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3/T 2549-2023 新能源配储能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技术规范.pdf简介:
"DB43/T 2549-2023"是中国湖南省地方标准,全称为《新能源配储能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技术规范》。这个标准主要针对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和储能设施(如电池储能系统)的综合管理系统进行规定,旨在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营管理效率。
"三站合一"通常指的是将新能源发电站、储能电站和电力负荷控制站的功能集成在一个系统中,通过智能化的方式进行统一监控。这个系统包括电力生产、存储和消费的全过程管理,可以实现实时数据采集、故障预警、优化调度、远程控制等功能。
技术规范的内容可能涵盖了系统的设计要求、硬件配置、软件功能、数据安全、接口标准、运行维护等方面,目的是保证新能源配储能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同时促进节能减排。
总的来说,这个标准为新能源配储能系统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对于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能源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DB43/T 2549-2023 新能源配储能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本文件规定了新能源场站配储能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的系统构成、系统功能、性能指标、防雷接 地、电源和网络安全技术要求内容等。 本文件适用于接入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力系统、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新能源配储能电站,其 他新能源配储能系统可参照执行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threestationsinoneintelligentmonitoringsystem 对升压站监控系统、新能源发电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储能站能量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协调控制及统筹分配,实现全站有功功率能量管理及无功功率协调分配的功能,形成全站的监控和管 理中心。
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对新能源电站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名 号报警等各项功能,即遥测、遥信、遥控和遥调功能。远程终端单元(RemoteTerminalUnit,RT 线终端单元(FeederTerminalUnitT/CECS 846-2021 夏热冬冷地区供暖空调系统性能检测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FTU)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
DB43/T 25492023
4.1 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应符合易拓展、易改造、易升级、易维护的工业化应用要求。 4.2 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应有利于实现全系统的信号采集、监视及控制、故障处理,提高运行的可
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应符合易拓展、易改造、易升级、易维护的工业化应用要求。 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应有利于实现全系统的信号采集、监视及控制、故障处理,提高运行的
靠性、经济性,并确保场站运行的安全性。
DB43/T25492023
5.1.1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由站控层设备组成,并采用分层、分布、开放式网络系统与新能源场站 监控系统、储能站能量管理系统EMS、升压站监控系统实现连接。对于配置感应滤波变压器成套设备的 升压站,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还应通过网络系统与感应滤波监控系统实现连接,感应滤波监控系统应 符合DL/T1998的规定。 5.1.2站控层宜由计算机网络连接的系统主机/操作员站、数据服务器、远动工作站、工程师站(选配) 等设备构成,为站内运行提供人机界面,实现配置储能的新能源场站的统一的功率优化调节,形成新能 源场站、储能站和升压站的功率的综合控制中心,并可与各级监控中心通信。
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的硬件设备宜由以下儿部分组成: a)站控层设备: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主机/操作员站、数据服务器、远动工作站、工程师站(选 配)、时间同步系统及打印机等; b) 网络设备:包括网络交换机、光/电转换设备、接口设备和网络连线及网络安全设备等
5.3.2站控层设备要求
5.3.2.1站控层配置应满足全站(包括新能源场站、储能站和升压站)综合功率控制的功能要求及性 能指标要求,并留有扩充裕度。 5.3.2.2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主机/操作员站宜采用双机余配置。 5.3.2.3站控层配置的远动工作站与调度中心的通信模式应能设置为双主机或主备用工作方式。 5.3.2.4站控层应设置时钟同步系统,其同步脉冲输出接口或数字接口应满足系统配置要求。
5.3.3.1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网络通信设备主要为交换机,提供网络通信服务,传输速率应不低于 100Mbit/s。 5.3.3.2户内网络通信介质宜采用超五类屏蔽双绞线。通往户外的通信介质应采用铠装光纤或铠装屏 蔽双绞线
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工具软件,满足如下要求: a)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历史/实时数据库和标准数据总线与接口等,配置要求如下: 1)操作系统应满足国标GB/T20272的要求:
DB43/T 25492023
