杯和连接管抽真空
2.1打开进水管阀门、测量管阀门以及蓄水桶连接管阀门,向测量管中缓慢注水,当进水管的 开始充水后关闭进水管阀门,继续向测量管缓慢注水;当水充满蓄水桶连接管后将蓄水桶连接 端置于蓄水桶中,保证三向阀门结构的密闭性
A.2.2关闭测量管阀门,继续向测量管中注水使其水位升高。 A.2.3封闭排气管,并使用抽真空装置连续不间断地从出水管抽气,直至杯体及连接管内形成真空后 打开进水管阀门。 A.2.4待出水管开始出水后减缓抽气 关团蓄水桶连接管阀门
DB13/T29512019
水后继续加水,之后停止加水,待测量管液面稳定后,读取测量管中水位高度。 A.3.2再次向测量管中缓慢加水,待液面稳定后再次读数,直至相邻两次读数差不大于1mm,读取 最后一次数值为该次测量读数,测量管读数与观测墩上观测标的高程相加即为该次测量测点高程
测量完成后,停止向测量管注水, 断开进水管与测量系统的连接,移除测 量系统以及三向阀门结构,并保护好排气管、进水管、出水管的尼龙管头;再次进行沉降观测时,重
DB61∕T 1151-2018 石灰粉煤灰稳定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施工技术规范DB13/T 29512019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剖面沉降管观测原理及方法
采用在加宽路基申设置U形管和测管以及回线管相结合的方法,将现有的沉降权应用到加宽路基全 断面测量中,测管的长度与加宽路基的宽度相同,U形管的作用在于改变测绳的方向,在加宽路基同侧 拖拉测绳即可实现在加宽路基同侧实现全断面沉降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