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及土钉墙施工技术交底

锚杆及土钉墙施工技术交底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
资源大小:53.25K
资源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ID:135085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锚杆及土钉墙施工技术交底简介:

锚杆及土钉墙施工技术交底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它主要是对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和操作规程的详细解释和指导,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以下是简要的介绍:

1. 定义:锚杆和土钉墙是支护结构的一种,广泛应用于隧道、边坡、基坑等不稳定土体的加固。锚杆是一种深入土体并固定的钢筋,通过其与土体的粘结力,提高土体的稳定性;土钉墙则是通过打入土体的钢筋(土钉)形成墙体,提供支撑。

2. 施工流程:通常包括场地准备、钻孔(锚杆施工)、插入锚杆或土钉、注浆(锚固)以及土钉墙的施工(包括墙体打设、注浆等)。

3. 技术要点:锚杆的直径、长度、间距和倾角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确定;注浆材料和工艺应符合相关规范;土钉墙的墙面平整度、钢筋间距、注浆饱满度等需要严格控制。

4. 安全注意事项:施工中要防止钻孔深度过深或过浅,避免对地下管线、结构造成破坏;注浆压力和速度需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土钉墙施工时要防止墙体开裂。

5. 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需定期进行锚杆/土钉的抗拔力检测,确保其承载力;墙面需要定期检查,确保稳定性。

通过这样的技术交底,可以使施工人员对施工过程有清晰的理解,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锚杆及土钉墙施工技术交底部分内容预览:

张拉设备用YC-60 型穿心式千斤顶,配YC-60 型油泵、油压表等,YC-60 型穿心式千斤顶在使用前必须送当地技术监督部门或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校验标定。

5.百分表(精度不小于0.02mm ,量程小于50mm)。

1.有齐全的技术文件和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JC 429-1991 砖瓦工业隧道窑-干燥室体系热效、单位热耗、单位煤耗计算方法,并已进行技术交底。

2.进行场地平整,拆迁施工区域内的报废建(构)筑物和挖除工程部位地面以下3m 内的障碍物,施工现场应有可使用的水源和电源。在施工区域内已设置临时设施,修建施工便道及排水沟,各种施工机具已运到现场,并安装维修试运转正常。

3.已进行施工放线,锚杆孔位置、倾角已确定;各种备料和配合比及焊接强度经试验可满足设计要求。

4.当设计要求必须事先做锚杆施工工艺试验时,试验工作已完成并已证明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3.1 材料的关键要求

用作锚杆(土钉)的钢筋(HRB 335 级或HRB 400 级热轧螺纹钢筋)、钢管、角钢、钢丝束、钢绞线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和现场复试的试验报告。

用于喷射混凝土面层内的钢筋网片及连接结构的钢材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和现场复试的试验报告。

水泥用强度等级为32.5 、42.5 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并有出厂合格证;砂用粒径小于2mm 的中细砂;水用pH 值小于4 的水;所用的化学添加剂、速凝剂必须有出厂合格证。

1.灌浆是土层锚杆及土钉施工中的一道关键工艺,必须认真进行,并作好记录。灌浆材料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0 ;当灌浆材料用水泥浆时,水灰

比为0.4~0.5 左右,为防止泌水、干缩,可掺加0.3%的木质素黄酸钙;当灌浆材料用水泥砂浆时灰砂比为1:1 或1:2 (重量比),水灰比为0.38~0.45, 砂用中砂并过筛。如需早强,可掺加水泥用量3%~5%的混凝土早强剂;水泥浆液试块的抗压强度应大于25MPa ,塑性流动时间应在22s 以下,可用时间应为30~60mira 整个灌浆过程应在5min 内结束。

2.灌浆压力一般不得低于0.4MPa, 亦不宜大于2MPa ;宜采用封闭式压力灌浆和二次压力灌浆,可有效提高锚杆抗拔力 (20%左右)。

3.锚杆、土钉墙设计及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锚杆的构造要求 1)锚杆的锚固体应设置在地层的稳定区域内,且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4.0 m; 2)锚杆的自由段长度不宜小于5m 并应超过潜在滑裂面1.5m; 3)土层锚杆锚固段长度不宜小于4m; 4)锚杆上下排垂直间距不宜小于2.0 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1.5m; 5)锚杆倾角宜为15°~25°,且不应大于45°; 6)沿锚杆轴线方向每隔1.5~2.0 m 宜设置一个定位支架; 7)锚杆锚固体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0。

