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5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交底

C35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交底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rar
资源大小:13.07K
资源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ID:129730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C35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交底简介:

C35混凝土是一种强度等级为C35的混凝土,通常应用于公路、桥梁、隧道及各类大型建筑物的路面施工。其施工技术交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准备:使用高强度的水泥、级配良好的骨料(如石子、砂子)、合适的水灰比和适量的掺合料,确保混凝土的性能。

2. 混凝土搅拌:混凝土应在搅拌站集中搅拌,确保搅拌均匀,无离析。搅拌时间应根据水泥品种和水灰比确定,一般不小于2分钟。

3. 浇筑:采用施工机械设备(如混凝土泵、摊铺机等)进行施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避免出现冷缝。混凝土摊铺厚度应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平整度要高。

4. 养护:混凝土浇筑后,要及时进行保湿养护,如覆盖养护、洒水保湿等,保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增长。

5. 强度检测: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抗压、抗折、抗渗等性能检测,确认其满足设计要求。

6. 施工环境: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避免混凝土因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的收缩裂缝。

7. 安全与质量: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程,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同时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

以上是C35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交底的基本内容,施工时还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详细的操作指导。

C35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交底部分内容预览:

卸下道路右侧部分防护栏,避免道路破碎时将其顺坏。

施工班组必需将人员配置落实到具体人员,分别应配置:现场工长2名,施工现场管理人员6名,拌和站操作手8名、运料车司机6名,工人110名(模板组30名,插入式振捣10名,平板振捣10,振捣梁20名,滚筒5名,补浆5名,抹面10名,养生10名,切缝、接缝处理10名)。运输车队:司机10名,运输车辅助工人5人,具体运输车辆司机人数以相应的运输车辆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应保证正常施工要求。

施工期主要机械、设备及其数量如下表:

DB11/T 1322.8-2017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8部分:纺织企业.pdf表一 主要机械设备数量表

注:投入的设备应能满足正常施工要求。

混凝土拌和采用人工控制搅拌机械搅拌,以确保各种材料按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要求使用,保证混凝土的拌和质量,每一班组至少应检查两次材料量配的精确度,每半天检查混合料的坍落度。

搅拌机的装料顺序宜为:碎石、水泥、砂。进料后,边搅拌边加水。搅拌时间应根据搅拌机的性能和拌和物的和易性确定。但不低于最少搅拌时间的3倍时间。

混凝土拌和物采用自卸机动车运输。混凝土拌和物从搅拌机出料后,送至铺筑地点进行摊铺、振捣、做面,直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由试验室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二 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

装运混凝土拌和物的过程中应控制车速,不得漏浆,并防止离析。

出料及铺筑时的卸料高度不应超过1.5m。当有明显离析时,应在铺筑时重新拌匀。

运送用的车箱在每天工作结束之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

1、摊铺混凝土前,应对模板的间隔、高度、润滑、支撑稳定情况和基层的平整、润湿情况、以及钢筋的位置和传力杆装置等进行全面检查。

2、混凝土混合料运送车辆到达摊铺地点后,将混合料直接倒入安装好侧模的路槽内,并用人工找补均匀,如发现有离析现象,应用铁锹翻拌。

3、混凝土板厚度为22cm,可一次摊铺。摊铺的松料厚度,应考虑振实的影响而预留一定的高度。

4、用铁锹摊铺时,应用“扣锹”的方法,严禁抛掷和搂耙,以防止离析。在模板附近摊铺时,用铁锹插捣几下,使灰浆捣出,以免发生蜂窝。

5、垫层施工:现路面高度大部分超厚,对超厚路面应进行垫层摊铺,超过路面厚度5cm以内,采用C35砼直接浇筑;超过路面厚度在6~15cm内,需摊铺C15素混凝土垫层;超过路面厚度15cm以上,需摊铺C15片石混凝土垫层。垫层摊铺后,应用平板振动器压实。

安放钢筋网片时,不得踩踏,应在底部先摊铺一层混凝土拌合物,摊铺高度应按钢筋网片设计位置预加一定的沉落高度。待钢筋网片安装好就位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2、安放角隅和边缘钢筋

安放角隅钢筋时,应先在安放钢筋的角隅处摊铺一层混凝土拌合物。摊铺高度应比钢筋设计位置预加一定的沉落度。角隅钢筋就位后,用混凝土拌和物压住。

安放边缘钢筋时,应先沿边缘铺筑一条混凝土拌和物,拍实至钢筋设置高度,然后安放边缘钢筋,在两端弯起处,用混凝土拌和物压住。

摊铺好的混凝土混合料,应迅即用插入式振捣器和平板振捣器均匀地振捣。

振捣混凝土混合料时,首先应用插入式振捣器全面顺序插振一次,在模板边缘角隅等平板振捣器振捣不到之处振一次,同一位置不宜少于20s。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 倍(一般间距40cm),其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模板和钢筋。其次,再用平板振捣器全面振捣。振捣时应重叠10~20cm。以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浆为准。

