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1350-2019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GB/T 51350-2019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51350-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2.48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1915
免费资源

GB/T 51350-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1350-2019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简介:

GB/T 51350-201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是一部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国家标准,旨在推动和规范中国的近零能耗建筑的建设和发展。近零能耗建筑,顾名思义,是指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其能源消耗接近于零,或者只有极小的能源需求,能够达到高效率利用能源,大幅度减少对环境影响的建筑。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近零能耗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以及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能效设计:规定了建筑的保温、隔热、气密性、绿色建材使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设计要求,以减少能源消耗。

2. 可再生能源利用:鼓励在建筑中集成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系统,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

3. 能源管理系统:要求建筑配备能源管理系统,对建筑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4. 运行与维护:规定了近零能耗建筑在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应遵循的准则,以保证其长期的能源效率。

5. 性能评估与认证:明确了近零能耗建筑的性能评估方法和认证流程。

这部标准的发布,对于推动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GB/T 51350-2019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部分内容预览:

1屋面保温层应与外墙的保温层连续,不得出现结构性热 桥;当采用分层保温材料时,应分层错缝铺贴,各层之间应有 粘结。 2屋面保温层靠近室外一侧应设置防水层;屋面结构层上 保温层下应设置隔汽层;屋面隔汽层设计及排气构造设计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规定。 3女儿墙等突出屋面的结构体,其保温层应与屋面、墙面 保温层连续,不得出现结构性热桥。女儿墙、土建风道出风口等 薄弱环节,宜设置金属盖板,以提高其耐久性,金属盖板与结构 连接部位,应采取避免热桥的措施。 4穿屋面管道的预留洞口宜大于管道外径100mm以上

伸出屋面外的管道应设置套管进行保护,套管与管道间应填充保 温材料。 5落水管的预留洞口宜大于管道外径100mm以上,落水 管与女儿墙之间的空隙宜使用发泡聚氨酯进行填充

7.1.17地下室和地面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层应与地上部分保温层连续,并应 采用吸水率低的保温材料;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层应延伸到地下 冻土层以下,或完全包裹住地下结构部分;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 层内部和外部宜分别设置一道防水层,防水层应延伸至室外地面 以上适当距离。 2无地下室时,地面保温与外墙保温应连续、无热桥

7.1.18建筑围护结构气密层应连续并包围整个外围护结构,建 筑设计施工图中应明确标注气密层的位置 7.1.19 围护结构设计时CJ∕T 258-2007 纤维增强无规共聚聚丙烯复合管,应进行气密性专项设计。 7.1.20 建筑设计应选用气密性等级高的外门窗,外门窗与门窗 洞口之间的缝隙应做气密性处理。 7.1.21气密层设计应依托密闭的围护结构层:并应选择适用的 气密性材料

题的部位应进行节点设计,并应对气密性措施进行详细说明;穿 透气密层的电力管线等宜采用预埋穿线管等方式,不应采用桥架 敷设方式。

处应进行密封节点设计,并应对气密性措施进行详细说明

7.1.24供热供冷系统冷热源选择时,应综合经济技术因素进行

7.1.24供热供冷系统冷热源选择时,应综合经济技术因素进行

性能参数优化和方案比选,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严寒地区采用分散供暖时,可采用燃气供暖炉;采用集 中供暖时,宜以地源热泵、工业余热或生物质锅炉为热源,并采 用低温供暖方式。 2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宜采用地源热泵或空气源热泵

中供暖时,宜以地源热泵、工业余热或生物质锅炉为热源,并采 用低温供暖方式。 2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宜采用地源热泵或空气源热泵。 3夏热冬暖地区宜采用磁悬浮机组等更高能效的供冷设备。 7.1.25供热供冷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优先选用高能效等级的产品,并应提高系统能效: 2 应有利手直接或间接利用自然冷源: 3 应考虑多能互补集成优化: 4 应根据建筑负荷灵活调节: 5 应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 6 应兼顾生活热水需求。 7.1.26 循环水泵、通风机等用能设备应采用变频调速 7.1.27 应根据建筑冷热负荷特征,优化确定新风再热方案或采 取适宜的除湿技术措施

7.1.26循环水泵、通风机等用能设备应采用变频调速

VI新风热回收及通风系统

7.1.28应设置新风热回收系统,新风热回收系统设计应考全 年运行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7.1.29 新风热回收装置类型应结合其节能效果和经济性综合考 虑确定,设计时应采用高效热回收装置。 7.1.30 新风热回收系统宜设置低阻高效的空气净化装置。 7.1.31 严寒和寒冷地区新风热回收系统应采取防冻及防结霜 措施。 7122 民代建新风玄统宫公户独立设黑关应控用直電式供

7.1.32居住建筑新风系统宜分户独立设置,并应按用户需 应新风量。

7.1.34与室外连通的新风、排风和补风管路上均应设

闭型电动风阀,并应与系统联

规定: 1 当设有两台及以上电梯集中排列时,应具备群控功能: 2电梯无外部召唤,且电梯轿内一段时间无预设指令时 应自动关闭轿厢照明及风扇; 3宜采用变频调速拖动方式,高层建筑电梯系统可采用能 量回馈装置。

7.1.38应设置室内环境质量和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对建筑室内 环境关键参数和建筑分类分项能耗进行监测和记录,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公共建筑应按用能核算单位和用能系统,以及用冷、用 热、用电等不同用能形式:进行分类分项计量:居住建筑应对公 共部分的主要用能系统进行分类分项计量,并宜对典型户的供暖 共冷、生活热水、照明及插座的能耗进行分项计量,计量户数不 宜少于同类型总户数的2%,且不少于5户。 2应对建筑主要功能空间的室内环境进行监测。对于公共 建筑,宜分层、分朝向、分类型进行监测;对于居住建筑,宜对 典型户的室内环境进行监测,计量户数不宜少于同类型总户数的 2%,且不少于5户

