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2/T 5132-2022 城市停车设施技术标准.pdf简介:
DB22/T 5132-2022,全称为《城市停车设施技术标准》,是中国北京市的地方标准,于2022年发布。该标准主要针对城市停车设施的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技术要求和规范,旨在提升城市停车设施的效率、便利性和舒适性,满足城市化进程中的停车需求,解决城市停车难题。
主要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停车设施的规划:规定了停车设施的布局、规模、功能设置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度。
2. 设施设计:对停车设施的结构、材料、设施设备、照明、通风、消防等方面提出了安全和性能标准。
3. 建设施工:明确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境保护、施工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4. 运营管理:包括停车收费、服务规范、设施维护、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5. 绿色环保:强调了绿色设计、节能降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6. 数据管理和信息化:倡导智慧停车,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停车设施的服务水平。
该标准的发布有助于提升城市停车设施的整体品质,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DB22/T 5132-2022 城市停车设施技术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供机动车停放的场所及地上、地下建(构)筑物。一般由出入 口、停车位、通道和配套设施组成,
停放机动车的露天场所,
2.1.3停车库parkinggarage
HJ 2060-2018标准下载停放机动车的建(构)筑物。停车库包括自走式停车库和机械 式停车库两种类型
2.1.5基地base
2.1.8停车场出入口parkinglot
采用机械式停车设备存取、停放机动车的停车库。
用于协调各种不同车型,使于统计与计算停车数量、停车位大 小等数据而设定的标准车单元。
停车设施中车辆行驶与停放的空间,主要由停车位与通车道组
当坡道坡度较大时,为避免机动车的底部在坡道两端碰擦地面 而设置的缓和坡段。
机动车回转时,当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机动车以最低稳定车 速转向行驶时,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支承平面上滚过的轨迹圆 半径
环形车道内半径innerradiusofa
以回转圆心为参考点,机动车回转时其内侧最近端循圆曲线行 走的轨迹半径减去机动车最近端至环形车道外边的安全距离,
采用机械方法存取、停放机动车的机械装置或设备系统。简称 停车设备。
建筑物依据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标准所附设的面向本建筑物使 用者和公众服务的供机动车停放的停车设施。
2.1.21停车诱导系统parkingguidancesystem
停车诱导系统parkingguidance
面向驾车者服务,提供停车设施的位置、空闲车位数据等信息, 指引驾驶员停车的系统。
2.1.22换乘停车场Park andRide(P+R)
提供停车换乘功能的场地,是一种主要布置在城市中心区以外 公共交通服务不足地区,为鼓励个体机动车交通方式向公共交通方 式转换而设置的享受停车收费优惠补贴的停车场。
2.1.23无障碍楼梯accessiblestairway
在楼梯形式、宽度、踏步、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 动及视觉障碍者使用的楼梯
2.1.24无障碍电梯wheelchairaccessibleelevator
2.1.25无障碍出入口accessible entrance
在坡度、宽度、高度上以及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 动障碍者通行的出入口。
在坡度、宽度、高度、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动障 碍者通行的通道
2.1.27轮椅通道wheelchair accessiblepath/lane
为方便乘轮椅者设置的通道
方便行动障碍者使用的机动车停车位
D一一停车位总需求(个); Di一基本车位需求(个); D2一出行车位需求(个); Wel一垂直停车道宽度的最小停车位宽度(不靠墙)
3.1.1停车设施建设应与城市车辆保有量、交通需求以及交通发展 政策相协调。
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道路空间规划、城市停车规划、城市环境保 护、建筑设计、古城保护、环保、防火、节能及安全防护等规定 与城市景观相协调。
与设备;建筑形式应满足交通功能;建筑结构应坚固、耐久、稳定, 确保使用安全;建筑装饰应实用,采用防火、防潮、防滑、防腐 无污染、易于清洁的安全材料。 3.1.4停车设施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3.1.4停车设施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诊
3.2.1停车需求预测应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机动车发展水平为 依据,根据城市用地规划、交通出行特征、交通服务水平及城市交 通管理等因素,在停车调查的基础上,预测规划期末城市停车需求 总量及空间分布。
3.2.2停车调查主要内容应包括停车设施调查、停车特征调查、相 关资料的收集、现状停车供给和需求关系分析与评价等,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3.2.2停车调查主要内容应包括停车设施调查、停车特征调查
停车设施调查应获取停车设施规模和空间分布、形式、收
费管理等信息; 2停车特征调查应获取停车需求生成率、停车设施供给能力、 平均停车时间、车位周转率、停车设施利用率、停车集中指数等指 标; 3相关资料收集应获取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机动车保 有量、城市道路里程和网络布局,以及建设用地规模、性质和布局 等; 4现状停车位供需关系分析与评价应根据停车特征调查结果 定量化评价现状停车供需关系,分析停车发展面临的问题。
