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4/T 2382-2021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数据库建设规范.pdf简介:
DB14/T 2382-2021《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数据库建设规范》是一部关于地震安全性评价领域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主要针对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数据库建设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和指南,旨在规范和提升地震安全性评价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和管理。
该规范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数据采集:规定了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包括地震活动数据、地质构造数据、建筑物信息、人口分布等,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处理:对数据清洗、格式化、标准化等处理过程进行了规定,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 数据存储:明确了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数据分类、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以及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4. 数据管理:强调了数据库的维护、更新、查询和使用管理,确保数据的长期有效利用。
5. 评价方法:可能涉及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等方法,以及对数据在这些评估中的应用。
6. 技术要求:可能包括数据库平台的选择、数据接口设计、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总的来说,DB14/T 2382-2021是为地震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数据库建设框架,对于提升地震风险的预防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DB14/T 2382-2021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数据库建设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数据库 按照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过程中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管理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产生 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具有相同几何类型和相同属性要素的集合。
目标区图件比例尺不小于1:25000,近场区图件比例尺不小于1:250000新建标005-2020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建设标准(新疆).pdf,区域图件比例尺 1000000
4.3.1数据应做到要素属性表记录完整、文档齐全,无遗漏; 4.3.2数据库结构应与本文件一致,入库文档名称应与空间属性表中一致,拓朴特征准确无 4.3.3空间定位应做到坐标系统准确,空间实体的位置准确; 4.3.4属性数据应做到编码准确,定性、定量属性正确。
DB 14/T 2382—202
空间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地层、岩体、断层、构造分区、地震、地球物理勘探测线、地球物理 线拐点、钻孔、地质地貌调查点、年代样品采集点、地质单元分区、潜在震源区、地震带、地震 控制点、地震动参数分区、地震地质灾害点、地震地质灾害分区等数据、
按照CH/T9009.1的要求构建,目标区比例尺不小于1:25000,近场区比例尺不小于1:250000,区 域比例尺不小于1:1000000,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居民地点、面要素类; b)水系点、线、面要素类; c)交通网线要素类; d)自然地名点要素类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专题、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专题为非必建数据集 用栅格格式,但图面要素应包括本文件规定的要素。其余专题数据集均为必建内容。
.2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专题数据集
包括但不限于区域地震构造图数据、区域地震分布图数据、地球物理场数据、形变数据,数据内容 洛式见附录A。 a) 2 区域范围面要素类,按照附录A中表A.2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2 区域破坏性地震、现今地震目录点要素类,按照附录A中表A.3和A.4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C) 2 区域地震等震线面要素类,按照附录A中表A.5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d) 2 区域地层、岩体面要素类,按照附录A中表A.6、A.7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e) 区域主要断层线要素类,按照附录A中表A.8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f) 2 区域盆地、区域隆起区面要素类,按照附录A中表A.9、A.10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g) 2 区域地貌单元面要素类,按照附录A中表A.11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h) 2 区域大地构造分区面要素类,按照附录A中表A.12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i) 2 区域新构造分区面要素类,按照附录A中表A.13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i) 2 区域地球物理场(布格重力异常、航磁异常)线要素类,按照附录A中表A.14、A.15要求汇 总属性信息:
DB14/1 2021
区域地壳厚度、第四系等厚线、新生界等厚线线要素类,按照附录A中表A.16要求汇总属 信息; 区域垂直形变、水平形变等值线线要素类,按照附录A中表A.17、A.18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6.2.3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专题数据集
包括但不限于近场区地震构造图、近场区地震分布图数据,数据内容和数据格式见附录B。 a) 1 近场区范围面要素类,按照附录B中表B.2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b) 近场区破坏性地震、现今地震目录点要素类,按照附录A中表A.3和A.4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C 1 近场区地层、岩体面要素类,按照附录A中表A.6、A.7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d) 1 近场区主要断层线要素类,按照附录A中表A.8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e) 1 近场区盆地、隆起区面要素类,按照附录A中表A.9、A.10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f) 1 近场区地貌单元面要素类,按照附录A中表A.11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g) 1 近场区第四纪构造分区面要素类,按照附录A中表A.13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h) 近场区第四系等厚线、新生界等厚线线要素类,按照附录A中表A.16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6.2.4目标区断层勘查和活动性鉴定专题数据集
包括但不限于目标区遥感影像解译、地质地貌调查、槽探、地球物理勘探、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 代样品测试信息,数据内容和数据格式见附录C。 