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5-171-2019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DBJ/T15-171-2019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标准编号:DBJ/T15-171-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3.6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3737
免费资源

DBJ/T15-171-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J/T15-171-2019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简介:

DBJ/T15-171-2019《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是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制并发布的地方标准。该规程主要针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旨在规范和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保证工程的安全、耐久和适用性。

规程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预制构件的进场验收,预制构件的安装,现浇混凝土工程,建筑电气,给水排水,通风与空调,建筑防火,装饰装修,工程验收,以及附录等。它详细规定了从预制构件的进场,到安装,再到整个工程的验收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和验收标准。

在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的生产和安装是关键环节,规程对这些环节的质量控制做了详细规定,包括预制构件的尺寸、强度、外观质量等的要求,以及安装过程中的位置、垂直度、固定方式等的控制。现浇混凝土工程、建筑电气、给水排水等各分项工程也有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

总的来说,DBJ/T15-171-2019规程是指导和规范北京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重要依据,对于保证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BJ/T15-171-2019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A.0.2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可按表A.0.2记录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B.0.1冲击体由两个轮胎、配重块和其他连接件组成,轮胎内压 力宜为0.35土0.02MPa;内隔墙冲击体的总重量宜为30±0.1kg, 分户隔墙冲击体的总重量宜为70土0.1kg,其组成结构如图B.0. 所示。

图B.0.1冲击体结构示意图

JG∕T 360-2012 金属装饰保温板1一吊环;2一螺杆;3一锁紧六角螺母;4一六角螺母;5一调整垫:6一配重块;

B.0.2冲击装置如图B.0.2所示,冲击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悬挂冲击体的挂点应足够坚固,悬挂绳宜采用直径5mm的 不锈钢钢丝; 2冲击体和悬挂绳在自由状态时,轮胎外缘与试件表面的距 离宜大于 5mm, 且小于15mm。冲击体的几何中心应位于被测冲

击点以50mm为半径圆形的范围内; 3冲击体释放装置应能准确定位冲击体的提升高度,保持冲 击体中心线和悬挂绳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并确保冲击体被释 放后能够自由摆动。

图 B.0.2 试验装置示意图

1一隔墙接缝;2一悬挂绳;3一释放绳;4一冲击体;5一自动脱钩器;6一

B.0.3冲击点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可选 心位置或楼板高度1.5m处, B.0.4 冲击体降落高度宜为0.45士0.02m,每构件反复进 冲击,且应避免因弹性产生的二次冲击。 B.0.5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 测试目的和测试依据; 2 工程名称、试件名称及其委托单位: 3 试件位置、类型、规格尺寸、材料、连接方式等: 4 现场试验的环境条件; 5 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6 试验过程的详细情况:

试验数据及结论; 8 试验日期、试验人员签字及其他 B.0.6 冲击试验完成后,墙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判为不合 格: 1 板面出现肉眼可见裂缝; 2 板连接处出现明显变位;

试验数据及结论; 8 试验日期、试验人员签字及其他 B.0.6 冲击试验完成后,墙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判为不合 格: 1 板面出现肉眼可见裂缝: 板连接处出现明显变位; 3 最大残余变形超过1mm。

C.0.1淋水部位应包括外墙、「门窗、幕墙、玻璃与墙体未脱开的 玻璃天窗、雨棚等。外墙墙板接缝处、窗框周边、空调板、外墙 脚手架洞口为重点试验部位。 C.0.2淋水前应对窗边等重点部位进行射水试验,射水持续时间 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对于渗漏点整改后的检查,也可采用 高强度射水试验。 C.0.3淋水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工程项目的高度和布管的情况选定加压水泵,确保最 不利点的水压和水量达到要求;水压不够时应采用加压措施,保 正试验正常进行。 2水箱容量应根据淋水量大小而定,可单独配置,也可利用 现有施工水箱或生活(消防)水箱。 3供水管及淋水管 1)根据淋水量选定供水主管和支管管径。淋水管宜采用 DN25管材,淋水管钻孔直径宜为3.0mm,孔间距宜控制在 50~80mm。 2)支管应设置阀门控制供水量及水压,支管所接淋水管不 宜超过两根,水压应控制在0.1~0.6MPa

C.0.3淋水设备应符合下列规

1)根据淋水量选定供水主管和支管管径。淋水管宜采用 N25管材,淋水管钻孔直径宜为3.0mm,孔间距宜控制在 50~80mm。 2)支管应设置阀门控制供水量及水压,支管所接淋水管不 宜超过两根,水压应控制在0.1~0.6MPa。

