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宁波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简介: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降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以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宁波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是根据这种理念,结合宁波本地的自然条件、城市特点和功能需求,制定的一套系统性的规划设计指导文件。
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规划理念:强调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
2. 规划原则:以最小化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为原则,优先考虑利用现有自然空间和设施,通过设计实现雨水的自然管理。
3. 设计标准:规定了各种城市用地的雨水管理目标,包括雨水径流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等,以确保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技术措施:详细介绍了各种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如绿色屋顶、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并提供了设计方法和参数。
5. 保障措施:包括政策支持、法规制定、公众参与、监测评估等方面,以确保海绵城市规划的实施和效果。
6. 实施步骤:给出了规划的实施流程和关键环节,指导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这套导则为宁波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科学、系统的设计依据,对于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城市韧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宁波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部分内容预览:
1城市道路海绵性设计内容包活道路高程设计、绿化带设计、道 各横断面设计、海绵设施与常规排水系统衔接设计。 2城市道路应在满足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达到相关规划提出的 每绵城市空制标与指标要求。为保障城市交通安全,在海绵设施的 建设路段,城市雨水管渠和泉站的设计重现期、径流系数等设计参数 应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中的相关标准执行。 3城市道路海绵设施的选择应以大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 为原则,在满足城市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达到相关规划提出的海 绵城市控制自标与指标要习求。 4城市道路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 理后引入道路红线内、外绿地内,并通过设置在绿地内的雨水渗透、 诸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海绵设施进行处理
5当城市道路(车行道)径流雨水排入道路红线内、外绿地时, 在海绵设施前端:应设置沉淀池(并)、奔流并(管)等设施,对进 入绿地内的初期雨水进行预处理或弃流,以减缓初期雨水对绿地环境 皮海绵设施的影响。 6在满足同等道路功能的前提下,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充分考虑海 绵设施建设需求,优先选用含绿化带的横断面形式。道路横断面设计 应优化道路横坡坡向、坡度,充分考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 的竖向关系,便于雨水径流汇入。 7道路海绵设施应通过溢流排放系统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相衔 接,保证上下游排水系统的顺畅。规划为超标雨水径流行通道的城 节道路,其断面及竖尚设计应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并与区域整体内 劳防治系统相衔接。 8易积水路段可利用道路周边注地与公共用地的地下空间建设调 蓄设施,雨水调蓄设施应与市政工程管线设计租协调。 9城市道路穿越水源保护区或其他对水质要求较高的水域时,宜 结合道路竖向及断面形式,布置初期雨水奔流设施或对雨水径流污染 具有较强净化功能的海绵设施。 10现状道路改造时,应对人行道、绿化带进行海绵性改造。条件 允许时,宜对现状道路横断面进行优化设计