2)历史数据库应提供数据库管理工具和软件开发工具进行维护、更新和扩充操作,并有备份 功能 3)实时数据库应提供安全、高效的实时数据存取,支持多应用并发访问和实时同步更新; 4)标准数据总线与接口应提供基于消息的信息交换机制,通过消息中间件完成不同应用之间 的消息代理、传送功能。 b)人 应用软件主要包括画面编辑软件、监控实时运行软件、实时告警窗、统计计算及报表打印等, 应用软件应采用模块化结构,具有良好的实时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可靠性、可扩充性; C) 工具软件主要包括系统配置工具等
6.1.1智能监控系统应遵循分级控制、统一调度的原则,根据电网调度机构指令,控制新能源场站的 有功功率和储能站的充放电功率。 6.1.2智能监控系统应具备统一调度和独立调度两种有功功率控制模式,对配置储能设备的新能源场 站的风电场发电系统、光伏电站发电系统、储能系统,自动发电控制(AGC)策略要求如下: a)统一调度模式下,系统接收调度主站下发的升压站并网点总有功功率指令,根据新能源发电 SCADA系统和储能EMS系统的计算优化目标值,自动将总有功功率指令分解到两个系统,并将 新能源发电有功功率目标值和储能站有功功率目标值分别下发到新能源发电SCADA系统和储 能站EMS系统: b)独立调度模式下,系统接收调度主站下发的新能源发电有功功率指令和储能站有功功率指令: 自动将电网调度下达的新能源发电有功功率目标值和储能站有功功率目标值分别下发到新能 源发电SCADA系统和储能站EMS系统。 6.1.3智能监控系统的有功功率控制应能防止升压站主变压器过载运行。 6.1.4智能监控系统的有功功率控制误差不应大于目标值的1%。
6.1.1智能监控系统应遵循分级控制、统一调度的原则,根据电网调度机构指令,控制新能源场站的 有功功率和储能站的充放电功率
6.2.1智能监控系统的无功电压控制功能要求如下: a)接收调度主站下发的无功功率或电压调节控制目标时,能够自动控制全站系统内各种控制 对象,实现追随调度主站的控制目标。控制对象应包括:风电场发电系统、光伏电站发电系 统、储能系统、无功调节设备、主变分接开关等; b) 通过新能源发电SCADA系统、储能站EMS系统及升压站监控系统下发各个设备的无功功率 指令: c)风电场发电系统、光伏电站发电系统、储能系统、无功调节设备、主变和母线故障时应自动闭 锁全部或部分功能,支持人工恢复和自动恢复。 6.2.2智能监控系统的无功电压控制误差不应大于目标值的1%。
一1 智能监控系统应能选择采用新能源有功备用和采用储能设备的方式,实现新能源场站的一次调步 系统自动将一次调频控制方式下发到新能源发电一次调频控制装置和储能系统一次调频控制装置。 2 智能监控系统的一次调频控制方式的选择应具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模式,遵守操作唯一性原见
新能源场站、储能设备的一次调频应符合GB/T
DB43/T25492023
6.4.1智能监控系统采用感应滤波技术对新能源并网点电能质量进行实时控制,控制对象包括新能源发 电系统产生的谐波、储能系统产生的谐波等。 6.4.2新能源场站并网点谐波应满足GB/T14549的规定。
6.5辅助服务需求响应
6.5.1智能监控系统应具备接受群控域控调度控制功能,实现新能源场站、储能站的快速响应。 6.5.2智能监控系统应具备接受调度辅助服务交易指令,实现新能源场站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功能。
6.6.1智能监控系统应能通过网络通信与升压站监控系统、新能源发电SCADA系统和储能站EMS系统、
6.6.1智能监控系统应能通过网络通信与升压站监控系统、新能源发电SCADA系统和储能站EMS系统、 感应滤波监控系统进行实时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6.6.2智能监控系统与升压站监控系统通信连接,接收和处理的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 a)升压站并网点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 b)升压站并网点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位置信息、保护动作信息等; c)集中接入升压站的风电场或光伏电站并网点的电压、电流; d)集中接入升压站的储能系统并网点的电压、电流; e)集中接入升压站的风电场或光伏电站并网点的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位置信息、保护动作信 息等: f)集中接入升压站的储能系统并网点的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位置信息、保护动作信息等; g)升压站主变分接头位置信息; h)无功补偿装置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位置信息、保护动作信息等; i)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位置信息、保护动作信息、输出无功功率、无功功 率可调范围等。 6.6.3智能监控系统与新能源发电SCADA系统通信连接,接收和处理的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 a)新能源发电系统的总有功功率、总无功功率; b)新能源发电系统的事故总信号。 6.6.4智能监控系统与储能EMS系统通信连接,接收和处理的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 a)储能系统的总有功功率、总无功功率; b)储能系统的事故总信号。 6.6.5智能监控系统应能通过远动工作站与调度(调控)中心主站通信,接收调度(调控)中心下发 的AGC/AVC调节指令。 6.6.6智能监控系统与感应滤波监控系统通信连接,接收和处理的信息宜包括但不限于: a)调谐与无功补偿装置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位置信息、输出无功功率、无功功率可调范围等; h)感应滤波变压器分接头位置信息
人机界面应满足如下要求但不限于: 能按要求对各种参数进行设置,具备按一定权限对参与功率控制设备的选择、设备参数、 量限值等进行编辑、记录功能:
人机界面应满足如下要求
Q/GDW 1876-2013 多功能测控装置技术规范.pdfDB43/T 25492023
应给不同职责的运行管理人员不同的安全等级
操作功能应满足如下要求但不限
a) 操作方式应满足6.1、6.2、6.3相关功能; b)应能按要求对各种功能进行投退; c)可实现对屏幕画面、制表打印和数据库的修改、扩充等维护功能; d)可对信息进行分层、分级、分类设置。
6.9历史数据记录及统计
6.9.1智能监控系统应具有历史数据记录功能。 6.9.2智能监控系统应具有统计功能,
JJF(吉) 94-2015 多参数食品现场快速检测仪校准规范.pdf6.9.1智能监控系统应具有历史数据记录功能。
6.10.1智能监控系统设备应从站内时间同步系统获得对时信号。 6.10.2站控层设备宜采用SNTP网络对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