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0185 棕榈砖混15#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0185 棕榈砖混15#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土方开挖由建设单位完成,我方只配合人工清理基槽。
按设计要求完成地下部分墙体防腐层施工后,请有关部门对已完成的隐蔽项目进行验证,办理完手续后进行室外回填。
每层填土压实后,对夯实过的土方用灌砂法取样试验,其密实度须达到0.90以上,并做好土壤容重实验记录工作。
① 片石砌体所用的片石应呈块状,质地坚硬,表面不得有风化、水锈、杂物等,其中部厚度不宜小于15cm。
② 上级阶梯的石块应至少压砌下阶梯的1/2,相邻阶梯的片石应互相错缝搭砌,每砌完一层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 GB51004-2015》,其表面要求大致平整,不能有尖角、驼背,放置不稳等现象。
③ 片石砌体应分层卧砌,大面向下,并上下错缝,内外搭接,不得采用外面立石块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
④ 片石基础砌体的灰缝厚度为20-30mm,砂浆应饱满,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石块嵌实,不得先摆碎石,后填砂浆或干填石块,不填砂浆。
⑤ 片石基础第一皮石块应座浆并将大面向下。砌好角石,再砌面石,最后砌填腹石。
⑥ 片石基础必须设置拉结石,拉结石应均匀分布,相互错开,一般每0.7平方米墙面至少设置一块且同皮内的中距不大于2米。拉结石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cm,片石长度不小于墙厚2/3,当墙厚大于40cm时可用两块接结内外搭接。
⑦ 基础砌筑完毕,要及时在基础两侧均匀分层回填土,分层夯实。
⑴ 砌筑前,应在砌筑位置弹出墙身边线及门窗边线,底部先砌3皮实心砖。
⑵ 在砖墙的转角处及交接处立起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不超过15m,过长应在中间立),在皮数杆之间拉准线,依准线逐皮砌筑,其中第一皮砖按墙身边线砌筑。
⑶ 砌砖操作方法采用“三一”砌砖法。
⑷ 砖墙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不得出现透明缝,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⑸ 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
⑹ 砖墙的十字交接处,应隔皮纵横墙砌通,交接处内有的竖缝应上下相互错开1/4砖长。
⑺ 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应选用整砖砌筑,半砖和破损的砖应分散使用在受力较小的砖墙,小于1/4砖块体积的碎砖不能使用。
⑻ 砖墙中留置临时施工洞口时,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顶部设置过梁,并预埋水平拉结筋。洞净宽不应超过1m。
⑼ 墙中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应砌筑设置过梁。
⑽ 门框木砖预埋:预埋数量按洞口高度决定,洞口高在1.2m以内,每边放2块;高度1.2~2m时,每边放3块;高度为2~3m,每边放4块。预埋木砖的部位应在洞口上边或下边四皮砖,中间均匀分布,木砖应提前做好防腐处理。
⑾ 墙体与构造柱连接处砌成马牙槎。每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应超过30cm。马牙槎应先退后进。沿墙高50cm通长设置直径6.5水平拉结筋(240墙3根,370墙3根)。
⑿ 砖墙的脚手眼留设应严格规定:a 宽度小于1米的窗间墙;b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各50cm的范围内;c门窗洞口两侧18cm和转角处43cm的范围内。以上位置不得留设脚手眼。
图纸会审→ 技术(安全)交底→ 钢筋放样→ 钢筋调直、下料、制作→ 放出钢筋位置控制线→ 成品钢筋运至施工部位→ 基础构造柱施工→ 扎圈梁钢筋→ 梁、板钢筋→上层结构循环施工。
根据图纸要求的钢筋间距,在支设好的模板上弹出钢筋位置线。按弹好的线摆放钢筋,水、电预埋工作配合安装。
平板在外墙上的支撑长度不小于240mm,在内墙上支承长度不小于120mm ,钢筋端部弯钩为10d。
钢筋保护层控制:下部钢筋保护层采用同强度混凝土垫块,垫块厚度同板钢筋保护层厚度,按间距800mm梅花状布置;上部钢筋采用Φ12钢筋马凳支撑,马凳间距1000mm梅花状布置。马凳做法见下图:
构造柱钢筋施工:构造柱钢筋施工前,先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弹出位置线,根据位置线摆放主筋。
在柱顶、柱脚规范要求范围内箍筋应加密。为防止钢筋骨架变形,箍筋采用套扣绑扎。
构造柱钢筋锚固及搭接做法详下图:
构造柱混凝土浇筑完毕,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检查、校正构造柱主筋,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
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错头长度为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L1的1.3倍区段范围内,搭接长度不小于1.2La。
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对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1d,且不应小于25mm。
钢筋焊接(连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连接),合格后方可施焊。
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时,应将两根钢筋分别夹紧,并使两钢筋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钢筋安装后应加压顶紧,两钢筋之间的局部缝隙不得大于3mm。
⑸ 钢筋采购及检、试验
① 钢筋采购应选择合格的供货单位,并控制其供货质量,防止使用不合格产品影响工程实体质量。
② 进场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在运输和储存时,不得损坏标志,分类堆放整齐,避免锈蚀或油污。
