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1/T 105-2018 四川省第三卫生间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DBJ51/T 105-2018 四川省第三卫生间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13850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J51/T 105-2018 四川省第三卫生间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pdf简介:

"DBJ51/T 105-2018"是四川省地方标准,全称为"四川省第三卫生间设计标准",发布于2018年。这个标准主要针对的是第三卫生间的建筑设计和规划,旨在提供一种更为人性化、包容和舒适的卫生间设计指南,特别关注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残障人士、儿童和照顾者的需要。

"第三卫生间",也称为无障碍卫生间,是一种特殊设计的卫生间,不仅满足一般人的使用需求,还特别考虑到了残障人士、家庭护理者、携带儿童的家长等特殊人群的使用便利性和舒适性。它可能包括更多的设施,如无障碍通道、扶手、坐便器高度调节、婴儿护理区等。

附条文说明部分是对标准中各项规定和要求的详细解读和解释,帮助设计者、建设者和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确保第三卫生间的设计和建设能够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人性化需求。

总的来说,DBJ51/T 105-2018是为了推动社会公共设施的无障碍化,提升城市生活的便利性和包容性。

DBJ51/T 105-2018 四川省第三卫生间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pdf部分内容预览:

关于发布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川建标发(2019)18号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9年1月7日

1.0.1为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GB/T 38988-2020 损伤容限型钛合金板材,解决特殊群体的入厕需求,规 范和指导第三卫生间建设,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第三卫生间新建及改(扩)建设计。 1.0.3第三卫生间的设计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及四 川省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1.0.1为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解决特殊群体的入厕 范和指导第三卫生间建设,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第三卫生间新建及改(扩)

川省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公共厕所publictoilets,lavator

在道路两旁或公共场所等设置的厕所,

2.0.2第三卫生间unisextoile

在公共厕所中专门设置的为行为障碍者或需要他人(尤其 导性)协助使用的卫生间。

卫生间内设置的带坐便器及安全抓杆且方便行动障碍者进 和使用的厕位。

0.4无障碍小便位accessible

比同类常规产品能减少流量或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体 节水技术的器件、用具。

3.0.1第三卫生间的设计应以人为本,符合文明、卫生 适用、节水的原则

3.0.2第三卫生间可分为独立式、附属式和活动式三种类型

3.0.3独立式、附属式第三卫生间应在下列公共厕所中设置: 1一类独立式公共厕所和一类附属式公共厕所; 2康疗中心、社区医院、卫生院等医疗机构的固定式公共 厕所。 3.0.4应在下列活动式公共厕所中设置活动式第三卫生间:商业 区、旅游景区、重要公共设施及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区域的活动式 公共厕所。

3.0.5活动式第三卫生间应参照独立式、附属式第三卫生间

平面布置及设施设备要求进行具体设计。

3.0.6旅游高峰季节时间较短的地区可在人流高峰季节增设 动式第三卫生间。

3.0.7第三卫生间厕位数量宜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

美观,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3.0.9第三卫生间的平面设计应充分考虑无障碍通道和

3.0.10单独建造且数量较多的第三卫生间与男女公共厕所 起设置时,宜进行标准化装配式设计施工。

起设置时,宜进行标准化装配式设计施

4.1.1第三卫生间位置宜靠近公共厕所人口处。 4.1.2第三卫生间门宜双向开启,当向内开启时,室内轮格 转直径不应小于1.50m。

4.1.1第二卫生间位置宜靠近公共厕所人口处。 4.1.2第三卫生间门宜双向开启,当向内开启时,室内轮椅回 转直径不应小于1.50m。 4.1.3严寒和寒冷地区第三卫生间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外窗 的可见光透射比、气密性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门应采取措施 防止冷风侵人:夏热冬冷、温和地区第三卫生间应具有较好的自

4.1.3严寒和寒冷地区第三卫生间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夕 的可见光透射比、气密性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门应采取措 防止冷风侵入;夏热冬冷、温和地区第三卫生间应具有较好的 然通风效果。

4.1.4第三卫生间平面布置宜规整,便于使用,卫生间

4 第三卫生间平面布置宜规整,便于使用,卫生间使用面

4.1.6第三卫生间平面布置应优先考虑天然采光,并应

工照明。天然采光时外窗宜以高窗为主,当使用低窗时应注意保 证室内私密性。

4.2.1新建第三卫生间应布置成人坐便器、成人洗手盆

新建第三卫生间应布置成人坐便器、成人洗手盆、儿童

坐便器、儿童洗手盆、有婴儿台功能的多功能台、儿童安全座椅、 安全抓杆、呼叫器等设施,同时宜布置无障碍小便器(成人与儿 童合用)、梳妆镜、挂衣钩、烘手器、取纸器等设施。