a)目标区面要素类,按照附录C中表C.2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b)航、卫片解译范围面要素类,按照附录C中表C.3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c)航、卫片解译断层线要素类,按照附录C中表C.4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d)地质地貌调查点点要素类,按照附录C中表C.5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e)地质地貌调查断点点要素类,按照附录C中表C.6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f)地质地貌调查断层线要素类,按照附录C中表C.7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g) 探槽点要素类,按照附录C中表C.8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h) 浅层地震勘探测线线要素类,按照附录C中表C.9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i) 浅层地震勘探测线拐点点要素类,按照附录C中表C.10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j)浅层地震勘探断点点要素类,按照附录C中表C.11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K) )多道直流电法勘探测线线要素类,按照附录C中表C.12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1)多道直流电法勘探测线拐点点要素类,按照附录C中表C.13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m)多道直流电法勘探断点点要素类,按照附录C中表C.14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n)探地雷达勘探测线线要素类,按照附录C中表C.15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O) 探地雷达勘探测线拐点点要素类,按照附录C中表C.16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P) 1 探地雷达勘探断点点要素类,按照附录C中表C.17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q) 地球物理勘探断层线要素类,按照附录C中表C.18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r) 跨断层钻孔联合地质剖面线要素类,按照附录C中表C.19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s)跨断层钻孔联合地质剖面钻孔点要素类,按照附录C中表C.20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t)年代样品采集点点要素类,按照附录C中表C.21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u)"C测年样品和释光测年样品测试结果属性表,按照附录C中表C.22、C.23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DB 14/T 2382—202
包括但不限于目标区场地勘测的控制性钻孔、原位测试以及工程场地特性等信息,数据内容和数据 格式见附录D a)控制性钻孔点要素类,按照附录D中表D.2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b)工程地质剖面线要素类,按照附录D中表D.3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c)建筑场地类别分区面要素类,按照附录D中表D.4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d)工程地质单元分区面要素类,按照附录D中表D.5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e) 控制性钻孔岩土层物理性能测试结果属性表,按照附录D中表D.6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f)) 控制性钻孔岩土层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属性表,按照附录D中表D.7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g) )控制性钻孔岩土层波速测试结果属性表,按照附录D中表D.8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6.2.6概率地震危险性评价专题数据集
包括但不限于概率地震危险性评价基础数据、结果数据信息,数据内容和数据格式见附录E。 地震统计区面要素类,按照附录E中表E.2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b) 1 潜在震源区面要素类,按照附录E中表E.3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C) 控制点基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点要素类,按照附录E中表E.4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d) 1 控制点基岩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点要素类,按照附录E中表E.5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e) 基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面要素类,按照附录E中表E.6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f) 1 基岩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面要素类,按照附录E中表E.7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T 地震动预测方程属性表,按照附录E中表E.8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h 潜在震源区空间分布函数属性表,按照附录E中表E.9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6.2.7目标区地表地震动参数确定专题数据集
包括但不限于目标区内各控制点和分区不同概率水准地表地震动参数、地表地震动时程数据文件、 时程图数据,数据内容和数据格式见附录F。 a)控制点地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点要素类,按照附录F中表F.2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b) 控制点地表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点要素类,按照附录F中表F.3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c) 控制点地表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点要素类,按照附录F中表F.4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d)地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面要素类,按照附录F中表F.5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e) 地表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面要素类,按照附录F中表F.6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f)地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值线线要素类,按照附录F中表F.7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g )地表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等值线线要素类,按照附录F中表F.8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6.2.8目标区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专题数据集
包括但不限于目标区内地震地质灾害数据,数据内容和数据格式见附录G。 a) 活动断层地震地表破裂影响带面要素类,按照附录G中表G.2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b) 活动断层避让带面要素类,按照附录G中表G.3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C) 1 地震砂土液化点点要素类,按照附录G中表G.4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d) 地震砂土液化分区面要素类,按照附录G中表G.5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e) 1 软土震陷点点要素类,按照附录G中表G.6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f) 1 软土震陷分区面要素类,按照附录G中表G.7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g)地震滑坡点点要素类,按照附录G中表G.8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DB14/1 2021
? 地震滑坡分区面要素类,按照附录G中表G.9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地震崩塌点点要素类,按照附录G中表G.10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地震崩塌分区面要素类,按照附录G中表G.11要求汇总属性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基本信息、实施方案、技术报告、专题报告、成果图件、土样测试报告 格式见附录H中表H.1。
数据编码由22位或25位组成,数据编码规则见附录I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pdf,
包括但不限于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各专题产生的成果与档案数据。按照附录J中表 总数据
DB 14/T 2382—202
附录A (规范性)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专题数据格式
表A.1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专题数据要素类描述
JJG(冀) 142-2018 数显大气采样器检定规程.pdfA.2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专题数据集数据格式
A.2.1 要素类中文名称为区域范围,英文缩写为SurveyRegion。表A.2给出了区域范围面要 格式。
DB14/1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