(2)土钉墙的构造要求

土钉墙墙面坡度不宜大于1:0.1;土钉的长度为开挖深度的0.5~1.2 倍,间距宜为1~ 2m,与水平面夹角宜为5°~20°; 土钉钢筋宜采用HRB 335、HRB 400 级钢筋,钢筋直径宜为16~32mm ,钻孔直径宜为70~120mm; 土钉必须和面层有效连接,应设置承压板或加强钢筋等构造措施,承压板或加强钢筋应与土钉螺栓连接或钢筋焊接;喷射混凝土面层宜配置钢筋网,钢筋直径宜为6~10mm ,间距宜为150~3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面层厚度不宜小于80mm, 钢筋网片搭接长度应大于300mm; 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取降水措施或截水措施,坡顶应采用砂浆或混凝土护面,其宽度应不小于800mm, 并高于地面,以防止地表水灌入基坑,坡脚应设排水沟和集水坑,坡面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泄水管。

1.根据设计要求、水文地质情况和施工机具条件,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选择合适的钻孔机具和方法,精心操作,确保顺利成孔和安装锚杆并顺利灌注。

2.在钻进过程中,应认真控制钻进参数,合理掌握钻进速度,防止埋钻、卡钻、塌孔、掉块、涌砂和缩颈等各种通病的出现,一旦发生孔内事故,应尽快进行处理,并配备必要的事故处理工具。

3.钻机拔出钻杆后要及时安置锚杆(土钉)并随即进行注浆作业。

4.锚杆安装应按设计要求,正确组装,认真安插,确保锚杆安装质量。

5.锚杆灌浆应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水泥浆、水泥砂浆配合比,做到搅拌均匀,并使灌浆设备和管路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6.施加预应力应根据锚杆类型正确选用锚具,并正确安装台座和张拉设备,保证数据准确可靠。

3.4 职业健康安全关键要求

1.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正确佩带安全帽;

2.电工和机械操作工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并持证上岗;

3.基坑四周必须设置不低于1.5m 的维护设施,沿道路侧夜间必须有红色灯光示警。

应加强混凝土喷射机械的维护保养,在作业过程中,不得出现漏风、漏气现象,最大限度的控制粉尘污染。

四、主要操作工艺措施及主要做法要求

1.土层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土方开挖→修整边壁→测量、放线→钻机就位→接钻杆→ 校正孔位→调整角度→打开水源→钻孔(接钻杆)→钻至设计深度→冲洗→插锚杆→压力灌浆养护→裸露主筋除锈→上横梁(或预应力锚件)→焊锚具→张拉(仅限于预应力锚杆)→ 锚头(锚具)锁定。

土层锚杆干作业施工程序与水作业钻进法基本相同,只是钻孔时不用水冲泥渣成孔,而是将土体顺钻杆排出孔外而成孔。

2.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流程:立面子整→绑扎钢筋网片→干配混凝土料→依次打开电、风、水开关→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混凝土面层养护。

4.2 施工操作要点及要求

锚杆、土钉支护应按设计规定分层、分段开挖,做到随时开挖,随时支护,随时喷混凝土,在完成上层作业面的锚杆预应力张拉或土钉与喷射混凝土以前,不得进行下一层土的开挖。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允许在距离四周边坡8~10 m 的基坑中部自由开挖,但应注意与分层作业区的开挖相协调;当用机械进行土方开挖时,严禁边壁出现超挖或造成边壁土体松动或挡土结构的破坏。为防止基坑边坡土体发生塌陷,对于易塌的土体可采用以下措施:

(1)对修整后的边壁立即喷上一层薄的砂浆或混凝土,待凝结后再进行钻孔;

(2)在作业面上先安装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面层后,再进行钻孔并设置土钉;

(3)在水平方向分小段间隔开挖;

(4)先将开挖的边壁作成斜坡,待钻孔并设置土钉后再清坡;

