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深圳某公司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一份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简介可能会如下:
标题:深圳某公司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项目背景: 本项目位于深圳市(具体地点),是深圳某公司的大型建设项目的一部分,主要用于(项目具体用途,如住宅区、商业中心、工业园区等)。桩基工程作为整个工程的基础,对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涉及的桩基类型为(如CFG桩、钻孔桩、人工挖孔桩等),总桩数为(具体数量),桩基深度预计达到(具体深度)。施工场地为(场地特性,如软土地、硬土地、岩层等)。
三、施工组织: 1. 施工队伍:由专业的桩基施工团队负责,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专业技能。 2. 施工流程:包括场地准备、桩位放样、钻孔(或打桩)、混凝土浇筑、桩基检测等环节,将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 3. 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所有工作按期完成。
四、安全管理: 我们将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设置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无事故。
五、环保措施: 我们将执行环保施工,减少施工噪音和尘土,采取废水、废物处理措施,保护周边环境。
总结,这份施工组织设计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保证桩基工程的顺利进行,为整个项目的顺利完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深圳某公司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结合我单位多年桩基施工经验,组织专家研究本工程的特点,确保工程各项技术参数满足工程需要的目标及设计等相关要求。
6.1.4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6.1.5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目标
GB∕T 35465.1-2017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疲劳性能测试方法 第1部分:通则6.2.1现场平面布置原则
(1)对施工现场综合管理,依据工程特点和各施工阶段管理要求,对施工平面实行分阶段布置,不同施工阶段总平面布置作动态调整。
(2)按专业划分施工用地,尽量避免各专业用地交叉而造成的相互影响和干扰。
(3)施工设备和材料堆场按照“就近堆放”和“及时周转”的原则,同时考虑到交通运输的便利,尽量减少材料场内的二次搬运。
(4)尽量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5)临建布置符合施工现场卫生、环保、安全和消防要求。
(6)在满足施工生产需要和深圳市政府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按照美观、实用、节约的原则规划临时设施。
(7)结合施工平面布置原则及本工程特点,我们在现场平面布置中充分考虑了:
①施工机械设备、办公、道路、现场出入口、临时堆放场地等优化合理布置。
②施工过程中应着重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力度,尤其是机械管理和基坑的防护管理。
③重点加强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的力度,使工程现场处于整洁、卫生、有序合理的状态,控制扬尘、排污、废弃物处理及噪声设施的布置。使该工程施工在环保、节能等方面达到建设单位的要求。现场设置便于大型运输车辆通行的道路并保证其通畅。布置了现场管理人员的办公室及工人的厕所、临时材料库房等。
6.2.2现场平面布置图
现场平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依据设计图纸基础桩类型结合现场实际状态,拟将现场划分成为两大区域(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A区域为预应力管桩施工区域、B区域为灌注桩施工区域,B区域灌注桩按工艺及所处平台细分为12个小区域。A区域、B区域在具备施工条件后可同时开始施工,下面将对施工总体布置进行详细分述。
6.3.1现场按设计工艺及场地条件分为两大区域,分别为A、B区域,A区域为预应力管桩区域、B区域为灌注桩区域。详见下图:
依据本工程特点、现场条件、结合业主对工期的要求及对设计图纸的综合评估,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将我司认为的重难点分析如下:
6.4.1本项目桩基础工程量大,工期紧,如何保证桩基工程按期完成。应对措施如下:
(1)根据施工工序顺序、施工重点和难点、周边环境特点,充分利用我司在桩基础施工中的经验,提前预测有可能发生工艺间交叉配合不到位的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抓住重点,优化资源配置,节约资源和时间。
(2)抓紧开工前的施工准备工作,协调组织人员、机械设备进场及材料的供应筹备工作,尽快做好场内三通一平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争取早日开工。
(3)投入足够的桩基设备,搞好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确保桩基施工期间设备运行良好,工作饱和。
(4)针对本工程桩基施工的特点,编制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将实施以技术为主线,以工序管理为重点,抓好施工技术准备,科学安排桩机,合理划分调整每台桩机施工区域及行走路线;同时,在施工安排上,采用分区、分片、工序流水作业,实现快节奏均衡流水施工。
(5)因设计图纸变更或补充造成增量、返工,打乱施工流水节奏,致使施工减速、延期甚至停顿。针对这些问题,项目部仔细研究场地条件和技术要求,通过理解设计图纸与业主意图,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自审、会审,与设计人员、监理工程师进行充分交流,采取主动姿态,最大限度地实现事前预控,把影响降低到最小。
(6)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全体施工人员熟悉设计要求及具体施工方案、施工顺序及施工进度。技术人员现场值班,随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6.4.2预应力管桩在95.8与92.8平台施工,管桩施工过程中的挤土效应对周边支护体系的影响,挤土效应过大会造成已施工完的支护桩偏移,特别是对92.8平台支护桩影响较大。