2城市道路海绵性设计应遵宿以
1工程场地现状及项目设计条件分析: 2确定项目海绵城市控制目标与指标要求: 3结合道路竖向设计及雨水管网布置情况,划分排水分区: 4结合下垫面解析和控制指标,根据海绵设施的服务范围选用适 宜的海绵设施,并确定其建设规模和空间布局: 5根据海绵设施的内容和规模,复核海绵指标,并根据复核结果 优化调整海绵工程内容。 6城市道路标准横断面竖向设计,绿地内竖向设计: 7项目方案比选、技术经济分析。
1城市道路海绵设施的选用,应根据项目总体布置、水文地质等 特点进行,可参照选用如下: 1)渗透设施:下沉式绿地;简易型、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透 水路面:渗等。
2储存设施:雨水湿地;湿塘等。 3)1 调节设施:调节塘:调节池等。 4 车转专输设施:植章沟(干式、湿式、转输型)等。 5)截污净化设施:(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池、井) 等。 2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人行道可来用透水铺装路面,透水路 面设计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3当城市道路车行道部分采用透水路面结构时,其砾石排水层应 设渗排(管)设施,并接入排水系统 4道路红线内的机非分隔带宜建设为下沉式绿地、植草沟和生物 滞留设施:道路周边绿地宜建设植草沟、生物滞留设施、雨水塘和人 工湿地。 5道路范围内机非分隔带应适当做成下沉式。坡度较大的路段, 应采用梯式绿化带。面积、宽度较大的绿化带、交通岛、渠化岛等 区域可依居实际情况采用雨水湿地、雨水花园、湿塘、调节塘、调节 池等设施。 6城市道路绿化带内海绵设施(如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雨水 花园、湿塘、植草沟),应采取必要的侧向防渗措施,防止下雨水径流 下渗对道路路面及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造成破环。对于底部不适宜下 渗的路段,还应采取底部防渗措施。 7采用渗管(渠)时应采用透水土工布外包处理,防止管渠堵塞 8大型立交绿地内宜采用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雨水花园、湿 塘、调节塘、植草沟等设施。立交路段内的雨水应优先导排至绿地 内。 9城市高架各下应根据建设条件和水质监测情况设置雨水弃流、 调蓄、利用设施,如雨水桶、滞蓄池等。 10下穿立交区的排水形式应采用泵站排水与调蓄相结合的方式 雨水调蓄设施宜结合雨水泉站的前池进行建设。 11海绵设施内植物宜根据绿地竖向布置、水分条件、径流雨水水 质等进行选择,宜选择耐、耐污、耐卓等能力较强的本士植物 12设计道路宜采用孔口路牙、格栅路牙或其他形式,确保道路雨 水径流能够顺利流人道路红线内绿化带,人行道雨水通过表面径流 透水路面排至下沉式绿地、渗管(渠)等。 路缘石开口的设计要点如下:
各缘石的开!口形式可以为垂直开口或者45度倒角开口。 2 足各缘石开口的底部应该朝向海绵设施,确保雨水能够顺流进 人。 3路缘石开口入口处应设置消能设施,以防正侵蚀。 4对于需要跨越步行通道的路缘石开口,应采取加盖等防护挡 施。 13管道集中入流方式进入海绵设施的,入口处应采取散流和消能 借施,具体的方式包括:前池溢流、卵石或者碎石、围堰、弯头消能 14雨水口宜设手绿化带内,雨水口高程宜高丁绿地而低丁路面: 雨水口宜采用环保型雨水口,雨水口内宜设截污挂篮: 15雨水排出口处应设置物理截污设施,可采用截污格树、初期弃 流、旋流沉砂等设施。周围场地条件充足的雨水排出口宜采耳汉雨水塘 雨水湿地、生物浮岛等措施,经上述设施滞留净化后再入受纳水体。 16路面雨水宜首先汇道路红线内绿化带,当红线内绿地空间不 足时,可由政府主管部门协调,将道路雨水引入道路红线外城市绿地 为的海绵设施进行处理。当红线内绿地空间充足时,也可利用红线内 每绵设施处理道路红线外空间的雨水经流。 17市政道路沿线可因地制宜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天然河道、湖 等自然水体应成为雨水调蓄设施的首选:也可在道路线适宜位置建 设雨水调蓄池。王地条件许可时,道路沿线可建设雨水湿地滞洪区, 道路雨水可引入其中处理、储存。雨水湿地滞洪区应兼有雨水处理、 调蓄、储存的功能。 18道路雨水收集处理后优先用于道路周边绿化浇灌及路面冲洗