(5)开挖时沿开挖面垂直击人钢筋和钢管或注浆加固土体。

(1)锚杆、土钉支护宜在排除地下水的条件下进行施工,应采取恰当的降、排水措施排除地下水(包括地表、支护内部、基坑排水),以避免土体处于饱和状态并减轻作用于面层上的静水压力。

(2)基坑四周支护范围内应预修整,构筑排水沟和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地面,防止地表水向地下渗透。靠近基坑坡顶2~4m 的地面应适当垫高,并且里高外低,便于径流远离边坡。

(3)在支护面层背部应插入长度为400~600mm 、直径不小于40mm 的水平排水管,其外端伸出支护面层,间距可为1.5~2m,以便将喷射混凝土面层后的积水排出。

(4)为了排除积聚在基坑内的渗水和雨水,应在坑底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坑,坑内积水应及时抽出。排水沟应离开边壁0.5~lm,排水沟和积水坑宜用砖砌并用砂浆抹面以防止渗漏。

(1)钻孔时要保证位置正确(上下左右及角度),防止高低参差不齐和相互交错。

(2)钻进时要比设计深度多钻进100~200mm ,以防止孔深不够。

(3)锚杆应由专人制作,接长应采用对焊或帮条焊,为使锚杆置于钻孔的中心,应在锚杆上每隔1500mm 设置定位器一个;钻孔完毕后应立即安插锚杆以防塌孔,为保证非锚固段锚杆可以自由伸长,可在锚固段和非锚固段之间设置堵浆器或在非锚固段涂以润滑油脂,以保证在该段自由变形;当使用钢绞线作锚杆时,使用前应检查有无油污、锈蚀、缺股断丝等情况,端部要用钢丝绑扎牢,不得参差不齐或散架。

(1)注浆管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破裂和堵塞,接口处要牢固,防止注浆压力加大时开裂跑浆;注浆管应随锚杆同时插入,干成孔时在灌浆前封闭孔口,湿成孔时在灌浆过程中看见孔口出浆时再封闭孔口。

(2)注浆前要用水引路、润湿输浆管道;灌浆后要及时清洗输浆管道、灌浆设备; 灌浆后自然养护不少于7d,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进行张拉工艺;在灌浆体硬化之前CJ∕T 3008.2-1993 城市排水流量堰槽测量标准矩形薄壁堰,不能承受外力或由外力引起的锚杆移动。

1)应在锚杆锚固段浆体强度达到15MPa 或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进行。

2) 锚杆试验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l20—99) 附录E 的规定,在试验前做试验方案,并经批准后执行。

1)土钉支护施工必须进行现场抗拔试验,应在专门设置的非工作土钉上进行抗拔试验直至破坏,用来确定极限荷载,并据此估计土钉的界面极限黏结强度。

JTG∕T D31-2008 沙漠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2)每一典型土层中至少应有3个专门用于测试的非工作钉。测试钉的总长度、黏结长度和施工方法原则上应与工作钉一致。

3)土钉的现场抗拔试验时,土钉、千斤顶、测力杆三者应在同一轴线上,千斤顶的反力架应置于混凝土面层或土钉上、下部,安设两道工字钢或槽钢作横梁,并与护坡墙紧贴;当张拉到设计荷载时,拧紧锁定螺母完成锚定工作;张拉时宜采用跳拉法或往复式拉法,以保证土钉和钢梁受力均匀;张拉力的设定应根据实际所需的有效张拉力和张拉力的可能松弛程度而定,一般按设计张拉力的75%~85%进行控制。

4) 测试钉进行抗拔试验时的注浆抗压强度不应低于6MPa。试验应采用连续分级加载,首先施加少量初始荷载(不大于土钉设计荷载的20%)使加载装置保持稳定,以后的每级荷载增量不超过设计荷载的20%。每级荷载施加完毕后应立即记下位移读数并保持荷载稳定不变,继续记录以后l min 、6 min 、10 min 的位移读数。若同级荷载下10 min 与1 min 的位移增量小于l mm,即可施加下级荷载,否则应保持荷载不变继续测读15min 、30min 、60rain 时的位移。此时若60 min 与6 min 的位移增量小于2mm ,可进行下级加载,否则即认为达到极限荷载。根据试验得出的极限荷载必须大于设计荷载得1.25 倍, 否则应反馈修改设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