在仔细研究图纸及现场后采取以下几点应对措施,保证管桩正常施工及最大程度减少对支护体系的影响。
(1)合理安排压桩路线,使管桩挤土从中间向四周挤土;
(2)92.8平台土方暂不开挖,以免形成悬空面后桩偏移过大;
(3)可在支护桩后挖沟槽,减少挤土效应。
6.4.3依据勘察报告并结合现场情况,冲孔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如下问题:①在冲孔过程中桩孔漏水;②遇有孤石。
6.4.4螺旋桩机在局部区域成孔困难,有两种情况:一是底部为较坚硬土层、另一种底部有石块。
应对措施:土层部分成孔困难时采用旋挖桩机引孔;底部有石块时采用冲孔桩成孔。
6.4.5本工程平台较多,高差大,如何合理安排各平台施工顺序、如何减少大型施工机械场内安拆,是本工程的重点。
应对措施:针对平台较多,高差大,在安排施工顺序时遵守从高到低施工原则,对施工区域(灌注桩施工区域)进行细分,主要细分为为十二块区域,详细施工顺序安排见本章6.3节。根据现场现状,我司对机械场内安拆做如下安排:
6.4.6灌注桩区域部分平台回填土厚,回填土中夹杂有块石,灌注桩在填土区的成孔是本工程的难点。
应对措施:对已经回填的区域采用如下措施:
(1)对块石较浅的区域采用局部换填方式,换填好土后施工;
(2)对埋设较深的块石采用旋挖桩机引孔或采用冲孔钻机成孔;
(3)对未回填区域,在回填土方时选择不含块石的好土填筑,采用挖机分层碾压密实。
总工期为150日历天,具体进度计划详见下图:
本工程占地面积较大,平台众多,这对轴线的布设和量测及桩位的测放带来一定难度,需要充分利用高精度电子全站仪进行测量放线,钢尺作为辅助;传递标高时,利用吊钢尺配合水准仪法为主,全站仪测高程复核;工程施工周期长,现场影响测量点位稳定因素多,要充分保护好测量控制点,以业主提供的高程水准点为基准,要在场地外布置基准点,场内布设一些临时点,以方便测量放线。
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施工流程和测量规范的熟悉,测量方案的确定,对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点进行交接和校核,并做好记录。针对该工程测量难度及工程量安排测量人员数量及分工,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均按照国家规定检定合格,并在使用有效期内。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将及时校正以保证仪器的使用精度。测量仪器配置如下表:
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整个场区建立平面控制网,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控制点桩位用混凝土保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控制点保护示意图如下:
本工程平面控制网共分为两级控制。其中首级控制网为业主提供的控制基准点,该控制网作为首级平面控制网,它是二级平面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唯一依据,也是沉降及变形观测的唯一依据,在整个工程施工期间,必须保证这个控制网的稳定可靠。该控制点的设置位置选择在稳定可靠处,且设置保护装置。
二级平面控制网以一级平面控制网为依据,布置在场区内的平面控制点,且应尽量选择较为稳定的地方布点。由于场地狭小,边坡周边稳定性较差,应定期对二级平面控制网进行复核,满足精度要求方能使用。二级平面控制网将作为施工测量的依据,采用极坐标法定位放线。
7.1.3平面控制点的控制
将控制坐标点引测至边坡边。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及施工过程中流水段的划分,在各施工区域内做内控点。
7.1.4平面细部施测
1、桩位的测放:将各工程桩的中心点坐标标出,然后利用高精度电子全站仪的坐标放样功能,将桩位放出。
在场区内埋设的半永久性高程点,与业主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进行联测,复核后作为工程桩的施工高程控制的基准点,场区内设四个水准点。
7.1.5测量技术要求
7.2 静压桩施工方案
本项目工程95.8m及92.8m平台采用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径500mm、AB型、壁厚125mm,桩端进入强风化角砾岩不少于2.0m,有效桩长不少于8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2000KN,施工终压值为4000KN,桩尖采用开口型钢桩尖。桩数共计401根桩。
施工流程为:测量定位→桩机就位→复核桩位→吊桩插桩→桩身对中调直→静压沉桩→接桩→再静压沉桩→送桩→终止压桩→桩质量检验。
(1) 试桩点位应避开主楼工程桩密区。
(2)认真复核设计图纸及设计院交桩点位,必要时将坐标控制点、水准控制点按标准设置要求布设在施工现场,标准控制点数量满足施工需要及测量点间互相复核的需要即可,然后依据设计图纸精确算出尺寸关系或各桩位坐标,对桩位进行精确测放。
(3)可采用电子全站仪等测量工具建立建筑平面测量控制网,或者直接采用坐标定位方式放出桩位,并进行闭合测量程序进行复核;同时利用水准仪对场地标高进行抄平,然后反映到送桩器上,显示出送桩深度,做好桩顶标高控制工作。
(4)桩位放出后,在中心采用30cm长Ф8钢筋或者竹筷插入土中,根据需要做好标识,钢筋(或竹筷)端头系上红布条或点上白灰,然后画出桩外皮轮廓线的圆周,便于对位、插桩。
(5)为防止挤土效应及移动桩机时的碾压破坏,针对单桩、独立承台以及大面积筏板基础的群桩制定不同的放线方案。当桩数比较少时,采用坐标随时复测;针对大面积群桩,在场地平整度较高的情况下,采用网格进行控制,并在端头桩位延长线上埋设控制桩,以便复核。
在对施工场地内的表层土质试压后DB52∕T 911-2014 建筑消防安全标识化管理规范,确保承载力满足静压机械施工及移动过程中不至于出现沉陷。
桩机进场后,检查各部件及仪表是否灵敏有效,确保设备运转安全、正常后,按照打桩顺序,移动调整桩机对位、调平、调直。
3、管桩的验收、堆放、吊运及插桩
管桩在现场堆放后,需要二次倒运时,宜采用吊机及平板车配合操作。如场地条件不具备时,采用拖拽的方式TB 10630-2019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试行) ,需要采用滚木或者对桩头端头板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免在硬化地面上滑动时磨损套箍及端头板。
①压桩前,根据工程情况制定合理的压桩顺序,减少挤土效应,施工时按照压桩顺序组织施工。
②压桩前在每节单桩桩身上划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以便观察桩的入土深度及记录对应压力值,并通过实地高程测量,在送桩器上做好最后1m及最终送桩深度标记,通过水准仪配合控制。