1城市绿地及广场应在满足自身功能条件下(如吸热、吸尘、降 噪等生态功能,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等功能),充分利用 大面积的绿地与景观水体,设置雨水渗滞、调蓄、净化为主要功能的 海绵设施,消纳自身及周边区域雨水径流,达到相关规划提出的控制 日标与指标要求。 2规划承担城市排水防涝功能的城市绿地马广场,其总体布局、 规模、竖向设计应与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相衔接。条件允许时,城市厂
场可设计为下沉式广场,作为超标降雨的调蓄空间。在符合景观要求 和微地形设计的基础上,城市绿地宜做成下沉式,以消减峰值流量, 延缓峰值寸间,净化雨水径流。 3城市绿地中的景观水体、草坪绿地和低洼地的建设宜和海绵城 市建设要求相衔接天津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导则(试行),设计为集雨水调蓄、净化和生态景观为一体的多 功能生态设施。 4城市绿地及广场应通过雨水湿地、湿塘等集中调蓄设施,消纳 自身及周边区域的径流雨水,构建多功能调蓄水体湿地公园,并通过 调蓄设施的溢流排放系统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 统相衔接。 5城市绿地与广场内湿塘、雨水湿地等雨水调蓄设施应菜取水质 控制措施,利用雨水湿地、生态堤岸等设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6在场地条件充许的地块,可将绿地周边道路和地块的雨水径流 引绿地进行处理和调蓄,其汇水区范围应结合绿地的面积、场地竖 向和周边的河流水系等要素进行划定。周边区域雨水经流进入城市绿 地内的生物滞留设施、雨水湿地前,应利用沉淀池、前置塘、植草沟 和植被过滤带等设施对雨水径流进行预处理。 7城市广场和地面公共停车场的硬化地面应优先选用透水路面 并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对经过分隔绿带和透水路面等海绵设施过滤 净化后的雨水进行收集。绿地与厂场建成后应优先采用收集净化后的 雨水或就地取用河水作为浇灌、路面冲洗用水及景观补充用水,严格 根制使用自来水。 8海绵设施内植物宜根据设施水分条件、径流雨水水质等进行选 择,宜选¥耐、耐污、耐卓等能力较强的乡王植物。 9湿塘、雨水湿地、景观湖和下沉式厂场等调蓄设施应建设预警 棕识和预警系统,保障暴雨期间人员的安全撤离,避免事故的发生
1依据规划明确项自的海绵城市空制自标与指标要求: 2对用地范围内的现状和规划下圣面进行解析: 3根据控制指标和下垫面解析结果,确定城市绿地内海绵措施的 规模和雨水利用总量。 4结合场地竖向设计及雨水管网布置情况,划分排水分区: 5结合上述分析,因地制宜,选用适宣的海绵设施,确定其建设 形式和布局:
6根据海绵设施的内容和规模,复核海绵指标。
防护绿地内的生物滞留设施应根据防护类型合理选用。 高压走廊防护绿地内的生物滞留设施设置,应在符合相关设计规 范的前提下谨慎选用。 广场用地的生物滞留设施规模应根据汇水面积确定,对于含道路 汇水区域的生物滞留设施应选用植草沟、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顶 处理。污染严重区域应设置初雨充流设施,弃流量根据下垫面卓季污 染物状况确定。 5水体 城市绿地中的水体应具有雨水调蓄和水质净化功能。公元内的水 体可根据需要适当收纳周边地块的地表雨才,但收纳车行道区域的雨 水需进行顶处理,对污染严重的区域必须设有初期雨水弃流设施。 水体周边应根据水流方同、速度和冲刷强度,合理设置生态驳岸 水体周边植物应结合区域污染源种类,选择具有特定净化功能的 植物。 6蓄水池 无地表调蓄水体且径流污染较小的城市绿地,可设置蓄水池。 居区域降雨、地表径流系数、地形条件、周边雨水排放系统等因素, 确定调蓄池的容积。蓄水池应设有净化设施。 7植草沟 沿硬化地面布置的植草沟深度应空制在200~500mm。 汇水型植草沟深度控制在200~500mm。 8,植被缓冲带 植被缓冲带适用于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的临水区域。 公园绿地内临水区域绿地与水面高差较小,植被缓冲带宜采用低 坡绿地的形式,以减缓地表径流。 防护绿地内临水区绿地与水面高差较大,植被缓冲带宜采用多坡 绿地的形式,以减缓地表径流。 9绿色屋顶 根据整体景观风格和建筑构造确定是否建设绿色屋顶
1城市水系海绵性设计对象包活城市江河、湖泊。 2根据蓝线规划,保护现状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