4现状停车位供需关系分析与评价应根据停车特征调查结果 定量化评价现状停车供需关系,分析停车发展面临的问题。 3.2.3停车需求预测包括基本车位和出行车位预测两部分
1基本车位需求应等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规划年城市机动 车保有量应综合考虑影响机动车发展的政策,结合城市人口、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等,采用趋势分析法、类比法、相关因素法等方法预 测; 2出行车位需求与城市交通出行结构、停车特征、交通管理 政策等紧密相关,其需求预测应在停车调查的基础上,可采取经验 借鉴法、用地类别法、机动车出行分布法等预测: 3停车位总需求应等于基本车位需求与出行车位需求之和。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D—停车位总需求(个); Di一—基本车位需求(个); D2一一出行车位需求(个)。
3.3.1停车设施的分类方式:
按停车布置形式分类:停车场和停车库: 2 按服务对象分类:公共停车设施和专用停车设施:
3 按管理方式分类:免费停车设施、限时收费停车设施和收 费停车设施。
3.4.1停车设施的建设规模应依据相关规划,综合考虑周边用地情
3.4.1停车设施的建设规模应依据相关规划,综合考虑周
1.4.1 停丰设施的连设规模应限据和失规划,综告考总同透用地情 况、停车需求、交通出行特征、路网承载能力及城市交通管理等因 素确定。其中,配建停车设施的建设规模应依据城市停车配建标准 确定。
3.4.2停车设施的规模按停车当量数计算,换算系数应按表3.4.2 确定
3.4.2停车设施的规模按停车当量数计算,换算系数应按表3.4.2
3.4.2不同车型的停车当量换算系数
3.4.3停车设施规模按停车当量数可分为四类,如表3.4.3所示。
表3.4.3 停车设施建筑规模及停车当量数
注:其中机动车停车当量数以小型车为计算当量。
4.1.1基地出入口的数量和位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设 计统一标准》GB5035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的规定及城市交通规划和 管理的有关规定。 4.1.2基地内的道路纵坡坡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 统一标准》GB50352的最大限值的规定。 4.1.3机动车经基地出入口汇入城市道路时的通视要求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的规定。 4.1.4停车设施的平面布置应遵循安全、便捷、顺畅的布置原则, 在停车需求较大的区域,停车设施的平面布局应有利于提高停车高 峰时段的使用效率。
4.2.1特大型、大型、中型停车设施的基地宜临近城市道路;不相 邻时,应设置通道连接。 4.2.2连接停车设施和干路间通道的通行能力应能够承受建成后
4.2.2连接停车设施和干路间通道的通行能力应能够承受建成后 所吸引的附加交通量,并能提供车辆因等候停车而排队所必需有的 空间。
CCGF 304-2008 建筑防水材料4.2.3停车设施的总体布置应充分考虑基地平层面积是否具
4.2.3停车设施的总体布置应充分考虑基地平层面积是
城市停车设施应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集约用地,因地制
4.2.5城市停车设施应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集约用地
宜地选择建设形式。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宜结合城市广场、 体育场馆、公共绿地等用地修建地下停车库;当快速路桥下有建设 条件时,可设置桥下停车场。
4.2.6停车设施的组成部分包括停车基
护与环境保护设施、管理设施、服务设施等配套设施。 1停车基本设施,包括停车位、通车道、出入口、坡道、人 行道、升降机、电梯、候车场地以及交通工程设施(防护、标志标 线、信号、信息诱导等)。机械式停车库还应包括机械停车设备; 2建筑设备,包括给水排水系统、采暖通风系统、电气系统; 3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设施,包括消防、防雪、防滑等安全 防护设施和绿化、降噪等环境保护设施: 4管理设施,包括值班室(管理办公室)、控制室、防灾中 心等管理用房和管理系统; 5服务设施,包括卫生间、等候室、洗车房等设施。 4.2.7停车设施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总平面的功能分区应合理JTS 152-2012 水运工程钢结构设计规范,除考虑停车区、通行区外,还 应组织好步行流线,设置步行安全通行带: 2总平面内,单向行驶的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双向行 驶的小型车道不应小于6m,双向行驶的中型车以上车道不应小于7m; 3机动车道路转弯半径应根据通行车辆种类确定。消防车道 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辆最小转弯半径要求。道路转弯时,应保证 良好的通视条件,弯道内侧的边坡、绿化及建(构)筑物等均不应影响 行车有效视距。
1总平面的功能分区应合理,除考虑停车区、通行区外,还 应组织好步行流线,设置步行安全通行带: 2总平面内,单向行驶的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双向行 驶的小型车道不应小于6m,双向行驶的中型车以上车道不应小于7m; 3机动车道路转弯半径应根据通行车辆种类确定。消防车道 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辆最小转弯半径要求。道路转弯时,应保证 良好的通视条件,弯道内侧的边坡、绿化及建(构)筑物等均不应影响 行车有效视距。
1总平面内的道路、广场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道路纵坡坡 度不应小于0.2%,广场坡度不应小于0.3%; 2当机动车道路纵坡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坡段与城市道路连 接,缓坡长度可采用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