③ 经现场随机抽样复检时应请现场监理工程师参与,并办理见证取样记录,复检合格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用于该工程实体中。
平板模板采用覆膜竹胶板:搭设满堂红脚手架(Ф48×3.5mm钢管)上铺50×100规格方木楞间距25cm,平板支撑架立杆间距1米。板与梁同时支撑相互兼顾,增强稳定性。
楼梯休息平台采用竹胶模板、木模结合的方法,其施工顺序为先支休息平台板和梁模板,再支楼梯底板模,然后再安装楼梯侧模板,待所绑钢筋验收合格后,在安装踢面模板,钉好固定踢面横撑、立撑。
钢管加固支撑,支模方法详下图:
③ 构造柱加固: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胀模,影响墙面平整,用模板贴在外墙面上,沿高度方向每隔600设两根对拉螺杆,对拉杆钢管用三型卡扣紧。对拉杆直径不应小于Φ12。为保证构造柱混凝土施工马牙槎清晰,观感好,在模板与墙面接触面沿马牙槎边粘贴双面胶条,防止漏浆。
① 模板拆除顺序应按照先支后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② 模板拆除必需满足强度要求,拆模前必须由项目工程师书面批准后方可拆模。
③ 柱、梁侧模拆除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在混凝土强度符合下表规定后,方可拆除。
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由混凝土拖式泵输送到浇筑部位。混凝土施工前,应将每次浇筑量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统计详实,提前与供应商联系,确保混凝土施工顺利进行,避免人为因素影响而留设施工缝。
⑴ 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前应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查:
①模板的标高、位置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②模板支撑体系的刚度、强度、稳定性;
④钢筋与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
符合以上要求后将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经现场监理验收合格并对模板适量洒水湿润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① 构造柱混凝土浇筑前,先将其根部杂物清理干净,防止烂根。为了使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灌50m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
③ 平板混凝土振捣完后,用刮杠按标高刮平,用抹子和木拉板压三遍,每次压光时间要掌握好,初凝前压两遍,终凝前压一遍。
④ 楼梯混凝土浇筑: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灌。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灌。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表面抹平。
① 梁板施工缝设置:宜沿着次梁方向浇灌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施工缝表面应与次梁轴线或板面垂直。
② 楼梯施工缝设置:根据结构情况可留设于楼梯平台板跨中或楼梯段1/3处范围内。
③ 施工缝的处理: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灌混凝土前,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应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松石子,并用清水冲洗干净,排除积水后,先浇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继续浇灌混凝土。
① 养护方法:平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待最后一遍收光,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薄膜浇水养护。竖向构件养护应先在其表面覆盖一层湿麻袋片洒水养护。养护不得少于7天。
② 每天浇水次数:应根据当日气温及蒸发量确定,应能保持混凝土构件处于湿润状态。
③ 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水相同。
① 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模,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生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② 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布料设备的出口离模板内侧面不小于50mm,并且不向模板内侧面直冲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
④ 混凝土浇筑时,应架设专用泵管输送道,避免泵管压倒钢筋。泵管输送道距平板30cm,1.5米宽。搭设从远处起,随浇筑混凝土随拆除泵道。
①主体结构工程已完成并结构验收完毕DBJ41∕T 189-2017 地下连续墙检测技术规程,根据室内弹好+50cm水平线进行门窗安装。
②为了保证门框与墙距中,均以墙两面的装饰标点为依据取中安装门框。
③安装门框时,用木楔将框临时固定在门洞口内,用水平尺和室内+50cm水平控制线调整高度,用线坠较正吊直后,与墙体中的木砖固定,每边的固定点不应少于两个,其间距不应大于1.2m。
④检查门框净距的上、中、下三个尺寸应一致,对角线无误,标高及垂直度应达到质量要求。
① 窗框安装在外部面砖垫层打标点、冲筋后安装,可有效的控制窗到外墙距离一致。
② 安装时,应在外墙全高垂直弹出安装窗的控制线GB∕T 3300-2008 日用陶瓷器变形检验方法,此垂直线作为安装窗边位置的依据。
③ 窗安装时应临时用木楔固定,检查立面垂直度、对角线、离墙距离、框边与全高垂直控制线及水平控制线等均符合要求后,将窗框固定在窗洞口内。
厕浴间、屋面渗水直接影响到工程的使用功能。因此,在本工程的施工中,我们将该部位作为施工的重点工序之一,加强节点的处理,从而避免质量隐患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