3当采用可再生能源时,应对具单独进行计量。 4 应对数据中心、食堂、开水间等特殊用能单位进行独立 计量。 5应对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系统等关键用能设备或系 统能耗进行重点计量。 6宜对室外温湿度、太阳辐照度等气象参数进行监测。 7宜对公共建筑使用人数进行统计。 7.1.39应设置楼宇自控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应根据末端用冷 用热、用水等使用需求,自动调节主要供应设备和系统的运行 工况

7.1.41节能控制宜以主要房间或功能区域为控制单元,实

1在一个系统内集成并收集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照度、 人体在室信息等与室内环境控制相关的物理量; 2包含房间的遮阳控制、照明控制、供冷、供热和新风末 端设备控制,相互之间优化联动控制; 3在满足室内环境参数需求的前提下,以降低房间综合能 耗为目的,自动确定房间控制模式,或根据用户指令执行不同的 空间场景模式控制方案。 7.1.42当有多种能源供给时,应根据系统能效对比等因素进行 优化控制。采用可再生能源系统时,应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 7.1.43新风机组的运行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7.1.43新风机组的运行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根据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实现应的设备后停、 风机转速及新风阀开度调节: 2宜设置压差传感器检测过滤器压差变化: 3宜根据最小经济温差(恰差)控制新风热回收装置的旁 通阀,或联动外窗开启进行自然通风; 4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新风热回收装置应具备防冻保护功能:

7.2.1建筑施工单位应针对热桥处理、气密性保障等关键环节 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现场实际操作示范 7.2.2建筑围护结构保温工程施工时,应选用配套供应的保温 系统材料和专业化施工工艺。对外保温结构体系,其型式检验报 告中应包括外保温系统耐候性检验项目

.2.3围护结构保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温施工应在基层处理、结构预理件安装完成且验收合 格后进行。外墙保温施工前,外门窗应安装完毕并验收合格。 2保温层应粘贴平整且无缝隙,其固定方式不应产生热桥: 采用岩棉带薄抹灰外保温系统时,岩棉带的宽度不宜小 于200mm。 3围护结构上的悬挑构件、穿墙和出屋面的管线及套管等 部位应进行热桥处理。 4装配式夹心保温外墙板的竖缝和横缝均应做热桥处理。 7.2.4外门窗(包括天窗)应整窗进场。外门窗安装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安装前结构工程应已验收合格且门窗结构洞口应平整。 2 外门窗与基层墙体的连接件应进行阻断热桥的处理 3门窗洞口与窗框连接处应进行防水密封处理。 4窗底应安装窗台板散水GB∕T 24803.4-2013 电梯安全要求 第4部分:评价要求,窗台板两端及底部与保温层之 间的缝隙应做密封处理:门洞窗洞上方应安装滴水线条 7.2.5当设计有外遮阳时,应在外窗安装完成后且外保温尚未 施工时确定外遮阳的固定位置,并安装连接件。连接件与基层墙 体之间应进行阻断热桥的处理。 7.2.6围护结构气密性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安装前结构工程应已验收合格且门窗结构洞口应平 2 外门窗与基层墙体的连接件应进行阻断热桥的处理 门窗洞口与窗框连接处应进行防水密封处理 4窗底应安装窗台板散水,窗台板两端及底部与保温 可的缝隙应做密封处理:门洞窗洞上方应安装滴水线条

施工时确定外遮阳的固定位置,并安装连接件。连接件与基层墙 体之间应进行阻断热桥的处理

7.2.6围护结构气密性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气密性材料的材质应根据粘贴位置基层的材质和是否需 要抹灰覆盖气密性材料进行选择;

2建筑结构缝隙应进行封堵; 3围护结构不同材料交界处,穿墙和出屋面管线、套管等 空气渗漏部位应进行气密性处理: 4气密性施工应在热桥处理之后进行。 7.2.7装配式结构气密性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外墙板内叶板竖缝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密封方式:横缝应采用高强度灌浆料密封。 2装配式框架结构外墙板内叶板竖缝和横缝均宜采用柔性 保温材料封堵,并应在室内侧进行气密性处理。 3外叶板竖缝和横缝处夹心保温层表面宜先设置防水透汽 材料,再从板缝口填充直径略大于缝宽的通长聚乙烯棒。板缝口 宜灌注耐候硅酮密封胶进行封堵。 4装配式夹心外墙板与结构柱、梁之间的竖缝和横缝应在 室内侧设置防水隔汽层,再进行抹灰等处理 7.2.8施工过程中宜对热桥及气密性关键部位进行热工缺陷和 气密性检测,查找漏点并应及时修补。 7.2.9 机电系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机电系统安装应避免产生热桥和破环气密层: 2 风系统所有敬开部位均应做防尘保护: 3不 机组安装及管道施工过程中应做消声隔振处理。 7.2.10 主要材料及设备进场时,应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并符 合设计要求。主要材料及设备宜包括下列内容: 1 保温材料; 2 外门窗、建筑幕墙(含采光顶)及外遮阳设施: 防水透汽材料、气密性材料: 供暖与空调系统设备; 5 照明设备; 6 太阳能热利用或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备等。 7. 2. 11 各道工序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上道工序合格后方可进

7.2.7装配式结构气密性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行下道工序《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锡伯文、满文字型正黑体 GB/T30848-2014》,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和影像资料。隐蔽工程检查应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