混凝土在全振捣后,再用振动梁进一步拖拉振实并初步整平。振动梁往返拖拉2~3遍,使表面泛浆,并赶出气泡。振动梁移动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前进速度以1.2 ~1.5m/min为宜。对不平之处,应以人工补填找平。补填时就用较细的混合料原浆,严禁用纯砂浆填补,振动梁行进时,不允许中途停留。牵引绳不可过短,以减少振动梁底部的倾斜,振动梁底面要保持平直,当弯曲超过2mm时应调查或更换,下班或不用时,要清洗干净,放在平整处(必要时将振动梁朝下搁放,以使其自行校正平直度),不得暴晒或雨淋。

最后再用平直的滚杠进一步滚揉表面,使表面进一步提浆并调匀,使表面均匀地保持5~6mm左右的砂浆层,以利密封和作面。

七、表面整修和防滑处理

用大木抹多次抹面至表面无泌水为止,修整时,每次要与上次抹过的痕迹重叠一半。在板面低洼处要补充混凝土,并用3m 直尺检查平整度。

抹面结束后,即可用拉槽器在混凝土面层表面横向拉槽。

接缝是混凝土路面的薄弱环节,接缝施工质量不高,会引起板的各种损坏,并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因此,应特别认真地做好接缝施工。

改分项工程宽度大,需分板带施工,板中应增设拉杆,拉杆中间涂刷防锈涂料。拉杆必须与缝壁垂直。

①切缝机刀片应与机身中心线成90°角,并应与切缝线在同一直线上。

②开始切缝前,应调整刀片的进刀深度,切割时应随时调整刀片切割方向。停止切缝时,应先关闭旋扭开关,将刀片提升到混凝土板面上,停止运转。

③切缝时应防止切缝水渗入基层和土基。

④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即可进行切割,当气温突变时,应适当提早切缝时间,或每隔20~40m先割一条缝,以防因温度应力产生不规则裂缝。应严禁一条缝分两次切割的操作方法。

⑤切缝后,应尽快灌注填缝料。

胀缝应与路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隙宽度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隙下部设胀缝板,上部灌胀缝填缝料。传力杆的活动端,可设在缝的一边或交错布置,固守后的传力杆必须平行于板面及路面中心线,其误差不得大于5mm。

施工缝设于胀缝或缩缝处,多车道施工缝应避免设在同一横断面上。施工缝如设于缩缝处,板中应增设传力杆,其一半锚固于混凝土中,另一半应先涂沥青,允许滑动。传力杆必须与缝壁垂直。

混凝土板养护期满后应及时填封接缝。填缝前必须保持缝内清洁,防止砂石等杂物掉入缝内。

混凝土表面修整完毕后,应进行养生,使混凝土板在开放交通前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质量。养生期间,须防止混凝土的水分蒸发和风干,以免产生收缩裂缝

须管制交通,以防止人畜和车辆等损坏混凝土板的表面。

混凝土板的养生,根据施工工地的情况及条件,选用湿治养生,养生时间为14天。

采用土工布在混凝土终凝后覆盖于板的表面,每天均匀洒水,保持潮湿状态,但注意洒水时不能有水流冲刷。养生初期,每天对含水材料润湿2~3次。终结期内,必须保证混凝土逐渐失水,与周围环境温度保持平衡。

混凝土板在养生期间和填缝前,应禁止车辆通行。养生期满后方可将覆盖物清除,板面不得留有痕迹。

拆模时间应根据气温和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确定,采用普通水泥时,一般允许拆模时间见下表。

注:允计拆模时间,自混凝土成形后至开始拆模时计算;

拆模应仔细,不得损坏混凝土板的边、角,尽量保持模板完好。拆模后不能立即开放交通,只有混凝土板达到设计程度时,才允许开放交通。当遇特殊情况需要提前开放交通时,混凝土板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其车辆荷载不得大于设计荷载。

工区应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抓责任落实,实施责任管理。

加强作业标准化管理。搅拌站操作岗位、运输车、交通路口及人机混杂的施工现场等部位要设专项安全控制,落实专人负责,严格执行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一律佩证、挂牌上岗,上岗期间统一着装,穿戴整齐,必须戴安全帽,禁止在工地上穿拖鞋,禁止饮酒。

驻地、施工现场和拌合场环境保护实行专人负责制,对全体人员进行环保教育GB/T 1037-2021 塑料薄膜与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 杯式增重与减重法.pdf,提高环保意识。

场内便道定时洒水,防止尘土飞场;施工现场及场内弃废料严格运到指定位置堆放,避免污染江河水源。

运输车辆需通过青阳互通匝道的沥青路面,应严格控制运输车辆的装料高度及行驶速度,严禁对路面造成污染。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的气象资料,合理安排工作。当遇上下雨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防雨

应废弃遭受雨淋的混合料钢导管配线安装.pdf,保证砼路面施工质量。

绵建股份S205线黄土梁至南坝第三合同段项目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