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Z/T 091-2017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MZ/T 091-2017 国家行政区划图(集)编制规范简介:
MZ/T 091-2017《国家行政区划图(集)编制规范》是中国测绘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它主要规定了国家行政区划图的编制原则、内容要求、技术指标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标准,旨在确保行政区划图的准确、完整、统一和规范。
1. 编制原则:规范强调地图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要求地图内容真实反映实地情况,同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 内容要求:规范详细规定了行政区划图应包含的地理要素,如国界、省界、市界、县界等,以及行政单位的名称、代码等信息。
3. 技术指标:对地图的比例尺、精度、投影方式、图式符号、色彩设计等技术参数进行了明确,确保地图的可读性和一致性。
4. 质量控制:规范了地图编制的全过程管理,从数据采集、处理到地图产品生成,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以保证地图产品的质量。
5. 更新规定:规范还对地图的更新频率和方法做了规定,确保地图的时效性。
总的来说,MZ/T 091-2017是指导我国行政区划图编制的重要依据,对于维护国家版图的尊严,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提升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MZ/T 091-2017 国家行政区划图(集)编制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编制压国家行政区划图(集)应按照职能分 管理, 以权威的法规支件、信息 文资料、制图机构、审核部门和出版单位等,确保地图编制过程的严肃性和产品推出的权威性
按照“三类”(单张地图、地图集、电子类地图)“四级”(国家、省、市、县)一体,进行 范的思路,把反映行政区划要素与介绍自然地理、人文历史、交通旅游等情况结合起来,做到主 突出、内容梯次衔接,层级关联明晰、整体成龙配套。
积极采纳国家基础测绘成果、城市规划建设成果、矿产资源勘探成果,特别是地质、水文、交 新变化的权威资料,确保支撑制图的各种数据和文字资料详实、准确、可靠。标示能准确反映诸 位置、形态和变化情况。
应用国家最新的界线勘定成果、地名普查成果、行政区划设置调整资料和相关统计资料,构建 划更新系统和机制,尽量缩短地图编制的更新周期,反映政区变化的情况。
GB∕T 51269-2017 建筑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5.1基础地理底图要素数据源
5.3市辖区地图和城市地图的基本资料
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分省地图册以及各省会城市地图作为市辖区图和城市图编制的基本资 的基本资料主渠道应是经过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审核过的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地图集》(2005年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作为序图中的中国地理 国地势、中国政区、中国民族自治地方、中国政区沿革图等图幅编制的基本资料。
5.5国界线和省级行政区域界线的基本资料
地图(集)涉及国界 制:省级行政区域界线, 法图集》绘
5.6级行政区域界线的资料和依据
5.7.1县级以上政区名称和驻地的依据
5.7.1县级以上政区名称和驻地的依据
5.7.2乡级政区名称和驻地的基本资料
国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勘定成果,各省级相关部门编制完成的省级行政区划地图、省级行政区 及依法调整的乡级行政区划的资料,作为乡级政区名称和驻地编制的基本资料。
5.8.1现势资料截至时间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资料截至出版前3个月,乡级行政区划资料截至出版前6个月。依法实施的行政区 划调整、地名命名更名、界线勘定的资料以及最新的地名普查成果作为更新政区等级、界线、驻地和名 弥的补充资料,已批复的尚未完成勘界备案的按照已批准的变更方案示意图标注;各种最新地理、经济、 人口、政区沿革的文字资料作为撰写说明文字的参考资料。
5.8.2行政区划现势资料的使用基准
5.8.3现势资料的补充
的各种现势资料不一致时,以民政部门提供的
最新版《中国分省系列图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单位系列图》可作为分省区现势性资料的 更新和补充;最新出版的各类交通地图资料、水系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普通地图集》《世界分 国地图》《世界地图集》以及公开遥感影像资料等可作为相关领域现势资料的补充