3)支管和淋水管安装应稳固可靠。 4水加压设备应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C.0.4布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供水主管和支管宜布置在阳台附近。 2淋水管应置于淋水段外墙顶部,淋水管与窗或墙面距离控 制在100~150mm,可在被检面形成连续水幕。 3建筑层数不超过4层可划分为一个淋水段;5层以上可从 上而下每3~4层划分一个淋水段。阳台处淋水管可断开,若立面 有横向断开线条,则应根据所在线条位置分段布管。 C.0.5试验情况检查记录时间应至少包括试验开始后4、8、12 小时三次,检查出的渗漏点应标识记录 C.0.6外墙防水性能验收:试验开始12小时后,淋水面内侧未 出现水渍现象,可判定合格。 C.0.7 淋水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外墙淋水方案; 2 射水记录、外墙淋水试验情况记录表及关键过程记录: 3 渗漏整改方案及措施: 试验电子影像资料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 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采用“可”。 2条文中必须按指定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有关规定执行时,其写 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2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 3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 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6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 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8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 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10 《建筑幕墙》GB/T21086 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12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13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 14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 1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 16 《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46 17 《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 18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

总则. 1 54 2 术 语 ...56 3 基本规定 ..59 4 预制构件.. ...63 4.1 一般规定. ..63 一 4.2 主控项目. ..64 4.3 一般项目.. ..67 5 预制构件连接. .69 5.1 一般规定. ..69 5.2 主控项目. .69 5.3 一般项目 .74 6 部品及其安装. ..75 6.1 一般规定. ..75 6.2 主控项目《水运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JTS252-2015》, ..75 6.3 一般项目 ..79 7 实体试验 .81 附录 B 隔墙冲击试验 .83

规定事项按国家、行业和广东省现行相关标准执行。

2.0.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由结构系统、外围护 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四大系统组成,强调建筑、结 构、设备、装修等专业间的协同配合。区别于传统现浇混凝土建 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结构体系是将预制构件通过模数协调、 模块组合、接口莲接、节点构造和施工工法等集成装配而成:并 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1以系统集成为方法,体现加工和装配需要的标准化设计; 2 以工厂精益化生产为主的预制构件; 3 以装配和干式工法为主的工地现场: 4以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节约 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2.0.2预制混凝土构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预制受力构件,主要 包括梁、板、柱、剪力墙、斜撑、楼梯、阳台等,另一类是预制 非受力构件,主要包括外墙板、内隔墙等。 2.0.3部品是构成装配式建筑的功能单位,可由建筑单一产品或 复合产品组装而成。随看预制构件工业化生产方式以及装配式装 修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建筑产品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当作为外 墙的剪力墙、或作为内墙的剪力墙等预制构件同时文与装饰装修

集成,具有部品属性。必须指出,对于这一类建筑产品,既要作 为预制受力构件进行检测检验,文要作为部品进行验收。同样, 带装饰装修功能的内隔墙板、外墙板,如果既具有预制构件属性 又具有部品属性,在检测验收时,既要作为预制构件进行检测检 验,又要作为部品进行验收。

2.0.8预制墙板侧边预留钢筋锚环或钢丝绳环交互交叠,后插入 纵筋于钢筋锚环内或钢丝绳环内,可采用水泥基灌浆料或混凝土 现浇接缝处,整体形成水平锚环现浇连接。 2.0.1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大多数情况下无法现场截取钢筋套 筒灌浆连接试件进行检验,可采取现场制作平行试件替代原位截 取试件。可在构件外部设置一个灌浆套筒,灌浆套简的规格、型 号及标高与构件内部的灌浆套筒简相同,并且灌浆套筒的灌浆孔是 相联通的,现场施工时,同时进行灌浆施工,设置在构件外部的 翟浆套简用作送样试验,称之为平行试件,试验结果称之为平行 试验结果。

3.0.1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将装配式结构与模 板、钢筋等作为同一层次管理对象,划分为分项工程。随着装配 式混凝土建筑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现行国家标准《装配 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对装配式建筑的明确定义,装配式 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由部分采用预制构件逐步向全部采用预制构 件装配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发展,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 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等。显然,装 配式混凝土结构仍被划分为分项工程,不能继续满足装配式建筑 发展的需要。根据工程实践经验,本规范将单位工程中的现浇混 疑土结构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同时作为主体结构分部工程的子分 部工程,明确规定宜将预制构件及其连接作为主体结构分部工程 的一个独立子分部工程,强调了预制构件及其连接在验收环节中 的重要性。 对自前大量存在的部分使用预制构件的、未达到现行国家标 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中A级评价标准的建筑工 程一一即本规范第1.0.2条第2点所规定的情形,鉴于现浇混凝土 结构所占比例较大,预制构件在主体结构所占比例较小,可将其

划分为分项工程进行质量验收

件连接两个分项工程,预制构件分项工程可视情况分为预制受力 构件分项工程和预制非受力构件分项工程。按照生产和施工工艺 预制构件分项工程文可划分为结构性能、混凝土强度、外观质量 预理件等检验批;预制构件连接分项工程可划分为套筒灌浆连接 浆锚搭接连接、焊接连接、螺栓连接等检验批。同时市政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必背100问,结合装配 式建筑工程的特点,本条对本规范检验批划分的原则进行了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