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2232-2019 公路隧道抗震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

JTG2232-2019 公路隧道抗震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4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965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G2232-2019 公路隧道抗震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简介:

《公路隧道抗震设计规范》(JTG2232-2019)是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主要用于指导公路隧道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设计和抗震性能的要求。该规范是在2019年修订并发布的,它基于国内外隧道工程抗震设计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公路隧道的特点和地质条件,对公路隧道的结构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抗震性能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主要内容包括: 1. 背景与目的:阐述了规范制定的背景、目的以及适用范围,强调了公路隧道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2. 抗震设计的一般原则:如合理选择结构形式、抗震性能目标设定、抗震措施等。 3. 结构抗震设计:针对隧道结构的主体、附属设施等,提出了抗震设计的方法和要求。 4. 材料和施工要求:对隧道材料的抗震性能、施工工艺的抗震考虑等进行了规定。 5. 抗震性能评价与监测:规定了隧道抗震性能的检测、评估以及监测的要求。 6. 预防与应急措施:针对可能的地震灾害,提出了预防和应急措施。

《公路隧道抗震设计规范》条文说明是对规范中各项技术要求的详细解读,旨在帮助设计者、施工者和监管机构理解和执行规范,确保公路隧道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

JTG2232-2019 公路隧道抗震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部分内容预览:

4.4.13当采用标准贯入锤击数表征土的液化抗力时,表4.4.12中的液化抵抗 安式(4.4.13)计算:

式中:N.场地土标准贯人锤击数实测值;

DB50/T 956.2-2019 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管理规范 第2部分:信息发布规范[4. 4. 13]

5.1.1各类隧道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考虑沿结构横断面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2抗震设防地震动分档为0.20g及以上地区的隧道和单洞四车道及以上的大跨度 遂道,及竖直向作用引起的地震效应很显著时,应同时考虑沿横断面方向的水平向和竖 直向的地震作用。 3盾构隧道、沉管隧道和明挖隧道应同时考虑沿横断面方向和沿结构纵向的水平 地震作用。

5.1.2隧道结构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A类隧道和位于抗震设防地震动分档0.40g地区的特长隧道,应根据专门的工 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参数。 2开展了专门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隧道,应根据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参数。 3对其他隧道,地震动参数可在现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基础 上采用本规范相关规定确定。 5.1.3隧址区及外延10km范围内存在发震断层时,宜进行.T.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 价;隧址区及外延5km范围内存在可能发生震级不小于6.5级的发震断层时,应进行

5.1.3隧址区及外延10km范围内存在发震断层时,宜进行T.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

.1.3隧址区及外延10km范围内存在发震断层时,宜进行.T.程场地地震安全性 隧址区及外延5km范围内存在可能发生震级不小于6.5级的发震断层时,应进行 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5.2.1采用静力法进行抗震计算时,地表水平向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应根据下 式确定:

式中:C一地 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按表5.2.1所给值分段线性插值确定; 当采用的地震动参数适用隧址场地时,C,=1.0; C:一抗震重要性系数,按本规范表3.1.5取值; A一一Ⅱ类场地地表水平向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按现行《中国地震动参 数区划图》(GB18306)取值

表5.2.1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C.

Umax = F,Umax I Umxl = Frthn A

式中:F. 场地地震动峰值位移调整系数,应按表5.2.2所给值分段线性插值确定; UmuxU Ⅱ类场地地表水平向设计地震动峰值位移(m); Fuh 经验系数,峰值位移单位为m、峰值加速度单位为m/s²时,Fuh取值为 1/15单位为 s²。

表5.2.2场地地震动峰值位移调整系数F

5.2.3采用广义反应位移法或时程分析法进行抗震计算时,输入的水平向加速度 应采用计算底边界处的水平加速度时程

5.3.1场地地表竖向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应根据水平向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Ah,按式(5.3.1)确定。在活动断裂附近,竖向峰值加速度宜采用水平向峰值加速 度值,

F:K、一一竖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比值,按表5.3.1分段线性指 值确定。

表5.3.1竖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比值K

.4.1已作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隧址,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结构动力分析时 十地震动时程应根据专门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5.4.2未作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隧址,采用广义反应位移法和时程分析法进行结构动 力分析时,输入的设计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可根据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合成,也可利用地 震和场地环境相近的实际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经适当调整后确定。用于输入的地震动加速 度时程的峰值加速度、峰值位移及加速度反应谱曲线与本规范规定的设计地震动峰值加 速度、峰值位移以及本节中确定的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曲线的误差应小于5%。 1用于合成设计加速度时程的反应谱(阻尼比为0.05)S(图5.4.2)由下式确定:

Smux(5.5T+0.45) T<0. 1s S=JSmux 0.1s≤T≤T Smx(T/T)" T>T

公路隧道抗震设计规范(JTC2232—2019)

水平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S.由下式确定:

图5.4.2水平加速度反应谱

S.m=2.5C.A

4特征周期T,应根据隧址区场地类别按表5.4.2取值。

0.05S ≥0.55

表5.4.2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

5.4.3为考虑地震动的随机性,设计加速度时程不得少于3组,.且应保证任意两 同同方向时程由式(5.4.3)定义的相关系数p的绝对值小于0.1。

Eayja2i o Ea/Ea

6.1.1隧道抗震计算方法应根据隧道的工程规模、重要程度、周围环境、地形地质 条件、结构形式及输入地震动参数类型等因素综合确定。 6.1.2隧道抗震计算方法包括静力法、反应位移法及时程分析法,计算方法的选取 宜符合表 6. 1. 2 的规定。

5.1.1隧道抗震计算方法应根据隧道的工程规模、重要程度、周围环境、地形地、 生、结构形式及输人地震动参数类型等因素综合确定。

5.1.2隧道抗震计算方法包括静力法、反应位移法及时程分析法,计算方法的选 符合表 6. 1.2 的规定。

表6.1.2隧道抗震计算方法

层的圆形盾构隧道可采用本规范附录B.3的反应位移法

6.2.1隧道进行横向、纵向和三维抗震计算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对隧道横向进行抗震计算,应根据地层条件和结构特征选取有代表性的隧道横 断面。 2对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如地形与地质条件变化显著的区段、穿越断层 破碎带、软硬岩层交界地带隧道等宜进行纵向抗震计算;对盾构和沉管隧道,应进行纫 向抗震计算。 3大跨、重要、特殊隧道结构,或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局部区段,以及结 构形式变化较大、空间效应显著的隧道结构等宜采用三维计算。 6.2.2进行隧道抗震计算时,计算的边界条件和地震作用应与所选择的方法相

6.2.2进行隧道抗震计算时,计算的边界条件和地震作用应与所选择的方法 应,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7.1.1隧道材料品种、规格及使用性能,应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并应 满足抗震设计和耐久性要求,同时应综合考虑其技术经济性。 7.1.2洞身不良地质段主体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隧道装饰及吊顶等悬挂附 属设施宜采用轻质材料。 71件问的法垃书

洞门材料种类和强度等级应不低于表7.2

表7.2.1山岭隧道洞门端墙材料种类及强度等级

注:表中H为挡土墙或翼墙高度

注:1.浅埋隧道均应采用钢筋混凝土。

表7.2.2.3山岭隧道明洞衬砌材料及强度等级

.2.3盾构隧道管片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小于C50,沉管隧道管节混凝土强度等织 不小于C35,钻爆隧道的衬砌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超过C60。

7.2.4通风土建、照明、供配电、交通工.程等洞内附属设施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应不低 于M7.5。 2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应不低于 C30.构造柱、芯柱及其他各类构件应不低于C25.

7.3.1钢筋和钢材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混凝土的钢筋宜优先采用延性、韧性和焊接性较好的钢筋,受力钢筋宜选 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不低于HRB400级的螺纹钢筋,箍筋宜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 不低于HPB300级的热轧钢筋。 2钢结构的钢材宜采用Q235等级B、C、D的碳素结构钢或Q345等级B、C、D E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有可靠依据时,也可采用其他钢种和钢号。 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应不小于 .25,其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应不大于1.3,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 实测值应不小于9%。 4钢结构钢材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应不大于0.85,应有明显 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7.3.2纤维混凝土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纤维混凝土的钢纤维体积率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且应不小于0.35%。高强 度(抗拉强度不低于1000N/mm²)的异形钢纤维体积率应不小于0.25%。 2钢纤维混微土采用的粗集料粒径应不天于20mm和钢纤维长度的2/3。当粗集 料粒径大于20mm时,应选用适宜的纤维,经过专门试验检验达到设计要求的增强、增 韧指标后,方可采用。 3有耐腐蚀要求的结构应选用不锈钢钢纤维或合成纤维。 4普通磁素钢纤维材料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应不低干380MPa

7.3.2纤维混凝土性能应符合下列规

7.4材料物理力学参数

.4.1结构抗震验算采用静力法时《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JGJ206-2010》,岩土体及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应采用相店 静态指标

隧道抗震设计规范(JTG223

7.4.2结构抗震验算采用广义反应位移法和时程分析法时,岩土体及结构材料的力 学性能指标宜选用动态力学指标。 7.4.3钢材的动态力学指标可采用静态力学指标。对不进行专门试验确定混凝土材 料动态性能的隧道结构,混凝土的动态弹性模量可较其静态值提高30%,混凝土的动 态强度值可较静态值提高20%

7.4.2结构抗震验算采用广义反应位移法和时程分析法时,岩土体及结构材料的力 学性能指标宜选用动态力学指标。

7.4.4抗震设防地震动分档为0.40g及以上地区,应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T.程场地 岩土体的动态力学参数。

7.4.5抗震设防地震动分档小于0.40g的地区,岩土体的动态力学参数宜通过证 角定或根据相似条件的文献资料选用,也可采用静态力学指标。

8.1.1应根据钻爆隧道、盾构隧道、沉管隧道和明挖隧道等结构特点T/CEC 211-2019标准下载,采用 抗震性能验算指标和验算方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