所选择的资料应符合公开出版的要求,内容表示要避免涉及国家保密的内容,遵循《公开地图内容 表示若干规定》《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试行)》《关于公布可在公开地图上表示的机场的通知 等有关规定。
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6.3.1投影方式类别
6.3.2.1序图投影选取
序图投影除中国的地理位置图采用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中国行政区划地图采用任意伪方位投影 外,其余的中国地势、中国政区沿革、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和中国建制市分布图(比例尺在1:2500万到1 1000万之间),采用双标准纬线等积圆锥投影。标准纬线为N25°N47°,经纬网密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省级行政区划地图采用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比例尺及标准纬线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见附录A。 城市地图不表示经纬线。
6.3.3单张地图投影选取
单张地图所采用的投影方式、比例尺及经纬网密度确定见表1
表1单张地图的投影、比例尺、经纬网参数
7规格、内容结构及编排
况确定地图集的规格,
表2国家行政区划地图集规格
7.1.2单张地图规格
国家行政区划地图集由封面、页、编委会、编辑说明、目录、地图索引、图例、序图、省级行政 区划地图、附录和政区名称索引、版权页、封底组成。其中,内容主体结构主要由如下三部分组成: a)序图包括中国地理位置、地势、政区、政区沿革、民族自治地方、建制市分布图等
省级行政区划地图作为图集主体,反映国家行政区划的现状,以省级行政区划为单元,每一单 元包括政区略图和文字说明、省级政区全图和扩大图、市辖区图及省会城市图。 附录选编“全国街道一览表”和“全国政区名称生僻用字及地方读音简表”,地名索引包括全 部乡级以上的政区名称。
7.2.2单张地图结构
单张地图以中国全图为主体,反映国家行政区划的现状,以省级行政区域为单元设色。全图汇 国测法字[200311号规定,可视图面情况附政区说明文字及图表,
(集)的编排应清晰易读、主题突出、层次分明
8编绘一般要求和表示内容及方法
8. 1 编绘一般要求
国家行政区划图(集)的编绘应符合GB/T12343.1一2008、GB/T12343.2一2008、GB/T12343.3一2009 的规定,地图内容符合国测法字[2003]1号,国测图字[2009]2号的规定。若相关规定有更新替代版,贝则 应符合最新各种规定
省级行政区划全图、扩大图图例见附录B。城市图图例见附录C。
8.2.2.1地理位置图
中国地理位置图,反映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相关位置,各大洲、洋、海的位置和范围,突显中国 的地理位置。主要表示洲名洲界、国名国界(未定国界)、地区名地区界、军事分界线;首都和 要城市等。
8. 2. 2. 3行政区划地图
中国行政区划地图,反映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全貌。主要表示国界、省界和特别行政区界:省会 城市:重要河、湖及海域等:另附最新全国行政区划统计表。
8.2.2. 4政区沿革
制的设置和撤销、政区名称的命名更名、行政区划的调整、行政级别的升降及行政机关驻地的迁 容。不同时期之间省级行政区划的主要变动情况用附表或文字说明,
8.2.2.5民族自治地方
8. 2. 2. 6建制市分布
8.2.3省级行政区划地图
8.2.3.1省级行政区划地图表示内容
8. 2. 3. 1. 1概述
按省级政区分为34个单元。每单元包括政区略图和文学说明、省级政区全图和扩大图、市辖区图和 城市图。 从要素内容选取、等级差异化表达等多方面入手,突出行政区划要素GB∕T 31435-2015 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安全性评价方法,兼顾其他要素(交通、水系、 地貌等)
8.2.3.1.2政区略图和文字说明
略图,表示省级政区的概貌。其中,省、自治区表示地级行政区域界线,直辖市表示县级行政 ,标注县级以上政区名称和政府驻地。地貌用等高线分层设色表示。文字说明,简述省级政区 经济概况,重点介绍政区沿革。另附省级政区行政区划统计表。
8.2.3.1.3省级政区全图和扩大图
省级政区全图表示省级政区全貌,每省级政区一幅。省、自治区按市(地)级行政区域设色,直辖 市按市辖区、县行政区域设色:行政区域界线表示到县级:标注市(地)、县、乡级政区名称全称和政 府驻地;综合表示相关的交通及自然地理要素。乡镇密集地区用扩大图的形式表示,选取标注乡级政区 名称和政府驻地。
T∕CAMET 11001.1-2019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 信息技术架构及网络安全规范 第1部分:总体需求8.2.3.1.4市辖区图
在省级政区全图和扩大图上无法完整反映各市辖区界线的地级市可编制市辖区图。重点表示地级市 市辖区的行政区划要素,按市辖区设色。图幅范围内的乡级政区名称和驻地全部表示,街道、村庄部分 表示。其他要素表示同省级行政区划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