生使命、元里优宁益、有安元口功能的多功能白、元里女主庄何、 安全抓杆、呼叫器等设施,同时宜布置无障碍小便器(成人与儿 童合用)、梳妆镜、挂衣钩、烘手器、取纸器等设施。 4.2.2改建第三卫生间应布置成人坐便器、成人洗手盆、有婴 儿台功能的多功能台、安全抓杆、呼叫器等设施,条件允许时, 应增加儿童坐便器、儿童洗手盆、儿童安全座椅、无障碍小便器 (成人与儿童合用)、烘手器、挂衣钩、取纸器等设施。

儿台功能的多功能台、安全抓杆、呼叫器等设施,条件允许时, 应增加儿童坐便器、儿童洗手盆、儿童安全座椅、无障碍小便器 成人与儿童合用)、烘手器、挂衣钩、取纸器等设施。

4.2.3坐便器靠墙设置时,坐便器中心距离墙端宜为450m 成人坐便器距地面高度宜为450mm,儿童坐便器距地面高 为300mm

4.2.3坐便器靠墙设置时,坐便器中心距离墙端宜为450mm,

4.2.4成人坐便器两侧均应设安全抓杆,固定于墙体的抓杆

4.2.5成人坐便器与成人洗手盆宜相邻布置,儿童坐便器与儿 童洗手盆也宜相邻布置

4.2.5成人坐便器与成人洗手盆宜相邻布置,儿童坐便器与几

4.2.6成人洗手盆靠墙端设置时,洗手盆水嘴中心距离侧

大于550mm,两侧应设无障碍专用抓杆,其底部应留出宽 750mm、高650mm、深450mm供乘轮椅者膝部和足尖部移动 的空间。儿童洗手盆靠墙端设置时,洗手盆水嘴中心距离侧墙应 大于400mm,洗手盆距地面高度宜为500mm。

500mm~550mm,离地面高度宜为900mm。多功能台应考月 物收纳功能并宜有凹槽或边缘设防护装置。

度宜为500mm,距地面高度宜为400mm。 4.2.11挂衣钩材料应坚固耐腐蚀,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20m 4.2.12呼叫器应设置在坐便器侧墙面,高度应为400mm~ 500mmo 4.2.13取纸器应设置在坐便器的侧前方,高度应为400mm~ 500mmo

4.2.13取纸器应设置在坐便器的侧前方,高度应为400ml 500mmo

两侧应在离墙面250mm处设高度为1.20m的垂直抓杆,并在 墙面550mm处设高度为900mm水平安全抓杆,与垂直安全 杆连接。

第三卫生间 Unisex toilet 图4.2.15第三卫生间标识图例

.16 旅游景区第三卫生间可根据条件在室外增加显示屏,显

示第三卫生间室内的实时温度、湿度等信息参数,提供更加人性 化的服务。

mm,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800mm。 ,2第三卫生间的门当采用平开门时,门扇宜向外开启。如 为开启,开门后室内轮椅回转直径不应小于1.50m。平开门应 高900mm的横扶把手,在门扇里侧应采用门外可紧急开启的 员。

向内开启,开门后室内轮椅回转直径不应小于1.50m。平开 设高900mm的横扶把手,在门扇里侧应采用门外可紧急开 门锁。

门、玻璃门,当采用玻璃门时,应有醒目的提醒标志。采用自动 门时某灌注桩施工方案-secret,门开启后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

4.3.4第三卫生间平开门、推拉门的门把手一侧的墙市

4.3.6门槛高度及门内外高差不应大于15mm,并应以余 过渡。

5.0.1卫生器具应采用节水型用水器具。 5.0.2洗手盆宜采用感应式水嘴或自闭式水龙头,小便器宜 用感应式冲洗阀

用感应式冲洗阀。 5.0.3坐便器宜采用温水净身风干式坐便盖。 5.0.4第三卫生间平面布置应考虑通行便捷、无障碍,并应满 足下列要求: 1卫生器具的选型和布置不应影响轮椅的通行; 2纟 给排水管道布置不应影响轮椅的通行; 3给排水管道的敷设不应影响残疾人安全抓杆的使用; 4小便器宜选用落地式产品。 5.0.5年 第三卫生间应设置地漏,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地漏应设置在远离门口的位置; 2 应选用耐腐蚀和水封性能可靠的地漏; 3宜就近利用洗涤废水向地漏处的水封补水。 5.0.6严寒和寒冷气候区的第三卫生间应供应热水,夏热冬冷 和温和等气候区的第三卫生间宜设置热水供应。 5.0.7第三卫生间应合理控制用水器具和管道的噪声,并应满 足下列要求: 1卫生器具及配件宜选用低噪声产品; 2宜采用低噪声管材,给水管、热水管、污水管、废水管 等宜暗敷;

5.0.3坐便器宜采用温水净身风于式坐便盖。

3合理控制供水管道的压力和流速,减少管道振动和噪声 对环境的影响,给水管流速宜小于1m/s,热水管流速宜小于 0.8m/S 5.0.8给排水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建筑给水排 水设计规范》GB5001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等 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合理控制供水管道的压力和流速,减少管道振动和噪声 境的影响,给水管流速宜小于1m/s,热水管流速宜小于 m/s

DBJ 04-2006 海南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标准(试行)水设计规范》GB5001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 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