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普夯路基施工方案简介:
普夯路基施工方案是一种在道路施工中广泛使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用于公路、铁路等大型工程的路基加固。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振动压路机对地基进行强烈的振动压实,以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稳定性,减少地基的松软和沉陷,增强路基承载力。
施工步骤大致如下:
1. 前期准备:首先对施工区域进行测量和规划设计,确定普夯的范围、深度和频率。同时,对地表进行清理,去除松散土层和障碍物。
2. 振动压实:使用振动压路机(普夯机)对地基进行连续、均匀的振动压实。压实深度和频率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通常是逐层进行,从浅到深。
3. 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的质量检查,包括压实度、平整度等,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4. 后期处理:压实完成后,进行表面整理和排水设施的设置,防止雨水积聚和冻胀。
5. 试验检测:施工结束后,通过试验检测(如静载试验、动载试验等)确认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普夯路基施工方案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施工效率高,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稳定性,适用于处理各种地基条件,但其对地基材料的选取有一定要求,如土壤必须具有良好的可压实性。
普夯路基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采用起重机能力大于15吨的单缆或起重能力大于20吨的复缆(利用滑轮组)履带式起重机均可,并配有辅助门架等缓冲消能支撑构造,防止吊臂过大振动、后仰,造成事故,若选用复缆起重机时应配有自动脱钩装置。夯机最大提升高度应大于10米。
选用弹性模量高的圆柱形钢质夯锤,或选用厚钢壳内浇钢筋砼制作的圆柱形夯锤。在夯锤底部必须对称设置4~6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减小起夯时坑底的吸力,排气孔的直径一般为10~15厘米,夯锤直径为2.0米,夯锤重10吨。
GB/T 40307-2021 无损检测 材料织构的中子检测方法.pdf1)、单点夯击次数设计为3击;
2)、夯击遍数暂定为2遍,并可根据试夯资料进行修正;
3)、设计采用夯锤重10吨,提升10米对路堤进行普夯,锤径为2米,夯点按正三角形布置,间距1.5米;
4)、为了使普夯路段沿路线纵向方向顺利过渡,普夯范围至填方设计高度18米截止。
试夯确定夯击遍数及距建筑物安全距离,然后再进行大范围夯击。
试夯试时应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20×20m)区域,表面应整平。按设计的夯点排列方式及间距,实地放出该范围的夯击点并测量场地标高,然后根据设计夯击参数进行试夯,记录夯沉量。夯完一遍后,测量夯击面标高:
若第一遍夯击的夯沉量大于5cm,则进行第二遍夯击,记录第二遍夯击的夯沉量,并测量第二遍夯击后的夯击面标高,若第二遍夯击的夯沉量小于5cm,则该场地可仅夯击一遍;若第二遍夯击的夯沉量大于5cm,则进行第三遍夯击,记录相应的夯沉量及测量第三遍夯击后的夯击面标高,若第三遍夯击的夯沉量小于5cm,表明该场地可夯击二遍即可。如此反复,以夯沉量小于5cm以前的遍数作为夯击遍数。
以上试夯过程即为确定夯击遍数。
1)、路堤每填筑至普夯设计面时《智能运动网关技术规范 GB/T 31994-2015》,应按规范要求检测路堤普夯前的压实度,并作好详细记录,在进行夯击时应注意观察是否对周围建筑物造成不利影响。
2)、按照设计要求的普夯处理范围、夯点排列及间距,采用仪具放点,并用小木桩或白灰在夯点中心处作出标记,夯点放完后应进行复核,确认无误时再绘制夯点布置图,并在图上对实地夯点逐一编号,固定并标注出每遍夯点位置。
3)、普夯施工必须按照试夯确定的夯击参数执行。各夯点每遍夯深必须标示在大样图的相应夯点上。
4)、普夯施工顺序必须按自路基中线向两侧逐次推进的方式进行控制,绝不可自周边向中心渐次推进。
5)、施工过程中若出现与试夯获取的信息差异较大时,应及时对施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原因,调整施工参数,实施动态控制。
6)、填筑层土石比例失控地段,进行翻挖(深度控制在1.2米范围)再重新填筑符合要求的填料。
7)、普夯完成后GB 17467-2020-T 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无水印 带书签),采用40吨以上级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整平处理。
1、有重要建筑物(如涵洞、民房、挡墙等)地段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夯击振动使其破坏,采取挖设隔振槽、预留安全距离等方法;
2、涵背已做回填地段安全距离暂定为15米,涵洞未作涵背回填地段可适当减小,根据试夯,观测建筑物振动及变形情况,以最终确定实际采用的安全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